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不對稱的宇宙中?研究質疑宇宙基本特性

2020-12-03 新浪科技

來源:環球科學

星系團中高溫氣體產生的X射線(紫色) 圖片來源:ESA and XMM-Newton (X射線);CFHTLS (可見光)

宇宙大尺度上的各向同性,即在各個方向上物質分布均勻、膨脹速率一致,是現代宇宙學的重要基石。不過最近,這一假說遭受了一批天文學家的挑戰。藉助兩臺強大的X射線望遠鏡,以及一個經驗性的關係式,他們得出了頗具爭議的結論——宇宙在不同方向上的膨脹可能是不均勻的。不過,在另一些天文學家看來,這個令人興奮的結論,卻存在大量值得注意的疑點與漏洞。

挑戰宇宙各向同性

當我們用天文望遠鏡鎖定宇宙的一片區域,會觀察到什麼景象?可能是一顆正在吞噬周圍物質的黑洞;可能是伸出旋臂,緩慢旋轉的旋渦星系;也可能是看似空無一物的星際空間。這些紛繁複雜的元素,共同構成了這個經歷了138億年演化的宇宙。但是,當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直至以數十億光年的尺度看待這個宇宙時,這時的宇宙單元依舊是如此豐富而變化多端嗎?

不。恰恰相反,無論我們將目光鎖定在宇宙的任何方向,宇宙都是一致、沒有任何變化的。這就是現代宇宙學的重要基礎——宇宙尺度上的各向同性

宇宙的各向同性源自一個很自然的想法: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暴脹階段,宇宙空間向各個方向快速膨脹。在這個過程中,宇宙的不均一性被消除。而隨後的持續膨脹過程,在各個方向上也不應該存在任何特殊之處。

宇宙各向同性的設想,也得到了大量天文觀測數據的支持。尤其是當Arno Penzias和Robert Wilson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宇宙大爆炸38萬年時遺留下的輻射印跡時,儘管在局部存在一些漲落,但它在宇宙尺度上均勻的分布,為宇宙各向同性的假說提供了重量證據。

不過最近,這一現代宇宙學的根基遭到了挑戰。提出質疑的是德國波恩大學與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他們藉助兩臺X射線天文望遠鏡——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以及歐洲空天局(ESA)XMM牛頓望遠鏡的X射線觀測數據,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線性關係

這項研究關注的焦點,是星系團中的X射線。之前有研究發現,星系團的X射線光度,與瀰漫在星系團中的高溫氣體的溫度,存在有趣的線性關係。基於這樣的經驗關係,天文學家得以通過這樣的思路推斷X射線源的距離——利用兩臺X射線望遠鏡,可以測出星系團中高溫氣體的X射線輻射,即氣體的溫度;而氣體溫度與X射線光度存在線性關係,因此溫度可以轉化為X射線光度,即X射線源的距離。注意,這裡的距離是獨立於宇宙膨脹速率的。

此後,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另一種手段測定這些星系團的距離——只不過,這種測量手段是與宇宙膨脹速率相關的。因此,當這兩種手段推斷出的星系團距離信息相結合,就能告知我們星系團所處區域的膨脹速率。如果我們擁有來自宇宙不同區域、數量足夠多的膨脹速率信息,就有機會驗證宇宙各向同性的猜想,或者,找到宇宙各向異性的蛛絲馬跡。

研究團隊利用當今兩臺最著名的X射線望遠鏡,獲得了共313個星系團的數據。其中包括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在191天的曝光時間中,觀測到的237個星系團;以及XMM牛頓望遠鏡在35天內觀測到的76個。隨後,為了進一步驗證其結果,研究團隊還結合了此前XMM牛頓望遠鏡和ASCA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高新衛星的大量數據。這樣,共有近850個星系團的距離信息被用於這項分析。

在這些星系團數據的幫助下,研究人員果然有了令人欣喜的發現:正如下圖所示,在兩片區域,哈勃常數明顯偏離了平均值。其中,黃色區域的宇宙膨脹速率超出了預期;紫色區域的膨脹則比平均數值更慢。一言以蔽之,宇宙的各向同性被打破了。

暗能量分布不均?

