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恐龍為食?中生代第一大巨鱷,可能是一個「漁夫」!

2021-01-15 騰訊網

鱷魚,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兇殘和冷血的代表,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兩億三千多萬年。相比史前鱷魚,現代鱷魚可以說是小傢伙了。在眾多恐怖的史前鱷魚中,帝鱷是其中的佼佼者。《國家地理》曾用這句話來形容它——超級巨鱷,它不與恐龍同行,因為它以恐龍為食。

不過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帝鱷的戰鬥力和體型都存在一些水分

帝鱷,全稱帝王肌鱷(Sarcosuchus imperator),生存於距今約1.12億年前白堊紀早期的非洲,屬於鱷形超目中已滅絕的大頭鱷科,不是真正意義的鱷魚。帝鱷被譽為中生代第一大鱷,成年體長11-12米,體重達到8噸重。

早在1966年,法國古生物學家阿爾伯塔·菲力克斯就在撒哈拉沙漠曾找到過帝鱷的化石(包括有頭骨、牙齒、脊椎骨和甲片),但他對於自己的發現有點困惑:因為化石看上去像鱷魚,但身體似乎又有點大,又不像是食肉類恐龍。所以他將其命名為「肌肉-鱷類-帝王(Sarcosuchus imperator)」。

真正令帝鱷揚名世界的是有「鱷魚教授」之稱的美國古生物學保羅·塞裡諾(Paul Sereno),他帶領團隊在1997至2000年多次進入撒哈拉沙漠探索後,終於在一個「伽都法噢瓦(意思是駱駝也害怕進去的地方)」地區發現總重量超過20噸帝鱷化石。經過艱苦的拼裝,團隊一共拼出從包括幼年到成年階段的7隻帝鱷化石。

不過面對拼出的完全帝鱷化石(把印度鱷和鹹水鱷的平均頭身套入),團隊也有點震驚:從頭到尾長達12米,猶如一輛公交車;僅嘴部就長達1.8米,估計體重超過8噸,簡直是個怪獸呀。經過《國家地理》的宣傳,帝鱷一躍成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古生物。

化石研究發現,帝鱷的口鼻部較為細長,佔整個腦袋長度的四分之三,最前端還有個奇特的凹處,稱為「鼓泡」(Bulla),相當於長吻鱷的「壺」(Ghara)。如此長的嘴,再配合那上下頜共100多顆的獠牙般的牙齒,「血盆大口」這個詞都不足以形容帝鱷的嘴大。

撒哈拉沙漠史前生態與當今截然不同,在1億多年前,撒哈拉沙漠曾經是林木茂盛、河流密布的熱帶草原。當年除了帝鱷,那裡還生活著沉龍、豪勇龍、似鱷龍、始鯊齒龍和隱面龍等恐龍。按推理,帝鱷只要潛伏在水邊,給那些前來喝水的恐龍來個突然襲擊,直接拖下水淹死就能大口吃龍肉了。

不過根據最新研究,最新方法估算,帝鱷的體長沒有12米那麼誇張。學界主流觀點是帝鱷體長約9米、體重3噸左右。而且關於帝鱷頭骨的生物力學分析表明,帝鱷頭骨狹長(易斷)、屬於窄吻型鱷魚,不能像鹹水鱷、尼羅鱷一樣使出絕技「死亡翻滾」,因為即無法從大型動物的身體上撕下皮肉。

