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新知速遞 第八十六期|馮煒煒主任發現組蛋白甲基化酶SMYD3通過SMYD3-H3K4me3-整合素途徑促進卵巢癌種植轉移

2021-02-12 瑞金醫院圖書館

【Abstract】

Detachment of cancer cells from the primary tumor and formation of spheroids in ascites is required for implantion metastasis in EOC, 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is process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elucidated. To mimic this process, ovarian cancer cells were grown in 3D and 2D culture. Hey and OVCA433 spheroids exhibited decreas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nhanced adhesion and invasion. SMYD3 expression was elevated in ovarian carcinoma spheroids in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ed H3K4 methylation. Depletion of SMYD3 by transient siRNA, stable shRNA knockdown and the SMYD3 inhibitor BCI-121 all decreased spheroid invasion and adhesion. Gene expression arrays revealed downregulation of integrin family members. Inhibition assays confirmed that invasion and adhesion of spheroids are mediated by ITGB6 and ITGAM. SMYD3-deficient cells regained the ability to invade and adhere following forced overexpression of SMYD3, ITGB6 and ITGAM. However, this biological ability was not restored by forced overexpression of SMYD3 in ITGB6- and/or ITGAM-deficient cancer cells. SMYD3 and H3K4me3 binding at the ITGB6 and ITGAM promoters was increased in spheroids compared with that in monolayer cells, and the binding was decreased when SMYD3 expression was inhibited, consistent with the expression changes in integrins. SMYD3 expression and integrin-mediated adhesion were also activated in an intraperitoneal xenograft model and in EOC patient spheroids. In vivo, SMYD3 knockdown inhibited tumor metastasis and reduced ascites volume in both the intraperitoneal xenograft model and a PDX model. Overal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MYD3-H3K4me3-integrin pathwa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ovarian cancer metastasis to the peritoneal surface.