如果作者的結論成立,這將是對現代宇宙學的一次強有力的衝擊。宇宙在大尺度上的各向異性,意味著我們對於宇宙基本結構的認知,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那麼,導致宇宙各向異性的因素可能是什麼?

前面已經說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大尺度上有著幾乎完美的均一性。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仍是均勻的,那麼問題,可能來自佔據宇宙總質量近70%的暗能量:暗能量,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自身可能不是均勻分布的。

也就是說,在暴脹產生早期宇宙之後,隨後的數十億年間,暗能量在整個宇宙中的分布並不是我們此前想像的那樣均勻——它在一些方向上更加密集,而另一些區域則較為稀薄。這樣的差異,造就了宇宙的「傾斜」。

這樣的假設並無不妥,因為暗能量本身就是天文學家為了解釋宇宙加速膨脹而提出的概念。對於暗能量的構成、分布等信息,我們至今認識有限。如果我們此前對宇宙膨脹空間分布的認識存在偏差,那麼暗能量的分布方式自然可以隨之改變。

巨大爭議

看上去,我們正在見證一項令人激動的突破。這樣的可能性當然存在,但問題在於,這項研究的結論或許並不牢靠,甚至有著多項潛在的誤差來源。

首當其衝的,是研究方法本身。前文提到,這項研究使用的X射線光度與氣體溫度的線性關係,是基於經驗總結的。在論文圖表中,我們能夠看到,通過兩臺望遠鏡得到的關係斜率有所差異——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因為兩者的關係不應該隨觀測工具的不同出現波動。還有科學家發現,相較於其他研究手段,通過星系團得出的結論往往存在不一致性,這為星系團研究的可靠性畫上問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文學家Adam Riess提出了另一種造成誤差的可能性。銀河系中存在大量氣體和塵埃盤,在X射線到達望遠鏡的過程中,這些氣體、塵埃盤可能成為障礙物,妨礙觀測者的判斷。Riess認為,這個理論並不是憑空猜測:各向異性最明顯的區域,恰好與銀河系中X射線吸收氣體和塵埃最稠密的區域重合。

研究的數據本身,也存在疑點。論文指出,這項結論的置信度≥4-sigma。在物理學中,5-sigma是代表著足夠顯著性的「金標準」。而4-sigma的結果雖然不算糟糕,但距離「金標準」仍有差距。

最後,如果這項研究的數值真實存在,而不是來自上述誤差,那麼宇宙各向異性是唯一的解釋嗎?

不是。天文學家還提出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那就是「整體流」(bulk flow)。理論上,星系團等物質在暗能量的推動下,按照哈勃常數膨脹。然而,在實際觀測中,一些星系團移動的速率並不完全等同於哈勃常數,這是因為在暗能量之外,它們還受到了普通物質的作用,而作用力的來源,就是鄰近的大型星系團。例如,銀河系的本動速率,即相較於哈勃常數的運動運動速率,達到達到631km/s。

同樣,在這項研究中,不同星系團展現出的膨脹速率差異,也可能歸結於星系團的「整體流」。唯一的問題是空間尺度——此前有研究證實,在不超過10億光年的範圍內,觀測到類似的效應。但要解釋這項研究中的數據,需要在50億光年的尺度上支配星系團的運動。

因此,至少目前看來,宇宙各向異性的理論還缺乏足夠堅實的證據。在此後一段時間內,相關爭論仍將持續下去。論文作者希望,功能更加強大的下一代X射線望遠鏡,例如俄羅斯與德國聯合研製的eROSITA、ESA的「雅典娜」號X射線空間望遠鏡,將提供更加豐富、範圍更廣的星系團距離信息。

