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氣候穩定嗎?

2020-11-07 雙城飛雨

地球的氣候穩定嗎?

我們很習慣看到天氣每天都有變化,但總的來說,會認 為氣候是相對穩定的。無論局部的天氣模式如何變來變 去,我們也認為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冬天應該比 位於南方的邁阿密冷。如果地球的氣候有所改變,我們期 望它應該是經歷千萬年慢慢發生的,以使生物能逐漸適應。

我們現有的常識認為,萬一真的發生溫室效應的話,其最大 的危險在於,全球平均溫度會迅速升高,而生態系統無法及 時適應,這將導致物種滅絕。雖然預料中的溫室效應的發生在地球的歷史上已有先例,但它的速度之快卻是人類沒有預料到的。

當地球脫離最近的一個冰河時代時,全球溫度平均增長了大約攝氏五 度。對此,我們一向認定,這變暖是經過幾千年逐漸發生 的,以使得地球上的動植物有足夠的時間適應。

但是這種輕鬆的假設可能全沒道理。在這方面的常識 性想法,已遭受來自格陵蘭冰帽下採出的鑽探樣本的嚴重 挑戰。在冰河進進退退漫長的年代中,格陵蘭不斷下著雪。 雪層漸漸隨時間而被壓實,空氣中的物質也被一層層壓在 、雪中。

今天,科學家在冰中鑽取遠至20萬年前的樣本(只 在最後大約18萬年有清楚的分年層次——好像樹木的年 輪)。從這些雪層可以收集到關於溫度(經過測量某些化學 元素含量)和落雪狀況的資料——實際上它們已成為過去 氣候的儲存庫。下次如果有人問你:"往年飛雪何處尋?"你就該回答:"盡在格陵蘭冰帽樣本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這些數據涉及一個稱作"早期德律雅 斯(Younger Dryas)"的事件。大約在15000年前,距現在 最近的冰河開始融化,地球全面趨向變暖。然後,在大約 12000年前,氣候又突然變冷。這樣延續了約1000年後, 再次突然變暖了。

這裡我說的"突然",可一點都不誇張:冰層和海床裡取樣所得的氧同位素顯示,格陵蘭在短短的20 年內,溫度改變了大約七度!這就好比是把波士頓的氣候 在20年內變成邁阿密的比任何溫室效應所預測的 變化都要激烈。關於這個發現,還有其他大量的確鑿數據, 包括研究整個大西洋深海海床中浮遊生物的化石,和取自 南美洲山地冰河的鑽探樣本。

這個現象的主要解釋,牽涉一個稱作"大輸送帶" (Great Conveyer Belt)的現象:這個大輸送帶指的是一組洋 流,它將南方較暖的海水向北輸送到了北方後,暖水因冷卻 而下沉,這樣,在海面下向南移動的冷流與向北的暖流系統 就合力構成一個大循環。

經過這個大輸送帶傳送入大西洋 的熱量,大約相當於太陽所送熱量的百分之三十。理論上 的說法是,冰河的融化將淡水傾瀉入北大西洋,降低了其鹽 分濃度。淡水不會下沉,因此淡水的存在就關閉了大輸送 帶,循環被終止,結果南北兩極溫度驟變。當淡水漸漸擴散 開時,海水含鹽量就隨著增加,大輸送帶就又啟動了。

在科學史上,不時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巧合,在這裡又出 現一次:關於氣候驟變的資訊,促使理論學家將這些新數據 與很久以前(令人困惑的)從北大西洋海床上鑽探取得的樣 本數據相聯繫,二者竟驚人地相似。那些樣本數據顯示,似 乎每隔7000年到12000年,就有一層大陸巖塊被傾倒入大西洋當中。

對此異常現象惟一顯而易見的解釋是,這些巖 石原本是被閉鎖在冰山底部,隨著冰山漂浮到海洋中,冰山 融解時就沉落到海床上。但問題是:為什麼這些漂浮、融解 是如此有規律地發生呢?問題的解答可能在於加拿大地質的特性。

加拿大東北 的巖石,大部分是堅硬且結晶化的。然而,在哈得孫灣 (Hudson Bay)周圍,巖石比較鬆軟。理論上說,當冰層在哈 得孫河灣逐漸累積到10000英尺厚時,下面的巖石就開始 產生裂縫,和冰帽中溶解的水混合,變成質地像牙膏一樣的 巖泥。