【中文摘要】

在卵巢癌種植轉移過程中,卵巢癌細胞從原發灶脫落並在腹水中形成懸浮球體細胞團,該過程的潛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課題組分別將卵巢癌細胞在2D與3D條件下培養以模擬卵巢癌在原發灶與腹水中的生存狀態。卵巢癌細胞Hey和OVCA433的球體細胞較貼壁細胞增殖能力降低,粘附和侵襲能力增強。課題組發現組蛋白甲基化酶SMYD3表達水平與H3K4的甲基化水平在卵巢癌患者腹水懸浮球體細胞中較原發灶組織表達升高。下調SMYD3表達或使用SMYD3抑制劑BCI-121均可降低卵巢癌球體細胞的侵襲和粘附粘附能力。通過基因表達晶片篩選及功能抑制試驗證實,SMYD3通過調節整合素家族ITGB6和ITGAM促進卵巢癌球體細胞侵襲粘附。在下調SMYD3的球體細胞中過表達ITGB6和ITGAM後可恢復其侵襲粘附能力。但在下調ITGB6或ITGAM的球體細胞中過表達SMYD3不能恢復其侵襲粘附能力。與單層細胞相比,球體細胞中ITGB6和ITGAM啟動子上SMYD3和H3K4me3結合能力增加,促進ITGB6和ITGAM表達。在卵巢癌裸鼠模型及PDX模型中均證實SMYD3可抑制卵巢癌種植轉移及腹水形成。因此,課題組研究表明SMYD3-H3K4me3-整合素途徑在卵巢癌種植轉移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瑞金新知速遞 第188期|馮煒煒發現FBXO2通過泛素化途徑降解FBN1蛋白調控細胞周期與自噬信號通路促進內膜癌增殖
    【中文摘要】F-box蛋白作為S期激酶相關蛋白1(SKP1)-cullin 1(CUL1)-F-box蛋白(SCF)泛素連接酶複合物的底物,介導了許多參與癌症過程中調節蛋白的降解。在該研究中,我們選取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21例內膜癌及5例正常內膜組織進行RNA測序,發現F-box only蛋白2(FBXO2)在癌組顯著上調。根據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資料庫,高表達的FBXO2與腫瘤分期,腫瘤分級和腫瘤的組織學類型以及不良預後有關。體內、外實驗均證實敲除FBXO2抑制內膜癌細胞增殖,過表達FBXO2促進細胞增殖。
  • Molecular cell:去甲基化酶也能促進泛素化,到底怎麼回事?
    2015年3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復旦大學醫學院的徐彥輝研究小組在著名國際期刊molecular cell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 瑞金新知速遞 第二十九期|奚曉東教授發現β3整合素參與甘油三酯代謝調節
    【中文摘要】目的:整合素β3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如與血漿甘油三酯水平(triglyceride, TG)有關,但整合素β3缺失對血漿TG代謝的影響尚不清楚。方法與結果:我們發現中國人群β3缺失血小板無力症患者(Glanzmann thrombasthenia, GT)血清TG水平比αIIb缺失GT患者和健康對照人群高出2倍,及β3缺失GT患者血清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水平低於αIIb缺失GT患者和健康對照人群。
  • 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研究獲進展
    PcG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上三甲基化(H3K27me3)在基因沉默和發育調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組蛋白修飾在生物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基因沉默、基因激活、腫瘤生成、染色體形態建成以及遺傳物質修復等生物學問題密切相關。對其分子機制的研究為探索生命本質以及開發相應的靶點藥物提供了理論依據。  以往研究表明,擬南芥JMJ14是一個含有jumonji結構域的組蛋白H3K4me3的去甲基化酶,從序列分析上屬於KDM5亞家族。
  • 瑞金新知速遞 第七十五期|吳哲褒教授發現垂體泌乳素腺瘤耐藥潛在新機制
    We   further employed the yeast two-hybrid system and identified kelch repeat and   BTB (POZ) domain containing 7 (KBTBD7), a substrate adaptor for the CUL3-RING   ubiquitin (Ub) ligase complex, as a DRD2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文波組發現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7A相...
    核體的失調可能會引發疾病的發生,例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3】。在細胞受到環境壓力的情況下,部分核體可快速應激,通過改變其成分或結構來幫助細胞恢復穩定的狀態【4】。然而,目前對核體的類別及其生物學功能的理解仍不夠充分。
  • 組蛋白修飾H3K4me2在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DNA 損傷所激活的組蛋白修飾:H3K4me2。這一組蛋白修飾可以幫助損傷修復後的細胞重啟蛋白生成,重建蛋白平衡穩態,從而維持損傷後生物體的發育和衰老過程。此外,蛋白合成抑制劑cycloheximide顯著抑制H3K4me2累積所導致的DNA損傷耐受現象,進一步證明了H3K4me2通過調控蛋白合成而促進了損傷後細胞功能的恢復。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再獲突破
    LSD2抑制OGT引起的腫瘤細胞生長機制示意圖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83期|朱正綱教授發現下調CDH11的表達促進胃癌細胞轉移和紫杉醇耐藥
