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蓍草,學名蓍,Achillea millefolium,拉丁名是Achillea millefolium L,屬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亞綱(Sympetalae)、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e)、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春黃菊族(Anthemideae)、蓍屬(Achillea)的一種植物。
西洋蓍草,多年生草本,具細的匍匐根莖。葉無柄,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近條形,長5-7釐米,寬1-1.5釐米,至三回羽狀全裂,葉軸寬約1.5-2毫米,一回裂片多數,間隔1.5-7毫米,有時基部裂片之間的上部有1中間齒,末回裂片披針形至條形,長0.5-1.5毫米,寬0.3-0.5毫米,頂端具軟骨質短尖,上面密生凹入的腺體,多少被毛,下面被較密的貼伏的長柔毛。下部葉和營養枝的葉長10-20釐米,寬1-2.5釐米。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成直徑2-6釐米的復傘房狀;總苞矩圓形或近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疏生柔毛;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橢圓形至矩圓形,長1.5-3毫米,寬1-1.3毫米,背中間綠色,中脈凸起,邊緣膜質,棕色或淡黃色;託片矩圓狀橢圓形,膜質,背面散生黃色閃亮的腺點,上部被短柔毛。邊花5朵;舌片近圓形,白色、粉紅色或淡紫紅色,長1.5-3毫米,寬2-2.5毫米,頂端2-3齒;盤花兩性,管狀,黃色,長約2.2-3毫米,5齒裂,外面具腺點。
其分布範圍:我國各地庭園常有栽培,新疆、內蒙古及東北少見野生。廣泛分布歐洲、非洲北部、伊朗、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在北美廣泛歸化。生於溼草地、荒地及鐵路沿線。
西洋蓍草喜光和弱鹼性土壤。栽培: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及日照充足的環境。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