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打敗了歐幾裡得空間,踹飛了數學怪物,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2021-01-13 網易

  

  分形幾何

  自然界的幾何學

  
Long long ago,超模君為大家介紹Koch曲線(傳送門)的時候提到了分形,結果小天很好奇這個所謂的分形究竟是什麼。為了不讓小天老是糾纏這個問題,今天超模君就來介紹一下分形吧。

  

  數千年以來,幾何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幾裡得幾何上。正因如此,歐式幾何一直是人類認識自然物體形狀的有力工具,還是各種學科理論的基礎。甚至伽利略曾斷言:「大自然的語言是數學,它的標誌是三角形、圓和其他幾何圖形」。

  
但,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並非如此,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不規則不光滑不連續的幾何形體,譬如湍流的高漩渦、河流的支流、蜿蜒的海岸線,而這些形體是無法用歐式幾何描述的。

  

  
既然「萬能」的歐式幾何不管用了,那麼有沒有處理這些不規則形體的好方法呢?

  顯然是沒有的。

  因此在1個多世紀前,所謂的數學怪物出現了,而康託爾、魏爾斯特拉斯等數學家則成為了製造者。

  

  1883年,康託爾(傳送門)引入了如今廣為人知的康託爾集,也稱為三分集。雖然康託爾集很容易構造,還是個測度為0的集,也就是它的函數圖像面積為0,但它具備很多最典型的分形特徵,因此康託爾始終無法解決。

  

目前分形幾何的特徵有:在任意小的尺度上都能有精細的結構; 太不規則; (至少是大略或任意地)自相似,豪斯多夫維數會大於拓撲維數(但在空間填充曲線如希爾伯特曲線中為例外); 有著簡單的遞歸定義。

  

  Cantor集

  1895年,在大部分數學家認為除了少數特殊的點以外,連續的函數曲線在每一點上總會有斜率的情況下,魏爾斯特拉斯提出了第一個分形函數魏爾斯特拉斯函數」,並憑藉函數曲線特點「處處連續,處處不可微」證明了所謂的「病態」函數的存在性。

  

  1906年,科赫在論文《關於一條連續而無切線,可由初等幾何構作的曲線》中提到了一種像雪花的幾何曲線,而這個雪花曲線就是de Rham曲線的特例科赫曲線(傳送門)。

  

  Koch曲線

  1914年,波蘭數學家謝爾賓斯基利用等邊三角形進行分形構造,提出了謝爾賓斯基三角形;兩年後,利用正方形進行分形構造提出了謝爾賓斯基地毯

  

  

  謝爾賓斯基三角形和謝爾賓斯基地毯(3D)

  之後的59年間,陸續有人研究出相關的分形情況,但始終都沒有人能夠消滅這些數學怪物,直到「分形學之父」Benoit Mandelbrot(本華·曼德博,又譯為芒德布羅)誤打誤撞發現了一隻臭蟲,誕生了真正屬於自然界的幾何學——分形幾何,才徹底解決。

  

  Benoit Mandelbrot

  
1961年,在IBM擔任研究員的Mandelbrot收到了解決阻止信號傳輸的白噪聲的任務。雖然任務相當簡單,但是Mandelbrot被要求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因此他只好藉助自身擅長可視化思考問題的優勢來探索解決方法。

  
於是在從形狀上觀察白噪聲的時候,Mandelbrot發現白噪聲轉換而成的擾動圖形揭示了一種奇怪的特徵:無論圖形的比例是多大,無論數據代表的時長是多少,擾動模式基本一致

  

  這很奇怪,誰能告訴我為什麼

  這個奇怪的特徵讓Mandelbrot甚是苦惱,不過他有個好叔叔。因為他的叔叔佐列姆·芒德勃羅伊(Szolem Mandelbrojt)曾經建議他研究研究皮埃爾·法圖(Pierre Fatou)和加斯頓·朱利亞(Gaston Julia)建立的迭代理論和公式z = z2 + c

  

公式採用變量z和參數c,映射了複平面上的數值。其中x軸測量複數的實數部分,而 y 軸測量複數的虛數部分。

  
而正是因為這個建議,在藉助IBM家的高性能計算機的情況下,Mandelbrot通過迭代對數字進行了成千上萬次的運算和處理,最終成功繪製輸出值的圖形—一個形似臭蟲的圖形。

