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光譜(常說的左派右派是什麼)

2021-01-10 結構化思考

本文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介紹政治光譜,第二部分是根據模型得出的三個練習,第三個部分是相關資源和我的思考

政治光譜是以政治用縱軸和經濟用橫軸組成的二維矩陣,通常以左派和右派為主導劃分。

橫軸的左側是指計劃經濟,通常是激進的,即國家幹預經濟,並進行財富再分配,以縮小貧富差距,人人平等。(權威)

橫軸的右側是指市場經濟,通常是保守的,即任由市場這隻無形的手解決經濟問題。(自由)

縱軸的上側是指威權主義,通常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權威)

縱軸的下方是指個人主義,通常是個體價值高於一切,個人權利優先國家權力(自由)

三個練習

一,區分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

共和黨:右派 黨徽是驢子 較為保守,主張自由市場 川普

民主黨:左派 黨徽是大象 較為激進,主張國家幹預經濟 歐巴馬 ,拜登

二,區分國民黨和民進黨

國民黨的政治立場是「三民主義、保守主義、反共主義、中國民族主義、中國統一,中間偏右;

民進黨的政治立場是「自由主義、臺灣獨立、臺灣民族主義,中間偏左」。

三,怎麼看新冠時期美國很多人不戴口罩

按政治光譜能部分解釋,因為美國人是個人主義,個體價值高於一切,個人權利優先國家權力。

相關資源

一,關於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區分,來源於(不談統獨,只看左右--臺灣誰是左派,誰是右派?? http://bbs.tianya.cn/post-333-8980-1.shtml)。該文不代表個人觀點。

二,諾蘭曲線和政治光譜相近。個人覺得諾蘭曲線更為科學,但是政治光譜使用更為廣泛。

諾蘭曲線

我的思考

這種合適於國情嗎?

