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總有人覺得自己抑鬱了?不,其實他們只是想要這些……

2021-01-15 書齋浪客

「抑鬱」這個詞現在已經變得越來越廣為人知,並且變得越來越神秘。

許多人已經不把抑鬱當成一種病症,而是將之看成是一種體現自身魅力的行為。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其實根本不知道抑鬱這個名詞意味著什麼,只是覺得這是一種當下流行的表現。

於是只要他們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就會四處大呼自己抑鬱了。

然後裝作一副憂鬱的模樣,對什麼事都表現的毫無興趣,甚至開始認為抑鬱是件極為光彩的事情,逢人便宣傳。

對於這些人,他們其實往往是想要下面這三類東西。

想要謀取同情

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那些喜歡假裝抑鬱的往往都是一些習慣於自憐自艾的人。

他們總想著得到別人的同情,因為這樣會滿足他們」錯的不是自己,而是這個世界的「的心思。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也都經歷過這種境況,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矯情而已。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長大後才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別人世界的中心。

但總有些人習慣白吃白喝,不幹實事,幹點工作就叫苦叫累。

這其實就是在他們的觀念中,自己本就應該被供著養著,有傷心的事必須要有人和自己一起傷心,只要遇到困難就得有人可憐同情自己從而幫助自己完成。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漸漸的,這些人就成了長不大的巨嬰。

人的同情和憐憫不是天生的,如果一直維持著這種想要得到他人同情的生活模式,實際上,也就和乞丐沒有什麼區別了。

希望得到關注

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每個人都渴望被呵護。

假裝抑鬱是在模仿孤獨,實際上也就是自己覺得寂寞了。

畢竟出了家門,入了社會,再想要有父母一樣的關懷關愛,再想像小時候一樣走到哪裡都是大人關注的焦點,幾乎成為了不可能。

如上文所說,我們都曾以為世界是圍繞著自己運轉的,我們最終也會明白其實我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遺憾的是,大部分人不懂得如何抒發自己的情感,只能編出個蹩腳如」我肯定是得了抑鬱症了「的理由。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只是單純的想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以滿足他們可憐的虛榮心。

這類人以往過慣了備受矚目和期待的生活,一旦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便會因此而不適應。

的確,受關注讓人覺得自己被需要,從而認為自己很重要。

但其實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往往也只是偶爾被需要,從來沒有很重要。

對現實無力改變,幻想逃避現實

「為什麼我沒有拿到年終獎金?」

「是因為我抑鬱了。」

「為什麼我沒能升職加薪?」

「是因為我抑鬱了。」

「為什麼我沒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是因為我抑鬱了。」

瞧,抑鬱是個多麼有用的藉口。

它讓懦夫披上了落寞勇士的外衣,它讓愚者認為自己其實很聰明。

它給一些人為什麼今天沒能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找了無數個理由,唯一不曾提到的便是他們未曾奮鬥過的昨天。

這些人將抑鬱看成是對命運不公的控訴,把自己的失敗統統歸咎於除自身以外的所有原因。

他們是可憐的,亦是可悲的。因為再如何華麗的藉口,也掩飾不住皮囊下那顆怯懦的心。

抑鬱症是種極其嚴重的精神疾病,它不應被當成一種玩笑,一種逃避的理由。

這世上,還有許多真正對生活感到痛苦的人們,他們才是需要我們去同情,去關懷的人。

我們隨口而出的抑鬱,有可能是一個家庭破碎的原因,一個生命逝去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一種不尊重自己的表現。

生活也許很難,我也知道這個世界終會將我們擊倒,但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抗爭,自甘墮落的理由。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沒有時間去假裝抑鬱,模仿孤獨。

