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0家創新公司競逐 國內微生物組產業即將走向應用爆發期

2020-12-05 健康界

文丨張楠

2016年,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預言《2017十大醫療創新科技》,其中利用微生物組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領域高居榜首,這表明全球已掀起微生物研究的新熱潮且取得矚目成績,同時在市場潛力與應用前景方面,微生物組學將煥發無限生機。

我們知道,所有機體包括人在內都與微生物是共生體,人體身上有超過100萬億的微生物、有大約25000個人類基因,但卻有1000多萬個細菌基因,血液中有三分之一的分子都來自腸道細菌。

共生細菌通過參與人體的免疫調節、能量代謝、神經信號傳導、感染控制、維生素,胺基酸和膳食營養物合成等,影響我們的健康和身體狀況,當微生物組生態失調,就可能導致疾病。

目前文獻中有超過3萬種科研刊物將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和各種疾病,包括胃腸,新陳代謝,肝臟,自身免疫,腫瘤,神經和心血管等病種聯繫起來。全球不少公司也基於大量研究,提出微生物製藥、輔助治療並推出產品,表明微生物作為「人體第二大基因組」 已踏上工業化徵程,成為新型治療藥物的豐富來源,為全人類健康帶來福祉和希望。

正由於微生物在疾病治療、人體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各國紛紛開展微生物組計劃。包括歐盟「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美國 「人體微生物組計劃」(HMP)等。

中國於2017年底也陸續啟動微生物計劃。10月12日,由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2個國家的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宣布共同發起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該計劃將覆蓋超過目前已知90%的細菌模式菌株,完成超過1000個微生物組樣本測序。

2017年10月26日,微生物組創新創業者協會倡議發起中國腸道宏基因組計劃(Chinese Gut Metagenomics Project),以推動我國在人體微生物組領域的發展。

不久,2017年12月20日,中科院牽頭啟動「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組計劃」,該計劃整合中科院下屬研究所和北京協和醫院14家機構,聯手攻關「人體與環境健康的微生物組共性技術研究」。

從上而下的大國計劃催生了微生物科學研究的繁榮和大量應用成果的轉化。從全球微生物產業格局來看,產業鏈上遊以技術服務公司為主,包括宏基因組測序、微生物檢測、鑑定與分析、臨床診斷等技術服務,為行業提供產品研發支持;中下遊公司以具體應用化場景為主,涉及人體健康的領域有微生物科研、微生物治療與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等。

貝殼社梳理了全球主要的微生物創新公司(如下表),能明顯看到,美國在微生物領域優勢明顯,技術先進、企業分布密集。各家探索的領域,除了上遊服務公司外,應用領域大多集中在新陳代謝、細菌感染、免疫性疾病與炎症方面,包含微生物製藥、生物合成的微生物療法、基因編輯研發抗菌藥物、糞菌移植等技術手段,針對的疾病有癌症、炎症、肝病等傳染病、婦產疾病、代謝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口腔疾病、腸胃疾病等臨床疾病,在健康保健領域,有皮膚美容、抗衰老、腸道健康管理、胃腸疾病早篩等。

點擊可查看大圖

代表性公司介紹

Seres therapeutics,美國臨床生物製藥公司,以微生物組學療法治療全球患者。研發藥物治療由微生物生態失調引發的各種疾病。Seres therapeutics探明健康和生態失調微生物組學間的差異,設計由益生菌組成的生態混合藥Ecobiotic®,靶向治療功能缺陷的微生物組,並重建健康微生物生態。

Seres therapeutic主打藥物SER-109,可治療艱難梭菌感染引起的腸道疾病,公司還研發治療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藥物。

Rebiotix2011年成立,聚焦微生物組治療疾病,也是菌群移植技術的代表。曾推出區別於抗生素治療的微生物恢復療法,通過將活性有益微生物引入患者腸道,幫助患者恢復生態平衡,重獲健康。Rebiotix主要在研藥物是RBX2660。

