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大流行病預計將繼續造成巨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負擔,同時嚴重擾亂世界各地的社會和經濟。各國政府必須做好準備,在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時,確保大規模、公平地獲得和分發COVID-19疫苗。這將需要足夠的衛生系統能力,以及加強人們對疫苗和提供疫苗的人的信任和接受。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免疫戰略專家諮詢小組將疫苗猶豫症定義為 「儘管有疫苗接種服務,但仍延遲接受或拒絕接種」,根據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所涉及的疫苗,其形式和強度會有所不同,這點已在多項研究中得到證實。WHO將其確定為2019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在許多國家,疫苗猶豫和錯誤信息對實現覆蓋率和社區免疫力構成了巨大障礙。
為了更好地了解各國人民當前接受潛在安全有效的COVID-19疫苗的意願水平,並確定疫苗猶豫和(或)接受的相關因素,近日,西班牙一項研究對19個國家13 426例受訪者進行的疫苗接受可能性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對疫苗的接受度與對政府的信任度密切相關。(Nature Med.10月20日在線版)
研究納入19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55%。其中,女性佔研究人口的53.5%,所有參與者中63.3%的人日收入超過32美元。1/3以上的受訪者(36.3%)擁有大學學位,62.4%的受訪者年齡為25~54歲。
研究顯示,當被問及是否會注射「經證實的、安全有效的疫苗」時,來自中國的受訪者給出了最高比例的正面回答(631/712,88.6%)和最低比例的負面回答(5/712,0.7%)。來自波蘭的受訪者報告的負面回答比例最高(182/666,27.3%),俄羅斯受訪者給出的正面回答比例最低(373/680,54.9%)。
當被問及「如果疫苗是由您的僱主推薦並經政府批准安全有效,您是否會接受」時,31.9%(4286/13 426)完全同意,而17.9%(2411/13 426)有點或完全不同意。各國情況有很大差異,中國的正面回答比例最高(83.7%),負面回答比例最低(3.7%)。俄羅斯的負面回應比例最高(40.9%),願意接受僱主推薦的受訪者比例最低(27.1%)。
日收入超過32美元的人對一般問題作出積極回應的可能性是日收入低於2美元的人的2.18倍。受教育程度越高也與疫苗接受度呈正相關。報告自己或家庭成員患有COVID-19疾病的人對疫苗問題作出積極反應的可能性並不比其他受訪者高。在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中等和較高的國家,每百萬人口的病例和死亡率與疫苗接受的可能性較高相關。
這些結果表明,信任政府的受訪者比不信任政府的受訪者更有可能接受疫苗(OR=1.67)。此外,如果個人信任政府,他們比不信任政府的人更有可能對僱主的疫苗建議作出積極回應(OR=2.34)。
對此,研究者表示,通過多種渠道傳播的錯誤信息會對COVID-19疫苗的接受度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疫苗開發速度的加快進一步加劇了公眾的焦慮,可能會影響對疫苗的接受程度。各國政府、公共衛生官員和倡導團體必須做好準備,解決猶豫問題,建立疫苗知識,以便公眾在適當的時候接受免疫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