相關焦點

  • 我們生活在不對稱的宇宙中?美德團隊研究質疑宇宙基本特性
    但是,當我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直至以數十億光年的尺度看待這個宇宙時,這時的宇宙單元依舊是如此豐富而變化多端嗎? 不。恰恰相反,無論我們將目光鎖定在宇宙的任何方向,宇宙都是一致、沒有任何變化的。這就是現代宇宙學的重要基礎——宇宙尺度上的各向同性。
  • 假如失去對稱 宇宙將會怎樣
    楊、李二人的發現說明在微觀物理的弱相互作用中,系統的運動並不對稱,即會發生對稱破缺。那「對稱破缺」是什麼?它對物理學會產生什麼影響?  3位粒子物理學家馳騁的高深領域,也不難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如果說對稱性反映自然界的統一性,那「對稱破缺」就反映了其多樣性。
  • 解讀:宇宙中最基本的單元是粒子還是波?
    2: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力都來自於這種振動的線圈,我們稱之為:弦,它非常非常的小,平均大約是普朗克長度的尺寸,大小是原子核的一萬億億分之一(小數點後19個零)。3:弦是構成宇宙萬物真正的「原子」,可以稱之為「基元」,比它再小的物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 事實證明:宇宙中的粒子是對稱的!但是真相呢?
    自然界的對稱性為我們對宇宙的基本認識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從萬有引力的普適性到自然力量在高能量下的統一。在20世紀70年代,物理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潛在的對稱性,它將宇宙中所有的粒子,從電子到光子,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所有粒子,都聯繫在了一起。
  • 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物質與反物質為何不對稱?答案或在引力波  本報記者 劉 霞  今日視點  現有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身處的宇宙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但這一理論也認為,大爆炸時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正反物質相遇時會彼此湮滅,使一切煙消雲散。
  • 宇宙基本的理論是不含「長度」和「質量」這些概念的嗎?
    他們認為,描述宇宙最為基本的理論是不含「長度」和「質量」這些概念的。大自然的本質裡沒有什麼長度和質量。標準模型的麻煩今天的物理學家一般都認為,基本粒子的質量都來源於希格斯粒子。尺度對稱的破壞這種有點瘋狂的想法,是基於尺度對稱這種原理。尺度對稱指的是,一個物體的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能量等增大或減小後,它的性質仍保持不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事物是不遵守尺度對稱的,不過有個很著名的例子是遵守的,它就是分形圖像。例如海岸線就是分形的,怎麼放大和縮小都具有同樣的性質。
  • 超對稱性理論——將有助於回答宇宙中最本質的問題
    超對稱是關於這兩個粒子類別之間的聯繫。在超對稱中,物質和力是一樣的。費米子和玻色子——宇宙中所有已知的粒子——將在它的背景下變得可互換。以前,這種交換被認為是不可能的。這意味著對於我們觀察到的每一個粒子,都會有一個質量相同但自旋不同的兄弟粒子。然後,電子會有一個質量和電荷相等的超兄弟粒子,但是,自旋不是1/2,而是1。
  •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時空裂縫的宇宙中?
    對一部分物理學家來說,一個無法被檢驗的理論是不值得追求的。這使得宇宙弦被歸入了與「弦理論」相同的範疇,後者也是個飽受爭議的理論,與宇宙弦同名,其尺度卻是另一個極端。按照弦理論,比任何亞原子粒子都小的振動弦是構成宇宙的基本零件。
  • 粒子、場與群論,在最基本的尺度上,宇宙的基本構件是什麼?
    ,他們的想法是粒子是宇宙起源時一個單一對稱組的代表(隨著對稱性的打破,複雜的情況出現了)。長期以來對引力的量子描述的探索,變成了識別量子位糾纏模式的問題,這種糾纏模式編碼了在實際宇宙中發現的特殊時空結構。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對這一切是如何在具有負彎曲、鞍狀時空的宇宙中運作的了解得更多。相比之下,我們的宇宙是正彎曲的。但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當負彎曲時空像全息圖一樣突然出現時,粒子就會隨之出現。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所以我們得想個辦法,需要超越標準模型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然而,仍然有一個概念可以解釋標準模型沒有涵蓋的宇宙神秘部分:長壽的超對稱粒子,有時簡稱sparticles。但令人沮喪的是,最近對這些奇怪粒子的研究卻一無所獲。
