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南昌市高新區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白鶴在覓食、嬉戲。周海燕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張為
11月18日,在「全世界離白鶴最近的地方」——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2020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組遇到一個與藕為鄰、與鶴相伴的女子。
4年來,她為白鶴奔走呼號,頑強守護著白鶴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這個女子叫周海燕,網名「丫丫」,曾任江西衛視主持人,如今的頭銜是江西候鳥保護志願者、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創始人。她說:「我經歷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過去已經離我很遙遠。」
2013年,周海燕迷上了拍攝白鶴。一天,她來到鄱陽湖畔五星墾殖場一塊藕田邊,望見100多隻白鶴在空中盤旋,發出清亮鳴叫,被徹底震撼。「站在田埂上,拍攝設備一擺好,就呆掉了,莫名其妙開始流淚。」她說。
2016年鄱陽湖出現10年一遇的夏汛,2000多隻白鶴找不到吃的,被逼到藕田裡,幾乎把藕吃到絕收。藕農決定放棄種藕。
周海燕和其他志願者急了:如果不種藕,鶴吃什麼?
幾經思量,2017年春,江西省內外志願者發起「留住白鶴」行動,各地攝影師眾籌資金,周海燕則開始承包藕田種藕,為白鶴建起一個「人工食塘」。周海燕說:「從此,我就變成了一個藕農。」
在與鄱陽湖一堤之隔的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裡,建了一棟簡易板房。每年有大半時間,周海燕住在這裡種藕、管理農田、等待白鶴歸來,接待各地前來觀鶴的鳥友。她的攝影水平不遜色於專業攝影師。板房內牆壁上,掛滿有關白鶴的攝影作品,其中很多出自「丫丫」之手。
周海燕鏡頭下的白鶴,多以孤傲獨立的姿態出現在純淨背景中:巨大的白色翅膀如花綻放,纖細的長腿優雅立於鏡子般水面——她在以一個女性的獨特視角,展示天使之美。
當年臨時起意承包的300畝藕田,如今已成為國內首個民間白鶴保護地——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被中國綠髮會授予「中華白鶴保護地」稱號,被中國野保協會命名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
今年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直接推動下,南昌高新區將原有藕田擴大至1045畝,並全面完善小區基礎設施。江西省林業局繼續加大對小區生態修復的力度,投放藕種近35萬公斤。
「這個保護小區有多重功能,它既是白鶴的『避難所』,也是種類繁多的候鳥遷徙路上的加油站、鳥類學研究與實踐教學基地。」江西環保志願者、攝影家王欖華非常推崇這個「神奇的人工溼地」。
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但只有最熟悉周海燕的人,才知道她為了白鶴放棄了什麼。
種植藕種、僱請工人、給水排水、照看白鶴等繁複的田間勞作,讓周海燕沒有時間工作,於是她放棄了原來的工作,還賣掉了自己的一套房。
2018年11月,周海燕做好了等鶴來的準備。26日,鶴出現了。當晚她睡覺時,忽然感覺發生像地震一樣的震動。她趕緊披衣出去,看到4臺挖掘機。她問對方要幹嗎,來人說要建停車場。次日施工時,她擋在挖掘機前面,說不能施工,鶴群要來了……跟記者講起兩年前這一幕,周海燕潸然淚下。
4年裡,像這樣的彷徨和無助,無數次侵襲周海燕,但她仍在堅守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讓人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周海燕說。
11月18日,藕田最新監控畫面顯示,在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越冬的白鶴超過了2200隻。
全球近一半的白鶴在這裡,在周海燕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