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報得好=理想大學+理想專業+理想未來+……
各地高考成績已經陸續出來,
出分後6天需填報專業志願,
可謂……
有人問,
學大氣科學就是去做預報員嗎?
小編今天請來了氣象相關專業畢業的學長們,
給你們一點過來人的經驗!
Q1:你是如何選中氣象科學專業的?
上學後感覺如何?
我來自皖南的一個小縣城,對於氣象的了解,除了聽過天氣預報外,只知道我家旁邊的一座小山上有個氣象站。
當年報考志願時,剛剛下崗的父親幫我選了氣象專業,認為去氣象局上班是個「鐵飯碗」。就這樣,我稀裡糊塗地去了蘭州大學學氣象。
上學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天氣動力學》這門課程。因為是理科,難度很大,推導公式往往需要一兩頁草稿紙,非常考驗人的耐性和毅力。
說實話,報考大氣專業之前什麼都不懂。考之前我以為是學天文的,內心上只是很想成為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後來上大學後才知道,原來和天文沒關係,但是和地理密切相關。
上學時我最喜歡的是高等數學課。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讓我著魔,正好氣象專業需要數學物理學得好。每次上課,我都會讓同學幫我佔前兩排的位置。可以說,對數據的愛好從大學時就培養起來。
高考報志願時機緣巧合地選擇了氣象。當時並不知道畢業以後會怎麼樣,以為會像宋英傑老師一樣出現在每天的《新聞聯播》之後。
剛入學時,數理基礎和編程學得一頭霧水,經常會思考「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的人生哲學問題。課程之餘,我很喜歡跑到氣象臺聽培訓班的各種課程,喜歡拿著天氣圖跟老師刨根問底。
後來乾脆在氣象臺做了學生助理,每天早上聽中央氣象臺的天氣會商,看著自己未來可能要做的工作思考現在每一門學科的意義。後來終於建立了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對專業越來越熱愛,越來越痴迷。
我與氣象結緣的時間並不早。直到大學考研選專業時,我放棄了未來可能成為女程式設計師的人生,選擇去一個離家稍近、聽著又高冷的學校——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學習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轉到氣象專業,起初我真是經歷了一段聽不懂、學不會的過程。然而,也正是得益於我的計算機專業,我迅速接下了青藏高原研究所大氣組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工作,並與課題組實地去了青藏高原的格爾木、那曲、日喀則等地採集數據。
清澈神聖的納木錯、如玉一般碧綠的羊湖,以及映襯著雪山的紅色藏式名居,異樣的風景極大地開闊了我的眼界,增長了我的見識,也堅定了我要繼續從事氣象工作的決心。
Q2:氣象專業畢業後工作好找麼?
工作後感覺如何?
方翀
氣象專業還是很好找工作的。地方氣象局、部隊氣象局、民航部門都有大量的需求,本科找工作難度都不大。我畢業那年,最早來招聘的兩個軍區就把班上一半的同學「要」走了,其餘不打算進部隊的同學要麼考研,要麼也順利地在地方氣象局找到了工作。我大學同宿舍的6個人,其中3個在中國氣象局,2個去了部隊,1個去了中科院下屬研究所做科研。
方翀(左)接受記者採訪。
我從畢業後到現在,一直從事天氣預報工作。2009年中央氣象臺建立強天氣預報中心,我被借調至中央氣象臺交流,2010年從安徽省氣象臺調至中央氣象臺工作,之後慢慢才走上首席預報員的崗位。
報考氣象專業前,以為很輕鬆。但工作後發現,身上的責任很大。記得有次沒有預報出下雨,結果凌晨兩三點聽到雨聲,就再也睡不著了。之後還接到市民的問責電話,心裡很不是滋味。然而天氣預報是一門預測科學,本身就有一些疑難雜症,不可能百分之百預報準確,只要盡力而為,自己問心無愧就容易釋懷。
畢業時,學大氣專業的人工作很好找,全部都能找到。但是當時我們很迷茫,只想去工作,從沒想過讀研究生繼續學習。
我的第一份工作,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預報員。我記得第一次預報下雨天氣那次過程後,即便累得不行,下夜班後也睡不著,會在窗戶外徘徊等著雨下來了才能安心睡去。
林忠
工作中的林忠。
我一直是一個不安分的人,耐不住寂寞,做了一年預報員後,想去更大的城市看看「風景」,便考研去了北京。
畢業後,我和同伴合夥創立了象緝科技氣象工作,為企業提供商業氣象數據和服務。對我而言,現在的工作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創業讓我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想法。
李思霖
求職的過程比較順利,面試的第一家就籤了協議,是北京的一家公司。
後來得知部隊特招,我便重拾起我內心深處的軍旅夢,成為了武警部隊的一名氣象幹部。
工作中的李思霖。
我不僅是氣象人,還是一名人民守夜人。當這兩種身份重合,就是把自己的專業優勢應用到航空應急救援事業當中,幫助隊伍提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能力,保證每一次救援任務科學、高效的實施。
2018年轉制改革後,我便成為了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隊伍中的一員。我積極聯繫黑龍江大慶市氣象局,建立天氣會商制度,豐富數值預報產品種類,為遂行多樣化搶險救援任務提供更精準更全面的氣象保障。
今年4月,應急管理部和中國氣象局籤署合作方案,對於一個奮戰在應急救援一線的氣象人,我非常激動。因為我深知,從防災減災到任務一線對氣象的需求有多迫切,氣象在應急救援行業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
畢業後,我自然而然地選擇向氣象部門投簡歷,經過筆試面試後來到了中國氣象報社,做起了記者編輯的工作。
谷星月
谷星月跟隨採訪對象體驗山上的天氣變化。
由於研究生期間積累了一定的氣象知識,我在採訪科研工作者和氣象專家的時候,能夠很快理解他們說的專業詞彙和輸出的信息,也能和他們聊得起來,對我挖掘他們的科研故事和進展有很大的幫助。
Q3:如果要重來,
還會不會選擇氣象專業?
方翀:
大氣專業雖然相對比較冷門,但學習的難度並不小,需要很強的數學物理基礎,若是以後從事天氣預報,則需要很強的責任心,但是大氣專業確實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你願意努力、有責任心,就一定會有回報。
林忠:
對於大氣專業我一直覺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專業,能預測未來發生的事,你想想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但是現在氣象系統的待遇確實需要提高。如果重來,我想我會再選擇氣象專業,因為經歷過了,「坑」會更少。對於即將報專業的準大學生,可以多查查信息,多找找喜歡的專業,找準自己的目標。歡迎大家和我一樣投身我國氣象事業。
李思霖:
做一個氣象人,升官發財離我們有點遙遠,聲名顯赫也有一定距離,大部分時候是服務、奉獻的角色。當能夠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時,內心的滿足因肩膀上的責任而生。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無論將來的我們從事著何種職業,還是要記得氣象人的初心,把氣象專業應用到各個方面。每一個氣象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就是整個行業的光明未來。
谷星月:
生活總是充滿意外和驚喜。我上中學那會兒,我的語文成績就很棒,寫的作文經常被拿到全班同學面前讀。當時我就想,能當一個作家該多好啊!
我也喜歡給雜誌社投稿,卻從沒中過,「壯志難酬」啊!沒想到,我中學的夢想竟然在經歷了兩次報考志願後迂迴地實現了,作為一名氣象記者,這依然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等待你的加入,
氣象因你而精彩!
推 薦 閱 讀
汛期 | 我們在行動!
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試運行!惠及臺站業務轉型發展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本文作者:申敏夏
微信編輯:姜虹
轉載諮詢請聯繫:010-58993713(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