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還會有颱風嗎?未來10天長江上遊強降雨維持

2020-12-06 閩南網

  今天(1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未來十天全國降雨情況、「七下八上」期間氣候預測、近期防汛救災的重點提示。

未來十天長江上遊強降雨仍「盤踞」華北強對流天氣頻發

  6月以來(截至7月14日),全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長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預計,未來十天,南方地區主要有兩次降雨過程:15日至16日、17日至21日。華北仍多陣雨或雷陣雨天氣,局地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其中,15日至16日,自14日起這次過程的強降雨帶主要位於四川盆地至長江中下遊地區,預計四川東北部、安徽西部等地局部雨量達200~300毫米。長江中下遊沿幹流大部面雨量達50~100毫米,長江上遊幹流宜賓至宜昌段面雨量達40~60毫米。17日至21日,主雨帶東段有所北抬,西段仍維持少動。

  15日至16日長江中下遊地區仍將有強降雨,特別是長江上遊地區未來10天強降雨維持,疊加效應明顯、致災風險很高,需繼續做好當前長江、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防汛工作。

「七下八上」期間我國降水總體呈現「北多南少」 7月下旬後期颱風活躍

  「七下八上」期間(7月16日至8月15日),我國降水總體呈現「北多南少」的空間分布。我國東部主雨帶呈現明顯階段性變化特徵,7月中旬末,主雨帶位於長江與黃河之間,降水強度強;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雨帶將北抬至黃淮、華北至東北中南部地區。

  預計「七下八上」期間,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為3~4個,較常年同期(5個)略偏少,颱風活動從7月下旬後期開始活躍。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2~3個,較常年同期(2個)略偏多。

  根據上述預報預測意見,「七下八上」期間,需加強淮河流域北部、黃河中下遊、海河流域、遼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防汛工作;加強西南地區北部和西北地區東部和南部山洪地質災害防範;做好華南和東南沿海的防颱風各項準備工作。

