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國內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在社會群眾中,甚至在一部分黨內幹部中有所抬頭。「左」的思潮的復甦,表面看來是幫中央維持政治穩定,實際上是從「左」的方面反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正確方針。
【關鍵詞】新左派 市場經濟 政治思潮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國內新左派與國際新左派的「同」與「不同」
新左派思潮是以左翼平均主義思想理論為基礎,以平等與公平為核心價值,把中國走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社會分層化、社會失範與其他社會問題,簡單地理解為「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體現,並以平均主義作為解決中國問題基本選擇的社會思潮。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在中國逐漸發展並形成。
新左派作為一種學理,在市場經濟現代化過程中,強調不受約束的市場經濟會導致社會階層分配失衡,導致社會不公平,是有其合理性的。作為一種對經濟新自由主義的制衡力量,它可以起到學理上的平衡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社會利益的分化,新左派思潮的存在,也是社會文明發展到差異化階段的思想反映。然而,當今中國的新左派,在運用其學理資源時,與國際上以法蘭克福學派等「後學」理論為基礎的主流新左派相比,有一個必須注意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更多地是從「文革」理論中,從對「文革」的浪漫歷史想像中,去建構自己的合理性基礎。他們從這種虛幻的基礎上去尋找支持自己現實立場的資源,這在當下中國,就具有值得警惕的消極性與危險性。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過分誇大了市場經濟與自由競爭過程中某種由於脫序與失範而出現的消極現象,並把此類消極面視為「資本主義的本質表現」。由於這種悲觀估計,他們在情感上思想上對現實有一種更強烈的疏離感,並形成一種更具情緒化的、以「文革」為理想模式的激進的「左」的批判意識。
2015國內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有所抬頭
2015年國內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在社會群眾中,甚至在一部分黨內幹部中有所抬頭。他們中有些人本來就對改革開放不滿,認為現在中央批評「右」的自由化思潮,正是他們對中國政治施加影響的好時機。他們認為經歷了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資本主義化」了,中國民眾已經成為「被資本家奴役的奴隸」。他們主觀上似乎要表達為下層階級講話的道義責任感,然而這種責任意識卻是建立在錯誤判斷的基礎上的。某些人公然認為,「改革這麼多年,我們走的是資本主義道路;老是強調創新,再繼續創新,社會主義就沒了,黨乾脆改名算了」。
他們還認為,「制度、法治並不重要。革命年代沒有制度、法治,但共產黨照樣很清廉,所以關鍵還是理想、信念」。他們所謂的「理想、信念」實際是改革開放以前的「左」的那一套。他們用極左的教條主義來對抗社會主義法治化的歷史趨勢,用「文革」運動的意識形態作為理想與信念的基礎。
他們有的人仍然鼓吹「以階級鬥爭為綱」。把改革開放時代的人民內部矛盾,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理論來予以定位。他們把「以階級鬥爭為綱」作為打擊右翼自由派的武器的同時,卻與中國共產黨提倡的走向和諧社會的大方向背離。他們高調地強調階級鬥爭,在社會上製造了政治緊張空氣。他們鼓吹「以階級鬥爭為綱」,最終會把一切與他們持不同意見的人,都一律打成是「階級鬥爭的新對象」。這種泛化處理社會階層矛盾的做法,在「文革」時期造成了巨大的極左災難。正是這種歷史記憶,使中產階級與企業家階層產生疑慮與恐懼心理,並引發了社會大眾的擔憂,其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左」的思潮危害巨大,需要警惕
「左」的思潮的復甦,表面看來是幫中央維持政治穩定,實際上是從「左」的方面反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正確方針。有的觀點已經是公然對抗、直接否定黨中央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依法治國」的方針了。
針對這種情況,許多幹部無所適從,知識分子與社會大眾也憂心忡忡。他們誤以為這些「左」的思潮的代表人物不是「空穴來風」,似乎其背後有深厚的政治背景,造成社會上對中央大政方針的誤解,影響了廣大知識分子與社會大眾對改革開放大方針的信任,這樣的苗頭性和傾向性值得高度警惕。更大的危險還在於,「左」的思潮的代表人物將有可能與社會上反對改革開放路線的民粹左派,裡應外合,內外呼應,形成群體性的思想勢力,來影響政府,對執政黨施加壓力。
可以預計,這樣的過程有可能在未來五六年,或更長一段時間裡出現。一旦中國經濟出現某種挫折,經濟蕭條與社會失業面增加,社會矛盾就會進一步擴大;一旦經濟大趨勢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社會大眾面對新的經濟困境時,這種以全面否定改革、否定改革開放為基調的新左派中的激進思潮,就有了進一步膨脹的溫床與勢頭。新左派中的激進「文革」左派思潮,具有民粹化的天生趨勢。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國民眾,在文化心理上也有「文革」理論殘餘的心理積澱,很容易受其影響。在那裡,極左化中膨脹的新左派,會以「正義」代表者的姿態,在社會騷動狀態中上下竄動,煽動社會不滿。凡是反對其觀點的,在他們主導的輿論場中,一律被打成「敵對勢力」。他們會在內外呼應的互動過程中,成為社會上與網絡空間中的強勢話語,甚至有可能取得輿論場上的話語霸權與優勢,成為中國政治不穩定的新的動亂之源。
新左派中的激進派不但會拉攏社會群眾,而且還會從「左」的方面來攻擊執政黨的既定方針,通過改革開放而形成的執政黨的合法性的新道統,就會受到挑戰威脅。可以想見,一旦新左派在輿論場上得勢,社會也會發生「左」與「右」對抗的撕裂狀態。這種來自「左」的方面的對執政黨合法性的挑戰,與來自「右」的自由化的挑戰的前景,是可以想像的,這種趨勢是十分危險的。
針對社會上這種新左派中的極左化的苗頭與現象,我們要予以充分的注意與警惕,要針鋒相對地提出批評。我們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不走老路,不走邪路」的決議精神,讓社會大眾理解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堅持革命黨人的信仰並不是對立的關係,法治與理想信念是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決不能讓「以階級鬥爭為綱」死灰復燃;決不能通過回歸「左」的思潮,讓「死的抓住活的」,以此來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矛盾。
(作者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幟的邪路》,新華網,2012年11月8日。
責編/劉瑞一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