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產生近40億噸 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噸 讓工業固廢「變廢為寶」

2020-12-0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埋不了、燒不掉、沒人要」,工業固體廢物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隨著化工、鋼鐵、煤電、有色金屬等行業的發展,工業固廢產生量持續攀升,年產生量近40億噸,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噸,這一規模相當於去年全國鋼材產量的50倍、糧食產量的100倍;佔地超過200萬公頃,約為北京、上海面積之和。如此大規模的工業固廢該往哪裡去?為何得不到妥善處理和利用?有什麼治理良方?

固廢汙染舉報持續上升

歷時近兩個月,清挖出超過12萬噸黑色黏稠物……在寧夏中衛市的美利林區,一則群眾舉報讓14個地塊的工業固廢前不久「浮上地面」,總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相當於17個足球場。

近年來,固廢汙染舉報持續上升。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的全國環保舉報情況顯示,2019年各類舉報中,固廢汙染佔6.8%,較2017年提高4.8個百分點。具體來看,一般工業固廢汙染舉報佔23.6%,危險廢物佔23.2%,礦渣尾礦佔13.7%。

舉報攀升的背後,是快速增長的工業固廢產生量。日前發布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顯示,2017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8.68億噸。而在2016年,這一數據剛剛超過30億噸。

生態環境部此前發布的《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同樣反映了這一趨勢。年報顯示,發布2018年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的大、中城市為200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達15.5億噸;對比來看,發布的城市較上年少了2個,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增加了2.4億噸。

分地區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固廢產生強度較高。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七省份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量佔全國工業固廢產生量的40%以上。2018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區、市)是內蒙古、遼寧、山東。具體到城市,內蒙古鄂爾多斯產生量居首,達到7516.6萬噸,遼寧鞍山、四川攀枝花分別以5820.2萬噸、5613.7萬噸排名第二、第三;前10位城市產生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總量為4.6億噸,佔200個城市產生總量的近三成。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冶金和煤電產業最主要的集聚區,工業固廢的產生與堆存已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說。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中國工業固廢產生量佔到固廢產生總量的八成以上,主要包括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廢渣、爐渣、脫硫石膏、磷石膏、赤泥和汙泥等,對環境和安全影響大。如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中含有的藥劑及銅、鉛、鋅等多種金屬元素,隨水流入附近河流或滲入地下,將嚴重汙染水源。乾涸後的尾砂、粉煤灰等遇大風形成揚塵,煤矸石自燃產生的二氧化硫會形成酸雨,對環境造成危害。尾礦庫、赤泥庫等超期或超負荷使用,甚至違規操作,會帶來極大安全隱患。

綜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工業固廢,來源於工業生產活動,其本身可利用價值並不低。專家指出,相較於廢水、廢氣,工業固廢更容易實現資源化利用。經過適當的工藝處理,工業固廢可成為工業原料或能源,如製成水泥、砂石骨料等建築材料,也可從中提取金屬和稀有金屬,或製造肥料、土壤改良劑等。

關於工業固廢利用,此前有多部國家相關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

目前,利用情況如何?根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2017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53.3%;生態環境部的年報顯示,2018年,200個大、中城市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佔利用處置總量的比率僅為41.7%。

從可以利用到實現利用,這中間顯然還有不少工作可做。山東東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嘉偉認為,相比固廢處置量,資源利用類廢物收儲量顯得有些杯水車薪,資源利用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主要問題在於資源利用技術還需持續升級,只有提升技術、降低成本,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固廢資源利用的需求。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潘家華看來,中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低還與相關行業科技創新政策支持不夠、投入不足等因素有關,由於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品成本高、利潤空間小,如果沒有相應政策要求和資金激勵,企業往往會缺乏壓力和動力去主動消化固廢、實現循環再利用。此外,社會各界對綠色生活、環保生產的認識不到位也是長期存在的情況,大眾對固體廢物認識不足、對綜合利用產品缺乏信任等原因,制約了綜合利用產品的市場應用。

區域間的不平衡也是一大問題。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東部沿海地區工業固廢產生量小,由於經濟發達、市場需求高,綜合利用率普遍較高;煤電、礦業等產業集中的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等中西部地區,工業固廢產生量大,但由於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市場需求不足,綜合利用率偏低。

「史上最嚴」固廢法出爐

為提高工業固廢處置和利用水平,一系列新舉措加快出臺。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區域年綜合利用工業固廢量8億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1.5億噸,產業總產值突破9000億元。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具體來看,主要聚焦協同利用工業固廢製備砂石骨料、推進大宗冶金與煤電固廢協同利用、壯大工業固廢高值化利用產業規模、提高廢舊金屬利用水平、推動廢舊高分子材料高效利用、加快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推動生產系統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等方面任務。

