近代物理所等在11Be的反應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2021-01-12 瀟湘晨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及合作者依託蘭州放射性束流線(RIBLL-1),在3.5倍庫侖位壘能區,開展了中子滴線核11Be在208Pb靶上的彈性散射和破裂反應實驗研究,並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對深入理解奇特核結構對於反應機制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滴線區新物理的研究是當前放射性束物理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新的結構自由度和有效相互作用對反應機制及奇特核結構的研究,受到國內外各大實驗室的廣泛關注,包括彈性散射和破裂反應在內的直接核反應是放射性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前,對輕質量滴線核在重靶上的彈性散射和破裂反應研究主要集中在庫侖勢壘能區。

在高於庫侖勢壘能區,科研人員首次開展了中子滴線核11Be在208Pb靶上的彈性散射和破裂反應實驗研究,通過使用新的探測裝置及方法,提高了束流使用效率及實驗精度。實驗測量到的彈性散射角分布表現出明顯的耦合道效應,即庫侖虹被明顯壓低,首次確認了11Be在高於庫侖勢壘能區存在強耦合道效應的現象。計算結果表明,可忽略對該反應系統核心激發的影響。此外,實驗還首次測量了破裂截面角分布和能譜,結果表明,非彈破裂對破裂截面做出重要貢獻,尤其是在大角度區域。能譜表明,此反應系統的後加速效應(post-acceleration effect)明顯。

該研究結合近代物理所此前開展的質子滴線核8B和9C的彈性散射實驗研究,對高於庫侖勢壘能區的耦合道效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發揮了大科學裝置的優勢和特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項目的支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

論文連結

圖1.11Be在208Pb靶上的彈性散射角分布,並與耦合道計算比較。(段芳芳/圖)

圖2.破裂反應角分布,並與理論計算比較(段芳芳/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11Be的反應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及合作者依託蘭州放射性束流線(RIBLL-1),在3.5倍庫侖位壘能區,開展了中子滴線核11Be在208Pb靶上的彈性散射和破裂反應實驗研究,並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對深入理解奇特核結構對於反應機制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滴線區新物理的研究是當前放射性束物理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
  • 近代物理所在超導離子源高電荷態鈾離子束流強度研究中獲進展
    近代物理所在超導離子源高電荷態鈾離子束流強度研究中獲進展 2019-09-11 近代物理研究所 >  核物理是通過原子核反應研究物質核微觀層次上的基本結構和相互作用,重要核反應的截面一般都非常低,要提高核反應事件率使重離子核物理獲得突破性發現,關鍵瓶頸之一是如何提高加速器的重離子束流強度,提高重離子束流強度的關鍵是高電荷態離子源。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熱電材料物理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理論計算和解釋新型熱電材料(Pyrite型ZnSe2)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研究通過求解聲子和電子玻爾茲曼輸運方程,理論計算發現Pyrite型ZnSe2具有良好的熱電性質;基於對材料中原子成鍵情況和聲子振動性質的分析,解釋其具有低晶格熱導率的物理機制。
  • 工程熱物理所化工動力多聯產與溫室氣體減排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工程熱物理所化工動力多聯產與溫室氣體減排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研究團隊在煤基化工-動力多聯產節能機理、關鍵技術研發及系統集成與優化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進展如下:   一、機理研究層面   採用
  • 大連化物所超冷四原子反應的動力學計算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東輝團隊,在超冷四原子反應的動力學計算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超冷四原子反應的精確截面計算。  近年來,超冷(T<10-3K)分子的製備成為實驗熱點。
  • 電子與原子分子碰撞反應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圖2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分子動力學組科研人員利用自主研製的反應顯微成像譜儀,在80eV~220eV入射能量範圍內,開展了電子入射Ne、Ar原子以及CH4、N2、CO2等小分子的單電離(e, 2e)反應實驗研究,並取得重要進展。
  • 科學網—瓦爾登翻轉取代反應機理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蘇州納米所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然而,如單質硫與硫化鋰的不導電性、多硫化鋰中間產物的穿梭效應及充放電過程中體積的變化等問題,降低鋰硫電池的利用率,使得容量衰減迅速,阻礙其商業化。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 中國近代中學物理教科書中的量子理論
    編研一體,學術立社,此則人民教育出版社作為具有出版資質的國家級課程教材研究單位堅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請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終獲批准(課題批准號:10&ZD095),數百名編輯人員與國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者共預其事。
  • 海洋所魚類複雜性狀快速適應性進化遺傳機制研究獲進展
    海洋所魚類複雜性狀快速適應性進化遺傳機制研究獲進展 2020-11-11 海洋研究所 【字體>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進賢課題組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在線發表關於魚類快速適應淡水生境的遺傳學機制研究成果。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研究員陳萍團隊和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簇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江凌團隊合作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1.4 星期三
    2、南海海洋所等揭示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3、大連化物所開發高水熱穩定性4、近代物理所發現電離輻射引起核內染色質結構調控證據5、上海光機所大負色散耗散孤子光纖雷射器研究取得進展6、上海光機所在氧化銦錫薄膜雷射退火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 豐質子弱束縛核9C重靶上的彈性散射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放射性束流線(HIRFL-RIBLL1)上開展了三倍位壘能區的豐質子核9C在Pb靶上的彈性散射實驗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微電子所在阻變存儲器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納米加工與新器件集成技術研究室在阻變存儲器(RRAM)的傳輸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RRAM是重要的下一代新型存儲器,具有結構簡單、高速、低功耗和易於3D集成等優點。如何精確的測試導電通路內部的載流子傳輸機制是目前RRAM器件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微電子所劉明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在RRAM的阻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繼用實驗手段直接觀測到RRAM器件中導電通路的動態生長過程(Adv. Mater.
  • 著絲粒裝配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李國紅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著絲粒裝配調控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發育細胞》上。著絲粒是染色體上一個特殊的區域,如果著絲粒裝配出現問題,會使子代細胞中染色體出現異常,是導致胎兒發育異常和流產的主要原因。 著絲點蛋白A(CENP-A)是一種組蛋白H3的變體,此前,對CENP-A裝配到著絲粒的動態調控機制研究,學界仍然知之甚少。 科研人員發現,CENP-A的第68位絲氨酸對於CENP-A正確裝配到著絲粒上發揮重要作用。
  • 「反伽伐尼反應」研究獲進展
    「反伽伐尼反應」研究獲進展 2019-12-2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該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固體所博士后庄勝利和過程工程所副研究員陳東。  「反伽伐尼反應」(Anti-Galvanic Reduction) 是與具有約240年歷史的「伽伐尼反應」(Galvanic Reaction) 形式相反的一類反應,於2012年被伍志鯤報導。隨後,伍志鯤小組開展了機理和應用(包括在離子識別、合成等方面中的應用)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
  • 成都生物所銅/鈀共催化烯烴不對稱硼碳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銅/鈀共催化烯烴不對稱硼碳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2015-11-23 成都生物研究所   手性有機硼試劑是一類重要的構建碳碳鍵和碳雜鍵的合成子,廣泛應用於天然產物、生物活性小分子及功能材料的合成中。
  • 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然而,如單質硫與硫化鋰的不導電性、多硫化鋰中間產物的穿梭效應及充放電過程中體積的變化等問題,降低鋰硫電池的利用率,使得容量衰減迅速,阻礙其商業化。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 物理所金屬納米結構中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獲系列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和納米結構中的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具有眾多獨特的物理性質,在集成光子學、生物傳感、精密測量、信息處理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金屬微納結構中光和原子、分子、量子點等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微納光學領域的一個核心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