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恰當的例子是瑞士神經學家奧拉夫·布蘭克(Olaf Blanke)一系列關於出體體驗的迷人的實驗。
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有時候會報告說,在麻醉時產生了靈魂出竅一般的感受。他們描述了一種飄浮到天花板上的感覺,甚至從上方看著自己一動不動的身體。我們是不是應該把他們的話當真?
出體飛行"真的"發生過嗎?
為了證實患者的報告,一些偽科學家將畫有物體的圖片放在柜子頂上,只有會飛的患者才能看見,這種方法當然很可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思考大腦的哪種異常引起了這種主觀體驗。布蘭克問道,我們看外部世界所用的特定視角背後是大腦的哪種表徵?大腦是如何估計身體位置的?
在研究了許多精神病患者和手術患者後,布蘭克發現了一個位於右顥頂交界處的腦區。當這個腦區受損傷或者被電流幹擾時,就會反覆出現出體運動的感覺。
布蘭克發現的這個區域是多種信號交匯的高級區域。這些信號分別來自視覺皮質、軀體感覺和肌肉運動知覺系統,大腦利用這兩個系統對觸覺、肌肉和運動的信號進行定位;還有來自於前庭系統的信號,前庭系統即生理上的慣性系統,在內耳中,用於監控頭部的運動。
大腦通過將這些線索整合起來,就能生成一幅身體與環境相對位置的綜合表徵。然而,如果信號彼此不符合或者因為腦損傷而變得模糊,這個過程就會出錯,那麼出體體驗就"真的"發生了。
雖然是真的生理事件,但是完全發生在患者大腦中,結果便成為他的主觀體驗。
出體狀態就是一種誇張形式的頭暈,就像我們在搖晃的船上因為眼與前庭信號不符造成的生理反應。
布蘭克繼續展示了任何人都能出體這一事實:
他通過錯位的視覺和觸覺信號,產生了恰當的刺激,在一個正常的大腦中創造了出體體驗。他甚至通過一個聰明的機器人,在磁共振成像中再現了這種錯覺。當被掃描的人感受到這個錯覺時,大腦顥頂交界處被激活了,這裡離患者腦損傷的位置很近。
我們仍然不完全清楚這個區域是如何產生自我位置感的。
但是,出體體驗從超心理學變成主流神經科學的故事也給了我們一些希望。
即使這種怪異的主觀現象也能追溯其神經根源,關鍵就在於能否足夠嚴肅地對待這種內省。它們並沒有直接指明大腦的內部工作機制,而是組成了建立意識科學所需的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