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60歲的於先生因頭暈、言語不利、左側肢體無力在德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曾有頭暈及左側肢體無力發作,經血管CTA檢查未發現明顯的責任血管病變,通過發泡實驗發現卵圓孔未閉,完善經食道超聲證實卵圓孔閉合不良。診斷為腦幹梗死、卵圓孔未閉、高脂血症,腦幹梗死病因是卵圓孔未閉。4月27日行卵圓孔未閉封堵術後,恢復良好。
「該患者平時無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生活習慣良好,不吸菸,愛運動,他似乎離心腦血管疾病很遠,且血管檢查未發現患者責任血管狹窄,考慮腦幹梗死病因為卵圓孔未閉。」德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宿少華介紹,在胎兒心臟發生發展過程中,原始心房腔中間會依次長出兩個隔膜,分別是原發隔和繼發隔,把心房隔離成左、右心房。在出生前,原發隔和繼發隔在中部有部分重疊,但相互不融合,而是留有一孔道,這一孔道呈卵圓形,稱之為卵圓孔。胎兒時期卵圓孔是維持生命的重要通道,保持血液右向左分流,從右心房經過卵圓孔流向左心房。出生後,一般左心房壓力逐漸升高,大於右心房,原發隔和繼發隔貼合,出生後數月至一歲原發隔和繼發隔逐漸粘連融合,閉合卵圓孔,若大於3歲仍未融合則形成卵圓孔未閉。
一般情況下,左心房壓力高於右心房,不會出現血液的右向左分流。宿少華介紹,某些情況下,如劇烈咳嗽、潛水時,右心房壓力會持續或短暫大於左心房的壓力,就會出現右心房血液經過卵圓孔分流到左心房。而右心房接受的是靜脈回流的血液,靜脈血相對是「不乾淨」的,會有下肢靜脈脫落的血栓、代謝物質分流到左心房繼而經動脈到達全身組織器官,造成體循環栓塞,從而會引起一系列症狀和併發症。若腦動脈系統發生栓塞,則表現為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種血栓通過特殊通道,從右心系統進入左心系統導致體循環栓塞的現象,稱為反常栓塞。
另外有「研究」表明,偏頭痛尤其是先兆性偏頭痛與卵圓孔未閉有密切關係。高達30%至40%的偏頭痛患者和48%至70%的先兆性偏頭痛患者存在卵圓孔未閉;10%至40%的卵圓孔未閉患者可發生缺血性卒中,即使患者行抗凝治療,仍有3%至10%發生腦栓塞;55歲以下腦卒中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有卵圓孔未閉。宿少華建議,經常出現偏頭痛或者先兆性偏頭痛的患者以及不明原因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應及時檢查一下是否存在卵圓孔未閉,發泡實驗是無創性篩查卵圓孔未閉的手段,若發現問題,可進一步完善經食道心臟超聲檢查來確診,如有手術指徵,可行卵圓孔未閉封堵術治療。卵圓孔未閉封堵術能直接關閉卵圓孔,解決右向左分流,可有效防範腦卒中再發,而且成功率高、創傷小、恢復快、併發症少。
據了解,德州市人民醫院自2017年開展發泡實驗及經食道超聲以來,篩查出部分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偏頭痛患者病因為卵圓孔未閉,經卵圓孔未閉封堵術後預後良好,目前每年可完成卵圓孔未閉封堵術百餘例,受到廣大患者和家屬好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 通訊員 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