道路前方,還有著我們必須奮鬥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你其實抑鬱了 只是你不知道
    不可能。並且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就算績效完成了、男友到手了,你的睡眠也不一定會變好。因為焦慮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有因為壓力過大而失眠;亦或者你正處於亞歷山大、積累到爆發的半路上,那麼請記住,想要遠離亞健康,要領只有一個——對自己上點心。
  • 總被人說:「拜託,你有什麼好抑鬱的?」
    《正午之魔》的作者安德魯·所羅門論及抑鬱的汙名化:「人們可以勇敢'出櫃',公開談論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公開自己酗酒,自己不幸沾染性病,甚至有人公開自己虐待兒童,卻仍然覺得公開談論自己的抑鬱經歷太過丟臉。"安德魯是劍橋心理學博士,有近三十年的抑鬱症經歷,歷經四大洲的遊歷與採寫,才完成了《正午之魔》這本心血之作。該書最早中文版名為《走出憂鬱》。
  • 如果不是因為抑鬱,我總覺得我的人生本不該如此糟糕
    本篇作者 | 開心就好本篇編輯 | 董小姐當值編輯 | 付小米▼今日導讀我打賭,患有抑鬱症的你,一定在心裡這樣問過自己:為什麼偏偏是我?為什麼偏偏是我這麼倒黴,要承受這麼多的委屈和傷痛?你也一定曾這樣想:如果不是因為抑鬱,我總覺得我的人生本不該如此糟糕。
  • 童年時父母總吵架,長大後總感覺自己抑鬱,要怎麼走出來?
    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父母的不當言行,讓他們自己已經深受其害了,也讓和他們交往的人感到不舒服,他們既是破壞情緒的汙染者,也是承受壞情緒的受苦者,所以我們幹嘛還去繼承呢?在這裡我想說一下,我們這個社會裡有絕大多數人,是一生都沒有進行過心理諮詢的,自己有問題但對問題視而不見,害苦了身邊人。他們不懂得情緒管理,不知道與人相處的正確模式,而且往往他們文化水平不高。
  • 有恐懼焦慮抑鬱強迫症的人,其實只是在心理方位上轉向了
    臨床上見到驚恐發作的病人,一想到死亡就會覺得今天是自己的最後一天,門也不敢出,路也不能走,事也不能做,陷入錯覺之中無比恐懼異常痛苦。焦慮失眠的人,感覺自己成宿成宿無法入睡,覺得自己一夜都沒有合眼,其實,這也是錯覺,誇大了自己失眠的時間。抑鬱自卑的人感覺自己的世界就是個痛苦的地獄,一點兒快樂都沒有,覺得活著還不如死了好,這些也是錯覺。
  • 12星座的這些「強迫症」,連他們自己都覺得討厭,可是卻控制不住
    但是白羊卻做不到,即使是和自己無關的,如果這件事做得不對,白羊們也控制不住地想要拔刀相助,否則就會在事後念念不忘。02金牛座:有了錢就想攢起來金牛座的小夥伴可謂是十二星座當中,儲蓄觀察最強的星座之一了。
  • 科學家正在控制老鼠欲望,已經可以讓老鼠覺得是自己想要做一件事
    科學家就正在嘗試控制欲望,而且已經取得相當重要的進展,可以控制老鼠的欲望,老鼠只會覺得是它自己想要做一件事。控制老鼠欲望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機器生化鼠研究先驅桑吉夫·塔瓦爾(Sanjiv Talwar)教授的研究團隊,進行了控制老鼠欲望的實驗。
  • 我曾覺得是世上最慘的人,但現在我相信這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愛著你
    、關心你、在意你,你覺得自己不被所有人理解,你覺得自己的痛苦是那麼強烈,有時候甚至都會心想:我大概是這世上最慘的一個人了吧。我有愛我的朋友我總覺得我是孤獨的,我沒有朋友,我沒有可以陪在我身邊防止我做一些危險行為的同學,我在崩潰到想要傷害自己的時候,只能給危機心理幹預熱線打電話。
  • 一位網友的自述: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感覺活著沒有意義
    我其實不太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抑鬱症,我只是容易脆弱,工作上壓力一點都扛不住,有困難就容易睡不著,總是很希望自己走在路上,然後有一場意外把我帶走,想怎麼死才不痛苦,我搬運過重的東西,右邊的背會很疼,可是我不敢去看醫生,我沒有錢,家裡也沒有錢,我覺得好無聊,生活好無聊,我最近在想要在哪裡留下我的遺書
  • 抑鬱的人,擁有怎樣的靈魂?
    其實在此之前,張國榮先生就已經和抑鬱症鬥爭了很久,哥哥死前曾用潦草的筆跡寫下一封遺書「Depression,多謝各位朋友,多謝麥列菲菲教授,這一年來很辛苦,已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先生,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
  • 我其實很孤獨,只是你看不見,因為你只能看見我的笑容
    他認為,他活著的時候不敢說出來,不敢告訴別人。但是在他死前留下的話,可以告訴別人,自己其實很孤獨。他說自己有時候就想患了憂鬱症一樣,心情非常不好;有時候像患了自閉症,不想與人交流。我把自己窩在一個角落裡,走不出來,別人也看不到,我把我的難過放在了心裡深處,不願與人交流。之前微博上放出一組漫畫圖,講述憂鬱症患者為什麼會走向自殺。有自己的原因,更有他人的原因。
  • 怎麼總覺得有人在身後盯著你?
