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空戰士連續作戰36個小時,終於被累倒。高笑攝
昨日,山東地震救援隊在西寧機場待命。由於當地海拔較高,救援人員和搜救犬都出現了高原反應
有些救援者變成被救援者,高原病治療專家已趕赴玉樹
截至今日上午,玉樹地震已經超出了「黃金72小時」的最後時限,各方正在積極展開緊急救援,但救援行動也面臨著各種難題。玉樹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夜間零攝氏度以下的低溫、最高七八級的大風,艱苦的救援環境使得出現高原反應的救援人員明顯增多,部分人員還因高原反應嚴重被轉往外地接受救治。部分參與救援的廣東消防官兵,曾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但玉樹的救援條件之艱苦還是超過他們的想像。
四百戰士出現高原反應
昨日,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做客人民網時透露,由於持續作戰,在青海玉樹震區現在發現有高原反應的消防戰士有400名,但是他們不下火線,只有6人被送到醫院去救治。武和平說,所有戰士都在通宵達旦工作,有的已連續工作40多個小時了。
中國地震局賑災應急救援司副司長苗崇剛介紹說,由於高原反應嚴重,搜救犬的效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搜救犬甚至不工作了。
救援者變成被救援者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節目中說,由於高原反應嚴重,可能使相當多的救援者變成被救援者。他介紹,目前玉樹的溫度很低,很多到達災區救援的人員,因為臨時上飛機、上汽車,沒有帶多餘的衣服,到達玉樹後,面對當地晚上的低溫和大風,再加上高原反應,使得他們在參與救援時要付出比在平地上時更艱苦的努力。
高原病醫療專家馳援
昨日,青海大學醫學院高原病救助小組和第三軍醫大學抽組的17名高原病醫療專家,已經啟程趕赴玉樹地震災區,為工作在那裡的救援人員提供高原醫療救助。
青海大學副校長、國際高原醫學會常務理事格日力說,玉樹海拔高,空氣含氧量只有60%左右,而且目前天氣寒冷,救援人員容易出現急性高原肺氣腫、腦水腫等高原病。
◇聚焦◇
廣東28名消防官兵退出救援
長期在低海拔地區生活的廣東人,估計很多不知道在海拔4200米的地方生活是什麼滋味。15日,初到玉樹救援的廣東官兵們深切體會到高原反應的厲害。
15日一早,廣東公安邊防總隊醫院人員馬麗、方愛清一趕到玉樹機場,很快就感到頭暈、疲憊、身體平衡較差,只好輪流吸氧。馬麗說:「現在吸氧好一些了,剛才忙了一陣,感覺站都站不住。」
深圳市邊防支隊醫師韋學告訴記者:「我背到第三個傷員時,就感覺嘴巴發麻,頭暈得厲害,很想接著幹,就是有心無力。」
15日早上趕到玉樹的300餘名廣東消防官兵,在廢墟搜救幾個小時後,普遍感到頭漲、乏力、頭疼,甚至出現嘔吐等症狀。儘管官兵鬥志昂揚,但15日晚6時許,省消防總隊政委牛躍光要求,身體是本錢,出現嚴重高原反應必須儘快救治,不能帶病救援。隨後,28名消防官兵退出了救援現場,被運送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西寧,接受救治和調養。現在災區醫藥資源緊缺,全部用於救治傷員都捉襟見肘,更無暇顧及救援隊的身體。
3名特警出現高原腦水腫
昨晚,本報記者從青海省公安廳辦公室一朱姓主任處獲悉,目前馳援玉樹的特警中發現了3例腦水腫患者,屬於強烈的高原反應,其中兩位是四川特警,目前已安排飛機送回成都。另外一例是來自蘭州的特警,目前處於昏迷狀態。青海省公安廳正緊急安排救援。
長江商報特派玉樹記者王震華 劉飛超 王毅 孫明
◇特寫◇一邊嘔吐 一邊救人
在垮塌的結古鎮民族旅社(又名結古寺賓館)救援現場,救援人員在一次次的餘震威脅中不斷爬上廢墟,敲擊著水泥板,並向廢墟中喊話。功夫不負有心人,15日凌晨1時半,廢墟中傳來了微弱的敲擊水泥板的響聲。
「有生命跡象!」現場氣氛一下子沸騰起來。隨後,一名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女性被拖出廢墟,成為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隊當晚救出的第二個生還者,圍觀群眾中爆發出了陣陣掌聲。
但在狹窄的空間連續作戰,救援隊員的體力消耗很大。不少救援隊員體力消耗過大,互相倚靠著在現場休息,臉色疲憊。
