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社會學|克萊·舍基:《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2021-01-17 狐說新媒體

文/林嘉盈

作者克萊·舍基被譽為「網際網路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銳的觀察者」,是一位致力於研究網絡科技對社會經濟影響的美國作家。他在這部代表性作品《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Here Comes Everybody》)中,結合許多真實世界的實例,提出了大規模業餘化、社會化工具等概念,集中強調了網際網路的誕生給社會群體構建帶來了怎麼樣的改變。這本書提出的幾個重要概念可以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應該怎麼做。

首先,是關於「溼」的概念。譯者胡泳在序中寫道:「溼」的概念能夠形象地說明當前人們之間的關係——人和人可以超越傳統的種種限制,基於愛、正義、共同的喜好和精力,靈活而有效地採用多種社會化工具聯結起來,一起分享、合作、展開集體活動。而網際網路,他比喻為中國的加溼器。

「溼件」這個詞於1998年在《溼件》這本書中被首次提出,隨後新經濟增長理論把知識分為「軟體」和「溼件」兩種類型。「溼」和「幹」是兩個相反的概念,如果把類似於機關、工廠等烘乾的社會關係稱之為組織,那麼「溼」就是組織的日常化,「溼」不是死的,是有生命力的。前現代組織、現代組織到後現代組織經歷了從硬體、軟體再到溼件的進化過程,因此可以得出,「未來是溼的」(從前的版本也曾把這本書翻譯為這個名字,後改為《人人時代》)。

克萊·舍基把群體行為的三個層面比作是一個梯子上的遞進行為。第一個層面是共享,共享的複雜因素最低,同時可以實現個體最大限度的參與自由。具有代表性的是Flickr,人們分享連接,形成標籤,最終匯集成一種類型。這種共享類型顛覆了所謂的舊有分享秩序,參與者首先聚集,然後分享。

第二個層面是合作,其中最簡單的形式就是談話,人們通過交談得知合作者的身份再而達到一致的目的,比共享更具有一種社區的感覺,但是如果要保證合作的質量,在線談話就需要某種強制性機制。合作還包括協同生產,維基百科就是協同生產的產物,但由於協同生產需要協商,往往比單純的共享要耗費更多的精力。

第三個層面是集體行動,集體行動要求一組人共同致力於一件特定的事,而且做事的方式更要求集體的決定對於每個個體成員都具有約束力。在這裡,他指出了集體行動存在的隱患以及解決的兩個可行性方法,分別是把社會問題轉化為私人問題或者對集體行動進行管治。

此外,本書的副標題「無組織的組織力量」看似沒有重點涉及,但其實貫穿全文。本書是以一個事件開頭的:伊凡娜女士不幸在的士上遺落了手機,而拾到者不但沒有歸還的打算,更是惡言相向。面對拾到者的惡劣態度和口頭威脅,其好友埃文決定把此事公之於眾,於是一場「人肉搜索」風波順勢掀起。隨著事態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通過電子郵件、論壇等得知了伊凡娜的經歷,此事甚至驚動了《紐約時報》、CNN和紐約警察局,最後拾到不還者被捕,伊凡娜的手機順利歸還。

一部丟失的手機如何引起軒然大波?背後依靠的是擁有新技術新工具的強大的群體力量。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移動終端、社交網站的發展和普及,具備新能力的群體正在形成,人們有了更大的、更複雜的社交網絡,同時更容易互相找到,也更容易被公眾審視。

現在的網際網路,隨處可見的是一種「石頭湯」模式。網際網路使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的代價降低了而且大眾化了。在第五章,克萊·舍基以維基百科為例,談到了被視為「協調性資源」的維基百科是如何使大型群體得以實現協作的,他認為,推動大規模業餘化的這種自由消除了參與的技術障礙。

作者:克萊·舍基

大規模業餘化構成了人人時代,同時,「人人要靠社會化軟體聯結」。在人人時代,每個人都是自媒體。在第三章,作者談到社會化工具的出現和普及,不僅使得大型群體得以實現協作,也讓專業媒體人員的工作被廣泛業餘化了。「從現在開始,新聞可以不藉助傳統媒體而闖入公眾意識。」越來越多的人採用簡單的社會化工具,隨著這類工具帶來更快的溝通,群體行動的速度也在加快:「快閃族」用更快的速度實現了群體行動,被航班不合理滯留的旅客也懂得採用更有效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

而在最後一章,克萊·舍基提到,社會化工具的成功應用需要一個值得相信的承諾、一個有效的工具、用戶可接受的協議三者成功的融合:承諾對於每位要參加一個群體或者為它做貢獻的人解決的是「為什麼」的問題。對於社會化工具,群體才是它的用戶,所以需要說服眾多個體來使用。對於這個問題,他從加入、個人價值、人群細分三個方面提出了解決辦法。工具幫助解決「怎麼做」,即如何克服協調的困難。無論是可以緊密互動的小型群體還是聯繫較為鬆散的大型群體,「工具與需要它們支持的群體互動模式緊密相關」。最後,協議明確了路上的規則。其核心部分在於用戶必須認同它,同時用戶也能參與創造,這就造成了它的事先不確定性。