銳翌生物微生態事業部總經理蔡順風博士表示,在微生物組製藥領域,其實國外很多公司的產品都進入了臨床實驗階段,比如Seres therapeutics的SER-109和Rebiotix公司的RBX2660都進入臨床Ⅲ期,雖然兩者都治療復發性艱難梭菌感染,但成分和用藥途徑有所不同,他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微生物組新型藥物走向市場。

蔡順風博士還提及了與基因編輯相結合的微生物技術公司Locus Biosciences,能利用細菌的CRISPR-Cas免疫機制研發精準抗菌藥物(CRISPR-Cas系統通過創建一小段CRISPR RNA的RNA序列,當RNA序列與入侵者的DNA序列相匹配時,Cas蛋白就能切割外來DNA消滅敵人)。

Locus Biosciences設計一段新的CRISPR RNA,並配備Cascade / Cas3新系統,通過Cas3不可逆的切割細菌自己的DNA序列,達到細菌自我毀滅的目的。Cas3和Cas9之間的區別在於後者切斷DNA雙鏈後還能被細胞自我修復,而Cas3的破壞是不可恢復的,所以具有致命性。

Locus Biosciences是世界上唯一使用CRISPR-Cas3酶殺死目標病原體的公司,目前正開發應對梭菌和CRE(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感染的疾病。所研發的抗菌劑,能避免細菌耐藥性問題,同時讓非目標細菌免受傷害,精準打擊致病菌。2017年7月,公司獲得騰訊領投的500萬美元的可轉換債券。

同樣利用基因編輯的新銳公司還有法國Eligo Bioscience,成立於2014年,研發新型抗菌藥物,先靶向定位目標菌株,再用核酸酶殺死帶有特定基因標籤的細菌,最後在微生物組內表達具有治療性特殊蛋白,調節和重構健康微生物生態。Eligo Bioscience技術用於治癒神經變性疾病、炎症性腸病、心血管疾病等細菌相關疾病。

蔡順風博士對此表示,微生物組技術與基因編輯CRISPR相結合具有很大想像空間,必將成為未來重要趨勢之一。

不僅如此,微生物組的基礎研究方面也碩果纍纍。據了解,從2017年底到今年年初,《Science》已經連發三篇腫瘤免疫與微生物組的研究成果,證實腸道微生物的確能影響PD-1免疫療法療效,這為免疫治療腫瘤開啟新的大門。「腫瘤治療這一剛需領域今後必有更細化和深入的發展,該領域突破和成果轉化非常值得期待。」

美國Evelo Biosciences是微生物治療的另一家代表公司,通過開發單克隆微生物來治療患者。Evelo Biosciences發現特定的單克隆微生物能影響多種免疫調節途徑,這些途徑都與癌症治療有關,比如樹突狀細胞亞型的激活,促炎性巨噬細胞的激活以及T細胞向腫瘤微環境的浸潤、誘導T細胞活性、炎性細胞因子抑制等相關機制等。

Evelo Biosciences成為全球第一家系統性開展腫瘤相關細菌、細菌免疫激活劑研究的生物技術公司,主要瞄準癌症和免疫炎症性疾病——包括銀屑病、風溼性關節炎和食物過敏。Evelo Biosciences研發了OncobioticTM 抗癌療法,能將某微生物群輸送到患者體內,激活免疫系統殺死腫瘤細胞。

對於免疫系統和腸道微生物間的關係,中科院朱寶利教授認為,微生物理論上會影響免疫系統,因為益生菌會刺激人體活動時的免疫狀態,一旦免疫抑制劑停止發揮作用,免疫T細胞就會行動,捕獲癌細胞。但目前很多研究還停留於現象表面,具體機制不得而知,整個研究剛剛開始,還有待今後深入挖掘。