於是,覆蓋哈德遜河灣的冰層就在"牙膏"上滑落到 北大西洋裡,造成了一個冰山大艦隊,並藉此把巖石傾倒於 海床上。冰層提供的足夠的淡水,關閉了大輸送帶,從而也 就切斷了穩定溫度的大循環鏈。

這種特別的理論或是它的某種變異,是否能解釋在地 球歷史上氣候迅速變化的原因,要通過進一步對大西洋的 冰層鑽探和化石記錄進行研究才能顯示出來。但是,有一 點總是不會錯的,我們地球的過去,遠比我們曾經認為的要 暴烈得多,只是因為在最近的8000年間,氣候一向大致穩 定,但這並不能保證將來永遠如此。

相關焦點

  • 地球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與地球上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類似,太陽也存在諸多不同時空尺度的活動現象,如太陽輻射、黑子、光斑、譜斑、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則是這些現象的總稱。那麼,地球氣候的變化會受到作為空間天氣現象的太陽活動影響嗎?
  • 《流浪地球》中的氣候與地球的最終伊甸園
    由於地球停止轉動,形成穩定大氣環流的科裡奧利力消失,中緯度地區周期性的大氣長波消失,地球大氣將主要以大規模對流與湍流運動為主。由於全球尺度風系的消失,地球系統的熱交換效率降低,將使得全球向陽和背陽面平均溫度差將達到100度以上。
  • 高保真的地球氣候變化記錄,揭秘了地球4種不同的氣候狀態
    《科學》雜誌當地時間9月10日報導,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廣泛的國際合作,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SC)、德國不萊梅大學(UOB)、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等首次編制了一份高保真度、具有連續性的地球氣候變化記錄。它記錄了地球過去6600萬年間的氣候變化情況,揭示了4種不同的氣候狀態(溫室、暖室、冷室和冰室)。
  • 「雪球地球」氣候一直是寒冷的嗎?還真不一定
    原標題:「雪球地球」一定冷嗎?還真不一定在距今6-7億年前的成冰紀,地球經歷了兩次全球性的冰川事件,分別為斯圖特(Sturtian)冰期和馬裡諾(Marinoan)冰期。
  • 地球上的人會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滅亡嗎?
    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事件,都是地球重心位置轉移,引起地軸位置轉移,相對與地球公轉來講,表現的是地球翻轉,地球極點和經緯度的改變,海陸重新分布,地球環境和氣候巨變,造成生物滅絕。地球重心位置轉移,主要是兩極冰川融化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會加速兩極冰川融化,推進生物滅絕的進程。
  • 國際氣候科學家發出警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了
    國際氣候科學家警告:如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呼籲大眾警惕: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海洋生態、氣候和環境的造就了巨大的影響,其變化甚至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其實,在本周一的時候,國際氣候科學家們就最新的海洋研究論文的發表時,就已提出新的觀點:全球變暖,已讓海洋變得更加穩定,但卻增加了其表面溫度,開始大幅度地減少了它們原本可吸收的碳排放量。
  • 國際氣候科學家發出警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了
    國際氣候科學家警告:如今海洋變得更穩定了,可後果卻更可怕!最近的一周,海洋氣候專家們,紛紛在科學期刊上發出聲音,嘗試用科學的論文、最新的研究發現,發出犀利的警告!呼籲大眾警惕: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海洋生態、氣候和環境的造就了巨大的影響,其變化甚至遠遠超出你我的想像,其實,在本周一的時候,國際氣候科學家們就最新的海洋研究論文的發表時,就已提出新的觀點:全球變暖,已讓海洋變得更加穩定,但卻增加了其表面溫度,開始大幅度地減少了它們原本可吸收的碳排放量。
  • 揭秘地球氣候歷史的高保真記錄
    《科學》雜誌當地時間9月10日報導,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廣泛的國際合作,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SC)、德國不萊梅大學(UOB)、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等首次編制了一份高保真度、具有連續性的地球氣候變化記錄。它記錄了地球過去6600萬年間的氣候變化情況,揭示了4種不同的氣候狀態(溫室、暖室、冷室和冰室)。
  • 全球氣候變暖?新發現:南極冰川融化或導致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自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之後,我們便開始了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無法計量的溫室氣體,本來按照正常的大氣組成,太陽光照射到地球的能量會被大地反射很大一部分,然而溫室氣體,比如二氧化碳增多,加劇了對反射能量的吸收,讓整個地球都像是籠罩在一層保溫棉被下。
  • 全球氣候變暖停止,地球大範圍降溫是好事嗎?科學家:冷的離譜!
    地球的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讓科學家感到頭大,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地球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的,但是人類對於資源的不斷開採使地球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地球資源越來越匱乏,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使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不斷加劇,並且也將越來越難以控制。