    Methods: Ascit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PTX infusion and after the relapse in 3 GC patients.【中文摘要】背景: 胃癌腹膜轉移患者的預後極差,而紫杉醇腹腔灌注治療已被證實對胃癌腹膜轉移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腹膜轉移患者經過紫杉醇治療後極易發生紫杉醇耐藥,從而導致病情進展和惡化。其中涉及的相關的機制目前並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將探索引起紫杉醇耐藥及胃癌腹膜轉移的的相關機制。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49期|王侃侃研究員發現長鏈非編碼RNA CRNDE促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中文摘要】研究表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發生需要PML/RARα融合蛋白與其他協同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發生。然而,協同PML/RARα致癌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s)知之甚少。我們揭示CRNDE在APL的疾病狀態中高表達,而在APL前白血病時期則表達水平不高,這提示CRNDE可能作為PML/RARα的協同因素共同促進APL發生。功能分析表明,敲低CRNDE可誘導APL細胞分化並抑制其增殖,同時延長APL小鼠的生存期。機制研究表明,CRNDE通過結合miR-181家族並由此調節NOTCH2引發致癌作用。
  • 首次發現!河南「超牛」研究生:在卵巢癌治療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在這項最新的PCNP研究中,研究者著重闡述了PCNP在卵巢癌進展中的潛在機制。利用TCGA中的臨床轉錄組數據以及臨床信息,分析了卵巢癌組織與正常組織中PCNP蛋白質表達水平以及mRNA水平的差異。首次提出並證實了PCNP的表達水平與卵巢癌的發展相關。
  • 生命科學學院王應祥課題組揭示減數分裂細胞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研究表明,染色體濃縮主要由濃縮和粘黏蛋白複合體控制,但真核生物減數分裂進程中如何調控濃縮蛋白複合體,從而完成染色體的逐步濃縮機制尚不清楚。王應祥和馬紅團隊2016年揭示了植物減數分裂細胞特異編碼PHD結構域蛋白MMD1,其可能通過PHD識別組蛋白H3K4me3直接調控濃縮亞基CAP-D3的表達,從而控制了染色體的前期濃縮進程(Wang et al., Plant Cell)。
  • JBC:H2Bub1促進Set1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複合體的活性
    組蛋白H3第四位賴氨酸的甲基化(H3K4me)對真核生物轉錄活性的染色體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組蛋白H2B單泛素化(H2Bub1)是另一個與轉錄有關的組蛋白修飾。研究發現,在酵母、果蠅以及一些人類細胞系,H3K4me通過H2Bub1被全面的刺激。
  • Cell Research: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可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
    2011年2月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朱冰實驗室在 Cell Research 雜誌發表文章,首次報導了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能夠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做出貢獻.組蛋白修飾在染色體的結構形成和功能發揮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PRC2複合體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甲基化修飾對於基因的轉錄,聚梳蛋白複合物的沉默機制,果蠅的分節,哺乳動物X染色體的失活以及癌症等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然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單甲基化水平並未因為PRC2複合體的破壞而受到影響,說明在體內一定存在著其它催化H3第27位賴氨酸單甲基化的酶.
  • Science:癌細胞通過增加核糖體蛋白產生來促進乳腺癌轉移
    2020年2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可通過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在全身擴散,最終到達身體遠端部位並形成轉移性腫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核糖體增加會提升CTC形成轉移瘤的潛力。
  • 研究揭示擬南芥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13的結構功能
    組蛋白修飾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基因沉默、基因激活、染色體形態建成以及遺傳物質修復等生物學問題密切相關。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組蛋白修飾的動態調控中起著重要作用。在JMJ13和H3多肽的複合物結構中,N402、E295和Y282通過氫鍵參與識別H3K27me3。D236和D296分別與組蛋白H3的R26和S28形成氫鍵。F179通過堆積作用識別P30,決定了JMJ13識別組蛋白修飾的序列特異性。突變參與多肽識別的關鍵胺基酸,能顯著降低JMJ13的酶活。
  • 清華大學磷酸化蛋白組學揭示組蛋白H3.3可增強刺激誘導型轉錄
    在染色質的刺激響應特徵中,組蛋白磷酸化是通過激酶級聯信號傳遞至刺激響應基因的有效信號傳遞手段,並有增強其轉錄的可能。組蛋白是真核生物體細胞染色質的主要蛋白質組分,和DNA共同組成核小體結構,並在基因調控中發揮作用。組蛋白H3.3是常規組蛋白H3的一種變體,是單細胞真核生物(如酵母)中組蛋白H3的唯一形式。
  • 瑞金新知速遞 第三十二期|鄭民華教授發現抑制結直腸癌增殖及轉移新機制
    方法:通過生物資料庫及本中心組織晶片研究METTL14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通過過表達/沉默技術,研究METTL14在CRC細胞中的功能;通過RNA-Seq技術探索METTL14潛在下遊靶標;通過RNA pull-down及RIP技術驗證METTL14與下遊靶標的相互作用;通過「挽救」實驗及Me-RIP技術進一步探討了相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