後記:圖片和國民黨民進黨的區分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右派好?還是左派好?
    四十年前,毛澤東在會見首次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森時表示:我喜歡西方的右派(政黨),不喜歡左派。毛澤東闡述的這一觀點可能會在今天的中法關係中得到應驗。2012年5月6日,法國社會黨人奧朗德當選為法國總統,法國左派上臺了……不樂觀的徵兆?
  • 在中國右派好還是左派好,看完這個短文你就明白了
    左派愛中國,恨算計中國的國家,愛自己的家庭,離婚率低。  右派恨中國(中國怎麼做都不對),愛美國,離婚率高,且喜歡亂搞,認為亂搞感情也是民主自由的一種外在表現。  左派傻傻,奉獻第一,對朋友義氣。  右派自私,崇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右派好還是左派好,相信你現在應該明白了。
  • 樂媛:網絡BBS論壇政治討論中的左右意識形態與派別劃分
    結果顯示,在左派聲音佔主流的「強國論壇」與右派聲音佔主流的「貓眼看人」論壇,二者在政治討論的議程上具有顯著差異。這表明,左右意識形態的角力與分化對於網絡政治討論中的公眾議程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因此,在這裡我們提出以下兩個具體的假設來試圖驗證與說明中國網絡政治派別分化的現狀:假設1: 在網絡BBS政治討論中,存在左右意識形態分別佔據主流的左派論壇與右派論壇。假設2: 左派論壇與右派論壇在所關注的議程上具有顯著差異。而且,左派論壇更傾向於強調「民生福利」和「社會不平等」,右派論壇更強調「自由民主」。
  • 歐美民粹主義的政治光譜
    民粹派(包括政治上的極右派,也包括極左派)的興起,是近年來歐美國內政治中引人注目的現象。隨著英國公投脫歐成真、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極右或曰偏右民粹派這一浪潮愈演愈烈。它與極左民粹派的興起(主要的代表即希臘)相互呼應、相反相成,既反映出選民某些特定的恐懼與期盼,也標誌著民粹派在政治上的不斷成熟和日漸強大。
  • 1925年8月20日 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刺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刺身亡。廖仲愷是中國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家、國民黨左派的旗幟、孫中山的得力助手,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廖仲愷一生最光輝的光績是他積極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和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 位於政治光譜兩個極端者都支持柯文哲?
    「政治光譜」是西方政治學者常用的一個名詞術語,一般是用作量度政黨或個人的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在現代西方國家或地區,,政治光譜通常以左右的界線來加以描述。大多數政治光譜都包括兩大派,左派(社會主義或無政府主義傾向)和右派(保守主義傾向),光譜的其中一端代表著最極端的無政府主義,另一端最則代表最極端的法西斯主義(威權主義)。
  • 德國大選|政治光譜兩極的黨派為何同時呈現出分裂和模糊?
    德國大選|政治光譜兩極的黨派為何同時呈現出分裂和模糊?它們以政治光譜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起來依次是:綠黨,德國左黨(對這兩個黨在政治光譜的排序中誰更「左」存在爭議),社會民主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自由民主黨,德國選擇黨。
  • 美國「宗教左派」再掀投身政治熱,牧師當選參議員
    路透社指出,這是川普總統執政下美國「宗教左派」再掀投身政治熱的最新跡象。沃諾克(Raphael Warnock)本月10日上午在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Atlanta)知名的埃比尼澤浸信會教堂(Ebenezer Baptist Church)講道,一如過去15年每個周日。但這回他還有準國會議員身分,他將是喬治亞州首位非裔聯邦參議員。
  • 美國解密檔案:CIA如何分化日本左派勢力
    1954年12月吉田被逼下臺後,「經團聯」等壟斷資產階級集團眼見社會黨特別是左派社會黨日益強大,而保守勢力則內訌方酣,憂心保守政權不穩,於1955年1月集合商界力量,成立政治獻金的組織「經濟再建懇談會」,資助自由黨、民主黨競選經費與每月的經常開支,希望保守勢力聯合,穩住政權。1955年2月的大選,社會黨左右兩派席次皆有增加,共達156席。
  • 警惕新左派的極左化危險
    【摘要】2015年國內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在社會群眾中,甚至在一部分黨內幹部中有所抬頭。「左」的思潮的復甦,表面看來是幫中央維持政治穩定,實際上是從「左」的方面反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正確方針。
  • 蕭功秦:警惕新左派的極左化危險
    2015國內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有所抬頭  2015年國內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在社會群眾中,甚至在一部分黨內幹部中有所抬頭。他們中有些人本來就對改革開放不滿,認為現在中央批評「右」的自由化思潮,正是他們對中國政治施加影響的好時機。他們認為經歷了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資本主義化」了,中國民眾已經成為「被資本家奴役的奴隸」。
  • 巴迪歐談法國大選:投票,還是重新發明政治?
    上周日的第一輪投票結果不僅打破了法國傳統政治格局(法國傳統的右翼共和黨和左派的社會黨雙雙出局),也反映出法國選民的「舉棋不定」。4月18日,法國《世界報》刊登了著名哲學家阿蘭·巴迪歐談論此次大選的文章。巴迪歐首先一一「數落」了參與大選的各位候選人,進而引出了他意欲討論的問題:什麼是政治?什麼是一種可辨識的、聲明的政治?
  • 周八駿:香港政治光譜的演變
    分析香港政治光譜演變有助於理解這一精闢論斷。  卅年變化 交叉複雜  香港政治光譜演變已歷經三階段。  第一階段,從一九八四年中英發表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英國宣布將在香港推行代議政制,到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香港政治形成基本矛盾——英國以所謂「還政於民」來對付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決定「拒中抗共」勢力與愛國愛港陣營對立的香港政治光譜基本分野。
  • 近看香港回歸後的「政治光譜」
    在港期間,《環球時報》記者採訪過的港人不論政治立場隸屬親建制派(親政府)還是泛民主派(反對派),人人都在可能性上否認「港獨」,卻又大多樂談「本土」。《香港城邦論》因「為香港本土主義提供理論基礎」被人推薦一讀。售書小姐推銷時很賣力地說:「這書出了第四版,很暢銷喔。」
  • 揚之:大選前看德國的政治光譜和組合模式
    可惜好景不長,「舒爾茨東風」並未吹紅德國的政治生態,三次州選(薩爾、石荷、北威)的結果一個比一個慘。從那時起,本次大選便沒了懸念,社民黨上位無望,默克爾勝出幾成定局。 儘管如此,基民盟/基社盟要單獨執政恐怕也不現實,因此,它與誰聯合執政將決定德國下屆政府的政策走向。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年大選中最奪目的將是小黨的光彩。
  • 「周培源」一代物理學宗師:科學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科學家
    毛主席說:階級就是一個認識主體,由自在階級到自為階級,這就說明了整個階級是個認識的主體。據說,在北大曾有過這樣一種說法:周培源是科學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科學家。周培源和妻子王蒂澂,以及他們的女兒周培源(左二)年輕時周培源曾被指為「漏網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