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適老食品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專家座談會」在南京舉行。會議旨在總結我國適老食品供需失衡的情況,分析他國探索經驗,研究如何推動科學構建中國自主可控的適老食品產業鏈。
與會專家認為,受生理機能減退或失能、易患病、病程長、病種複雜等多種因素影響,老人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老人營養不良對生活質量和死亡歸因影響顯著。但老人受增齡性生理改變影響,食慾普遍欠佳,消化道可耐受食物總量有限,普通膳食及食品難以滿足老人營養需要,鑑於老齡化形勢嚴峻,急需供給適老食品。
與會專家提出,我國適老食品相關概念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但其歸類尚未明確,研究進展也極為緩慢;現售適老食品品種少,可選擇性不多,主要以調製乳粉、糕點、餅乾、芝麻糊、藕粉等澱粉類食品為主,風味和口感較為單一。2015年日本出臺《「功能性標示食品」管理辦法》及2019年韓國修訂《食品法典》體現出鄰國發展適老食品產業的相似思路。結合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適老食品產業的發展需要以老人的營養健康需要為目標導向;研究如何科學構建中國自主可控的適老食品產業鏈,如何評估和評定適老食品是分會未來的工作重點;持續抗擊新冠疫情,可先行探索適老「免疫食品」方向。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將按分會五年規劃,圍繞適老工作重點,夯實基礎建設,提升品牌影響,積極開展適老食品產、學、研、用各方研究,直面基層需要,推進社區適老營養人才教育培訓,推廣並轉化適老營養相關團體標準。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