  • 新研究發現宇宙的基本時鐘,有助於揭曉宇宙謎團
    宇宙存在一種類似時鐘的基本特性,其時鐘運行與我們最好的原子時鐘產生交互作用 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宇宙最小時鐘單位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大一些,宇宙存在一種類似時鐘的基本特性,其時鐘運行與我們最好的原子時鐘產生交互作用。
  • 在宇宙中,弦理論這種「神奇」的理論能告訴我們些什麼呢?
    現在我們知道了六種夸克,它們的組合(成對或三個)可以解釋宇宙中所有較重的粒子——質子、中子——以及在實驗中出現的許多其他粒子(如膠子和玻色子)。這是我們對宇宙中物質的基本理解,但是粒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20世紀30年代以來,物理學家研究了詳細的數學模型來描述宇宙中的四種基本力:重力、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是一個在太空中活動的場。
  • 宇宙中存在一個基本時鐘?
    有的物理學家認為,要調和這種矛盾,或許我們不能將時間看成是連續的存在,而是離散的時間周期。這一想法與粒子物理學中,基本粒子的特性可通過與其他粒子或場發生相互作用而獲得的概念類似。物理學家猜想,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基本時鐘在我們的宇宙中為整個宇宙計時的話,那麼它滴答轉動的速度一定非常快。
  • 新研究發現宇宙的基本時鐘
    北京時間 7 月 20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宇宙最小時鐘單位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大一些,宇宙存在一種類似時鐘的基本特性,其時鐘運行與我們最好的原子時鐘產生交互作用。
  • 我們生活在生生不息的宇宙中,大家知道宇宙其中的奧妙嗎?
    我們的銀河系就屬於-一個名叫室女超早系團的大天域,這個超星系園裡聚集了大約10萬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真可稱得上是天外有大。在這樣的字宙結構中,地球又是怎樣運動的呢?這樣購動紜複雜而完美無缺的天體運動圖景就是目前我們對宇宙天體運動的基本認證三可是最近這 精完美的天體運動醫卻被插了個大危座,196年,伯父司等7位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所謂的南向天體流。威來室女超裡採團連同它證方裡3個超星系團。正以每秒700公裡的高速向南飛去,就像有一隻看不見的倉手,把它們猛拉過去。
  • 多重宇宙假說:我們生活的宇宙是眾多宇宙中的一種
    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還是非常淺薄的,僅僅只知道宇宙是非常浩瀚的,科學家們研究出來了,天文望遠鏡,也是為了更好的去研究宇宙,天文望遠鏡的射程雖然是非常遠的,但是一直沒有探測到宇宙的邊緣。關於宇宙,科學家們對此有很多的猜想。比如說,平行宇宙說以及多重宇宙假說。
  • 宇宙中隱藏著一個「鏡像宇宙」嗎?
    「從我們的參照系來看,時間可能會倒流,」萊德說。但是宇宙中的生物仍然會看到因果報應,就像我們在自己的宇宙中一樣。時間在宇宙中遠離大爆炸,就像它在我們的宇宙中一樣。宇宙中的「遠離大爆炸」與我們宇宙中的時間方向相反。但是它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倒退」。我們的宇宙存在於那個宇宙古老歷史的另一邊,那個宇宙存在於我們的另一邊。
  • 能解釋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所以我們得想個辦法,需要超越標準模型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然而,仍然有一個概念可以解釋標準模型沒有涵蓋的宇宙神秘部分:長壽的超對稱粒子,有時簡稱sparticles。但令人沮喪的是,最近對這些奇怪粒子的研究卻一無所獲。
  • 弦論能用千萬億種方式,創造出我們的宇宙?
    一些物理學家堅信「弦論景觀」,認為得出的大量的數學上的解,每個解對應的方程可以描述一個宇宙。偶然之間,他們發現在這些解中,有一個與我們的宇宙有著相同粒子組成的方程子集。這是一個至少有千萬億解的解集,也是迄今為止在弦論中發現最大的。
  • 宇宙物質起源的證據找到了!12國團隊耗時十年,中微子不對稱揭示...
    來自日本、美國、俄羅斯等12國的T2K團隊,經過十年的累計觀察發現,是中微子打破了這種對稱性,而宇宙終極的不對稱性可能就藏在中微子的不對稱中。 這一爆炸性的最新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Nature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