正如譯者所說,克萊·舍基的這本書始終圍繞著網際網路和其他技術進步給群體動力學帶來哪些改變而著墨,這種改變穿越了地理的和文化的鴻溝。「幫助群體形成那些工具的發明不太像是普通的技術改革,而更像一場已經開始的運動。」他通過這本書向我們剖析了人們彼此分享,共同協作甚至是開展某種公共活動背後的強大支撐力量,使我們對於網際網路群體構建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閱讀書單:

王滬寧《政治的人生》

涂爾幹《自殺論》

勒龐《烏合之眾》

克萊·舍基《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相關焦點

  • 網絡社會時代的政府組織結構變革
    不僅是決策,由於整個社會的信息缺乏困境被改變,因此,傳統組織的一切組織行為,包括組織的架構,組織的計劃、控制、運作、監督等因為信息缺乏困境而形成的科層架構,都被極大改變了。在網絡社會中,原有通過嚴格剛性科層體系形成的組織靜態結構與動態行為,都存在新的選擇。
  • 未成年人網絡行為調查的社會學意義
    過去20多年,網絡社會學一直是我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之一,一段時間內還形成了「網絡社會學」討論和研究的熱潮。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網絡社會學」的概念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過去20多年,網絡社會學一直是我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之一,一段時間內還形成了「網絡社會學」討論和研究的熱潮。
  • 網絡社會學|塞奇·莫斯科維奇:《群氓的時代》
    單從數量上看,群體中個體能感覺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這使他的本能無所顧忌地釋放出來,而當他是一個孤立無援的個體時,他必須限制約束這些欲望。(群體無名無姓它不必去承擔什麼責任,結果是,駐留在個體心頭的那種責任感消散一空。)
  • 網絡社會學|素德·文卡特斯:《城中城》
    全文以寫實手法描述了作者是如何在黑幫中臥底六年,周旋在由黑幫老大、毒販、租戶、非法商販、警察、牧師及社區成員等各色人等交織而成的地下社會交際網絡之中,描繪出這一社群的運作方式。作者在這部作品裡,為城中城街區(換一種語境,城中村)描繪了一幅獨特的畫像。他深入城中城街區長達六年,帶去了外人的視角,帶回了外人了解這個街區的途徑。
  • 網絡社會學|迪爾凱姆:《自殺論》
    進入網絡社會,網上更是頻頻曝光自殺。有時候思考,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自殺這種現象?小時候覺得自殺很恐怖,因為大人說起時都是臉色沉重、語調低沉且時有哽咽。後來覺得自殺的人很慘,他們選擇自殺前內心必定衝突絕望,自殺後樣子讓人不忍見,活著的人還對逝去的他們指指點點,這些都令人沉重壓抑。「既然如此,還不如好好活著,有死的勇氣,還不能勇敢地活在世上嗎?」
  • 陳威如:用平臺管理思維創造未來世界的組織模式!
    平臺組織管理正是一個應對高速變化的時代所需要的管理思維與組織能力。滿足這幾項原則所形成的平臺組織,能夠激發全員參與,讓員工對組織的創新追求有最大的滿足感。因為這些原則將會讓員工產生 「我參與,我創造」 的感受。平臺組織符合網絡時代所需要的組織形式,較容易發揮人們更大的潛能並產生更多的創新。
  • 劉文奎:民間組織在消除貧困方面大有可為
    脫貧攻堅的民間力量  記者: 民間組織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參與扶貧工作有哪些特點?  劉文奎: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6年20國集團民間社會(C20)會議的賀信中指出,民間社會組織是各國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動員和組織民間力量參與扶貧是中國扶貧的重要內容,包括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以及國內、國際民間組織和公眾參與的扶貧行動。
  • 社會學視野中的遊戲與社會
    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不難看到網際網路越來越多地重構了人類的「遊戲」行為乃至日常互動,甚至可能進一步令人類社會傳統的組織方式、權力結構乃至社會性質發生改變。網絡與現實的組織規則互相滲透人類生活呈現出「遊戲的社會化」和「社會的遊戲化」這樣兩種相向而行的過程;在這裡,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彼此交融,娛樂與生存、生活乃至勞動的場景彼此鑲嵌在一起。
  • 論經濟的組織資本與組織政策
    其中,「組織」關係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大體分為兩種主要形態:經濟主體的組織和經濟體的組織。經濟主體與經濟體的區別在於,前者具有自覺性(切身感受利益得失),有其組織目標,通常有產權關係作為其法律基礎,具有正式性規則;而後者是客觀存在體,本身並無主觀性的組織目標,未必與產權關係相關,具有自發性規則。
  • 劍河震災導致電視信號中斷 廣電網絡迅速出動組織搶修
    李太明(右二)向趙榮貴(左一)了解災情 3月30日,貴州省劍河縣地震災害導致有線廣播電視信號中斷後,廣電網絡公司迅速組織搶修與此同時,劍河縣廣電網絡分公司經理趙榮貴迅速安排兵分三路了解震中南加鎮周邊廣播電視設施受損情況,獲知震中供電中斷,南加、南寨、敏凍、磻溪和南明五個鄉鎮1500餘戶群眾電視信號中斷後,一邊向廣電行政主管部門和上級公司匯報,一邊率領精幹力量前往實地處突。由於劍河縣城至南加有100多公裡路程,加上道路正在升級改造,路邊堆積的砂石和坑窪不平的路面阻礙了車輛行進的速度,趙榮貴不斷用電話詢問情況。
  • 打卡學習8——組織心智思維模型
