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政治光譜兩個極端者都支持柯文哲?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政治光譜」是西方政治學者常用的一個名詞術語,一般是用作量度政黨或個人的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在現代西方國家或地區,,政治光譜通常以左右的界線來加以描述。大多數政治光譜都包括兩大派,左派(社會主義或無政府主義傾向)和右派(保守主義傾向),光譜的其中一端代表著最極端的無政府主義,另一端最則代表最極端的法西斯主義(威權主義)。不同政治傾向的政黨和個人會在政治光譜的不同位置之上,而各個國家、地區的政治光譜也略有差異。而臺灣地區的政治學者在引進「政治光譜」的概念時,卻根據臺灣地區特有的政治態勢,將之用來區別界定各個政黨對「統獨」議題的立場態度,其中右的一端是「統」,左的一端是「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新黨是位於「統」的一端最盡頭的「端末」,國民黨則位於「統」的一側的偏中間的位置;建國黨是位於「獨」的一端的盡頭,民進黨則在「獨」的一端的偏中間的位置。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新成立了一些政黨,其中親民黨是位於「統」的一側,臺聯黨取代了建國黨的位置,後來又由「時代力量」取代了臺聯黨的地位,或是「時代力量」與臺聯黨同是位於「獨」的一側的末端。

  由此可見,以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臺聯黨,還有李登輝支持的「時代力量」,都是位於政治光譜左側亦即「獨」的一端的政黨,而與李登輝「不共戴天」的新黨,則是處於政治光譜的最右側的「統」的政黨。這兩者之間,不但是分別位於政治光譜的兩個不同方向的最極端,而且其主要領袖李登輝、鬱慕明,更是冤家對頭,勢不兩立。

  但「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得太快」。就在這幾天,居然發生了李登輝和鬱慕明這對「冤家對頭」,竟然在空 「攜手」,共同支持自稱為「墨綠」,與「時代力量」等「第三勢力」同構型甚高,因而應當被擺放在政治光譜的左亦即「獨」的一側的臺北市長柯文哲!這個「變化得太快」的現象,直看得人們目瞪口呆,簡直是不敢相信。

  李登輝支持柯文哲,是自然的事。他於日前出席「臺獨」團體「臺教會」年度募款餐會,面對活動主持人詢問,現在是否還支持柯文哲時?高舉右手,微笑表達對柯文哲的支持,成為現場少數表態挺柯的人之一。實際上,由於柯文哲表態「兩岸一家親」,被「獨派」團體視為「由綠轉粉紅」,因而都紛紛與他劃清界線,區隔關係。而李登輝卻「眾『獨』皆醉我獨醒」,繼續支持柯文哲,算是「有始有終,情義不離」。這可能是與近來民進黨對李登輝不太恭敬,而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卻反襯折射了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受困於兩岸關係事務領域的宭境,因而惹來民進黨的妒忌和怨恨。再加上柯文哲「大嘴巴」說話對民進黨不太恭敬。因而民進黨曾經全力開火炮轟柯文哲。而這看在李登輝的眼中,反而是感到 「有種」,因而就在「獨派」政黨團體中,「力排眾議」,全力支持柯文哲。

  如果說,李登輝支持柯文哲是常態的話,鬱慕明卻能夠與李登輝「心有靈通一點犀」地表態支持柯文哲,則確實是令人震撼。實際上,當年鬱慕明等人之所以組成「新國民黨聯機」,後來更在此基礎上脫離國民黨並成立新黨,就是因為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指責他搞「臺獨」。此後,在國民黨開除李登輝黨籍後,連戰主席曾以國民黨已經「沒有李登輝因素」的理由,要求新黨返回國民黨。但鬱慕明卻懷有「寧做雞口,莫做牛後」的心理,認為返回國民黨只能是做一名中常委,還不如做一個小黨的主席自由自在。而且,在外圍反而還能發揮對國民党進行監督的作用,而返回國民黨就反而說話沒人聽了。

  新黨與李登輝的關係,一直繃得很緊。不久前鬱慕明接受大陸《環球時報》專訪,被問及臺灣有哪些人是他永遠無法原諒的?鬱慕明直言,永遠無法原諒李登輝,因為李登輝欺師叛祖,卻享盡榮華富貴。相較之下,陳水扁貪腐單純是個人品德問題,他反而沒這麼介意。而且,鬱慕明還曾率領律師及支持者,前往「高檢署」按鈴,控告李登輝在日本時一席「尖閣諸島(即釣魚島)是日本的」談話,涉犯「刑法」第一百零四條「外患罪」。

