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2年5月6日,法國巴黎,支持者慶祝奧朗德在第二輪總統投票中獲勝。圖為封面印有奧朗德肖像的法國雜誌。
巴黎當地時間2012年5月6日晚8點,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初步結果顯示,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以近51.9%的得票率擊敗現任總統薩科齊,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成為17年來首位左翼總統。
四十年前,毛澤東在會見首次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森時表示:我喜歡西方的右派(政黨),不喜歡左派。
毛澤東闡述的這一觀點可能會在今天的中法關係中得到應驗。2012年5月6日,法國社會黨人奧朗德當選為法國總統,法國左派上臺了……
不樂觀的徵兆?
奧朗德上臺前,中法關係就有一些讓人容易產生不樂觀聯想的徵兆:
比如,奧朗德在選舉前曾派法國社會黨元老、擔任過法國總理的法比尤斯作為他個人的特使來華訪問。信心滿滿的法比尤斯在中國人民大學演講時,向中方提出要見胡錦濤主席,或至少一名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最後他被告知僅有機會見到一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這使得他十分不快,拂袖離開中國,不願見這名中方政治局委員。有外交界人士就擔心:不知道他回國會向奧朗德說什麼……
法比尤斯有機會在奧朗德政府中擔任要職,比如外長或者總統外交顧問。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國外交部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奧朗德新政府和中國的關係肯定會經歷一個外交磨合期,而外交磨合期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擔任這個職務的人是否了解中國。
一名中國外交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般來說,右派當政,和中國關係往往不錯;左派則麻煩多多,它們會在環境、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向中方提出大堆要求。
不過一個最新的動向有助於削減此前的疑慮。雖然只是屬於外交禮儀方面的事務:奧朗德當選後馬上約見中國駐法大使孔泉,而孔泉也把胡錦濤主席的賀信交給了他。
部分法國權威人士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為了法國的利益,奧朗德先生有可能放棄黨派歧見,致力發展中法關係,實行務實政治。但其中一位人士表示:這只是他個人的期望。
歐洲經濟怎麼辦?
除了中法關係,奧朗德上臺帶來的另一個不確定性後果就是法德關係,而這直接影響到歐洲經濟的復興。
奧朗德在選舉時的種種宣示都表明,他可能改變其前任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合作致力於在歐盟實行財政緊縮實現歐盟經濟復興的政策。奧朗德自己說:聽到我當選法國總統的消息,我敢肯定許多歐洲國家會感到鬆了一口氣,感到財政緊縮措施終於有望不再是不可避免的政策選項了。
南方周末記者就此採訪了德國駐華使館,使館參贊弗蘭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奧朗德先生沒有質疑歐盟25國財政條約,根據平等互利原則,這一點不會改變。」
但是他又表示:「除了財政條約以外,歐盟將談判一個增長條約,屆時法國新總統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提出他的立場。我們堅信,為了一個穩定的歐洲和歐洲經濟的復興,可以找到一個謹慎的解決方案。」
德國的立場給人的印象是:薩科齊時代已經定下來的事情和你奧朗德沒有關係,你不能改變;但是既然你上臺了,你可以在下一段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立場,而這必然導致奧朗德和默克爾各退一步,最終大家達成一個「謹慎的解決方案」。這一「謹慎」的結果會削弱原來薩科齊和默克爾共同實行的歐洲經濟緊縮政策的力度嗎?結合奧朗德曾表示反對中國經濟援助歐洲,未來中國在歐洲經濟復興這一方面還有機會嗎?
而法國官員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根據經驗。法、德兩國每當一個是左派一個是右派當權時,關係就好;如果都是右派或者左派掌權,關係一定不好(註: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基社盟在德國屬於中右翼)。可是當前歐洲的大環境是經濟不好,導致歐盟自身的發展方向也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上,對德國來說,奧朗德不和默克爾合作實行歐盟的經濟緊縮,當然不會導致兩國「關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