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派好?還是左派好?

2021-01-15 南方周末

當地時間2012年5月6日,法國巴黎,支持者慶祝奧朗德在第二輪總統投票中獲勝。圖為封面印有奧朗德肖像的法國雜誌。

巴黎當地時間2012年5月6日晚8點,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初步結果顯示,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以近51.9%的得票率擊敗現任總統薩科齊,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成為17年來首位左翼總統。

四十年前,毛澤東在會見首次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森時表示:我喜歡西方的右派(政黨),不喜歡左派。

毛澤東闡述的這一觀點可能會在今天的中法關係中得到應驗。2012年5月6日,法國社會黨人奧朗德當選為法國總統,法國左派上臺了……

不樂觀的徵兆?

奧朗德上臺前,中法關係就有一些讓人容易產生不樂觀聯想的徵兆:

比如,奧朗德在選舉前曾派法國社會黨元老、擔任過法國總理的法比尤斯作為他個人的特使來華訪問。信心滿滿的法比尤斯在中國人民大學演講時,向中方提出要見胡錦濤主席,或至少一名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最後他被告知僅有機會見到一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這使得他十分不快,拂袖離開中國,不願見這名中方政治局委員。有外交界人士就擔心:不知道他回國會向奧朗德說什麼……

法比尤斯有機會在奧朗德政府中擔任要職,比如外長或者總統外交顧問。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國外交部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奧朗德新政府和中國的關係肯定會經歷一個外交磨合期,而外交磨合期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擔任這個職務的人是否了解中國。

一名中國外交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般來說,右派當政,和中國關係往往不錯;左派則麻煩多多,它們會在環境、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向中方提出大堆要求。

不過一個最新的動向有助於削減此前的疑慮。雖然只是屬於外交禮儀方面的事務:奧朗德當選後馬上約見中國駐法大使孔泉,而孔泉也把胡錦濤主席的賀信交給了他。

部分法國權威人士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為了法國的利益,奧朗德先生有可能放棄黨派歧見,致力發展中法關係,實行務實政治。但其中一位人士表示:這只是他個人的期望。

歐洲經濟怎麼辦?

除了中法關係,奧朗德上臺帶來的另一個不確定性後果就是法德關係,而這直接影響到歐洲經濟的復興。

奧朗德在選舉時的種種宣示都表明,他可能改變其前任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合作致力於在歐盟實行財政緊縮實現歐盟經濟復興的政策。奧朗德自己說:聽到我當選法國總統的消息,我敢肯定許多歐洲國家會感到鬆了一口氣,感到財政緊縮措施終於有望不再是不可避免的政策選項了。

南方周末記者就此採訪了德國駐華使館,使館參贊弗蘭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奧朗德先生沒有質疑歐盟25國財政條約,根據平等互利原則,這一點不會改變。」

但是他又表示:「除了財政條約以外,歐盟將談判一個增長條約,屆時法國新總統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提出他的立場。我們堅信,為了一個穩定的歐洲和歐洲經濟的復興,可以找到一個謹慎的解決方案。」

德國的立場給人的印象是:薩科齊時代已經定下來的事情和你奧朗德沒有關係,你不能改變;但是既然你上臺了,你可以在下一段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立場,而這必然導致奧朗德和默克爾各退一步,最終大家達成一個「謹慎的解決方案」。這一「謹慎」的結果會削弱原來薩科齊和默克爾共同實行的歐洲經濟緊縮政策的力度嗎?結合奧朗德曾表示反對中國經濟援助歐洲,未來中國在歐洲經濟復興這一方面還有機會嗎?

