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馬斯·薩金特:為什麼要將經濟學理論與數學統計結合起來?

2020-11-30 騰訊網

編者語:

「使用數學統計方法是因為我們希望準確地了解風險和不確定性,嚴謹地表述已知和未知的事物。我們不知道所有的事,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一無所知,統計學有助於我們劃分已知和未知的界線。」

日前,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薩金特數量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所長託馬斯·薩金特接受採訪,深入剖析為什麼數學、統計學方法在宏觀經濟學的應用中會如此成功。敬請閱讀。

受訪人/託馬斯·薩金特(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薩金特數量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所長)

問:為什麼當今的經濟學家使用數學進行推演,用數學來表達他們的想法?

我們使用算術,是為了計數。人都會計數,而經濟學的一個迷人之處在於,經濟學家的工作是描述和理解這些人的決策及其互動,他們計算和關注的東西要麼跟經濟學家一樣,要麼是經濟學家計算內容的一部分。我們都在估算價格、產量、收入和財富。

問:為什麼我們不只用到算術,還使用高等數學(比如代數、幾何、微積分)來分析數據,並研究產生這些數據的做決策的人呢?

我們使用高等數學,是為了要求自己的推理嚴謹自洽。我們要進行明確的推理,並將所有的底牌亮出來。也就是說,我們要清晰地表述自己的假設和結論,以及由假設推及結論的過程,數學是進行這種推理最高效的通用語言。

問:通過使用數學方法建成的自洽模型就是一個好模型嗎?

當然不夠。你可以創造一個嚴謹自洽的模型來描繪一個完全靠想像出來的虛擬世界。

問:為什麼自洽性這麼重要?

因為自洽性說明我們的論述觀點是互相契合的,保證對同一個結構中不同部分的假設不會相互矛盾,唯有嚴謹自洽的模型才能清楚論述因果關係。我承認自洽性是一種審美判斷,一種相信自洽的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數據的信念。

問:有什麼工具可以用來判斷哪一個自洽模型更切合實際呢?

數學統計方法。

問: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學家普遍使用數學統計方法的原因嗎?

是的。使用數學統計方法也是因為我們希望準確地了解風險和不確定性,嚴謹地表述已知和未知的事物。我們不知道所有的事,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一無所知,統計學有助於我們劃分已知和未知的界線。

問:數據和數學統計不夠嗎?為什麼還需要使用經濟學理論,並將其與數學統計結合起來?

因為根據現代(貝葉斯)統計理論,你可以從數據中獲得的只有模型的特徵值和參數。如果你想讓數據「自己講話」,那數據會保持沉默。統計理論是關於如何理解模型的參數。對宏觀經濟學者而言,宏觀經濟學模型是關於人的模型,這些人在進行決策,也在做他們自己的統計分析。

問:關於您描述的這種綜合數據和理論的方法論,有沒有已經實際應用的例子?

有很多例子。例如,回想一下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和資訊理論(information theory)在二戰期間英國、美國和蘇聯的起源。當時,這些國家的軍隊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可被廣泛地歸納為最優資源分配問題(運籌學的起源)以及解碼和編碼問題(資訊理論的起源),對僅接受過文科教育而非自然科學訓練的人來說,這些問題難以解決。諸如米爾頓·弗裡德曼、亞伯拉罕·沃德、艾倫·圖靈和克勞德·香農等知識巨匠,他們使用和發明了最優理論以及後被稱為貝葉斯統計理論中的許多工具,為抵抗納粹和日本軍隊的聯盟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戰後,他們中的部分人轉而致力於讓凱恩斯經濟學發展得更嚴謹和科學,他們發明了聯立方程式的現代理論,這些方程式可被測量,也可從定量層面協助當局更好地制定貨幣和財政政策。還有很多其他例子,一個現代例子是「算法機制設計」的發展,這是現在很火的課題。它將資訊理論、最優資源分配和計算機編程結合起來,設計拍賣和其他交易平臺,這些平臺由阿里巴巴、騰訊和亞馬遜等商業公司開發使用。另一個出色的應用是最近取得了驕人成績的AlphaGo,通過使用動態規劃、博弈論、編程和蒙特卡洛模擬,創造了一個具有人工智慧的圍棋選手,並擊敗了世界上最出色的人類選手。

問:您是否認為機器學習僅僅是統計學的一個應用呢?

如果你把「僅僅」這個詞去掉,那我就同意這個說法。

問:如果您同意我的說法,為什麼要去掉「僅僅」這個詞?

因為機器學習利用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技術進展,使研究人員能夠更廣泛和便利地利用統計學。這兩項技術進步是:相當龐大和多樣的數據集變得觸手可及,同時,成本不高而性能強大的大型計算機也變得更易得。

問:為什麼像您這樣的學術型宏觀經濟學家以及為央行和財政部門工作的經濟學家,都熱衷於開發能夠在計算機上運行和模擬的精確模型?

