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射電望遠鏡捕捉黑洞圖片

2020-12-06 環球網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美國科技網站PCMag6月6日報導,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通過世界各地的多臺射電望遠鏡聯網,提出一種可能拍攝到黑洞的算法。

一般來說,要想從地球上觀測到黑洞需要一個直徑10000千米的望遠鏡,相當於地球本身的大小,因此這樣的鏡頭是不可能存在的。為解決這一問題,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應運而生,它可將世界各地的多臺天文望遠鏡同步,它的效果相當於一臺地球那麼大的巨型望遠鏡。

這就是來自MIT研究生卡蒂•博曼(Katie Bouman)著手研究的地方。她利用機器計算和人工智慧,研究出一種能夠應對大氣噪音「銀河系塵埃」浮動的算法,可拍攝出一張完整的黑洞真容。

視界望遠鏡運用的是無線電波長,意味著可更好地執行拍攝太空遠處照片的任務。「無線波長有很多優點,」 博曼在博客中寫道,「就像電波頻率可以穿透牆壁,它們也可以穿透銀行系宇宙塵。利用可見波長,我們永遠也不會看到銀河系中心,因為其中心有很多宇宙物質阻隔。」

但是,無線電波對拍攝照片並不在行。研究人員表示,直徑為1000英尺(大約305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無線望遠鏡所拍攝的月球的照片要比普通的光學望遠鏡所拍攝的照片更加模糊。因此博曼將會加強無線波長,達到光學照片般的效果。

目前,視界望遠鏡工程包括全球9臺望遠鏡,大部分在美國和南美,還有3臺即將加入,其中一臺位於接近南極的地方。(實習編譯:郭靜 審稿:徐瑞)