美股上市公司Ritter Pharmaceuticals核心技術也是是益生元療法,主攻乳糖不耐症和胃腸病。Ritter Pharmaceuticals的第一種新型微生物組調節劑RP-G28目前正在開發中,用於治療乳糖不耐症。設計的RP-G28用於刺激結腸中乳糖代謝細菌的生長,從而協助消化乳糖。 外界盛傳,RP-G28有可能成為FDA批准的首個治療乳糖不耐症藥物。

Assembly Biosciences是專注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開發兩個創新平臺,一是推進新型口服製劑治療B肝病毒(HBV),二是新型口服活性微生物治療劑。在HBV研究中,公司開發兩種核心蛋白變構修飾物(CpAMs),ABI-H0731和ABI-H2158,能提高HBV患者治癒率,CpAMs在HBV病毒全生命周期的多個關鍵點中起作用,包括cccDNA建立時期。Assembly Biosciences後期將不斷優化CpAMs,進行更多臨床研究;

Synlogic,通過合成生物學為患者提供創新的活體藥物,主要對有益細菌進行基因重新編程和改造。早在2016年,Synlogic就研發了一種新型藥物,一種含有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腸桿菌的膠囊,能檢測人體發生的變化,適時釋放藥物或診斷物質。

據了解,Synlogic的研發針對罕見遺傳代謝疾病,包括尿素循環障礙(UCD)和苯丙酮尿症(PKU)以及炎症性腸病(IBD)、癌症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更普遍的病症。

實際上,通過基因改造或轉基因細菌治療的公司不止Synlogic一家,還有Ernest Pharmaceuticals、GenCirq、Trayer Biotherapeutics、ActoGenix等,他們創造的智慧細菌既是合成生物學產物也是藥物。

——援引DeepTech深科技

所以總體來看,全球微生物組相關研究與產業化熱度不斷提升,首先是研究領域每年論文數量持續激增,學術勢頭迅猛,熱度還將繼續走高;產業化方面,雖然國外發展如火如荼,但國內產業化卻起步較晚,國內微生物組應用才蹣跚而行,主要體現在從2014年起,銳翌生物、量化健康、譜元、微健康基因等創新公司才嶄露頭角,業務集中分布在微生物組檢測、健康管理等方向。國內微生物組藥物開發、治療等方面進展緩慢。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不完全統計,國內創新公司大都集中於腸道菌群檢測和健康管理領域,另外在消費級微生物組檢測市場,華大基因、博奧頤和、銳翌生物也都開發相應產品,包括碳雲智能近期也推出腸道菌群檢測產品,預計2018年腸道菌群市場會更加紅火。

對於國外普遍接受的菌群移植(FMT),蔡順風博士表示,FMT也是重要領域,對某些疾病療效非常顯著,但它是手術需在醫院裡完成。企業的機會主要是糞菌庫、菌群配型等,還有待進一步開發。目前國內的南京醫科大學張發明團隊做了大量工作,治療了近千名患者。

