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海上可再生能源,歐盟將「玩的更大」!

2020-12-06 中國能源報

日前,據英國《衛報》等多家外媒報導,為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歐盟委員會將出臺政策草案,設定未來30年內的海上風電目標。根據該目標,未來30年裡,歐盟海上風電裝機將增加25倍,累計達到300吉瓦的水平。對此,多家行業機構認為,這一指導目標將「塑造」歐盟海上風電未來。

(文丨本報記者 李麗旻)

大力發展「海上可再生能源」

據歐洲媒體Euractiv報導,此次披露的政策草案顯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歐盟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佔比將在當前基礎上翻番,達到38%-40%的水平。其中,發展「海上可再生能源」將是重點。到2050年,歐盟計劃將海上風電裝機總量提升至300吉瓦,同時潮汐能、波浪能的應用也將有所擴大,屆時,波浪能等海洋能源應用規模將達到60吉瓦。

該政策草案還顯示,海上風電領域的快速增長預計需要增加7890億歐元的投資,同時也將在這一領域創造約6.2萬個工作崗位。不論是傳統的固定式海上風電還是新型浮式海上風電機組,都將獲得歐盟政策青睞。

此外,歐盟還將對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建設作出支持,不僅將推動零部件生產製造工業,同時也將推動岸上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

據悉,歐盟此次設定新的海上風電目標主要由德國推動。近日,德國已率先提高了本國海上風電裝機的目標,計劃到2030年,德國海上風電裝機達到20吉瓦;到2040年,完成40吉瓦的海上風電裝機。

歐盟在政策草案中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歐洲海上風電市場發展,並將加強國際合作,同時還將促進行業內確立相關規則標準。

積極推動區域內跨國合作

《衛報》指出,歐盟地區海上風電資源豐富,波羅的海、北海、地中海以及黑海區域的海上風電潛力都十分巨大。目前,包括英國在內,歐洲地區各國海上風電裝機總計為23吉瓦左右,風電場分布於12個國家,共有5047座併網的海上風機。其中,英國仍是歐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同時,德國、丹麥、比利時以及荷蘭的海上風電現有裝機容量也相對較多。

在此背景下,歐盟看準了更大規模的「跨國」風電市場

根據政策草案,歐盟委員會預計將提出一個正式法律框架,使歐盟國家常見的「國家內部較小規模的」海上風電場逐步轉化為「完全融合的」海上能源系統以及電網基礎設施」。

對於歐盟委員會此舉,歐洲風電行業機構WindEurope表示歡迎,並稱將進一步向行業發出呼籲,從而推動「解鎖」更多跨國海上能源應用項目。

據了解,截至目前,歐盟範圍內僅有一個跨國界的海上風電項目。該風電場名為Kriegers Flak,位於德國與丹麥之間,能夠為兩國提供清潔電力。然而,由於歐盟缺乏針對跨國界海上風電項目的相關法律規定,德國與丹麥目前仍是以「過渡條款」為框架共同運營這一風電場。

從目前披露的消息來看,歐盟還計劃進一步打造海上風電招標市場,從而保證海上風電能夠順利整合進入歐盟電力市場。

業界期盼穩定政策

據了解,未來歐盟海上風電領域的投資將來自於多個渠道,其中包括歐盟各國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刺激計劃以及公共募資等。另外,歐盟對於各國能源項目的援助指南計劃將於明年修訂完成,這一援助資金也可為歐盟各國的海上風電項目提供更多融資渠道。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涉及到邊界問題,跨國界的海上風電項目實際操作中很可能存在各方協商不順、初始投資難以敲定等問題,這也為歐盟跨國界的海上風電場建設帶來隱憂。

WindEurope的公共事務主管Ivan Pineda認為,儘管歐盟已表示將積極推動海上風電併入歐盟電力市場,但這尚不能解決「混合」項目面臨的投資難題,在缺乏明確監管政策的情況下,此類海上風電項目在金融市場上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我們需要確定一個政策框架來進行投資、運營以及合作,共同推動『混合海上風電項目』的發展,而這些都需要在2021年前完成。」 Ivan Pineda指出,「歐盟已經有不少類似的項目正在等待相關法規的出臺。根據當前歐盟地區的相關規定,與常規海上風電項目相比,『混合』海上能源項目仍存在一定的劣勢。」

而在浮式風電領域,也有行業內人士呼籲,要推動浮式風電度電成本下降首先需要實現規模化發展,而在當前,浮式海上風電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責編 | 李慧穎

