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另一面,令人痛心的五個物種滅絕故事,一個發生在我國

2020-12-03 喵說動物

開普獅,又稱作好望角獅,曾經生存在地球最南端的獅子,也是近代滅絕的大型貓科動物之一。普遍認為好望角獅滅絕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雖然此後有相關的目擊發現事件,但其真實性都無從考究。

孤獨的喬治,是平塔象龜的亞種之一,這種象龜在被人發現的時候全球僅存一隻,它曾經被人認為是世界上最稀罕的動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人發現到2012年被確認死亡期間,一直生存在人們的保護之中。喬治的離去標誌著這種平塔象龜正式滅絕。

原牛,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牛種群,它們是家牛的祖先之一,曾經大量生存在歐亞大陸,人類文明的另一面使得它們在上世紀就因為大量捕殺而走向滅絕。

紐芬蘭狼,原本在加拿大野外是數量較多的一種野生動物,自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開始,被政府視為害獸展開大量的捕殺狩獵活動之後,紐芬蘭狼野生數量急劇下降,在1930年被判為滅絕物種。

新疆虎,亦稱作羅布泊虎,是一種曾經生存在我國新疆領域的老虎種群。如今已經走向滅絕,成為歷史上的一頁。據記載,人們最後一次在野外發現到新疆虎是在1916年,自此之後人們便再也沒有新疆虎的有關消息。