  •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第二看臺  今年入夏以來,極端高溫天氣席捲全球,北極圈也陷入「癱瘓」,「32℃北極圈,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一度刷屏,全球變暖問題再一次向人類發出挑戰。其實,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們早已提出各種「改造」地球的工程,其中就包括「平流層紗罩」概念。
  • 地球氣候或「大變」!2021年厄爾尼諾現象還會來嗎?有這個可能性
    直接打破了上面說的「規律」,所以說2021年會不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我們只能從氣候的規律變化來進行說明,那麼我們就先從如今的厄爾尼諾現象說起。所以2020年的弱厄爾尼諾現象看上去持續的時間不久,但是它的影響持續時間還是久,並且導致了全球的氣候出現異常。當然對於我們來說,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主要就是颱風發展不利,而如今雖然消失了,副熱帶高壓的影響還在持續,所以最終引發了我國極端氣候現象較多,特別是最近的雨水與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最為明顯,我們也期待早點出現氣候正常。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氣候穩定有季節變化,距離地球最近!
    目前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面非常的無憂無慮,我們目前所接觸的所有生命都在地球上面,截至目前人類沒有發現地球之外存在著任何的生命,但是人類卻希望在宇宙當中能夠找到其他文明的存在,但是截止到目前,人類仍然沒有跡象發現外空當中存在著其他的生命,那麼問題來了,在宇宙當中難道真的沒有生命嗎?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有人可能會說,地球步入「小冰河期」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正好地球環境現在越來越熱,小冰河期到來就能夠抵消全球氣候變暖了,那麼地球環境也會出現好轉,但是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小冰河時期的溫度雖然會導致地球的氣溫下降,但是這種大幅度的降溫導致氣候變得十分極端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據了解,太陽的磁極每22年變換一次,太陽黑子活動以11年為一個周期,科學家計算在2030年太陽將會進入休眠期,到時候地球會因此受到影響,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步入「小冰河期」。有人可能會說,地球步入「小冰河期」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
  • 地球將迎來小冰河期?能抵消全球氣候變暖嗎?沒這麼簡單
    「小冰河期」難道不是一個好消息嗎?正好地球環境現在越來越熱,小冰河期到來就能夠抵消全球氣候變暖了,那麼地球環境也會出現好轉,但是事實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但是這種大幅度的降溫導致氣候變得十分極端,已經超過了人體的忍耐度,並且這樣的極端氣候也導致眾多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從而引發饑荒,導致社會動蕩。
  • 一場持續了200萬年的大雨,使地球的氣候變得適合人類居住
    ,出現了許多早期的爬行動物和海洋動物,然而好景不長,在不到4500年的時間裡,二疊紀就進入了物種大規模滅絕時期,它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滅絕事件,大約90%的物種都被滅絕,其中包括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原因是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引發氣候驟變。
  • 超新星爆炸可能幫助塑造了地球的氣候歷史
    恆星爆炸在地球氣候史上的作用可能比科學家們想像的要大。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在過去4萬年裡,附近的超新星在地球的樹輪記錄中留下了一系列可能的指紋,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多次破壞地球的氣候。
  • 世界地球日:每年氣溫屢破記錄,氣候變暖會帶來什麼危害?
    每個世界地球日,我們都不得不關注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全球變暖現狀。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全球每年氣溫屢破記錄,氣候變暖會帶來什麼危害?氣候的變化是否會對颱風產生影響?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黃平演講實錄:研究氣候是做天氣預報嗎地球氣候起源其實是研究地球生物起源和地球文明起源的重要部分
  • 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怎麼辦?給地球打個「遮陽傘」
    據《福布斯》日前報導,全球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緊迫的長期問題之一。對於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原因,科學家已給出清楚的解釋:人為引起的能吸收大量熱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地球溫度升高的原因。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溫室氣體的濃度只會繼續上升,而不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