在山東威海,「無廢城市」建設成為其近年來的重點工作。威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畢建康介紹,威海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2019年10月,威海印發《威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確定了59項建設指標和81項具體任務。在固廢治理方面,相關部門先後出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評價辦法,推動工業綠色發展;頒布實施《威海市危險廢物管理辦法》,強化危險廢物閉環管理;還在南海新區建成工業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年處理、處置危險廢物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13.7萬噸,形成了平常與應急相兼顧,集焚燒、填埋及綜合利用為一體的綜合處置能力。

包括威海在內,目前全國共有16個「無廢城市」試點,各地紛紛加快推進工業固廢處置與綜合利用工作:深圳提出到2035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包頭將於年底完成工業固體廢物物聯網監控平臺建設;重慶建設「固體廢物虛擬產業園」,打造智慧型固體廢物全鏈條循環利用新模式……

在法律層面,也有新動作。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將於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單獨有一章談到工業固體廢物,強化產生者責任,增加排汙許可、管理臺帳、資源綜合利用評價等制度。從法律責任來看,對違法行為實行嚴懲重罰,提高罰款額度,增加處罰種類,強化處罰到人,同時補充規定一些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固廢法。

「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決策,到循環經濟產業鏈的打造,再到『無廢城市』理念的提出、固廢法律及政策的出臺,我國的資源循環利用在理念、行動和實效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未來還需要多提供政策支持、企業做到綠色生產、科研機構提供技術保障、老百姓提高環保認知,多方協同發力。」潘家華說。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積存超600億噸 循環利用梗阻多……工業固廢如何走出「埋埋埋」尷尬
    與我國煤炭、電力、化工等行業迅猛發展相隨而生的,是一年超過33億噸的工業固廢產生量,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噸,這一數字還在加速攀升。相形之下,綜合利用頗顯不足,大量的填埋堆存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壓力。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受上下遊產業鏈銜接不暢、技術研發創新能力不強、產業規模效應不顯、相關標準體系不完善等多種因素影響,循環經濟「不經濟」的問題仍是制約固廢綜合利用的「腸梗阻」,亟待化解。
  • 堆存量已超過5億噸 磷石膏綜合利用率亟待提升
    「目前我國磷石膏堆存量已超過5億噸,每年還新增約8000萬噸,磷石膏綜合利用率亟待提升。」在11月15~16日於湖北宜昌舉行的第三屆利廢新材料科技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交流會上,與會專家發出警示。  「目前我國磷石膏堆存量已超過5億噸,每年還新增約8000萬噸,而產量主要集中在長江經濟帶。
  • 西部一省工業固廢悄然實現資源化利用
    北極星固廢網訊:磷石膏是指在磷酸生產中用硫酸處理磷礦時產生的固體廢渣,其主要成分為硫酸鈣。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磷肥生產國,同時也是第一大磷石膏副產國。目前,國內磷石膏大多堆存處理,佔用土地,浪費資源,其含有的酸性及其他有害物質容易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磷石膏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成為磷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 我國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現狀及問題分析(附:9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
    按照我國的分類標準,在我國固體廢物一般分為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固體廢物、醫療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四個大類,其中工業固體廢物由於其成分複雜、危害性大等影響,成為固廢處理行業的重點關注領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鑑數據,我國工業固廢年產生量已經連續多年超過30億噸。
  • 我國數百億噸礦山固體廢棄物,成災還是成金?
    事實上,對工業特別是礦山固體廢棄物來說,棄之可為害,用之則可為寶。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這些礦山固體廢棄物,問題亟待破解。  增長驚人尾礦和廢石累積堆存量近600億噸   隨著國民經濟對礦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我國礦產資源開發規模可謂空前。與之相伴的是,礦山固體廢物的積存量和遞增量也到了令人憂慮的地步。
  • 我國破解油頁巖工業固廢利用難題
    但油頁巖乾餾煉油後會產生固體廢棄物油頁巖半焦。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袁崇亮介紹,曾經,大多數煤企將油頁巖半焦作為固體廢棄物堆放處理,但其含有微量的有毒元素,隨意堆放易汙染環境。此前,也有煤企用油頁巖半焦製造水泥等建材產品,但隨著水泥等行業去產能政策的落實,油頁巖半焦的下遊市場需求量更加有限。開發和利用油頁巖半焦成為煤企等工業行業的關注焦點。
