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進展!構建出增加基因組靶向範圍的CRISPR/Cas9系統

2021-01-10 生物谷

2018年9月23日/

生物谷

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

細菌

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禦系統。

在CRISPR/Cas9系統中,酶Cas9在DNA靶位點上進行切割,其中這種靶位點是這樣確定的:一種被稱作CRISPR RNA(crRNA)的RNA分子利用它的一部分序列與另一種被稱作tracrRNA的RNA分子通過鹼基配對結合在一起,形成嵌合RNA(tracrRNA/crRNA),然後,藉助crRNA的另一部分序列與靶DNA位點進行鹼基配對,以這種方式,這種嵌合RNA就能夠引導Cas9結合到這個靶位點上並進行切割。在實際應用時,人們可以將tracrRNA和crRNA作為兩種嚮導RNA(gRNA)或者融合在一起形成單向導RNA(single guide RNA, sgRNA),並被用來引導酶Cas9結合到靶DNA序列上並進行切割,其中Cas9與sgRNA一起被稱作Cas9-sgRNA系統。

此外,CRISPR/Cas9系統靶向識別和切割與前間隔序列鄰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相鄰的特定DNA位點。作為一種最為頻繁用於基因組編輯的Cas9酶,來自釀膿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Cas9(SpCas9)僅識別作為PAM的NGG序列(簡稱NGG PAM,其中N代表任何一種鹼基),這就限制了基因組中能夠被靶向的區域。

圖片來自Frontiers in Genetics, 24 September 2015, doi:10.3389/fgene.2015.0030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解決這個限制,來自日本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大阪大學和美國布羅德研究所、麥戈文腦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構建出一種合理設計的SpCas9變異體(SpCas9-NG),它能夠識別NG而不是NGG。這種SpCas9-NG變異體增加了基因組中的靶向範圍,但是具有與野生型SpCas9類似的特異性。晶體結構揭示出與第三個鹼基之間的鹼基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喪失得到新引人的非鹼基特異性相互作用的補償,從而能夠識別作為PAM 的NG序列(NG PAM)。

這些研究人員進一步證實在人細胞中,這種SpCas9-NG變異體在攜帶著NG PAM的內源性靶位點中誘導鹼基插入或刪除(insertion or deletion, indel)。

最後,這些研究人員還發現將這種SpCas9-NG變異體與活化誘導的胞苷脫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 AID)融合在一起能夠調節人細胞中攜帶著NG PAM的靶位點上的C→T轉化,即由鹼基胞嘧啶(C)轉化為鹼基胸腺嘧啶(T)。