所以帝鱷應該是以大型淡水魚和烏龜為食(漁夫呀)。不過大部分學者也認同成年帝鱷捕食一些小型恐龍是沒有問題的,會對不少恐龍構成威脅。(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生活在非洲的史前巨鱷能吞恐龍
    在史前的地球上生存著許多更大更恐怖的巨鱷,帝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Faure)在尼日北部的艾爾雷茲組(Elrhaz Formation)發現幾枚孤立的牙齒化石,不過這些牙齒要比拉帕朗發現的牙齒大很多。在新一期的《國家地理》中,帝鱷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其霸氣側漏的復原圖出現在雜誌封面上,下面的標題是:「超級巨鱷,它不與恐龍同行,因為它以恐龍為食。」(SUPER CROC---IT DIDN』T WALK WITH DINOSAURS…IT ATE THEM.)
  • 在「恐龍時代」,恐龍是地球的主宰嗎?其實它們也有「天敵」
    而在人類誕生之前,曾經主宰了地球近2億年時間的,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種生物,那就是恐龍。同時恐龍所處的時代,也被我們叫做「恐龍時代」。恐龍時代其實應該叫做「中生代」,而在中生代還分為三個紀,也就是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 歷史上最大的鱷魚,被譽為魔鬼巨鱷,曾以恐龍為食
    此外,鱷魚這種動物歷史悠久,它是兩億多年前跟恐龍同期存在的古老爬行動物,因此被動物學家譽為「活化石」。雖然現如今的鱷魚品種較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時代變遷,一些品種的鱷魚也消失在歷史塵埃之中,其中最為恐怖的一類便是魔鬼巨鱷,中文學名為帝鱷。
  • 棘龍為什麼被稱為恐龍第一?
    有人說:棘龍是史上最強的食肉恐龍,因為它有著最大的體型,也有的人說:棘龍不過就是一個只會捕魚的「漁夫」而已。兩種說法都有著大批的擁護者,那麼,這兩種說法究竟哪個靠譜呢?真實的棘龍在恐龍時代的定位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 《侏羅紀世界2》霸王龍要給面子的恐龍,白堊紀的漁夫:棘龍
    白堊紀的漁夫:棘龍,除了三角龍等強悍的食草龍,就要數這隻背上長著大片帆狀物的兩棲龍可與暴龍一戰。《侏羅紀世界2》霸王龍要給面子的恐龍,白堊紀的漁夫:棘龍。有網友表示迅猛龍的集群化作戰也是實力強悍,就好似非洲的鬣狗一樣團結起來並且採用消耗戰可以捕獵比自己大許多倍的彪悍野牛,小藍和姐妹們在第一部中圍攻實力不遜色於雷克斯暴龍的暴虐龍就顯得很出彩。
  • 祖巨蜥鱷:完全陸生的史前巨鱷
    為了更全面系統的介紹史前著名的鱷魚,小盜龍將之前發布的相關科普文集合整理到一起,形成「史前巨鱷」系列,希望能夠滿足大家對於史前巨鱷的好奇心。「史前巨鱷」系列第五個介紹的是祖巨蜥鱷,一種在恐龍時代稱霸馬達加斯加島的陸生鱷棍。
  • 吃「雞」等同於吃「恐龍」?中生代動物的日常飲食指南
    1.大吉大利,今晚吃雞恐龍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可「雞」卻離我們很近。你看,現代人不僅每天在餐桌上吃雞肉,在手機上,都要高舉吃雞的大旗。美味的雞肉,豐富了我們的飲食文化。中生代動物的日常飲食指南》這樣一個繪本,就是我在眾多介紹恐龍的繪本中,找到的極為特別的一本。
  • 侏羅紀公園之旅,中生代恐龍帝國的開始與毀滅-歷史學習筆記4
    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隨意下車,不然會被恐龍吃掉。中生代距今2.51億年到6600萬年前,是顯生宙第二個地質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這時的地球生機盎然,動物和植物到處都是,其中最猛的還是生物鏈頂端的恐龍,它們走在了進化序列的最前端,成為中生代地球的統治者。
  •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煙臺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圖)
    食肉、食草恐龍聚集    萊陽曾是「白堊紀公園」    「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H.C.Tan)先生在萊陽地區發現了第一隻恐龍化石,他於1923年在此進行中生代與第三紀早期地質調查時,發掘出了一些不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並被瑞典學者命名為『譚氏龍』,現藏於瑞典。」
  • 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他長約10米,站立時高4米,他有一個大而高的頭部,略呈三角形。嘴裡長滿了一排排牙齒,像匕首。脖子短,身體不長,但尾巴很長,站立時,他可以用來支撐身體,跑的時候,尾巴應該翹起來作為平衡器。前腿非常靈活,手指上有鋒利彎曲的爪子,後腿又長又粗,有三個腳趾。他經常出現在叢林,湖濱。他的行為可能像豹子和老虎。
  • 中生代那麼熱,大恐龍為啥沒把腦子燒壞?