    在《大腦被取走一半的男孩》(點紅字直接取閱)一文中,我們已經知道大腦具有驚人的適應性,而今天的這篇文章,會解釋為何我們經常覺得身後有人盯著你的原因。後腦勺張眼睛了嗎?看完就知道了。文/Tom Stafford譯/楊睿校對/石煒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覺得背後有人在看你,猛一回頭,結果真的有人在看你。
  • 導致抑鬱症自殺的,不是抑鬱情緒,而是這個
    我身邊一個患抑鬱症多年的朋友,曾告訴我說:是在情緒正常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好了,可是沒有。自從患上這個病,你就得終身與之為伍,藥物、心理輔導都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哪天醫生確認你的抑鬱症狀沒了,再過幾年依舊有復發的可能。
  • 「抑鬱自救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抑鬱症是怎樣產生的?
    你可曾有過經歷不佳每天疲憊不堪?你可曾有過無價值感、缺乏信心或是有負罪感?你可曾有過放棄一切的念頭?如果你至少有其中四個以上症狀的話,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是否有抑鬱症。無論何時幾乎都有佔總人口近百分之十的人受到抑鬱的困擾,而且有超過百分之十的人患有一種以上的焦慮障礙,另外還有許多人患有某些心理障礙或存在個人困擾。
  • 為什麼自己會抑鬱,抑鬱症是怎麼診斷出來的
    抑鬱這種疾病對人體的傷害其實是非常大的,在平時生活中,很多人經常忽略對於這種疾病的關注,抑鬱目前是現在最嚴重的一種心理方面的疾病,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去預防以及了解這種疾病,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好的去遠離抑鬱,讓自己的身心都不要受到傷害。
  •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測試一下就知道
    抑鬱其實很普遍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抑鬱症發病率目前已經上升到了常見心理疾病的首位。據估計,大約有25%的女性和10%的男性遭受過抑鬱症的困擾,約15%的抑鬱症患者最終會選擇輕生,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抑鬱症患者有痛苦的內心體驗,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
  • 我們為什麼會抑鬱?在抑鬱時,我們能找到什麼方法來挽救自己
    無數糟糕的感覺在心裡積壓,讓我們的世界沉淪於陰暗之中,這些「喪」的東西如果沒有得到緩解和釋放,最後會醞釀成一頭名叫抑鬱的魔鬼!抑鬱不應該被輕視,這種負面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極大,不僅僅是破壞我們的心情,它還能干擾我們對事物的正常判斷,更嚴重的甚至會轉化成抑鬱症這一類精神疾病,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摧殘。
  • 比起產後抑鬱,老公的態度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江西一位年輕媽媽,在生完孩子之後得了產後抑鬱,一度想要選擇跳樓輕生。 產後抑鬱其實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從來都沒有真的被足夠重視。 網上有一位網友形容自己的產後抑鬱,她說:覺得自己像生了一場大病,但是因為我沒有出聲,所以周圍沒有一個人知道我生病,大家都以為我只是情緒有點低落而已!
  • 復旦女教授陳果: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
    追根究底,其實就如米蘭·昆德拉所說:「把自己交給他人的眼光去評判,正是產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源。」你的疲憊,不過是因為太在意別人口中的自己。01有一種累,叫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最近,偶然看了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的一節課,感觸頗深。她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到一個觀點:「不管你活成什麼樣,總有人不喜歡你。
  • 《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好》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一個人面對喪失時,將憤怒轉向自己,就會出現抑鬱。 ——弗洛伊德莉莉生活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中,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母親就告訴她,當年懷她的時候,母親已經結婚了,不幸的是,婚姻不令人滿意,她母親常想,如果沒有懷孕,生活或許將會是另外一種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