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未來十天全國降雨情況、「七下八上」期間氣候預測、近期防汛救災的重點提示。
未來十天長江上遊強降雨仍「盤踞」華北強對流天氣頻發
6月以來(截至7月14日),全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長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預計,未來十天,南方地區主要有兩次降雨過程:15日至16日、17日至21日。華北仍多陣雨或雷陣雨天氣,局地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其中,15日至16日,自14日起這次過程的強降雨帶主要位於四川盆地至長江中下遊地區,預計四川東北部、安徽西部等地局部雨量達200~300毫米。長江中下遊沿幹流大部面雨量達50~100毫米,長江上遊幹流宜賓至宜昌段面雨量達40~60毫米。17日至21日,主雨帶東段有所北抬,西段仍維持少動。
15日至16日長江中下遊地區仍將有強降雨,特別是長江上遊地區未來10天強降雨維持,疊加效應明顯、致災風險很高,需繼續做好當前長江、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防汛工作。
「七下八上」期間我國降水總體呈現「北多南少」 7月下旬後期颱風活躍
「七下八上」期間(7月16日至8月15日),我國降水總體呈現「北多南少」的空間分布。我國東部主雨帶呈現明顯階段性變化特徵,7月中旬末,主雨帶位於長江與黃河之間,降水強度強;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雨帶將北抬至黃淮、華北至東北中南部地區。
預計「七下八上」期間,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為3~4個,較常年同期(5個)略偏少,颱風活動從7月下旬後期開始活躍。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2~3個,較常年同期(2個)略偏多。
根據上述預報預測意見,「七下八上」期間,需加強淮河流域北部、黃河中下遊、海河流域、遼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防汛工作;加強西南地區北部和西北地區東部和南部山洪地質災害防範;做好華南和東南沿海的防颱風各項準備工作。
原標題:「七下八上」期間我國降水「北多南少」 7月下旬颱風或活躍
責任編輯: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