讓模型足夠明晰和完整到可用於計算機模擬,是將模型與數據進行比較以及通過數據理解模型的關鍵步驟。當然,計算機「聽」和「說」的語言是數學。所以,我們的確想要建立足夠自洽和精確,並以偽代碼形式呈現的模型,可以將其交給電腦程式員模擬運算和產出結果,並通過計算機將模擬結果與我們測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問:您能舉一個宏觀經濟學領域的例子嗎?

可以。例如,中央銀行用來理解銀行恐慌起源以及如何減緩恐慌的模型。另外一個例子是,信用評級機構用來評估主權債務和預測主權債務危機概率的模型。此外,還有一些學者使用定量方法研究國際匯率的動態變化,以及這種波動如何受到不同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影響。

問:經濟學中的數學應用可能會限制經濟學家與政策制定者、非經濟學家進行交流的能力,您是否對此感到遺憾?

你會問工程師或物理學家這個問題嗎?

問:您是否認為經濟學研究者有責任向公眾宣傳良好的經濟學思維,或解釋什麼是好的經濟決策?

是的,不過這可能具有挑戰性,因為經濟學是技術性的和定量的研究,一些公眾和公職人員可能覺得難以理解。所以,重點是儘可能簡單直觀地呈現事物,但同時避免過於簡單化,不要忽視重要的條件和權衡。一些經濟學巨頭,比如亞當·史密斯和阿爾弗雷德·馬歇爾,非常擅長非技術性地表達主旨思想。他們是邏輯和語言的大師,這些都是我非常敬佩的技能。

問:經濟學中一些經典著作是純「論述性的」,看起來完全沒有使用數學,比如沃爾特·白芝浩的《倫巴底街》,米爾頓·弗裡德曼和安娜·施瓦茨的《美國貨幣史》以及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貨幣改革論》。這難道不會讓您對之前所言產生懷疑嗎?

以上作家在上學期間都極為擅長高等數學。如果你讀過這些書,會發現作者們非常清晰地寫出了他們如何進行推演論證,以及如何通過數據與理論的結合來進行推論。所以,精通數學似乎也有助於自然語言寫作能力!

問:您認為,有時候數學語言會對理論的建構施加不必要的限制嗎?有些人聲稱,使用數學限制了模型的範圍和複雜度。或者說,為了建立一個易於處理和求解的模型,我們必須做出不切實際和過於簡單的假設。

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建立模型的方法設限。如果你的觀點不能用數學表達出來,這意味著你說得不清楚、不明確、不完整。如果有人認為自然語言比數學語言更好,那麼我建議他們讀一讀史蒂芬·溫伯格在其著作《給世界的答案》中對科學史的回顧。溫伯格也解釋了為什麼「不切實際」和「過於簡單」的假設一次又一次地被證明更為實用。

問:為什麼您認為經濟學應該被視為自然科學或工程學,而不是人文科學?