  

迭代是重複反饋過程的活動,其目的通常是為了逼近所需目標或結果。每一次對過程的重複稱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結果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沒錯,這就是那隻臭蟲

  
圖形的成功繪製並沒有讓Mandelbrot過於興奮,因為他在細心觀察後發現這隻臭蟲的小觸角跟大觸角的形狀是一樣的,但是結構並不完全一樣,每一個小觸角比前一個觸角更為複雜。也就是說全部觸角的形狀都很相似,但是細節存在不同之處

  Mandelbrot對此甚感興趣,進行深入研究後得出細節的特異性僅限於計算等式所用的機器的能力,而形狀的相似可以永遠持續下去—無限地揭示越來越多的細節。隨後,Mandelbrot就覺察出自己無意中有了能夠震驚數學界的發現—一種新的幾何學。

  

  
對於這類重複的或者自身相似的數學圖形,Mandelbrot在1975年提出了「分形」(Fractal),緊接著在1967年,他發表了題為《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劃時代論文,萌生出分形思想。

  
此後,Mandelbrot越發勤奮地進行研究,陸續出版了《分形學:形態,概率和維度》(法文)、《分形:形狀,機遇和維數》(英譯本)和《大自然的分形幾何》(第一版),但是這三本書並沒引起人們對分形的注意。

  直到1982年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第二版)才讓分形幾何徹底走進公眾的視野,而通過描述樹,Mandelbrot指出了分形幾何適用於自然物質

  

  
就這樣,分形幾何學誕生了(而分形幾何還沒有一個標準統一的定義),與此同時,此書成為了分形學界的「聖經」。

  

  實際上,Mandelbrot創造的分形幾何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它很快就進入了主流數學研究範疇,幫助數學家們徹底解決了困擾著大家N年的數學怪物,還對非負實數維數進行研究,形成分形理論,並應用於多個領域

  

  「 Mandelbrot集」(曼德博集)

  
不要以為分形學很高級,它的應用我們接觸不到。不是這樣的,分形幾何其實無處不在,離我們最近的要數身體中的生理過程了。

  
舉個慄子!

  

在過去很長時間裡,科學家們一直認為人類的心臟是以規則的線性形式跳動,然而真正健康的心臟的心率是以特殊的不規則形式跳動的。同樣,體內的血液也是以不規則方式在人體內分布。

  藉助分形幾何,醫生無需藉助更清晰的醫學圖像或者更強大的機器就可看到人體器官癌變前的結構,並能通過分形學生成的數學模型更早的檢測出癌變細胞,而非顯微鏡。

  
生物和醫療只是分形幾何的其中兩個最新應用領域,而更加為人所知的應該就是分形藝術了。

  

  最開始將藝術和數學聯繫在一起還是Mandelbrot,他向世界展示了這兩個領域並非互相排斥的,之後分形藝術便一發不可收拾。

  

分形藝術不同於普通的「電腦繪畫」,它主要利用分形幾何學原理,藉助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將數學公式反覆迭代運算,再結合創作者的審美及美術功底,就將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藝術畫作。

  