  但即使如此,鬱慕明也明知道李登輝已經公開表態支持柯文哲,他還是表態說,在臺北市將「有條件支持」柯文哲連任。鬱慕明表示,民進黨若在臺北市長派人參選,新黨將支持柯文哲「硬幹到底」。若民進黨自己不推人、支持柯文哲,柯文哲幾乎穩定當選,那新黨很可能推人參選,或國民黨派出一個非常特殊的候選人,新黨或許會支持。鬱慕明說,表態 「有條件支持」柯文哲,絕非要進行條件交換,而是認同柯文哲推動城市交流,促進兩岸民間友好往來,與新黨追求兩岸和平的理念一致。

  如果國民黨仍將推出其他的戰將參選臺北市長,鬱慕明卻表態支持柯文哲,雖然讓人覺得 「唔多妥」,但還是「可以接受」的話,在國民黨將會力拱「立委」蔣萬安出戰的情況下,鬱慕明還是支持柯文哲,就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了。實際上,蔣萬安是蔣經國的孫子,而包括鬱慕明在內的新黨人,都聲稱自己是蔣經國學校的好學生」。但他們不去支持蔣萬安,卻支持「墨綠」柯文哲,而且還是與被他們視為「背叛了蔣經國」的李登輝「同步」,就確實是難以想像了。而鬱慕明「不支持」蔣萬安的理由,卻又居然是三十八歲的蔣萬安還年輕、才踏入政壇不久,「拜託,先留住這步棋,別犧牲年輕人」!

  為何會如此?是因為鬱慕明認為國民黨不爭氣。正因為如此,鬱慕明還曾公開說過,在2018年的地方選舉和2020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委」選舉,新黨都將會參加。「大選」新黨肯定不會贏,而且因為新黨此前的得票率尚未跨過百分之五的「門坎」,必須循選民聯署方式參加,頗為麻煩。幸好,新黨的義工的業務能力很強,奉獻精神也很高,要徵集到足夠的聯署書,還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2000年的「大選」,新黨由於在此前的「立委」選舉中,得票率跨過了「門坎」,可以直接提名候選人。而新黨自己卻無人出戰,只能是情商不是新黨黨員的李敖代戰,結果李敖卻呼籲新黨支持者將手中的選票投給宋楚瑜,他自己只是得到一萬多票,等於是糟蹋了新黨的一番好意。現在,新黨的人才條件更不如二十年前,又能夠徵召到什麼人可以代打呢?

  對於鬱慕明「不合常理」的表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反而很能看得開。他表態說,國民黨會用儘可能的能力,讓所有路線方針相同的政黨,團結在一起,堅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以及兩岸和平穩定發展,如果路線相同就作夥伴,路線不同就做朋友,做朋友也很好。或者吳敦義認定,鬱慕明其實是在說氣話,也是對國民黨實施「激將法」,因而 「定過臺油」。待國民黨的戰略部署都公開並展開後,鬱慕明就不會再埋怨國民黨「不爭氣」,而收回支持柯文哲的說法,改為全力支持「老校長」的孫子蔣萬安了。

