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成功為4歲孩子進行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2021-01-18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通訊員 陳思妤 梅永成)不開刀就能為孩子「補」心?近日,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成功為一名4歲32斤的動脈導管未閉患兒進行了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這是該院實施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以來,手術治療的年齡較小的患兒之一,標誌著該院心血管介入治療水平進一步提升。

家住確山縣的洋洋,出生時在當地醫院行心臟彩超檢查發現其卵圓孔未閉。考慮到孩子當時年齡太小,父母便聽從醫生的建議先回家觀察。一晃4年過去了,一個月前,洋洋的父母帶著孩子去醫院複查,經檢查後顯示其卵圓孔未閉消失,有動脈導管未閉。因動脈導管未閉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洋洋的年紀又小,當地醫院建議到上級醫院治療。

多方打聽後,他們來到市中心醫院就診。該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梅永成接診後,經過詳細的檢查和評估後,決定為其實施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正常情況下,孩子出生後,肺循環和體循環各司其職,動脈導管會自行閉合,但是洋洋的動脈導管一直沒有閉合,使得其血液由左向右分流,這容易引發患兒肺部感染、心臟心室肥大等。」梅永成介紹,傳統的開胸手術,創傷大,而介入封堵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是用一傘狀封堵器將心臟的漏口堵上,從而避免動靜脈分流,達到治癒的目的。

在徵得患兒家長籤字同意,並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後,梅永成與科室團隊在麻醉科、超聲科、介入科等醫務人員密切配合下,成功為洋洋實施了經股動脈、股靜脈穿刺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導管主動脈側4mm,肺動脈側2mm,長15mm。手術過程約40分鐘,順利將封堵器植入患兒動脈導管未閉處。手術結束後,洋洋在醫護人員的陪護下返回病房,生命體徵平穩,後在心臟大血管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護下,現已康復出院。

「此手術不需要開刀,具有療效好、風險小、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等優點。」梅永成介紹,目前,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已成為動脈導管未閉的主要治療方法,為眾多患者成功「補」心。