  數學之美是非常令人興奮、鼓舞人心的,並且我們一直在研究,一直在研究,看不到終點。

  本文由超級數學建模編輯整理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在公眾號中,回復「轉載」

  ↓↓↓《Python與機器學習》直通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數學名人 | 歐幾裡得
    被稱為「幾何之父」,數學巨著《幾何原本》的作者,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NO.1 .人物介紹 歐幾裡得是希臘文Εκλεδη的英化名字,意思是「好的名譽」。今日關於歐幾裡得的生平,我們知道的很少,而大部份關於歐幾裡得的資料都是來自普洛克努斯及帕普斯的評論。
  • 幾何之父-歐幾裡得的數學成就
    到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歐幾裡得畫像都是出自於畫家的想像,並沒有找到關於歐幾裡得在世時所畫的畫像。他一生的成就有提出了五大公設,寫了關於透視,圓錐曲線的一些數論作品,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  他是古希臘的數學家,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被人們成為「幾何之父」。歐幾裡得有一本數學著作,叫做《幾何原本》。歐幾裡得這名字是希臘文的中文化名,意思是好的名譽。
  • 數學巨人——歐幾裡得,是如何影響世界幾千年的?
    我記得我的數學教育是從數字開始的。首先是家長,然後是我的小學老師,教我如何計算小學數學。然而,2400年前,一切都完全不同,孩子們首先學習幾何。在耶穌之前,幾何學比數字更重要。例如,當西方世界上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的創始人柏拉圖回到雅典時,他決定成立「學院」,在那裡它將成為世界的知識中心。
  • 著寫流傳2300年數學經典,被世人稱為「幾何學之父」——歐幾裡得
    歐幾裡得,有時被稱為亞歷山大裡亞的歐幾裡得,以便區別於墨伽拉的歐幾裡得,希臘化時代的數學家,被稱為「幾何學之父」。他活躍於託勒密一世時期的亞歷山大裡亞,也是亞歷山太學派的成員。他在著作《幾何原本》中提出五大公設,成為歐洲數學的基礎。歐幾裡得也寫過一些關於透視、圓錐曲線、球面幾何學及數論的作品。歐幾裡得幾何被廣泛地認為是數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 歐幾裡得掀起2000年數學風波,被黎曼撲滅,還促成了相對論的誕生
    而之後,歐幾裡得總結了以前全部幾何學知識,建立起第一個幾何公理系統(歐幾裡得-希爾伯特幾何公理系統)。還編寫出《幾何原本》一書。這無疑是數學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古典邏輯與歐氏幾何就是第一次危機的產物。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對數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譯成了世界各種文字,在它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而位居第二。
  • 著寫最早幾何學集大成之作,歐幾裡得曾是怎樣影響世界的?
    幾何學是數學中一個基礎分支,應用於人類許多領域。我們需要用幾何學來測量東西、理解形狀,並對我們所居住的這個空間進行度量。但是幾何學並不僅限於此:它與人類思想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相互作用,許多文化中都有它的發展。首先,讓我們看下被稱為「幾何之父」的人: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Euclid)。歐幾裡得的工作是我們擁有一種對於幾何的系統性方法的最早例子。
  • 從歐幾裡得視角看到的是一場革命,它將延伸到宇宙中
    例如,當西方世界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的創始人柏拉圖回到雅典時,他決定建立「學院」,它將成為世界的知識中心。為此目的,他在學院門口刻下「ΑΓΕΩΜΕΤΡΗΤΟΣΜΗΔΕΙΣΕΙΣΙΤΩ」(翻譯成「不懂幾何的人不得進入」)。柏拉圖的理想世界理念與美麗和智慧有著緊密的聯繫,這兩者在數學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 偉大的數學家歐幾裡得
    因此,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發展,特別是隨著農林畜牧業的發展、土地開發和利用的增多,把這些幾何學知識加以條理化和系統化,成為一整套可以自圓其說、前後貫通的知識體系,已經是刻不容緩,成為科學進步的大勢所趨。歐幾裡得通過早期對柏拉圖數學思想,尤其是幾何學理論系統而周詳的研究,已敏銳地察覺到了幾何學理論的發展趨勢。
  • 愛因斯坦的偶像歐幾裡得
    古希臘神廟裡,每一根昂揚嶼立的廊柱,埃及金字塔上,每一個冷冽鋒利的稜角,以及萬裡長城上,每一塊厚重端正的磚石,無一不彰顯著,幾何的藝術與美學,它嚴謹精密,而又極具創造力,歷來備受青眯,其根源更是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巨著,《幾何原本》乃至更為久遠,而這本史詩級作品,便是由著名數學家歐幾裡得編撰而成