綜上所述,SpCas9-NG是CRISPR/Cas9基因組工程工具箱的有力補充,可用於從

基礎研究

到臨床治療的一系列應用中。(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Hiroshi Nishimasu, Xi Shi, Soh Ishiguro et al. Engineered CRISPR-Cas9 nuclease with expanded targeting space. Science, 21 Sep 2018, 361(6408):1259-1262, doi:10.1126/science.aas9129.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大進展!經過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
    如今,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基因編輯系統進行了改進,使得它幾乎不再受到這種限制,從而有可能潛在地靶向整個人類基因組中的任何位點。為了使得這種CRISPR-Cas9系統發揮作用,一種稱為Cas9的細菌防禦蛋白會尋找一個較短的稱為間隔序列鄰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的區域,這個區域存在於病毒DNA中,但不存在於細菌DNA中。CRISPR-Cas9已被用於編輯人類基因組,這是因為這樣的PAM序列在我們的DNA中也很常見;但是,人們不能靶向不位於PAM附近的基因。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因此,這種方法造成的基因組改造可以遺傳到子代個體中,為消除家族性的遺傳疾病提供可能。上海生化細胞所的李勁松研究員首次報導用 Crispr/cas9 技術修復小鼠胚胎中引起疾病的突變基因。他們矯正了小鼠白內障顯性突變基因 Crygc。
  • ...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個基因組中的任何位點
    如今,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基因編輯系統進行了改進,使得它幾乎不再受到這種限制,從而有可能潛在地靶向整個人類基因組中的任何位點。為了使得這種CRISPR-Cas9系統發揮作用,一種稱為Cas9的細菌防禦蛋白會尋找一個較短的稱為間隔序列鄰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的區域,這個區域存在於病毒DNA中,但不存在於細菌DNA中。CRISPR-Cas9已被用於編輯人類基因組,這是因為這樣的PAM序列在我們的DNA中也很常見;但是,人們不能靶向不位於PAM附近的基因。
  • 2019國自然熱門寵兒——CRISPR/Cas9技術
    早在2013年,基因編輯 CRISPR/Cas9 技術就被《科學》列為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是發展最為迅猛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技術的優勢已經顯而易見,它不僅同時靶向多個靶點,切割效率高,而且設計簡單,簡明的鹼基互補設計原則,識別不受基因組甲基化影響,適應面廣。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2020年5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自然界中,細菌利用CRISPR作為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的侵襲。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成功地利用這一自然現象,發現了細菌中的CRISPR蛋白--其中最廣泛使用的是Cas9酶。Cas9與嚮導RNA(gRNA)相結合,能夠靶向結合、切割和降解特定的DNA序列。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細菌通過這些基因片段來偵測並抵抗相同病毒的攻擊,並摧毀其DNA。這類基因組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CRISPR/Cas系統全名為成簇的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為目前發現存在於多數細菌與絕大多數的古菌中的一種後天免疫系統,以消滅外來的噬菌體或外源質粒,並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為細菌提供了獲得性免疫,這與哺乳動物的二次免疫類似
  • Science:重磅!史上首次利用CRISPR-Cas9讓人細胞變身為記憶存儲系統
    在當前的這項研究中,由MIT開發出的這種新方法是基於基因組編輯系統CRISPR-Cas9實現的,其中這種系統是由一種DNA切割酶Cas9和一種引導這種酶結合到基因組特定位點上並指導它在這個位點進行切割的短鏈RNA---也被稱作嚮導RNA(gRNA)---組成的。CRISPR-Cas9被廣泛地用於基因編輯,但是Lu團隊決定對它進行改編用於記憶儲存。
  • Science:利用改進的CRISPR/Cas9系統高效和特異性地實現單鹼基突變
    2016年8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一種引入DNA單個核苷酸變化的脫氨酶,來自日本神戶大學的研究人員構建出一種改進的CRISPR/Cas9工具,從而避免產生有害的雙鏈斷裂,使得利用CRISPR/Cas9技術引入的附帶突變最小化,而且也不需要加入DNA模板。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CRISPR/Cas9 系統作為細菌和古細菌的獲得性免疫系統, 通過 RNA 介導特異性的切割外源遺傳物質, 用以對抗入侵的病毒和質粒。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在測試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變人類胚胎遺傳缺陷的可能性時發現,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PNAS:CRISPR-Cas9系統構建心臟衰竭小鼠模型
    2016年1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突變體小鼠模型為我們研究個別基因對發育、生理以及疾病發生等科學問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傳統的小鼠突變體模型構建是一項十分耗時耗力的工程。最近的CRISPR-Cas9系統對於動物體的遺傳修飾是一項革命性的突破。
  • 盧冠達《Science》用CRISPR- Cas9實現重大突破
    CRISPR被廣泛用於基因編輯,但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小組決定採用它來實現記憶儲存。
  • 利用CRISPR/Cas9系統治療HBV感染取得突破性進展
    cccDNA是B肝病毒前基因組RNA複製的原始模板。只要還存在於肝細胞中,B肝病毒cccDNA的複製就不會停止,並與病毒蛋白裝配成新的完整HBV病毒顆粒,以芽生的方式再感染健康的肝細胞,而這是導致B肝復發的根本原因。
  •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醫療、農業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其中用到的一個為玉米DMC1基因啟動子,構建了DPC(DMC1 promoter-controlled)CRISPR-Cas9載體系統,用該載體系統轉化玉米幼胚後,結果意外發現:凡是抗性愈傷組織靶位點均發生基因組編輯,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是:T0代植株中出現60-70%左右的純合或雙等位的突變體,其餘為雜合或嵌合的突變體植株。
  • Science:重大突破!構建出有史以來生命所需最小基因組
    Craig Venter Institute)、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合成基因組公司(Synthetic Genomics)的研究人員刪除一種細菌將近一半的基因,構建出一種仍然能夠發揮功能的簡裝版(stripped-down version)基因組。這一成就有可能揭示出生命工作機制的秘密。它可能也有助於科學家們定製構建新的細菌用於製造藥物和其他有價值的物質。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由於肺是一個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屏障器官,靶向傳遞糾正缺陷基因是一種有吸引力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發現,在胎兒發育過程中,胎兒在子宮內將CRISPR基因編輯試劑準確地注入羊水,可以導致小鼠肺部發生有針對性的變化。他們在老鼠出生前4天將基因編輯器引入老鼠體內,這與人類的妊娠晚期相似。編輯百分比最高的細胞是肺泡上皮細胞和肺氣道內的氣道分泌細胞。
  • Science:重大進展!繪製出惡性瘧原蟲的藥物可靶向基因組圖譜
    這項研究證實了之前已知的有效地導致這種瘧原蟲產生抗藥性的基因修飾,而且也揭示出加深理解這種瘧原蟲潛在生物學特徵的新藥物靶標。論文通信作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兒科系藥理學與藥物發現教授Elizabeth Winzeler博士說,「利用惡性瘧原蟲抗性組(resistome)---抗生素抗性基因集合---和它的藥物可靶向(drug-able)的基因組將有助於指導新的藥物發現工作,和增進我們對這種瘧原蟲如何經過進化加以反擊的認識。」
  • 2016年11月全球CRISPR/Cas9取得重大進展梳理
    CRISPR/Cas9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禦系統。  接下來,小編列舉最近一段時間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取得的重大進展,詳情如下所示。結果顯示,靶向CUL3的sgRNA在轉錄起始點最為富集。sgRNA富集的區域,CUL3被敲除,這表明,CUL3似乎與染色體相互作用、組蛋白翻譯後修飾,以及轉錄因子結合位點阻斷的調控區域相關。  Fulco等人利用CRISPR幹擾系統,即利用失活的Cas9和KRAB蛋白融合,沉默靶向序列的表達。這種方法雖然實現了靶向性的基因沉默,但並未引起基因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