相關焦點

  • ...研究所|俄羅斯|射電望遠鏡|基礎研究|馬克斯·普朗克|俄羅斯...
    >科技日報駐烏克蘭記者 張浩烏克蘭建成一臺RT-32天文射電望遠鏡,無疑是該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這是烏克蘭在2014年因失去克裡米亞而失去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之一的RT-70後,再次擁有射電望遠鏡。
  • MeerKAT射電望遠鏡首次捕捉到圖像 觀測到1300多個星系
    據外媒報導,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項目——「平方公裡陣列(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已初見成效。
  • 國產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進入收尾階段
    (FAST)原標題:中國「天眼」即將睜眼正在貴州省平塘縣建設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完成94%以上的面板安裝,整個工程進入收尾階段。這架將來要孤獨地在山坳裡修行的望遠鏡,能為人類做些什麼?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的科學家劉慶會介紹,利用FAST,人類可以觀測脈衝星、中性氫、黑洞……這些宇宙形成時期的信息,甚至有更大機會捕捉外星生命的信號。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來自5400萬光年外,全球8個射電望遠鏡
    為了這首張黑洞照片的拍攝,科學家們動用的全球不同地區的8個射電望遠鏡,並將它們組成虛擬望遠鏡網絡「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陣列事件視界望遠鏡由位於四大洲的8臺射電望遠鏡所組成,圖中的黃色線條為連接這些望遠鏡的「基線」,由此構成了一架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望遠鏡。
  • 天文學家是如何捕捉到黑洞的第一個特寫鏡頭的?
    圖片來源: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 這是一個位於處女座A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也被稱為梅西耶87或M87),它是如此之大這是自2017年4月開始的一項努力的第一個結果,該項努力涉及地球上的每一個主要射電望遠鏡——統稱為「視距望遠鏡」。那麼,如果這些物體如此巨大,望遠鏡已經在那裡了,為什麼科學家們最近才發現如何對它們成像呢?一旦他們弄明白了,為什麼要花兩年的時間來製作一個圖像?
  • 最大射電望遠鏡首次捕捉圖像 展現1300個星系
    資料圖  科學家16日發布位於南非的MeerKAT射電望遠鏡陣列首次捕捉到的圖像,展現位於宇宙一角的1300多個星系,其中只有70多個先前為人類所知。MeerKAT望遠鏡陣列首席科學家費爾南多·卡米洛說,這些圖像「比預期好得多」。捕捉這些圖像當天,MeerKAT只動用了四分之一的實力——16個碟形天線。這個位於南非偏遠乾燥地區的射電望遠鏡陣列2014年啟用,預計明年全部64個碟形天線將投入使用,參與構成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平方公裡陣列」(SKA)。
  • 中國天眼捕捉到黑洞信息!科學家:銀河系中央就有外星文明
    這種類似於網際網路信號的特殊「波段」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並對其進行研究。有科學家根據研究結果大膽猜測,在銀河系的中央,一直都居住著宇宙高等級文明,其文明程度比地球要高得多。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欲望越來越來強烈。上個世界開始,各類射電望遠鏡、太空望遠鏡、宇宙探測器紛紛問世並投入使用。不僅如此,人類還憑藉宇宙飛船登上了火星和月球,實現了人類升空的重大突破。
  • 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
    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不久前,天文學界發表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這張照片是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十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那麼,讓我們一起研究下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呢?
  • 中科院: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很強,將能探測到很多雙星黑洞
    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量化了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時代引力波探測的潛力,其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這一新的計算首次表明,即使是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監測到的少量大質量毫秒脈衝星(約20顆),也可以提供關於超大質量黑洞雙星(SMBBH)紅移演化的有價值的信息,超大質量黑洞通常位於星系中心,並與宿主星系一起演化。
  • 第一張黑洞照片科學家花費20年時間,只為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
    今晚北京時間九點來自全球的天文學家將會召開發布會,科學家們將公布來自全球「陣列望遠鏡」的數據是否第一次拍攝到黑洞輪廊的圖像,陣列望遠鏡的研究人員利用全球各地的射電天文臺收集數據,科學家們希望捕捉到一個黑洞的輪廓,主要根據它周圍的發出的光環來揭示它的形狀。
  • 哈勃望遠鏡25周年 中國建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哈勃望遠鏡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望遠鏡了。不知不覺哈勃望遠鏡25周年了。25年裡,它為人類帶來無數神奇而瑰麗的照片。甚至它捕捉的照片正從根本上改變著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很多網友感慨25年了,中國也沒有這樣的望遠鏡。
  • 黑洞「吞噬」一切,科學家是如何給黑洞拍照的呢?西瓜視頻告訴你
    當自然界的光在我們人以及周圍景物上的時候,會反射到相機鏡頭,我們可以通過快門曝光來捕捉影像的瞬間,所以其實拍照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光源,光學望遠鏡就完全不能夠看到,所以人類在漫長的科研過程中,又發明了射電望遠鏡。
  • 射電望遠鏡——「眼觀八方,胸懷宇宙」
    4月10日,天文界發生了一件大事,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團隊發布了第一張黑洞照片,這讓人類第一次通過肉眼看到了真實的黑洞,其實這都歸功於射電望遠鏡。日常生活中一提到望遠鏡,人們通常會想到天文望遠鏡,但其實普通的天文望遠鏡只能用於觀測可見光波,且受限於光學望遠鏡的尺寸,很多遙遠的天體無法用光學望遠鏡來探測。直到科學家發現,宇宙天體不但會輻射可見光波,同時也在不斷向外輻射波長大於光波的電磁波。於是,根據這一現象,科學家發明了射電望遠鏡。
  • 人類試拍黑洞照片 全球8個亞毫米射電望遠鏡同時發力
    電影星際穿越當中的黑洞  【人類試拍黑洞照片】黑洞是什麼樣的?雖然早已確認這個神秘的天體存在,但我們至今不知道它的真實模樣。  不過現在,科學家們要為黑洞拍下第一張照片了。4月5日到14日,全球30多個研究院將利用分布於世界各地的8個射電望遠鏡陣列,組成一個虛擬望遠鏡網絡,為我們勾勒黑洞的模樣。  吸入所有一切,連光都逃不出來,這是普通人對黑洞最基本的認識。依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死亡後,將聚集成一點,這裡就將成為「黑洞」。它密度極大、體積極小,會吞噬鄰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
  • 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貴州落成啟用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由我國天文學家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天眼」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介紹,藉助這隻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 射電望遠鏡強勢捕捉脈衝星的小突變
    它是一個處在極南端的星體,於1968年被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每秒的旋轉次數達11.2次。這顆脈衝星距離我們1000光年,它的超新星時期發生在約11000年前,並且根據粗略的計算,每過三年,它會突然發生一次自轉加速。
  • ...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30年來的勤勤懇懇,哈勃望遠鏡對於天文研究者們來說,早已不是三言兩語能概括的。哈勃望遠鏡口徑為2.4米(7.9英尺),其四個主儀器可觀測波段包括紫外線、可見光與近紅外線。哈勃望遠鏡拍攝了多張可見光細節的圖片,增加了人類對太空深處的了解。哈勃望遠鏡已有許多觀測結果幫助天文物理得到突破,例如確定宇宙的膨脹率。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滾燙的「橄欖球」狀系外行星。
  • 美媒:外星人在聯絡地球?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強快速射電暴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發現了3次新的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簡稱:FRB),其中一次是人類觀測到快速射電暴以來信號最強的一次。  報導稱,這3次追蹤的快速射電暴僅僅幾毫秒,來源不得而知。自2001年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以來,目前已有33條信號記錄。  根據記錄,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帕克斯射電望遠鏡(Parkes Radio Telescope)先後在3月1日、9日與13日追蹤發現了3次快速射電暴。3月9日的爆發是人類至今所見過的最亮的一次。
  •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公布!「事件視界望遠鏡」拍的高糊圖片能解決類...
    天文學家當時一致認為這個物體正是黑洞,這也是人類發現的史上第一個黑洞。總的來說,科學家對黑洞的探索之路相當艱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黑洞無法直接被觀測到,因此科學家只能通過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質量,及黑洞對其他事物的影響。雷鋒網了解到,物體被黑洞吸入之前,黑洞引力帶來的加速度會導致摩擦,進而釋放出 x 射線和 γ 射線的「邊緣訊息」,而這就是科學家獲取黑洞存在的證據。
  • 黑洞照片的背後英雄 事件視界望遠鏡
    中國航空報訊: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誕生的背後是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 花費了2年時間衝洗照片才有的成果。VLBI利用廣為分布(距離可達上萬或幾十萬千米) 的射電望遠鏡,通過各臺站獨立記錄信號和後期對信號的綜合相關處理,獲得一個大小相當於各臺站之間最大間距的巨型(虛擬)望遠鏡。該技術可取得天文研究中最高的分辨本領。隨著新的、高靈敏度亞毫米波臺站加入到全球VLBI陣列,黑洞的成像觀測成為可能。EHT於2017年4月首次全面運行,並且在那一次的運行中就取得了全部的黑洞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