    它們有著碩大無朋的身軀,以拔山倒樹之姿,稱霸了溫暖甚至些許炎熱的中生代大陸。透過化石,我們往往驚嘆於演化對恐龍體型所帶來的奇妙變化,但這同時也好奇一個問題——它們是如何解決散熱難題的?體型較小的動物,表面積/體積數值大,容易散熱,加上它們也容易躲避到陰涼處或挖洞鑽到地下,體溫過熱對它們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但對於身長數十米,體重達到幾十噸的大型恐龍來說,除了「無地自容」(沒有陰涼的洞穴可以鑽)外,碩大的體型也難以排出熱量,積蓄的體溫甚至可能上升到危及生命的程度。那麼,它們究竟是如何應對中生代的炎熱的?
  • 巨型翼龍站起來和長頸鹿一樣高,以恐龍為食
    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飛行動物是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翼龍,巨大的翼龍看上去並不粗壯,很多人都以為它們以魚類為食的「大海鳥」,但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歐洲的巨型翼龍卻以陸地上的恐龍為食,它是那個時代最頂級的掠食者,這種翼龍就是哈特茲哥翼龍。
  • 本土恐龍你了解多少?盤點中生代時期,出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
    1.永川龍永川龍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全長約10米,站立時高4米,有一個又大又高的頭,略呈三角形。嘴裡長滿了一排排鋒列的牙齒,就像一把匕首。脖子較短,身體也不長,但尾巴很長,站立時,可以用來支撐身體,奔跑時,則要將尾巴翹起,作為平衡器用。
  • 死亡旋轉太恐怖 史前巨鱷竟能KO掉恐龍
    來自非洲和南美洲的帝鱷體長可能達到37.7英尺(11.5米)長,體重重達17635磅(8000公斤)。來自北美的恐鱷能長到39.3英尺(12米)長,體重超過18740磅(8500公斤)。亞馬遜盆地的普魯斯鱷體長超過42.6英尺(13米),至少22000磅(10000公斤)。    化石上的咬痕證明恐鱷捕食恐龍。比如,鴨嘴龍、中型雙足恐龍、雷克斯霸王龍以及鳥類的祖先。
  • 母親節 · 來刷一刷中生代恐龍媽媽們的朋友圈
    「媽媽」幾乎是每個人成長中呼喊最多的名字是她可能用著不一樣的方式為我們傾注著心血和愛比起絕大部分不予照顧寶寶的恐龍媽媽,我們可就很負責任了:會出去巢外覓食,採集多種植物帶回窩裡並將堅硬的植物嚼碎,把稀爛的食糜反芻給寶寶吃,這樣剛出生的龍寶寶就可以享受到第一份早餐啦。小恐龍會走路後,我們會帶著它們活動,並教給它們許多生活技能。每次外出,小恐龍都會走在中間,父母會走在兩邊,時刻保護著孩子的安全。
  • 《侏羅紀世界2》曝新恐龍造型圖,5大食肉恐龍即將炫酷登場
    萬眾期待的怪獸大片《侏羅紀世界2》即將在暑期上映,關於影片中各種恐龍的造型正在接連曝出,影片最新曝光了新登場的重量級恐龍重爪龍的清晰官方造型和設定:從圖中我們能看出,片中的這隻重爪龍身長9.3米,體重2噸,重爪龍名字意思是很重的爪子,指的是其具有非常大的前爪
  • 史前巨鱷中的最強者,咬合力約7噸,硬啃3米巨龜似餅乾!
    而追溯其祖上那些史前巨鱷,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若看過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同學,或許都以為帝鱷是史前第一巨鱷吧?但事實上,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魚之王」。 普魯斯鱷的化石最早在1892年被巴西植物學家巴博薩-羅德裡格斯(Barbosa-Rodrigues)發現,隨後他將其命名為普魯斯鱷(Purussaurus),模式種為巴西普魯斯鱷(P. brasiliensis)。迄今為止,古生物學家共發現有三個品種:巴西普魯斯鱷、內華爾普魯斯鱷、米蘭達普魯斯鱷。
  • 1億歲琥珀中發現一種新昆蟲 以恐龍羽毛為食
    1億歲琥珀中發現一種新昆蟲與現代蝨類似,以恐龍羽毛為食科技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1日公開的一項研究,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小組新發現一種吃恐龍羽毛的昆蟲。這是帶羽毛的恐龍身上寄生的一種與現代蝨類似的昆蟲,該物種被命名為恩氏中生食毛蟲(Mesophthirus engeli),其與部分受損的恐龍羽毛同時保存在有著約1億年歷史的琥珀中。由於中生代化石記錄(2.5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存在空白,研究人員對昆蟲取食羽毛行為的起源和演化一直不甚了解。
  • 中生代生物探索——白堊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白堊紀,是中生代最後一紀,也是恐龍時代的終章,距今1.45億~6500萬年,時間跨度約8000萬年。這個漫長的地質年代誕生了無數的恐龍,並出現了恐龍的頂配版,如最大的食草恐龍,重量超過百噸。最大的食肉恐龍,體型超過兩隻大象。最大的翼龍,翅展堪比滑翔機。最大的海洋霸主,體型媲美鯨魚。
  • 盤點上古五大超級巨鱷!食人鱷在它們面前只是小弟
    曾令無數生物都聞風喪膽,即使我們人類也對它們畏懼三分,歐美災難大片中經常會以巨鱷為題材。當今世界最大的鱷魚是號稱「食人鱷」的灣鱷,它們體長7米,體重1噸,曾在二戰期間的蘭裡島一戰成名。但是,如果把灣鱷和史前五大巨鱷相比,那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