原標題:「七下八上」期間我國降水「北多南少」 7月下旬颱風或活躍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未來10天長江上遊持續強降雨,致災風險高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焦翊丹7月15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獲悉,6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暴雨天氣,全國降雨情況呈現暴雨過程多、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暴雨強度強等特點。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長江、黃河上遊、珠江流域的西江和北江、太湖都發生1號洪水。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今年受災情況怎麼樣?汛情與1998年相比有何特點?7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等有關部委負責人介紹防汛抗旱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央氣象臺:未來十天長江中下遊將有強降雨
    一、過去十天華北東北多雷陣雨 江南華南有強降雨過去10天(5月31日-6月9日),江南、華南及貴州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顯著偏多,大部地區累計降水量有60~90毫米,部分地區有120~200毫米,局地超過400毫米。
  • 7月有颱風嗎?長江流域暴雨要下到何時?華南什麼時候能降降溫?
    6月以來(截至7月14日),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其中長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預計,未來十天,南方地區主要有兩次降雨過程:15日至16日、17日至21日。
  • 2020年洪災又來了!持續強降雨,對糧食收成有什麼影響?
    所以這場降雨對我國的影響清晰可見,而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降雨還在持續發展,在7月依然保持高度活躍的狀態,雖然分布在不同的地區,但是很明顯也出現了強降雨的「疊加」地帶,破壞性較強。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如今的雨水趨勢還是比較嚴峻,無論是在6月還是7月,特別是長江流域的雨水發展非常多。上遊下遊,偏北偏南地區都有。
  • 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或成為現實
    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
  • 「海高斯」遠去8月還會有颱風嗎?預報:未來10天或有1-2個颱風生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9日消息(記者 姚皓)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19日06時前後在廣東登陸,海南省氣象臺預計,「海高斯」中心將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對海南省的影響基本結束。那麼接下來還會有颱風嗎?
  • 今年的颱風有點「亂來」,10月5個颱風扎堆,未來10天可能還有2個……
    最近的天氣舞臺有點兒熱鬧:北方冷空氣,南方又有颱風。從上周開始,颱風扎堆影響海南,帶來強風雨。10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生成5個颱風,較常年同期偏多,據中期預報顯示,未來10天還將有2個颱風生成。已經深秋了,冷空氣勤奮一點可以理解,颱風來「衝業績」怎麼回事?
  • 12月還會有颱風嗎?
    編者按:11月底生成的颱風「北冕」,於12月2日在菲律賓以東洋面加強為超強颱風。一般來說,12月西北太平洋洋面出現颱風的概率很小,那麼,這個12月還會有颱風嗎?12月初,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降水過程是否和「北冕」有關?擁有最冷紅外亮溫的「北冕」有何不同?「北冕」冷颱風的屬性又是否名副其實?本期科普看臺一一解讀。
  • 中國發布|今年最強颱風「利奇馬」預計10日白天登陸浙江 強度或達...
    中國網8月9日訊 據氣象水文預報,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預計將於10日白天在浙江中北部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強度為颱風級或強颱風級(13~15級),風速40~48米/秒,是今年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受第9號颱風影響,9~10日長江下遊大部、鄱陽湖水系信江饒河有中~大雨、局部暴雨,長江下遊及青弋江、水陽江兩天累計面雨量40~60毫米,局部地區將達到150毫米以上。受颱風和強降雨影響,長江口地區將會出現明顯的風暴增水現象,信江、饒河、水陽江可能發生超警戒洪水,滁河、青弋江等河流會出現明顯漲水過程,局地還會發生山洪地質災害。
  • 2020年第10號颱風海神對廣州有影響嗎?
    2020年第10號颱風海神對廣州有影響嗎?  據@廣東天氣9月2日上午10時報導,「海神」這個神話中的大海之神目前遠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其中心離廣州大約3000公裡左右,太遠了,未來也會北上趨向韓國日本一帶,就算是預報的路徑離廣東省最近的時候,其中心離潮州也有至少一千五百公裡左右,之後還會越來越遠。
  • 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颱風「黑格比」等在列
    新京報訊(記者 羅曉靜)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颱風「黑格比」……今天(1月2日)下午,應急管理部對外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據統計,與近5年均值相比,2020年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3%,其中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279人、下降53%,均為歷史新低。
  • 你被淋到了嗎?新的一輪強降雨又來了!
    08時至20時全市面雨量15毫米,36個測站降雨大於50毫米,單站最大臨安昌化鎮白牛村81.5毫米,最大小時雨強臨安昌化鎮白牛村33.2毫米;新安江流域面雨量10.4毫米,上遊黃山地區18.2毫米,衢州面雨量19毫米,金華1.7毫米;東苕溪流域面雨量12.7毫米。預計今天夜裡全市陰有時有陣雨或雷雨,部分雨量中等,局部大雨到暴雨;明天上午多雲到陰有時有陣雨或雷雨,下午起陰到多雲。
  • 2020年8月有颱風影響廣州嗎?
    颱風還會來嗎?廣州氣象臺:2020年7月由於西太副高異常偏強偏西偏大,反氣旋環流控制了西太和南海大部分區域,抑制了颱風發展,下沉氣流影響下廣州出現長時間高溫天氣。預計8月上旬前期(1-4日)和中旬後期(16-20日)可能會有颱風影響廣州。由於氣候趨勢預測的時效較長,不確定性也比較大,小夥伴們還是要多關注最新的天氣預報哦!  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是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產生的。到7月16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2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均比歷史同期偏少。
  • 2020年7月為何現史上首次零颱風?
    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但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颱風究竟怎麼了?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對於盛產颱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
  • 2020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根據專家評議,2020年度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為: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半個月內3個颱風接連影響東北歷史罕見;歷史首次出現7月「空臺」;今年夏季我國降水多汛情重;初冬寒潮暴雪天氣襲擊東北致部分地區受災;2020年強對流天氣發生早頻次高極端性強;2020年全國霾天氣繼續減少;華南高溫少雨導致氣象乾旱持續發展;8月中旬四川盆地暴雨頻繁致部分地區受災;2020年我國氣候條件利於植被長勢繼續向好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颱風「黑格比」等上榜
    2021年1月2日,應急管理部對外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颱風「黑格比」等上榜。一. 7月份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 7月份,長江、淮河流域連續遭遇5輪強降雨襲擊,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259.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8.8%,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長江發生3次編號洪水;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256.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3%。
  • 中國氣象局2020年9月新聞發布會
    8月,江南、江淮、江漢大部等地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高溫日數多、影響範圍廣。江南大部、江淮南部、江漢南部及重慶大部等地高溫日數普遍有10~20天,其中湖南東南部、江西中東部、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超過20天;與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區高溫日數普遍偏多5~10天,江蘇東南部、浙江大部、福建西北部、湖南東南部及上海超過10天。
  • 2020年這麼多颱風暴雨地震低溫連旱,中國都挺過了!
    中國挺過2020年有多不容易?數據告訴你。日前,應急管理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1. 7月份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7月份,長江、淮河流域連續遭遇5輪強降雨襲擊,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259.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8.8%,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長江發生3次編號洪水;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256.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3%。
  • 長江2020年第一號洪水形成 長江水利委員會發布洪水藍色預警
    今日,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發布消息,「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幹流、烏江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受上述來水影響,三峽水庫來水快速增加,7月2日10時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每秒,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達到洪水編號標準,「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於7月2日7時發布烏江、長江上遊三峽庫區、城陵磯河段洪水藍色預警,提請沿岸有關單位和公眾注意防範。相關報導洪水編號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