而法國官員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根據經驗。法、德兩國每當一個是左派一個是右派當權時,關係就好;如果都是右派或者左派掌權,關係一定不好(註: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基社盟在德國屬於中右翼)。可是當前歐洲的大環境是經濟不好,導致歐盟自身的發展方向也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上,對德國來說,奧朗德不和默克爾合作實行歐盟的經濟緊縮,當然不會導致兩國「關係就好」。

相關焦點

  • 在中國右派好還是左派好,看完這個短文你就明白了
    左派愛中國,恨算計中國的國家,愛自己的家庭,離婚率低。  右派恨中國(中國怎麼做都不對),愛美國,離婚率高,且喜歡亂搞,認為亂搞感情也是民主自由的一種外在表現。  左派傻傻,奉獻第一,對朋友義氣。  右派自私,崇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右派好還是左派好,相信你現在應該明白了。
  • 政治光譜(常說的左派右派是什麼)
    本文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介紹政治光譜,第二部分是根據模型得出的三個練習,第三個部分是相關資源和我的思考政治光譜是以政治用縱軸和經濟用橫軸組成的二維矩陣,通常以左派和右派為主導劃分。(自由)縱軸的上側是指威權主義,通常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權威)縱軸的下方是指個人主義,通常是個體價值高於一切,個人權利優先國家權力(自由)三個練習一,區分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共和黨:右派 黨徽是驢子 較為保守,主張自由市場 川普民主黨:左派 黨徽是大象 較為激進,主張國家幹預經濟
  • 1925年8月20日 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刺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刺身亡。廖仲愷是中國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家、國民黨左派的旗幟、孫中山的得力助手,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廖仲愷一生最光輝的光績是他積極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和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 警惕新左派的極左化危險
    【關鍵詞】新左派  市場經濟  政治思潮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國內新左派與國際新左派的「同」與「不同」新左派思潮是以左翼平均主義思想理論為基礎,以平等與公平為核心價值,把中國走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社會分層化、社會失範與其他社會問題,簡單地理解為「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體現,並以平均主義作為解決中國問題基本選擇的社會思潮
  • 蕭功秦:警惕新左派的極左化危險
    國內新左派與國際新左派的「同」與「不同」  新左派思潮是以左翼平均主義思想理論為基礎,以平等與公平為核心價值,把中國走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社會分層化、社會失範與其他社會問題,簡單地理解為「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體現,並以平均主義作為解決中國問題基本選擇的社會思潮
  • 左派看待世界的方式
    以色列越強大——隨著它防衛越有力,經濟越發達,外交地位越提高——左派越憎恨以色列。The second of the left's compasses — the race compass — is another reason the left hates Israel.第二個左派指南針——種族指南針——是左派憎恨以色列的另一個理由。
  • 美國解密檔案:CIA如何分化日本左派勢力
    大陸的《察網》1月18日發表了〈CIA曾出錢暗中分化扶植日本左派勢力〉http://www.cwzg.cn/html/2016/chaguzhijin_0118/26187.html#rd?101-8,117-18;Schaller 1985:93-4,139;Schaller 1997:124-25;塬彬久 2007[2005]:214;Weiner 2007:117-18)‧‧‧‧‧‧‧‧‧‧‧‧‧‧‧‧‧‧‧‧‧‧‧‧‧‧‧‧‧‧‧‧‧‧‧美日結束會談後,9月1日杜勒斯向艾森豪報告說,與日本人談得「非常好」
  • 黎漢持 - 黎漢持|一燈大師|一江春水向東流|左派_網易財經
    香港有線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小明是當年起用黎漢持參演《再向虎山行》的導演,他說自己與黎漢持在麗的有過多次合作,黎漢持工作態度好,因而《霍元甲》之後的麗的電視劇幾乎都有他參演。黎漢持在麗的月薪5000港元,1985年轉投TVB(無線電視臺)後,月薪增至2萬港元。這時黎漢持也可接拍電影賺片酬,算是事業發展的高峰期。
  • 民粹主義還是保守主義:論西方知識界解釋川普現象的誤區
    繆勒(Jan-Werner Müller)當代研究民粹主義的著名學者繆勒(Jan-Werner Müller)正確地指出了民粹主義概念完全被濫用的亂象:「幾乎所有的東西:左派和右派、民主和反民主、自由主義和反自由主義,都被稱為民粹主義。
  • 左派大劉
    左派大劉宇宙概念圖雖然說左派大劉這樣的稱呼並不是小編首創,而且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太公允,但是實話實說,從劉慈欣的所有作品中,無論是《流浪地球》還是《三體》等等,大致都能看出,劉慈欣本人對民主,對基層人民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小編在這裡絕對不上綱上線,咱們就事論事的討論討論,在《三體》中,除去科幻的元素,還蘊含了大劉的哪些「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