文章來源:《北大金融評論》2019年第1期(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何家榕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拍賣理論為什麼能獲獎?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兩位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經濟學家——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獲獎理由為「改進拍賣理論,發明新拍賣形式」。什麼是拍賣理論?這兩位經濟學家又為何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青睞?拍賣理論為什麼能獲獎?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商品、服務都是以拍賣方式進行的,這令拍賣理論成為近四五十年來經濟學學科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
  •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學好數學!
    坐在我對面的是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1年得獎的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2016年得獎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教授(Bengt Holmstrom),以及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中國經濟研究組主任魏尚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王能。
  • 還在吐槽學數學無用?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在杭州這樣說
    76歲的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說,每天堅持在健身房裡健身、舉扛鈴,然後看數據,學物理和數學。身體發達,也要大腦發達,這是76歲的託馬斯·薩金特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後面那條,特別符合他的氣質和身份:託馬斯·薩金特是紐約大學教授,也是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馬斯·薩金特:用新思路和新技術讓世界轉危為機
    託馬斯·薩金特(Thomas.J.Sargent),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這種信息理論是我們今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統計預測理論是歐美統計學家發展起來的一種完整的理論,它在當今的科學、原子能、噴氣飛機、計算機中被廣泛使用。這些發現、發明在二戰期間加速出現。面對當前的疫情,世界也會出現很多發明創新。發明將以我們甚至不理解的方式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因為新發明將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 經濟學研究中的數學濫用?一個恐怕永遠無解的問題
    現代經濟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在一套又一套數學模型提出、被質疑、修改和繼續被質疑的進程中發展起來的。從整體角度來說,其實我們根本無法說清,數學究竟是成就了今日的經濟學,還是摧毀了今日的經濟學。此後大量數學領域的知識被逐漸引入了經濟學科之中,包括線性代數、泛函分析、隨機過程理論等等,儘管並沒有人說經濟學問題一定要使用數學方法來進行表達,但是20世紀40年代之後數學模型還是成為了這一學科裡公認的表達規範。一方面對於經濟學者來說,數學基礎成為了必備的研究技能,比如薩金特時至今日依然每個學期都要去旁聽數學課,另一方面許多數學學科今日的興起,比如統計學,實際上也與經濟學研究的蓬勃發展相輔相成。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是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為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12月5日,廣州,他將蒞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發表主題演講並對話中國知名企業代表。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月將赴上海共話疫情下經濟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7:45公布,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85位和第86位個人得主。
  • 計算機科學、經濟學交叉的時代,不懂計算經濟學理論談何應用?| CCF...
    在這個演進的過程中,傳統的經濟形式和商業模式發生了許多變化,經典的經濟學理論需要不斷被檢驗和修正,產生新的經濟學理論。另一方面,隨著分布式系統、網際網路、雲計算,以及近年來的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一個計算任務的完成往往需要多方合作,這就要求計算機協議或算法設計不僅要滿足有效性,容錯性等傳統需要,還要考慮博弈論和經濟學的約束。
  • 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經濟學必須通俗易懂嗎?
    經濟學的核心課程有大量的數學模型、數學推導,因此數學基礎比較差的人學起來比較吃力。為什麼需要上這些課?就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學完這些課程以後,學生才有今後進行他們所認為的創造性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分析工具。這是建設任何一個學術大廈的基石。一個問題是,可不可以不要上核心課程,不要考試,直接進行創造性研究?
  •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了解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經濟理論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了解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經濟理論 理察·塞勒因為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而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那麼,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塞勒的主要理論又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
  • 諾貝爾經濟學獎全攻略:學數學、搞宏觀、去芝大
    宏觀經濟學探索的是如何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這是在凱恩斯思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經濟學分支,目前這個領域已有哈耶克、弗裡德曼等九人共六次分享了這個獎項。另一個熱門獲獎領域是計量經濟學。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塞勒教授是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金立印說,作為心理學與經濟分析相結合的產物,行為經濟學是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以發現傳統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的一門學科。
  • 帕金《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著作的比較
    如果說曼昆的書更適於非財經專業和一般讀者,那麼這本書更適於財經專業和想對經濟學有更多了解的讀者。如果讀者認真把這本書讀好,經濟學的基礎就非常紮實了。本書的邏輯結構嚴謹而系統,一步一步深入下去,從市場到個人決策,再到整體經濟,最後以開放經濟結束。經濟學最新的進展,無論是動態比較優勢、博弈論、現代企業理論、公共選擇理論,還是理性預期、新增長理論,以及實際經濟周期理論,都有介紹。
  • 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
    經濟學的核心課程有大量的數學模型、數學推導,因此數學基礎比較差的人學起來比較吃力。為什麼需要上這些課?就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學完這些課程以後,學生才有今後進行他們所認為的創造性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分析工具。這是建設任何一個學術大廈的基石。一個問題是,可不可以不要上核心課程,不要考試,直接進行創造性研究?
  • 日本留學讀研:直考經濟學,該如何準備數學?
    所以經濟類專業是很多考生直考的目標,但對於語言類專業出身或本身數學基礎比較弱的學生來說,不可迴避的是將面對「數學」這個攔路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直考經濟學時,該如何有針對性地準備數學方面的知識。1.而準備專業課的同學,也可以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選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作為考試科目;一類是想研究的是統計/計量經濟學等方向的,這類科目大多數學校要求的考試科目會有一門是和數學有關。那麼對於考試科目的選擇,可見下表:具體考試科目的要求,一定要看清各校的招生簡章。
  • 洪永淼: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
    經濟學的核心課程有大量的數學模型、數學推導,因此數學基礎比較差的人學起來比較吃力。為什麼需要上這些課?就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學完這些課程以後,學生才有今後進行他們所認為的創造性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分析工具。這是建設任何一個學術大廈的基石。一個問題是,可不可以不要上核心課程,不要考試,直接進行創造性研究?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思想全景(下)
    格蘭傑應用數學和計量學理論,歸納出協整的概念及其方法,即包含非平穩隨機變量的宏觀經濟模型以某種方式構建,可以統計有效且具有經濟意義,為財富與經濟變量的動態內在關係的建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改變了宏觀經濟實證模型的構建方式。
  • 中國經濟學研究向何處去
    孫寧: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經濟現象或經濟規律,這就需要有理論研究。一個好的實證研究,背後必須要有比較強的理論支持。劉國恩:我們給年輕教授的建議是在你能夠將飯碗拿住之後,可能要轉向研究中國重大問題,這個時候發表的取向可以更多偏向於中文雜誌。
  • 盤點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其貢獻(1969-2019)
    2011年克里斯多福·西姆斯(美國)託馬斯·薩金特(美國)獲獎理由:研究政策變量在宏觀經濟運行中扮演的角色,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進行實證研究。1986年詹姆斯·布坎南(美國)獲獎理由: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 梁小民︱接地氣的經濟學——理察·塞勒與行為經濟學
    即使那些創立這些理論的人,他們會完全按照理性的方式做選擇嗎?看來經濟學這個手電筒是用來照別人的,但最後誰也沒照到。理性人假說的動搖絕非小事,因為整個經濟學體系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離開了這個前提,嚴密、精緻的理論分析,邏輯性極強的數學推導,就都不那麼堅實了,由此得出的結論也要打個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