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這個詞現在已經變得越來越廣為人知,並且變得越來越神秘。
許多人已經不把抑鬱當成一種病症,而是將之看成是一種體現自身魅力的行為。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抑鬱這個名詞意味著什麼,只是覺得這是一種當下流行的表現。
於是只要他們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就會四處大呼自己抑鬱了。
然後裝作一副憂鬱的模樣,對什麼事都表現的毫無興趣,甚至開始認為抑鬱是件極為光彩的事情,逢人便宣傳。
對於這些人,他們其實往往是想要下面這三類東西。
想要謀取同情
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那些喜歡假裝抑鬱的往往都是一些習慣於自憐自艾的人。
他們總想著得到別人的同情,因為這樣會滿足他們」錯的不是自己,而是這個世界的「的心思。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也都經歷過這種境況,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矯情而已。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長大後才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別人世界的中心。
但總有些人習慣白吃白喝,不幹實事,幹點工作就叫苦叫累。
這其實就是在他們的觀念中,自己本就應該被供著養著,有傷心的事必須要有人和自己一起傷心,只要遇到困難就得有人可憐同情自己從而幫助自己完成。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漸漸的,這些人就成了長不大的巨嬰。
人的同情和憐憫不是天生的,如果一直維持著這種想要得到他人同情的生活模式,實際上,也就和乞丐沒有什麼區別了。
希望得到關注
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每個人都渴望被呵護。
假裝抑鬱是在模仿孤獨,實際上也就是自己覺得寂寞了。
畢竟出了家門,入了社會,再想要有父母一樣的關懷關愛,再想像小時候一樣走到哪裡都是大人關注的焦點,幾乎成為了不可能。
如上文所說,我們都曾以為世界是圍繞著自己運轉的,我們最終也會明白其實我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遺憾的是,大部分人不懂得如何抒發自己的情感,只能編出個蹩腳如」我肯定是得了抑鬱症了「的理由。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只是單純的想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以滿足他們可憐的虛榮心。
這類人以往過慣了備受矚目和期待的生活,一旦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便會因此而不適應。
的確,受關注讓人覺得自己被需要,從而認為自己很重要。
但其實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往往也只是偶爾被需要,從來沒有很重要。
對現實無力改變,幻想逃避現實
「為什麼我沒有拿到年終獎金?」
「是因為我抑鬱了。」
「為什麼我沒能升職加薪?」
「是因為我抑鬱了。」
「為什麼我沒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是因為我抑鬱了。」
瞧,抑鬱是個多麼有用的藉口。
它讓懦夫披上了落寞勇士的外衣,它讓愚者認為自己其實很聰明。
它給一些人為什麼今天沒能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找了無數個理由,唯一不曾提到的便是他們未曾奮鬥過的昨天。
這些人將抑鬱看成是對命運不公的控訴,把自己的失敗統統歸咎於除自身以外的所有原因。
他們是可憐的,亦是可悲的。因為再如何華麗的藉口,也掩飾不住皮囊下那顆怯懦的心。
抑鬱症是種極其嚴重的精神疾病,它不應被當成一種玩笑,一種逃避的理由。
這世上,還有許多真正對生活感到痛苦的人們,他們才是需要我們去同情,去關懷的人。
我們隨口而出的抑鬱,有可能是一個家庭破碎的原因,一個生命逝去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一種不尊重自己的表現。
生活也許很難,我也知道這個世界終會將我們擊倒,但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抗爭,自甘墮落的理由。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沒有時間去假裝抑鬱,模仿孤獨。
道路前方,還有著我們必須奮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