    在企業的發展中,就像地球引力一樣,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在企業非連續性創新期。我們把這種力量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內部叫組織心智,外部叫價值網絡。組織心智[概念定義]定義:根深蒂固存在於組織成員的腦中,影響組織對發展中問題的理解。心智分個人心智和組織心智,我們在此重點研究組織心智。
  • 全國網絡社會組織黨建案例|中共山東省濰坊市網絡空間安全協會支部...
    案例背景濰坊市網絡空間安全協會成立於2016年5月,是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員單位、山東省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理事單位,業務主管單位為濰坊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協會黨支部聯合網絡專家學者、安全企業、會員單位技術力量,組織政府、學校、社區、企業的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安全意識培養、網絡安全風險防範等公益活動,通過課堂講座、圖文展覽、知識競賽、網絡互動等方式,藉助網絡媒介,把「社會公益大講堂」關於網絡安全服務的探索向社會廣泛傳播,營造全社會關注網絡安全的良好氛圍。
  • 網絡社會學需要全新的概念體系
    ,在中國社會學會網絡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長會議暨專家論壇上,華東政法大學教授、中國社會學會網絡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會長何明升表示,網絡社會學需要全新的概念體系,這是架構其知識體系的基礎。學者圍繞網絡社會學學科建構、網絡社會學研究視角拓展以及網絡社會學未來推進策略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宏觀網絡社會學側重研究網絡社會整體的結構功能,比如網絡超有機體系統、網絡表達機制、網絡生活機制、網絡生產機制等.而微觀網絡社會學則是對網絡社會事實的個別研究,比如網絡流行語、『朋友圈』、網絡輿情、網絡權威等。
  • 網絡社會學|克裡斯·安德森:《長尾理論》
    這些都是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難以想像的。3.3 連接供給與需求的「群體智慧」第三,是連接供給與需求的「群體智慧」。人們搜集到這些「群體智慧」的渠道包括但不限於搜尋引擎、數據分析工具、社交網絡等。人們可以自發地在這些渠道中搜集到想要了解的產品信息,也可以主動地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
  • ...事業貢獻力量——德陽市華山路學校工會組織觀看電影《黃大年》
    樹立心中榜樣,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德陽市華山路學校工會組織觀看電影《黃大年》 2020年12月28日 13:13:08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任豔
  • 講中文的網絡間諜組織 APT10 向東南亞蔓延
    在密切關注臭名昭著的網絡間諜組織APT10的活動後,卡巴斯基發現該組織針對東南亞地區的組織進行了新的感染嘗試。這家全球網絡安全公司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以及2019年2月至5月期間,監控到新一輪的針對馬來西亞醫療和健康設施的攻擊。
  • 各地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組織社會力量 推動綠色生態發展
    各地政府重拳出擊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讓環境保護進入到政府監管的執法最嚴時代。  匯聚組織社會力量 推動綠色生態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既關係人民福祉,又關乎民族未來,各地環保組織、團體各出奇招,推動綠色發展,引導各地市民選擇低碳、節約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 河南省2019年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方案
    ,持續改善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結合我省無組織排放治理現狀,制定本方案。,廠區道路除塵到位,裸露土地綠化到位,無組織排放監控到位;廠區內貯存的各類易產生粉塵的物料及燃料全部密閉)。2019 年 10 月底前,全省範圍內鋼鐵、水泥、火電、焦化、鑄造、耐火材料、有色冶煉、磚瓦窯等所有涉及無組織排放的工業企業,完成物料運輸、生產工藝、堆場環節的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實現「五到位、一密閉」。   (二)制定「一企一策」治理清單。
  • 帕克《城市社會學》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自製文字/帕克《城市社會學》第一章 城市:對於開展城市環境中人類行為研究的幾點意見1.城市絕不只是一種與人類無關的外在物,也不是住宅區的組合;相反,城市中包含著人類的本質特徵,它是人類的通泛表現形式,尤其是由空間分布特性而決定的人類社會關係的表現形式。
  • 重新認識社會學本土化爭論
    社會學本土化是為數不多的從中國社會學誕生之初就已開始討論的問題。在多種多樣的討論中,社會學本土化已經成為一個專門議題,包括對本土化的概念和歷史源流、本土化的實現路徑、本土化的不同層次、本土化背後的認識論根源、本土化的知識社會學等問題的討論。討論問題的視角繁多,爭論也幾乎涉及社會學各分支領域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