來源:新華澳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坦言2024機會小 柯文哲指蔡英文是極端政治代表
    臺北市長柯文哲。(張穎齊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大巨蛋復工在即,外界認為這是臺北市長柯文哲為自己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做鋪路,柯9日接受電視臺專訪直言,這是善後,就算有功也不一定要居功,若純粹要靠聲量,他必須要領先藍綠8%民調,但現階段選贏的機會很低,因媒體、政黨每天總動員打他,2014年的自己與蔡英文、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選舉,都證明是臺灣極端政治的代表。
  • 蔡英文過境美國,但早就被柯文哲和李登輝搶戲了
    我無意抬高柯文哲這個人,但其代表的政治綜藝化,以及意識形態漂移的現象,其效應恐怕要影響臺灣至少十年。說穿了,「柯文哲癌」的生成基礎,就是島內選民厭倦了傳統藍綠政治的集體心態,特別是那些90後的世代。單純的統獨二分法,無法完整詮釋島內各種政治光譜的選民,這個論點在此時此刻特別凸顯。說柯文哲與其支持者是「獨」,但最反感柯的也正是鐵桿獨派。
  • 柯文哲宣布組建新政黨 臺媒:向藍綠叫牌的政治資本
    據《中國時報》1日報導,有幕僚透露,柯文哲手握兩套劇本:一是自己選「總統」;二是挺郭參選,但無論哪一出,他志在力拼「立委」席位,擴大自身政治影響力。臺北市議員王鴻薇估計,以柯文哲近期民調支持度,有機會拿到20%的政黨選票,起碼有8席的不分區「立委」,勢必能在臺灣政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 周八駿:香港政治光譜的演變
    分析香港政治光譜演變有助於理解這一精闢論斷。  卅年變化 交叉複雜  香港政治光譜演變已歷經三階段。但期間,除末代港督單方面推行政制改革,兩大陣營圍繞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是否實施原已列入《基本法》附件二的「直通車」安排展開鬥爭,大部分時間香港政治光譜分野不突出。  彭定康毀壞「直通車」,所以特區成立後,港英時代最後一屆立法局的「拒中抗共」陣營議員集體「下車」,使香港政治光譜在那一時段呈現明顯的不同色彩。
  • 郭臺銘點評政治明星 蔡英文「黔驢技窮」柯文哲「心口不一」
    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參與的臺灣「YAHOO鄉民大會」節目錄影,今日(15日)播出(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5月15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參與的臺灣「YAHOO鄉民大會」節目錄影,今日(15日)播出,除了參加「真假郭董」的QA競賽外,郭還對政治人物任意而行的作為點評並貼標籤
  • 柯文哲人氣下降四大原因 宏觀與微觀的因素
    柯文哲現象的出現,必然有其宏觀與微觀的因素。  然而,柯文哲就任近半年以來,其施政滿意度與個人的支持度急速下滑,不禁引人省思,人氣直逼蔡英文的政治明星,何以出現政治消解的後果呢?  首先,作為一個民選的行政首長,「興利除弊」本是維繫政績的兩個重要指標。
  • 曾俊華「政治光譜更寬」是徹頭徹尾選舉語言
    相反,其八成支持來自反對派,如此強烈對比,又豈能說明曾俊華得到各界支持?因此,所謂的「政治光譜更寬」的論調,不過是某些人混淆視聽的競選伎倆,目的是要掩蓋曾俊華已經成為反對派政治「代理人」的事實。問題也在於,一個由反對派推舉的候選人,又如何能真正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  邏輯學上有一個專門詞語叫「概念滑轉」,用較通俗的叫法是「偷換概念」。
  • 法國大選|今日對戰勒龐 馬克龍崛起背後的法國政治光譜
    起初勝算最大的是共和黨,但其候選人菲永醜聞、官司纏身,他本人堅持參選,卻又得不到共和黨的全力支持,出局是預料之中的。 社會黨的敗局則是註定的。社會黨候選人阿蒙在黨內僅得到前第一書記奧布裡夫人等堅持固有價值觀、拒絕改革的少數人的支持,而包括奧朗德總統、前總理瓦爾斯在內的「溫和改革派」,以及現政府主要成員都對阿蒙持懷疑態度,他們或明或暗地支持馬克龍。
  • 柯文哲:神經放大條點
    臺北巿長柯文哲(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10月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論文事件」延燒,臺北市政府顧問蔡壁如坦誠在LINE(社交軟體)群組,轉發一則「英國 LSE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正式否認蔡英文有提交論文」的連結,被外界質疑其目的是刻意散播消息,為了告知蔡英文的支持者
  • 美國政治光譜正悄然右移
    至於川普這位業餘玩家,憑藉作秀般的誇張表現竟然製造出一場席捲美國的政治狂歡。  西方各大媒體在報導初選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現象:其他競選人的支持者在造勢現場振臂高呼的都是競選人的名字,只有川普的支持者大喊著「USA」。
  • 讓柯文哲離婚,讓韓國瑜罷官,讓唐鳳背鍋丨臺灣一周