相關焦點

  • 五個令人心痛的物種滅絕故事,其中一個被人類發現一年後就滅絕了
    五個令人心痛的物種滅絕故事,其中一個被人類發現一年後就滅絕了渡渡鳥,一種原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的陸生鳥類,渡渡鳥的發現完全出於偶然,而它們的滅絕則是人類入侵之後的必然後果,大量的渡渡鳥被人發現之後遭受捕殺,最終渡渡鳥滅絕於
  • 令人痛心的五個物種消亡故事,第三個被人發現一年後就滅絕
    自從人類統治地球開始,自然界中的物種滅絕速度加快了一千倍以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進行中。大海雀,圖為大海雀的骨骼遺骸,這原本是廣泛分布在大西洋島嶼上的鳥類,因為不具備飛行能力,在人類的嚴重無疑是一個活脫脫的靶子。
  • 令人心痛的5個物種滅絕故事,圖3在被人類發現後不到30年便滅絕
    西非黑犀牛,曾經廣泛分布在非洲中部地區的黑犀牛亞種之一,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因人為狩獵等活動導致西非黑犀牛野外數量直線下降,在2001年的時候全世界僅剩下十隻西非黑犀牛,到了2006年已經野外絕跡,在2011年被正式宣布已經滅絕。
  • 令人痛心的已滅絕物種,當人們發現它的時候,僅剩下一隻
    在世界上曾經有過許許多多奇特有趣的動物,它們有的因為環境,有的因為人類而走向滅絕了,其中就曾經存在過這麼一種生物,它在被人類發現並確立物種時,整個種群中都僅僅只剩下它自己,最終不得不孤獨到最後,它就是塞席爾象龜。
  • 令人痛心!我國又一特有物種宣告滅絕,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裡,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全面的改變了地球的樣子,並且創建起了壯麗的人類文明世界,但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對於資源的使用、環境的破壞等也正影響著地球,帶來了全球變暖、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而大量物種也因為種種原因而滅絕,近日,一項驚人的研究結果指出,我國又一重點保護動物—
  • 五個因為人類而滅絕的物種,中國佔兩個,圖三不久前滅絕
    北美旅鴿,又稱漂泊鳩,近代已滅絕動物中最令人痛心的一種,這種小型鳥類的野生數量曾高達數十億隻,被人們送上餐桌之後,野生數量急劇下降,到了1900年,世界上最後一隻旅鴿被人捕殺,宣告漂泊鳩正式滅絕。臺灣雲豹,是我國臺灣地圖獨有的大型貓科動物,因體表身上的六個雲狀斑紋而得名。
  • 歷史上五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其實在人類誕生以前很多生物都已經滅絕了,像是恐龍、猛獁象等。不管什麼原因,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巨大災難才會導致這些物種的滅絕。而下面我們就要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五大滅絕事件,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第三次: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大滅絕時間:2.45億年前原因:氣候變化後果:物種數減少90%以上二疊紀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0%的物種滅絕,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節肢動物的三葉蟲只剩下少數代表,腹足類和雙殼類有了新的發展。
  • 被人類滅絕的第一個物種是什麼?
    那麼,如果標誌性的渡渡鳥不是第一個被我們逼到滅絕邊緣的物種,那麼哪個動物會得到這個令人沮喪的頭銜呢?人類遷徙我們已經習慣於認為,人類造成的物種滅絕是人類歷史上最近才發生的一種趨勢。然而,研究人員令人信服的古生物學證據,推翻了這一觀點。真正的問題開始於我們人類開始遷徙的時候。
  • 史上發生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最嚴重,90%以上的物種消失
    奧陶紀大滅絕也稱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因發生在奧陶紀而得名。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距今5億年左右,延續了大約6500萬年。奧陶紀是地球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世界許多地區都廣泛分布有海相地層,奧陶紀氣候溫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區(包括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被淺海海水掩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較寒武紀更為繁盛。
  • 第6次物種大滅絕開始,物種消失速度翻倍,人類文明或是曇花一現
    科學界有人曾經提出過這樣的理論,文明的發展只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物種大滅絕之後的短暫繁榮。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基於某種目的存在於地球表面,一旦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地球就會進行自我修復。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在地球過往的歷史當中,總共有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10個因人類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
    10個因人類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從上個世紀初到現在的100年當中,有300餘個物種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2000餘個物種在滅絕的邊緣。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人類對於動物的影響愈漸增多,其中有10個物種,就是因人類滅絕的,中國佔4個,其中一個滅絕僅4個月。第一個是巴巴裡獅,也是北非獅,它本來是鬥獸場中的常客,後來因為人們對它的大量捕殺,數目愈漸減少。1922年。最後一頭巴巴裡獅被擊殺。第二個是袋狼,他因為身上有和虎相似的花紋,又被稱之為塔斯馬尼亞虎。因為幼崽和袋鼠一樣在育兒袋成長,才叫袋狼,這個物種在1936年宣布滅絕。
  • 10個被人類「親手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它在兩個月前滅絕了
    10個被人類「親手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它在兩個月前滅絕了各位看官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歷史演講家。歷史是一面我們前行的指明燈,我們可以從歷史中看到社會的影子,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是歷史演講家的小編,在這裡要給大家講一些歷史上的故事,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人類本身也是一種動物,隨著我們的發展,很多動物的家園都被我們人類「親手滅絕」了。我們今天就要說10個被人類「親手滅絕」的物種:中國佔4個,它在兩個月前滅絕了。第一個是巴巴裡獅,巴巴裡獅以往分布在 北非,由 摩洛哥至 埃及。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物種滅絕是21世紀地球面臨的重大災難。科學研究證實,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時有一個物種滅絕。按照這個速度,現有的物種中有一半將在本世紀滅絕。主要有5次大滅絕:第一次發生在奧陶紀末期,距今4.4億年,約85%為大滅絕;第二次發生在泥盆紀末期,距今3.65億年,海洋生物遭到嚴重破壞;第三次發生在二疊紀末期,2.5億年前,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嚴重的一次,其中96%的物種滅絕,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第四次發生在1.85億年前的三疊紀,80%的爬行動物滅絕;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統治地球已經滅絕了1.6億年
  • 消失的物種再次出現,如果物種滅絕是個輪迴,人類也只是曇花一現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近兩年來,科學家們在自然界中發現了一些與物種進化類完全不相符的自然現象。簡單來說就是那些已經滅絕很多年的物種,突然之間又再次出現。這種情況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實上的的確確是有幾個物種就這樣莫名其妙的再次出現。
  • 是時候想想人類滅絕的事了
    與此同時,大熊貓漫步於林間公路,奈良小鹿品嘗路邊綠植,天鵝和海豚重返威尼斯老城,成群山羊閒逛英國小鎮,猴群為爭搶酸奶大鬧泰國街頭…… 這些罕見的情形揭示了令人尷尬的現實——原來一個沒有人類的世界如此寧靜和平。 「人類滅絕以後」不再是一個假想,而是一個「後瘟疫時代」發人深省的可能。
  • 大多數物種在滅絕前會持續多久,人類第一個滅絕的物種是什麼?
    由於棲息地的破壞,氣候變化,以及一系列其他因素,植物和動物正在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所有,但也許其他五個點都快。一些專家說,我們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但是,即使在地球歷史的瓶靜時期,答案也因你所尋找的物種類型而異。根據《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物種存在100萬到200萬年。 然而,這一平均值並不是所有的地質時期和所有哺乳動物都保持。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這五次物種大滅絕中,當數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最為嚴重、最毫無防備。距離人類最近的恐龍大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導致其它幾次滅絕的原因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雖說物種大滅絕一事聽上去非常可怕,但是仍然有很多生物存活了下來,尤其是海洋生物,當它們藉助了天然的屏障後,理應可以讓不少物種得以存活,然而發生在二疊紀到三疊紀之間的滅絕事件竟讓96%的海洋物種滅絕,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的這次事件所產生的原因一直不明,令人意外的是《自然-地球科學》中的一篇研究報告曾指出
  • 科學好故事|人類滅絕大討論
    古人也想像不出一個沒有靈魂的世界。公元前400年左右:儘管古代哲學家也會討論巨大災難和世界末日,但他們都相信,自然不可能永遠荒廢,事物和價值也不可能永遠消失。在自然中消失的事物最終都會再度歸來,物種、人類和價值都不可能被徹底摧毀。公元前360年左右:柏拉圖提出,人類此前也許也曾在大災難中滅絕過,但這只是一個永恆的循環的一部分而已,永久性的滅絕依然是無法想像的。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使其他物種也容易遭受同樣的命運。也就是說:滅絕正在滋生滅絕!隨著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科學家們正在爭分奪秒,爭取在這些脆弱的生命消失前好好研究它們。
  • 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其後則是一個個瀕危動物,在後面的幾塊中,寫有「人類」、「鼠類」等字樣……「世界滅絕動物墓地」的墓志銘上有這樣的話:「……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詡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而喪失家園或遭滅頂之災: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勞地尋求配偶;當最後一隻未留下後代的雄鷹從汙濁天空墜向大地;當麋鹿的最後一聲哀鳴在乾燥沼澤上空迴蕩……人類,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