  • 塔裡木盆地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 累計生產油氣超過4億噸
    塔裡木盆地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 累計生產油氣超過4億噸 2020-12-22 11:11: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2021年中國固廢處理行業市場現狀分析:處置率略上升
    政策約束監管趨嚴,固廢處置率略上升2017年,環保督察趨嚴使得大量存量固廢釋放進而拉高當年固廢產生量,但總體減量化大趨勢不變。固廢的處置量與綜合利用量在2011-2017年間波動變化,固廢處置量整體看略有上升,綜合利用量整體看略有下降。
  • 古代生物成油說: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嗎?
    近二三十年來,隨著鑽井技術的突飛猛進,石油勘探不斷獲得突破,前景愈來愈廣闊,能源危機論不攻自破。這就引起了人們對石油有機成因的懷疑。該學說認為石油來自於海洋生物的屍體,海洋生物在死後,屍體沉積在一起。經過常年的累計,這些屍體堆積如山。雖然會有微生物分解這些屍體,但分解的並不完全。
  • 我國煤矸石累計堆存超過50億噸 煤系高嶺土成產業「熱土」
    目前,我國煤矸石累計堆存超過50億噸。隨著煤炭的開採洗選,每年還將增加2億多噸。煤矸石長期大量堆放,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而且還會汙染大氣、土壤及水體。煤矸石自燃,還會引發火災甚至滑坡等地質災害。  在產業化利用過程中,煤系高嶺土需要經過煅燒或改性。對企業而言,這是增加成本、影響利用的一道坎。
  • 你的固廢我的寶 祥雲飛龍倡議聯手治理危廢 鋼鐵、有色能否擦出...
    他指出,京津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唐山更被譽為「京津冀工業基地中心城市」。我們在這裡舉辦這樣一個活動,根本出發點,就是著眼於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兩個行業進一步融合,促進固廢治理與資源綜合利用,努力變廢為寶,實現清潔生產。他說,在我國有色金屬鉛鋅領域,鋅約60%用於鋼鐵產品的鍍鋅。
  • 如果把地球上70億噸垃圾 用火山處理掉 後果我們無力承擔!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如果把地球上70億噸垃圾,用火山處理掉,後果我們無力承擔!地球上的資源確實非常的豐富,能夠提供我們日常所需。火山在活動的過程當中能夠產生大量的高溫巖漿,或許用火山的方式來處理垃圾,確實非常的可行。火山爆發的過程中會產生山洪泥石流,導致附近的居民區無法生活,同時還會有非常多的碎屑導致大氣汙染,巖漿也具有非常強的腐蝕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將70億噸垃圾將火山填埋,這是一箭雙鵰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那麼這樣的方式真的可行嗎?
  • 垃圾分類新風|全球70年產了83億噸塑料,如何變廢為寶?
    Jambeck等在2017年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人類在過去的70年中生產了83億噸塑料製品,其中63億噸被廢棄。其中約9%被回收,12%被焚毀,79%被填埋或丟棄。塑料是難以降解的人造物質,在自然條件下分解速度極為緩慢。
  • 如果把地球上70億噸垃圾 用火山處理掉 後果我們無力承擔
    北極星固廢網訊:如果把地球上70億噸垃圾,用火山處理掉,後果我們無力承擔!火山爆發的過程中會產生山洪泥石流,導致附近的居民區無法生活,同時還會有非常多的碎屑導致大氣汙染,巖漿也具有非常強的腐蝕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將70億噸垃圾將火山填埋,這是一箭雙鵰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那麼這樣的方式真的可行嗎?
  • ...盆地「東西並進」 新疆油田公司5年累計新增石油探明儲量逾7億噸
    新華網烏魯木齊12月1日電(趙春暉)隨著準噶爾盆地東部風險探井康探1井噴出高產工業油氣流,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現為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證實了新疆準噶爾盆地「東西並進」的油氣勘探開發格局。
  • 澳山火釋放約2.5億噸二氧化碳 近2018年排放量一半
    最新研究發現,山火至今共釋出約2.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澳2018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一半。專家更指出,由於山火燒毀大量林木,導致當地森林即使數十年後,仍無法全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據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安德拉指出,2018年澳大利亞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約5.32億噸,但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兩省2019年的山火,已分別釋出1.95億噸及5500萬噸二氧化碳。
  • 全球每年產生超20億噸垃圾!不焚燒的「垃圾發電」技術?
    垃圾發電技術的未來世界範圍內工業的發展已經對地球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人類對於地球的消耗讓地球產生了不良的反應。尤其是現在工業的企業成為每個國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工業企業所造成的廢棄物即將突破地球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