相關焦點

  • 再推近8000億歐元可再生能源戰略 歐盟這盤棋怎麼下
    再推近8000億歐元可再生能源戰略 歐盟這盤棋怎麼下 時間:2020年11月21日 09:58:38&nbsp中財網   原標題:再推近8000億歐元可再生能源戰略,歐盟這盤棋怎麼下  歐委會日前公布一份「近海可再生能源戰略」,旨在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預計到2050年歐盟整體海上風電產能將增加至300千兆瓦。歐盟將向該領域投資7890億歐元,約三分之二用於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另三分之一用於發電設施建設。  歐委會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稱,歐盟海上可再生能源投資項目已是全球性成功案例。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芬蘭是歐盟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使用國
    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近期發布數據顯示,2012年,歐盟28國全部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佔比約為14.1%,較2004年的8.3%有所上升。歐盟的目標是將在2020年將該比例提升至20%。歐盟國家中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較高的國家為:瑞典(51%)、拉脫維亞(35.8%)和芬蘭(34.3%)。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主要匯報三方面的情況:一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些基本情況,二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三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進入本世紀以來,高油價引發的能源安全和能源環境問題也使許多國家紛紛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發展的戰略重點,並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和鼓勵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在經歷了數次發展熱潮之後,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 可再生能源分析和預測(2019~2024)
    陸上風電的增長提速,也為這一反彈提供了支持,特別是在美國、歐盟和中國。在光伏的帶動下,2019至2024年間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幅達50%。這意味著1200GW的增長量,相當於美國目前的總裝機容量。其中,光伏發電佔預期增長量的近60%,陸上風電佔四分之一。受歐盟競價機制以及中國和美國市場不斷擴張影響,海上風電將貢獻4%的增長量,預計到2024年裝機容量將增長兩倍。
  •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前景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導,「可再生能源來源於自然,並具有持續不斷的屬性,它有很多種形式,比如直接來自太陽或地球內部產生的熱能。根據剛才的定義,可再生能源還包括來自太陽、風、海洋、水力資源、生物、地熱產生的電力和熱能,還有來自可再生資源的生物燃料和氫氣。」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據估算,我國陸地可開發風電裝機容量約2.5億kW,海上風能資源量更大,可開發發電裝機容量約7.5億kW,總共可開發發電裝機容量10億kW。   生物質能——生物質能主要有農、林生產及加工廢物、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廢物資源分布廣泛,其中農作物秸稈年產量超過6億噸,可作為能源用途的秸稈約3.5億噸,可折合1.5億噸標準煤。
  •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取代煤炭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力來源。  今年全球新增電力90%將來自可再生能源  儘管全球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依然強勁。今年前10個月,全球可再生能源拍賣產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創歷史新高。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針對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國際能源署於本月發布《可再生能源2020》,報告圍繞新冠疫情在電力、供熱和運輸行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影響做出詳細的預測和分析。2020年5月,國際能源署就可再生能源市場近況提供了一份分析報告,詳細分析了新冠肺炎在2020年和2021年對可再生能源配置的影響。
  • 風能與水能成為歐盟可再生能源電力主要來源
    風能與水能成為歐盟可再生能源電力主要來源 2021-0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電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鄭聲安進一步表示,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和在發電量中的佔比都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非水可再生能源在發電量中的佔比,尤其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從長遠發展來看,影響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因素更加複雜。
  • 海洋發電可能將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緩解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可再生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變得尤為重要。以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等為代表的海洋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據統計,可再生能源中的海洋能約佔世界能源總量的70%以上。但是,我們開發利用的海洋能卻微乎其微。
  • 世界可再生能源和廢棄物發展概況
    眾所周知,世界正處於新的一波能源轉型浪潮之中,可再生能源憑藉其低碳、成本下降快等優勢,發展迅猛,本文通過對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數據的梳理和分析,展現一個真正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或許太陽能和風能的發展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快。
  • 智庫視點|「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是體制改革與機制重構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四方面成績隨著200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支持政策的逐漸完善,我國可再生能源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成績斐然,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1.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和生產國2019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含水電)消費總量達到17.95EJ(1EJ (艾焦)是10的18次方J。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一年前,新一屆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綠色新政」,提出到2050年歐洲將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地區,並為此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和政策框架。  這些政策措施覆蓋工業、農業、交通、能源等幾乎所有經濟領域,以加快經濟從傳統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實現綠色復興。  歐盟多方領導人表示,「綠色新政」是歐洲經濟復甦計劃的驅動力,也是歐盟走出疫情陰影的「生命線」。
  • 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50億元用於支持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2020年國內可再生能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將進一步發揮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來源:新華社 2006-06-02 13:01         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和前景廣闊,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大力發展農業和林業生物質商品能源的生產
  • 海洋可能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包括美國,中國,大多數歐盟國家和印度在內的由24名成員組成的OES認為,海洋能源由於其巨大的潛力,有潛力成為可再生能源的聖杯。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是一個促進各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採用和可持續利用的組織,它認為海洋能比太陽能或風能發電的潛力更大。 根據IRENA的數據,世界上800,000公裡的海岸線中,有2%的波浪功率密度超過了每千瓦30千瓦(kW / m),根據估算,全球技術潛力約為500吉瓦電能(GWe)。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投資不足
    (自美聯社) 國際能源署近日表示,儘管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6萬億美元投資於低碳??可再生能源,較2000年增加了一倍,但若想將全球溫度增幅控制在2℃以內,投資金額應提高到2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25元人民幣) 國際能源署稱,能源效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現在約有1300億美元的投資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而到2035年該投資需超過 5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