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在微生物製劑領域,暫只有奕景生物一家,尚未其他對手。可見微生物治療和藥物研發是國內弱項與短板,國外企業尤其是美國上市公司的研究方向(微生物療法與生物製藥、細菌基因改造治療疾病、口服微生物活性製劑、益生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其作為產業化先驅,對國內企業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如果國內某企業能在上述賽道率先突破,一定擁有可預見的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產業大事:美國公司發起超大規模微生物組-腫瘤治療研究
    本周最產業,我們匯總了腸道產業領域的此次合作,Ardigen 公司將提供 AI 微生物組轉化平臺,而 BioCollective 公司提供 PD 患者大數據及其糞便樣本的宏基因組數據。BioCollective 公司的執行長 Martha Carlin 補充道:「PD 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系統性疾病,有非常多的證據表明解鎖這一複雜性的鑰匙在於腸道菌群。我相信,雙方的合作將有助於我們加深理解人體微生物組對健康的影響。不僅是在對抗 PD 上,在拓展更多疾病應用上也充滿潛力。」
  • 衛星全球組網,廣州北鬥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
    【衛星全球組網,廣州北鬥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三號系統建成開通情況 穿越激蕩26年,幾代北鬥人的心血,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與中國北鬥一起崛起的,還有應用產業中的中國科技力量。我國高精度衛星導航裝備市場從上世紀末95%產品依賴進口,20年後國產率躍升到95%。
  • 多家國內機器人公司成全球關注創新力量,背後紅杉中國投資脈絡曝光
    在這一被譽為全球科技發明界的奧斯卡獎項中,國內機器人企業雲鯨「小白鯨」(Narwal T10)全自動掃地機器人成功上榜。同樣進入全球視野的國內機器人創新企業還包括,AI+3D + 智能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梅卡曼德機器人(Mech-Mind Robotics)、全球領先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公司 Syrius 炬星。
  • 國內首個工程生物產業數據分析平臺亮相!首發全球合成生物學企業...
    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合成生物行業正在走向爆發期。合成生物學的應用範圍廣泛,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備巨大的市場空間,隨著市場滲透率的加快,爆炸性增長或將到來;其次,新技術爆發。生物體設計的超高通量篩選平臺、酶法 DNA 合成和新型基因編輯平臺等新技術的開發推動者行業創新。 商業化路徑多元化、發展加快也是融資走勢上揚的重要推動力。
  • 海普洛斯獲5000萬融資 國內基因測序醞釀爆發
    即將出臺的醫藥行業「十三五」規劃中,精準醫療將收穫政策利好。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核心技術,近期因此在資本界熱鬧異常。除了海普洛斯獲得千萬融資之外,基因測序行業「龍頭」華大基因也將積極計劃上市。在上述因素利好影響下,我國基因測序正醞釀爆發,前景可期。
  • ...產業全球周報第52期:頭一份!國內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
    至純科技:在建晶圓再生項目預計2023年達到計劃產量6月2日,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目前在建的晶圓再生項目,建設期為2019年-2020年,運營期為2021年-2027年,項目預計在2023年達到計劃產量。
  • 慕恩生物-康普森戰略合作 共推不同作物品系微生物組產業化應用
    5月4日,慕恩(廣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慕恩生物)與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普森生物)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不同作物品系微生物組資源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展開緊密合作,通過充分整合雙方微生物組技術及精準育種技術優勢,共同為現代農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 光子產業進入爆發期:巨頭加持,加速布局新賽道
    隨著「消費光子」時代的到來,集成電路將走向集成光路時代,突破」摩爾定律」瓶頸;同時,消費電子時代將過渡到「消費光子」 時代,將帶來萬億美金市場。在目前光子器件的應用領域中,各類攝像頭模組、生物識別技術產品、5G通訊技術和設備的創新是未來光子器件的主要增量市場。從產業鏈來看,下遊及終端客戶對上遊光子器件的要求更加精密、輕薄,加工工藝更加高效、精準、複雜。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4期:借特斯拉東風 外企殺進國內動力...
    寧德時代:已研發可實現1500次循環內的零衰減電池寧德時代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研發可實現1500次循環內的零衰減的電池。此技術已經用到國內規模最大的電網側站房式鋰離子電池儲能電站上,未來有望應用到車載動力電池領域。
  • 5G產業進入爆發期!千億龍頭砸出「深坑」,業績最猛的是它
    5G產業進入爆發期!重磅大會開幕在即,華為將亮相!千億龍頭砸出「深坑」,業績最猛的是它5G行業最大盛會將在節後拉開帷幕,哪些概念股最具爆發潛力?據悉,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PT展)行走於信息通信(ICT)產業最前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是泛ICT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盛會、5G發布的主戰場。因其前沿、領先、前瞻和高效連接,貫通和滿足ICT產業鏈各方利益和需求,PT展也被譽為中國乃至全球「ICT市場的創新基地和風向標」。