    △左:陳佩琪;右:柯文哲△柯文哲趕快發文,說自己不但不會管自己的老婆,甚至連管的想法都不敢有。他說妻子陳佩琪是獨立女性,是優秀的兒科醫師,過去一起上班的時候,陳佩琪賺的錢都比他多。柯文哲過去針對女性發言多有失言之處,而此時卻能如此簡明扼要的維護妻子獨立以及女性尊嚴,自然獲得社會好評。陳佩琪並非自走炮性格,但每次發文都非常犀利。尤其在維護自己老公方面都是直接站在前臺。有一次因為某些名嘴議員批評柯文哲財務問題。陳佩琪立刻站出來提告這些名嘴以及其身後的電視臺,她說先生的錢都是妻子在管的。如果有問題,豈不是影射她管理財務不當,所以必須出來維護自己。
  • 國際日報:歐巴馬麥凱恩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
    國際日報:歐巴馬麥凱恩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 2008年08月01日 1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1日電 美國《國際日報》8月1日發表署名文章說,歐巴馬和麥凱恩的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
  • 觀察臺灣政治人物這麼多年,我們也成長了
    與其說,媒體在關注雙城論壇,不如說媒體在關注柯文哲的兩岸政策以及其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畢竟柯文哲對於自己政治生涯的規劃似乎並未止步於臺北市長。說柯文哲是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的「攪局者」並不為過,「柯文哲因素」是韓國瑜被拱參選、賴清德「突襲」參選的直接肇因,並導致藍綠兩家殘酷黨內廝殺。
  • 柯文哲如何清算GM149這筆「糊塗帳」
    島內民調顯示政治立場親綠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的支持率仍領先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但柯文哲疑似以臺大醫院名義私設帳戶(MG149)一事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其誠信也備受外界質疑,加之早前歧視女性的言論引起婦女團體強烈不滿、輿論譁然,柯文哲能否繼續保持領先態勢,不無疑問。
  • 德國大選|政治光譜兩極的黨派為何同時呈現出分裂和模糊?
    它們以政治光譜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起來依次是:綠黨,德國左黨(對這兩個黨在政治光譜的排序中誰更「左」存在爭議),社會民主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自由民主黨,德國選擇黨。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極左」和「極右」通常指的是上文所提到的七個可能入住國會的政黨所構成的政治光譜中的兩極(polar),而不是「極端」(extrem)的「左翼」或「右翼」 。在上述七個可能入駐國會的政黨中,處於政治光譜兩極的是:極左的綠黨和德國左黨,極右的德國選擇黨。
  • 柯文哲談「韓流」現象:鐵韓粉硬度還是很高的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代表臺灣民眾黨出徵臺南第1選區「立委」的顏耀星,23日於新營舉辦競選總部成立大會,黨主席柯文哲到場輔選,稱讚顏耀星學經歷豐富,是最適合的「立委」,還打趣說,聽說這個選區綠的不想投綠的,藍的不想投藍的,那就投給顏耀星。
  • 歐美民粹主義的政治光譜
    民粹派(包括政治上的極右派,也包括極左派)的興起,是近年來歐美國內政治中引人注目的現象。隨著英國公投脫歐成真、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極右或曰偏右民粹派這一浪潮愈演愈烈。它與極左民粹派的興起(主要的代表即希臘)相互呼應、相反相成,既反映出選民某些特定的恐懼與期盼,也標誌著民粹派在政治上的不斷成熟和日漸強大。
  • 臺灣政治板塊大位移——政黨輪替前奏
    蔡英文、韓國瑜、柯文哲民進黨2020初選最快6月13日底定,國民黨初選則在7月中明朗化,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也摩拳擦掌。在各陣營最近的交手可見臺灣政治板塊移動軌跡,出現政黨輪替前奏,去年「九合一」選舉慘敗的民進黨想要期待鐘擺效應,應是難上加難。
  • 人的性別不只有男與女兩個極端,而是一條連續的光譜帶
    ·柯艾略 Picture by Sonnie Hiles2 人的性別不是只有男與女兩個極端,而是一條連續的光譜帶,我們每個人都可能位於這條性別光譜帶上的任何位置。Picture by Maria Shanina4 如果你想生氣,那就24小時都生氣
  • 政治極化、民族分裂,「兩個美國」的對立從何而來
    自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關於美國政治和社會大分裂以及可能爆發某種形式的「內戰」這個話題越來越引起媒體和學術界的關注。而如今,在2020年大選中落敗的川普一直拒絕承認敗選,還屢屢聲稱大選中存在大規模舞弊行為,他的支持者也多次舉行示威遊行,其中不乏「民兵」組織。這些人多次與川普的反對者發生暴力衝突,造成人員死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