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小鴕,拉丁學名是Rhea pennata,達爾文三趾鴕鳥,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美洲鴕鳥目、美洲鴕鳥科的一種動物。
美洲小鴕,又名達爾文鶆,是現存美洲鴕鳥屬最細小的物種。美洲小鴕高90-100釐米,重15-25公斤。它們的翼較其他鴕鳥大,故奔跑得很好。它們最高速可達每小時60公裡,可以脫離掠食者的追捕。它們的爪很鋒利,是很有效的武器。它們的羽毛有褐色及白色的斑點,上肢也有羽毛。除此之外,在每個翅上有一強壯的爪。奔跑速度每小時60 公裡。具有很好的視力及聽力,兩性相似,但雄鳥體色略暗,體形略大於雌鳥。幼鳥具有黑、灰和白三色相間的條紋,成鳥通體灰褐,下體具有白色斑點。足具三趾,缺後趾。繁殖季節,美洲小鴕鳥在頸部具有明顯的環。幼鳥比成鳥體色暗。美洲小鴕鳥背上有許多白色斑點,但幼鳥背上無斑點。
該物種雄鳥在孵蛋時會特別帶有攻擊性,所以雌鳥會在巢邊產後來的蛋,而非在巢內。大部份的蛋都是由雄鳥搬入巢內,但有些也會留在巢外變壞,吸引蒼蠅。雄鳥與出生的雛鳥會吃這些蒼蠅。孵化期約為30-44天,每胎約產5-55顆蛋。蛋約有87-126毫米大,呈黃綠色。在繁殖期以外,美洲小鴕較為社交性的,會以5-30隻鳥聚居。
它棲息在巴塔哥尼亞及安地斯山脈平原的遼闊叢林,橫跨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及秘魯。所有美洲小鴕的亞種都喜歡棲息在草原、叢林及沼澤。指名亞種的R. p. garleppi分布在低於海拔1500米以下,而其他的亞種則分布在介乎海拔3000-4500米的地方,南至海拔1500米的地方。
美洲小鴕最初的手繪圖畫。在小獵犬號第二次旅程中,達爾文於1833年在巴塔哥尼亞。北部的裡奧內格羅地區發現一種細小及稀有的美洲鴕鳥屬。它們繼續尋找卻不果,後來小獵犬號向南航行,於12月23日抵達阿塞維多港。羿日,達爾文射殺了一隻原駝作為聖誕大餐。於1月1日,畫家馬騰斯射殺了一隻美洲鴕鳥屬。他們烹煮享用之時,達爾文發現這隻其實是較為細小的美洲鴕鳥屬,而非幼雛的美洲鴕鳥,最後只能保留其頭部、頸部、腳、一隻翼及大部份羽毛。達爾文將這些部份送往劍橋的約翰·史蒂文斯·亨斯洛。於1月26日,達爾文等人進入麥哲倫海峽,當地人告訴達爾文美洲小鴕是當地的特有種。他們於是前往聖塔魯斯河,並發現了幾隻美洲小鴕。達爾文最初認為美洲鴕鳥及美洲小鴕是同一種鳥的不同形態,但在旅程的後期則確定它們是不同的物種。
其因獵殺、捕蛋及棲息地分散而變得近危。農業生產令它們失去大部份棲息地。它們的分布地只有1百萬平方公裡。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