  • LED照明市場即將爆發?上市公司業績「井噴」或是幻象
    他認為,LED照明即將爆發。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市場是市場,企業是企業,整個LED市場出現爆發增長行情,並不意味著企業的業績必然會「井噴」。LED個股頻頻飄紅相比普通照明產品,LED產品具有壽命長、亮度高、功耗低的特點。目前,LED主要應用方向有屏幕、背光源和廣義照明等。
  • 這些公司如何利用微生物組?都用了啥手段?
    今天,我們特別編譯了發表在 Genetic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 News 雜誌上關於微生物組科研成果轉化的文章,希望該文能夠為相關的產業人士和諸位讀者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微生物組一旦生態系統被破壞,想再恢復它是十分困難的。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5期:啟明醫療布局全球創新醫療器械...
    國家衛健委發布《疾控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主要儀器裝備配備標準》近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疾控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主要儀器裝備配備標準》,通知中提到的醫療器械將成為全國各地疾控中心的必備裝備,國內至少3500家各級疾控中心實驗室以及未來增加的疾控中心都將以相同標準配置這些設備。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未來全球核電是走向衰落還是繼續復興與增長,世界上反核派和挺核派各執一詞,分別引用對己最為有利的數據資料自圓其說,孰是孰非難以客觀分辨和評價。由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主編的《國際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提供了一份客觀、獨立、基於第三方視角的核能產業研究報告。
  • 石墨烯三問:產業步入減法期 生態圈亟待頂層設計
    2018年以來,石墨烯產品應用迅速步入集中推廣期,企業主體則逐漸進入「優勝劣汰季」,從而帶動行業開啟「做減法」的新階段。他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自2015年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發布《關於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以來,中國石墨烯產業取得可喜成就。「中國石墨烯產業應用領跑國際,應用市場遍地開花,產業格局初具雛形,石墨烯技術逐步走近生活;同時,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系統規劃明顯加速,產學研合作貫通產業鏈條,品牌競爭格局即將形成。」
  • 恆瑞醫藥:創新藥龍頭的下一站|聚焦國內醫藥生物產業重要公司
    在全球產業鏈變革和經濟增速調整的大背景下,國內醫藥生物產業迎來新一輪結構性變局:疫情尚未結束、醫療衛生需求多元化、醫改深入、科研提速、資本追捧等特點交織,而重要企業的引領和承載作用凸顯。秉承「與好行業、好公司一起成長」的長期價值,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推出「聚焦國內醫藥生物產業重要公司:深刻變革 專業發展」主題策劃,一起探索「重要」背後的力量與堅持,責任與挑戰。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在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四家企業...
    次年,全球首家專門從事微流控晶片技術的公司Caliper Life Sciences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成立。  隨後,科技部印發了《「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明確將微流控晶片納入了新一代生物檢測技術當中,並稱其為顛覆性技術。  微流控與體外診斷的綁定從政策層面得到了認證,國內近90%研發微流控晶片的公司都是將其應用到體外診斷領域。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2020硬核中國芯」獎項揭曉!10家...
    10家企業入選最具影響力榜單11月3日,由芯師爺主辦、深福保集團冠名、慕尼黑華南電子展協辦的「2020年度硬核中國芯領袖峰會暨評選頒獎盛典」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重磅開幕。本次峰會以「不畏 紮根 創新」為主題,80家晶片企業創始人/產品市場高管,20餘位投資/園區高管、科研院所專家,300位電子終端工廠研發和採購高管等,總計400餘位嘉賓齊聚一堂。
  • 半導體產業新形勢、新機遇及全球合作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從全球半導體產業來看,2020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電子產品銷售額下降3%,但全球集成電路銷售額預計有7%以上的正增長,達到4400億美元。2021年預計會持續正成長。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成長率引領全球,高於全球。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預計增長10-13%左右,2021年有望再創新高。2020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穩步小幅增長2.2%,達到539億美元,2021將再創新高達到56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