  • 漫談黎曼幾何,揭秘高維空間的數學骨架,遠比你想的簡單.
    在黎曼之前,我們對於空間的認知,完全源於2000多年前的希臘幾何,即歐幾裡得幾何。我們生活的空間是「平的」,深入人心。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在各個學術領域被奉為《聖經》,如同一種信仰。宏偉的教堂、浩大的廣場、人聲鼎沸的城市,都是基於它的原則而建立起來的。任何一個敢於言論曲面空間或高維理論的人,都如同異教徒一般。
  • 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歐幾裡得竟然排不進前3,第一名必然是他
    數學,是幾乎所有科學的基礎。有一句話這麼說,科學改變世界,數學改變科學。雖然聽起來十分狂妄,但事實如此,任何科學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學。離開數學的發展,任何科學的進步都會舉步維艱,甚至就此停滯不前。這已經是全世界科學界公認的事實。
  • 歐幾裡得與《幾何原本》(上篇)
    著名的《科學傳記百科全書》在「歐幾裡得」詞條的開篇這樣寫道:儘管歐幾裡得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數學家,其名字成為「幾何」的代名詞直至20世紀,關於其生平卻只有兩件事是已知的—甚至連這些也並非全無爭議:一件是他居於柏拉圖(卒於公元前347年)的學生與阿基米德(生於公元前287年)之間;另一件是他曾在亞歷山大港教過書。
  • 歐幾裡得——數學界的一代宗師
    歐幾裡得與數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提到數學,人們總要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在世界上許多文明古國中,古希臘佔據很重要的位置。希臘人在文化方面的發展以及在科學技術方面驚人的創造力為人類增添不少光彩,特別是數學這門學科,他們曾經為它的進步耗費大量心血,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 歐幾裡得和他的《幾何原本》
    它是第一本向人們展示了數學推理,歸納演繹的極致著作。它不僅奠定了幾何學的基礎,也是西方數學和哲學的集大成之作。明朝末期的徐光啟——《幾何原本》傳入中國的首位譯者,在評論該書時說:「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一人不當學。」
  • 歐幾裡得和笛卡爾到底誰更厲害
    歐幾裡得(北非,希臘、埃及,公元前3世紀,科技方面,天主教文化圈,中古希臘羅馬時期),約公元前330年—前275年,歐氏幾何的開創者,數學家。約前330年歐幾裡得出生於希臘的雅典,對於歐幾裡得的身世,我們知道得很少,歐幾裡得年少時曾進入雅典的柏拉圖學院學習,後歐幾裡得決定寫作一本關於數學和幾何學的系統化、理論化書籍,並從雅典長途跋涉來到了當時的文化中心希臘化的埃及託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大城。並在亞歷山大城收集數學專著和手稿,虛心向學者求教,並開始著述。大約前300年,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完成。
  • 國際競賽知多少|被稱為數學界「託福」的歐幾裡得數學競賽
    競賽簡介歐幾裡得數學競賽(Euclid Contest)是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UW)主辦的針對高中學生提供的全球性數學競賽,是加拿大含金量最高,最被認可的數學競賽,被稱為數學界的「託福」。
  • 非歐幾裡得幾何學的重要性
    據說,在 19 世紀所有複雜的技術創造中間,最深刻的一個,非歐幾裡得幾何學,在技術上是最簡單的。這個創造引起數學的一些重要新分支,但它的最重要影響是迫使數學家們從根本上改變對數學的性質的理解以及對它和物質世界的關係的理解,並由此引出關於數學基礎的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 20 世紀仍然進行著爭論。非歐幾裡得幾何是在歐幾裡得幾何領域中一系列長期努力所達到的頂點。
  • 驚心動魄的古希臘數學史,第一次數學危機和歐幾裡得公理化體系
    在汲取埃及人的數學體系後,希臘的數學家們不斷進步,取得突破,如畢達哥拉斯的直角三角形定理。他們通過專注數字本身,而使古老的數學問題變得清晰和明確。先驅們的方法探索,為未來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提供了理論基礎。1.早期的影響(埃及、呂底亞、巴比倫、迦勒底)希臘數學的誕生歸功於它的一些鄰國的影響,特別是埃及。
  • 被稱為「數學託福」的歐幾裡得競賽,你不會還不知道吧
    留學申請的時候,獎項證書不可少,一份高含金量的比賽成績可以讓你的申請錦上添花,不知道同學對歐幾裡得競賽了解多少?滑鐵盧大學的申請人在提交資料的時候就會被問及Euclid的考試分數。以下是作者參加歐幾裡得競賽的乾貨分享,從競賽的背景到如何申請以及比賽成績的好處,全方位介紹帶你更加了解歐幾裡得競賽。
  • 歐拉、歐幾裡得、笛卡爾都沒能解決的數學問題,他探索了新的方案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歐拉、歐幾裡得、笛卡爾、尼科馬修斯都沒能解決的千年數學問題,還有破解的可能嗎? 還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