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隊長尹光輝15日晚對記者說,由於海拔太高,包括他在內的大部分救援隊員都出現了高原反應,很多隊員只能一邊嘔吐一邊救援。
草地上和衣而睡
一天吃一盒方便麵
15日晚,在玉樹救援的廣東近300名消防官兵度過了一個難忘之夜:先是在草地上和衣而睡,然後找到了小帳篷,最後上了大巴,但還是和衣而眠。
當天白天一直在玉樹災區救援的廣東消防官兵幾乎沒吃午餐。直到晚上6時許,他們才趕回營地,領取了一盒方便麵、一根火腿腸、一小盒肉罐頭、一瓶純淨水。這就是他們一天的飲食。
所謂的營地,其實只不過是玉樹州消防支隊大樓門前七八百平方米的草地。除了廣東300多名消防官兵,還有近千名來自重慶等地的消防官兵都在此「安營」。
這個「營地」沒有帳篷。一些因救援而筋疲力盡的消防戰士乾脆睡到了草地上。到了晚上11時許,白天還是20多攝氏度的玉樹,一下子降到零下五六攝氏度。有人找來了幾頂1平方米大的小帳篷,戰士們蜷縮進了帳篷裡。隨後,有關方面又找來了大巴,消防戰士們鑽進大巴,和衣而眠。這次來玉樹救援的廣東消防官兵,有部分人曾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但玉樹的救援條件之艱苦還是超過他們的想像。
◇人物◇
廣東消防戰士許軍高原反應嚴重仍堅持參與搜救
堅持了5個小時,他才喊「不行了」
「頭兒,不行了。」
15日下午4時10分,在青海玉樹縣教育局一片廢墟裡,一位青年人跌跌撞撞地跨越錯亂的鋼筋,從廢墟中走出來。他一回到地面,就嘔吐不止,救護車迅速趕來將他拉走。
許軍是廣東佛山消防支隊應急救援大隊隊員。15日11時許,剛下飛機他就感到頭痛。但一到災難現場,他就立即與其他隊員加緊搜索被困人員。「縣教育局這邊有生命信號,請迅速派人增援,最好是會使用生命探測儀的。」聽到對講機裡傳來求助,許軍立即請纓:「生命探測儀我懂,我去。」一到廢墟,副大隊長楊舜就看出許軍臉色有點不對,許軍說:「沒事,只是短暫不適應。」
連續3個多小時在鋼筋交織、破亂的預製板裡搜救,許軍耗費了太多的體力。下午3時30分左右,他用微弱的聲音對楊舜說:「頭兒,不行了。」楊舜以為他說的是被困群眾不行了,讓他再看看,他已經沒力氣回答。大家立即將許軍扶到寬敞的地方,要他去醫院看看。但許軍說:「大部隊還沒來,我可以看看生命探測儀顯示的圖像,分析被困人員的狀況。」就這樣,他斜靠在廢墟上,目不轉睛查看生命探測儀傳來的圖像。
下午4時10分,得知仍有生命存在的跡象,20多名消防官兵趕來施救。大部隊來了,許軍跌跌撞撞走出廢墟,他一回到地面就嘔吐不止,隨後,許軍被送到西寧調養……
◇關注◇
高原反應危及生命
多名記者撤離玉樹
昨日,進入玉樹地震災區的不少媒體記者也出現了高原反應,部分記者的生命甚至受到嚴重威脅。
「SOS:剛才接到南方報業、羊城晚報、廣州日報的兄弟們電話,稱多位記者在玉樹出現咳嗽、發燒等高原反應,急需下高原。哪位朋友有資源,請速與我聯繫,跪謝。」昨日,江南都市報記者羅時剛在微博上向廣大網友求助。
昨日,南方日報的記者楊大在微博上向網友呼救:由於晚上太冷,該報的一名攝影記者嚴重感冒,隨時有生命危險,急需送回醫院救治。隨後,楊大又透露,這名攝影記者已經到達西寧的醫院接受治療。
昨日下午5時,央視主播趙普在微博中提及:一名東方衛視的記者突發肺水腫,正在搶救中。湖南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朝暉則在微博中透露,該臺的前方記者劉朝青也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
在14日地震發生當天便到達災區現場的新華社記者邢廣利,也由於嚴重的高原反應,於昨日上午被送離玉樹。財經專欄作家易鵬在微博中表示,「邢廣利是新華社知名的攝影記者,前不久的海地地震他也參與了前方報導。可能是太勞累了,他在地震當天還參加了對災區的航拍。」
本報記者 危凱
震區後天降溫並有中雪
震後兩日,玉樹夜間氣溫都在零攝氏度以下,晝夜溫差大。這種氣候環境對仍在廢墟下的倖存者構成更大的生命威脅,也影響到許多露宿災民的身心健康。
昨日,中央氣象臺預報稱,19日至21日,玉樹災區將出現小到中雪,期間日最高氣溫將下降4~6℃,對救援工作不利。氣候環境的惡劣,還將給交通帶來更大的不便。
本版稿件據新華社、中新社、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等(除署名外)
昨日中午12時,救援官兵成功從廢墟中救出一名被埋的中年婦女。本報特派記者 田振龍 攝
昨日,青海玉樹州結古鎮,消防隊員在緊急搜救。本報特派記者 田振龍 攝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