【來源:河南聯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妙齡女子頭痛難忍竟是卵圓孔未閉惹的禍 毓璜頂醫院心內科成功進行...
    輾轉求醫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內科,心內科任法新主任醫師與其團隊獨立完成煙威地區心內科首例「卵圓孔未閉封堵術」,為晨晨緩解了偏頭痛症狀。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內科繼成功開展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後,在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方面再上新臺階,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洛陽一位女子突患腦梗,卻是卵圓孔未閉引起
    7月17日,記者來到河科大一附院景華院區心內科進行採訪,據該科室副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汪硯雨介紹,經過相關檢查,發現李女士並沒有明顯的腦血管病變,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此次病情的罪魁禍首竟是卵圓孔未閉,「後來該患者轉入心血管內科六病區,為預防再次栓塞,為其進行了卵圓孔未閉封堵術,該患者恢復良好。」汪硯雨說。
  • 腦梗背後的隱形殺手——卵圓孔未閉
    4月5日,60歲的於先生因頭暈、言語不利、左側肢體無力在德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曾有頭暈及左側肢體無力發作,經血管CTA檢查未發現明顯的責任血管病變,通過發泡實驗發現卵圓孔未閉,完善經食道超聲證實卵圓孔閉合不良。診斷為腦幹梗死、卵圓孔未閉、高脂血症,腦幹梗死病因是卵圓孔未閉。
  • 綜述|不明原因偏頭痛合併卵圓孔未閉研究進展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 本文刊登於《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20年第40卷第8期綜述欄目 DOI:10.19538/j.nk2020080115 引用本文:程正興,邱丘,李藝,等. 不明原因偏頭痛合併卵圓孔未閉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2020, 40(8): 679-682.
  • 張玉順蔣世良朱鮮陽教授領銜推行業「標準」 《卵圓孔未閉相關卒中...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9》的信息顯示,我國總體腦卒中發病風險39.9%,一生中2/5的人罹患腦卒中,腦卒中致死患者已成為我國疾病致死亡第一病因,卵圓孔未閉(PFO) 人群高達27.3%,被很多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為卒中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
  •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成功完成一例左心耳封堵術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通訊員 丁華永 王遠飛 劉洋)11月28日,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房顫中心為一名高齡患者成功實施左心耳封堵術,該手術在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是首例,標誌著駐馬店市中心醫院醫療水平的進步,可為更多房顫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 微記錄|介入手術根治罕見先天性心病 七歲男孩重獲「心」生
    右肺缺失右肺動脈及右肺靜脈也一併缺失動脈導管未閉示意圖小餘的先天性心臟病為動脈導管未閉(漏鬥型)這雖說不是太複雜的病症但由於胸廓畸形他的心臟擠壓到了右側而且沒有右邊的肺臟器官手術不得不做,孩子不能不救為了打消小餘爺爺奶奶的顧慮陳元國一面積極為其申請先心病相關的救助一面獲取了醫院批准儘可能多的為小餘免去各種費用
  • 當陽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 首例下肢動脈置管溶栓、支架成形術
    本網訊(記者宋瀟瀟,通訊員樊勇、餘陳)近日,當陽市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實施了右髂外、股淺動脈置管溶栓及支架成形術。此項介入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該醫院在血管疾病治療方面開啟了介入治療的新篇章。
  • 德州市中醫院成功完成首例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術
    11月30日下午,德州市中醫院接診了一位52歲的患者,患者突發右側肢體活動不能言語7小時以後,到院就診。經過門診的檢查,以腦血管病、急性腦梗死、高血壓病收入腦病科進行系統治療。由於患者是安徽人,在本地舉目無親,陪同來院的只有孩子,李元民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詳細檢查,發現患者有高危型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診斷為腦梗死,由於患者已經是發病7小時,錯過靜脈溶栓最佳的治療時間,立即啟動腦卒中綠色通道,給予辦理零押金住院,在綠色通道的支持下,迅速完善影像評估,根據患者情況,需要做腦血管造影術,及時排查腦血管堵塞的情況。
  • 中山醫院「心·肝寶貝」公益項目在4700米海拔綻開「生命之花」
    再通過遠程連線中山醫院心臟超聲診斷科的同事,判斷其中一名14歲男孩患有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另兩名14歲和5歲的女孩患有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急需進一步確診和治療。由於當地醫院不具備開展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的條件,且這三位患者都來自當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無力承擔相關的醫療費用,醫療隊當即向中山醫院匯報該情況。
  • 高瓴、紅杉紛紛押注的神經介入賽道,能否複製心血管介入成功?
    從規模和增速來看,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弗若斯特沙利文和中國卒中學會神經介入分會第五屆學術年會(CINS2020)中的數據,2019年我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為63億,取栓例數達4萬例,2015-2019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0%,神經介入正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
  • 臺1350克巴掌嬰兒心導管手術成功 創亞洲紀錄(圖)
    原標題:臺1350克巴掌嬰兒心導管手術成功 創亞洲紀錄(圖)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先天性心臟病採內科心導管介入治療,體重已經不是問題。臺中榮總1月25日為體重只有1350克、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病童以心導管置入栓塞器治療,刷新最低體重紀錄;病患晴恩13日由媽媽抱著出院。   臺中榮總13日為小晴恩舉辦慶生會。晴恩爸爸說,知道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必須手術治療時心情相當煎熬,但看著孩子出生1個月只長了100克,才在醫師建議下舍外科手術接受導管治療,手術後孩子哭聲變宏亮,而且1個月增重1公斤,很慶幸當時做出對的選擇。
  • 微創綜合學科——介入治療!
    介入放射學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合醫學影像學和臨床治療學於一體的微創綜合學科,現已成為同內科、外科並列的三大診療科室之一。介入放射學涉及人體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經、泌尿、生殖、骨骼等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 卵圓孔未閉新版指南出爐,有啥改變?
    需要接受卵圓孔未閉封堵患者適應症擴大在網上很多卵圓孔未閉的患者都對於卵圓孔未閉進行封堵操持懷疑態度,認為自己不需要做封堵手術。因為卵圓孔未閉發病率非常高,在普通人群中可能超過20%人都存在卵圓孔未閉,我本人多年的經驗是並不推薦每個超聲發現卵圓孔未閉患者均接受卵圓孔未閉封堵術。但是,如果經食道超聲發現卵圓孔未閉內徑超過2mm,即為中等大小以上的卵圓孔未閉推薦封堵。
  • [OCC2017]周玉傑:經導管介入治療未來發展熱點探討_介入治療_OCC...
    5月26日,第11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的冠脈介入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周玉傑教授從最新微創介入技術、介入無置入、仿生生物可降解支架(BDS)、納米靶向治療冠心病等方面,對近年經導管介入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了盤點,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了展望。
  • 株洲市中心醫院心內科成功開展零射線下心臟介入射頻消融術!
    現年11歲的女孩小蔣同學是株洲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三年前起因反覆出現陣發的心悸不適,到醫院就診,診斷為「心律失常: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11月18日,在心內科三病區主任謝秋平帶領下,該科起搏與電生理小組負責人符孝磊副主任醫師和江平主治醫師藉助Ensite三維標測系統,零射線下成功為小蔣完成了射頻消融手術,當天符孝磊還為另兩位同患此病的患者完成了手術,徹底幫患者解除了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