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基於各種理由運動,比如燃燒脂肪、提升身體功能極限等,最近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一篇新研究顯示,上述情況都與一種特定的身體機制有關,試驗結果表明,缺乏特定酵素的小鼠會大幅提升運動耐力與脂肪燃燒的能力。
身體內大部分細胞都是使用糖類作為能量來源,但當糖類耗盡時,身體便會使用脂肪作為替代能源。致力於開發肥胖治療方法、並想了解運動生理影響的科學家們,對代謝機制如何運行、以及細胞為何在不同時會利用不同能量來源的現象很感興趣。
為了尋找問題答案,哈佛團隊著手研究脯胺酸羥化酶3(prolyl hydroxylase 3,PHD3)的功能。在先前研究中,科學家發現PHD3在某些癌症中參與調節脂肪代謝,於是他們利用經過改造的乙醯輔酶A羧化酶2(acetyl-CoA carboxylase 2,ACC2)阻斷脂肪酸代謝,使脂肪無法轉換成能源。
為了進一步研究PHD3在癌症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團隊分離在富含糖環境中生長的小鼠細胞,之後觀察PHD3如何改變ACC2以抑制脂肪代謝。研究團隊隨後在低糖環境中重複此試驗,結果發現換成單磷酸腺苷活化蛋白質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發揮作用,AMPK會抵消ACC2的化學修飾,因此脂肪酸能夠進入細胞,並且成為細胞的能量來源。
研究團隊繼續做小鼠活體試驗,他們先讓小鼠絕食一段時間以重現先前試驗的低糖環境,發現小鼠缺乏能量會導致在心臟和骨骼肌中被化學修飾的ACC2減少,同時使AMPK的修飾增加。
在另一個試驗中,研究團隊想知道如果將PHD3完全移除,情況會如何發展。於是科學家們改造出不會表達PHD3的小鼠,並讓它們接受一系列運動耐力測試。
本研究資深作者Marcia Haigis表示:「我們想知道如果剔除小鼠的PHD3基因,是否會增加脂肪的燃燒能力並提升能量,同時還能對依賴能量來鍛鍊肌肉、提升運動能力的骨骼肌有正面影響。」
與控制組相比,缺乏PHD3的小鼠持續跑步的時間可以多出40%,跑步距離則可以多出50%;最大攝氧量是耗氧速率和有氧耐力的指標,而缺乏PHD3小鼠的最大攝氧量也有明顯提升。分析試驗結果顯示在經過幾回合運動之後,缺乏PHD3的小鼠脂肪代謝率增加,且出現不同的代謝情況。
接著研究團隊取來其他部位正常表現PHD3、僅在骨骼肌中缺乏PHD3的小鼠,發現這些小鼠在運動中與前一個試驗有相似結果,代表若使骨骼肌不表達PHD3,便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
Haigis教授表示:「很興奮可以看到肌肉細胞剔除PHD3基因的小鼠其運動耐力有戲劇性改變,而且這種PHD3缺失的影響很穩定、可重複操作。」
此研究幫助我們更理解身體在運動能耗過程中如何運行,同時為新領域打開一條路,接下來需探索PHD3的運行機制以及抑制PHD3是否會有副作用產生,即便未來應用於人體臨床、也可能成為治療肌肉相關疾病的新療法。此研究發布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