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這幾句詩出自瓊瑤阿姨之手,頗具功力。文人墨客們常常舞文弄墨,詩人騷客們常常吟風弄月,江湖大俠們則常常舞刀弄槍,這讓我們誤以為「弄」就是一個很好的字,卻忘了弄字也可以是不好的字,比如說捉弄、嘲弄、玩弄、戲弄等等。
要了解弄字,我們先來看看《說文解字》怎麼說:弄,賞玩玉石。字形採用「廾」作邊旁,表示雙手持玉。這是說文對弄字的解讀。說文是一本很好的解讀漢字的書,只可惜說文的作者東漢許慎看不到甲骨文(甲骨文上個世紀才被發現)。所以他對漢字的解讀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字他都無法做出準確的解讀,比如說「弄」字。如果他能看到甲骨文的弄,估計他的解讀會是另一番景象。
就算許慎能看到「弄」字的甲骨文,他也無法做出準確的解讀。我們先來看看弄字的甲骨文(見下圖)。如果是你來解讀,你看到弄字的甲骨文,你會怎樣解讀?不管你怎麼解讀,你的解讀都只是你的想像、你的猜測,所以都是不可靠的。為什麼說許慎也無法做出準確的解讀,因為解讀甲骨文弄字的鑰匙在《聖經》裡,許慎沒有《聖經》可看。
「弄」字的奧秘在《馬太福音》27章27-31節,記錄了兵丁對耶穌的戲弄:巡撫的兵就把耶穌帶進衙門,叫全營的兵都聚集在他那裡。他們給他脫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用荊棘編作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裡。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阿!」又吐唾沫在他臉上,拿葦子打他的頭。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要釘十字架。
所以,甲骨文的弄字應該是這樣解讀的(參看上上圖):弄字最上面的部分指的是荊棘冠冕;連著冠冕垂下來的左右兩豎指的是朱紅色袍子;弄字中間的「王」指的是耶穌;王字左右兩邊的兩隻手(也可以解讀為武器)指的是對耶穌的毆打。這時可能會有人質疑說:古今中外的王多了,憑什麼說弄字中間的「王」字就是指耶穌?
四目重瞳的奇人倉頡所造的「王」字,就是指向耶穌造的,耶穌是萬王之王。我們知道耶和華神是「三位一體」的神,意思是他有三個獨立的位格,分別是聖父耶和華、聖子耶穌和聖靈。但是三個位格是連成一體的,是一位神,不是三位神。所以,王字的解讀就是這樣:王字的三個橫分別代表聖父、聖子、聖靈;王字中間的豎表示連成一體。
王字還有另外一種解讀,也是指向耶穌。王字可以分解為「一、十、一」,王字最上面的橫代表耶和華神;王字最下面的橫代表人;王字中間是一個十字架。王字的這個解讀就是:十字架連接了神和人。意思就是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替世人贖罪,使神與人重新和好。人通過信靠耶穌可以回到神那裡去,十字架是唯一的橋梁,耶穌就是那個唯一的橋梁。
這就是甲骨文弄字的解讀。甲骨文的弄字,非常形象、詳盡地反映了萬王之王耶穌在釘十字架前,被兵丁戲弄毆打的情形。耶穌是道成肉身的神,他沒有犯罪,為什麼會被戲弄毆打?最後還死在十字架上?因為耶穌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替世人贖罪,止息上帝的憤怒,使人可以因他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