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政治光譜更寬」是徹頭徹尾選舉語言

2021-01-10 大公資訊

  文\李俊

  曾俊華獲一百六十五張選舉提名「入閘」,票數不過是剛過門檻,但反對派及其支持者連日來散播一些輿論,聲稱提名票中既有建制派又有「泛民」,因此證明曾俊華得到「整個政治光譜」的支持、更能團結社會云云。這實際上是徹頭徹尾的選舉語言,事實是,曾俊華只得到不足四十張建制提名,佔八百名建制派中的二十分之一,幾乎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相反,其八成支持來自反對派,如此強烈對比,又豈能說明曾俊華得到各界支持?因此,所謂的「政治光譜更寬」的論調,不過是某些人混淆視聽的競選伎倆,目的是要掩蓋曾俊華已經成為反對派政治「代理人」的事實。問題也在於,一個由反對派推舉的候選人,又如何能真正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

  邏輯學上有一個專門詞語叫「概念滑轉」,用較通俗的叫法是「偷換概念」。反對派現在所做的就是偷換「政治光譜」的定義與概念。將個別人的政治表態與整體的政治立場相混淆,將極個別情況說成是普遍情況。如果對曾俊華所獲得的提名票逐一作精確的分析,就完全可以拆穿反對派「概念滑轉」的欺騙手段。

  建制派根本不支持曾俊華

  曾俊華總共得到一百六十五張提名票,只距一百五十票的「入閘門檻」多出十五張。而即便如此,這一百多張的提名票中仍然有諸多問題。綜合各大媒體的分析,當中來自於所謂的「泛民主派」超過一百二十張,而「建制派以及非泛民」只有約四十張。表面上看,曾俊華兩方面的得票之比是「三比一」,似乎比例上「過得去」,反映了曾俊華「兩方面的支持都有」,可以證明他得到各界支持云云。

  但是,應當從兩方面去看待這一百六十五張提名。首先,這四十名所謂的「建制派」到底能否代表建制派?眾所周知,建制派之所以稱之為建制派,關鍵在於在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政策,落實基本法規定等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鮮明、一致,尤其是在遵守全國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決定的立場,不容退讓。然而,有些人出於一些自身利益的考慮,對這些大原則並不堅持,甚至公開要求放棄或忽略這一決定,如此立場顯然已不是建制派的立場。也就是說建制陣營中極少數人的決定,根本代表不了整體建制陣營。

  其次,曾俊華充其量只得到約四十名建制支持,不過是八百名建制派的二十分之一!如此小的比例,顯然不說明「得到建制派支持」。其情形好比,一個班裡有一百個學生,九十九人不及格只有一個過六十分,這能否說明全班都及格?個別選委的個人政治立場,絕不代表整個陣營。如果曾俊華真的得到建制派的支持,就絕不可能只得到一百六十五張提名,而應當是數以百計;不會只在某界別得到支持,而應當在關鍵的界別如全國政協、人大、中企等界別都有提名票。這些界別一票都沒有,還能說「得到整個政治光譜的支持」?

  所謂的「政治光譜」,是以政治立場來區分,而不是以個別人的利益來區別。從曾俊華的提名票中分析可見,他所獲得的是極端偏向一邊的支持,這一邊就是所謂的「泛民主派」;另一邊的建制派陣營,他根本「沾不上邊」。反對派及其支持者不斷散播這些似是而非的誤導性言論,偷換概念,目的無非是要塑造曾俊華的支持度廣泛形象,是要掩蓋曾俊華已經成為反對派政治「代理人」的事實。

  已成反對派政治「代理人」

  問題或許應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曾俊華得不到建制派的認可與支持?從政治忠誠度角度而言,曾俊華無法說服建制派相信他可以捍衛「一國兩制」。從過去三個月來的事實可見,曾俊華政治立場一變再變。對遵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決定,他要麼避重就輕,要麼腳踏紅線;對二十三條立法的立場亦是左搖右擺。這些都是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竟然說變就變,市民、選委、中央又豈能相信他上臺後不會做出動搖甚至破壞「一國兩制」之事?

  再進一步從其個人能力而言,曾俊華一無成功的施政前績,二無令人認可的參選政綱,根本無法讓人放心讓其管治七百萬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一個經常被人引述的例子是,他擔任財政司司長九年時間,正正是香港貧富差距最嚴重的時期,亦是香港土地供應最滯後的時期,「守財奴」、「不做不錯」的評價幾乎是包括反對派媒體在內的普遍看法。如果對香港前途有憂慮者,如果對化解深層次矛盾有思考者,都不可能相信,一個直接或間接導致香港當前問題叢生的「碌碌無為」的官員,可以帶給香港任何發展的希望。

  行政長官選舉不是政治表演的平臺,這是一場嚴肅的選舉,是要選出一位能真正帶領香港市民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的行政長官。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這四大條件缺一不可,顯然,曾俊華並不是一位受各界認可的合格人選。反對派越是散播「政治光譜更寬」的言論,也就越暴露出曾俊華被反對派「挾持」的事實。

相關焦點

  • 新聞分析:多州議會選舉重繪德國政治光譜
    新華社柏林10月29日電 新聞分析:多州議會選舉重繪德國政治光譜  新華社記者張遠 任珂  德國東部圖林根州27日舉行議會選舉,左翼黨和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以超過30%和23.4%的得票率佔據前兩位,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和社會民主黨(社民黨
  • 美國中期選舉「靴子落地」 近距離看美國政治光譜漸變
    「『驢象之爭』由來已久,但情緒化的川普加劇了美國政治的分裂。」《環球時報》記者在美國中期選舉期間前往華盛頓、費城等地,聽到的是各種複雜的議論,也近距離感受到美國政治光譜的變化。美國中期選舉「靴子落地」,民主黨時隔8年重奪聯邦眾議院多數席位,而共和黨保住參議院多數席位。可以預見的是,政府與國會相互掣肘將會加大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兩黨能否在今後的重大議題上達成利益協同?
  • 美國政治光譜正悄然右移
    近十年來,美國公眾對華盛頓的當權派積累了越來越多的不滿,這種不滿在選舉行為上得到表現,而且正在改變兩大黨的結構和立場。比較而言,共和黨面臨的挑戰更為棘手:2010年的中期選舉中,茶黨這一發端於2002年的保守主義運動迅速崛起,通過支持國會席位候選人(主要是共和黨候選人)來廣泛擴大影響力。在多個州的選舉中,茶黨力量支持的候選人打敗那些「主流」共和黨當權派,在共和黨內迅速形成氣候。
  • 歐美民粹主義的政治光譜
    民粹派(包括政治上的極右派,也包括極左派)的興起,是近年來歐美國內政治中引人注目的現象。隨著英國公投脫歐成真、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極右或曰偏右民粹派這一浪潮愈演愈烈。它與極左民粹派的興起(主要的代表即希臘)相互呼應、相反相成,既反映出選民某些特定的恐懼與期盼,也標誌著民粹派在政治上的不斷成熟和日漸強大。
  • 周八駿:香港政治光譜的演變
    分析香港政治光譜演變有助於理解這一精闢論斷。  卅年變化 交叉複雜  香港政治光譜演變已歷經三階段。但期間,除末代港督單方面推行政制改革,兩大陣營圍繞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是否實施原已列入《基本法》附件二的「直通車」安排展開鬥爭,大部分時間香港政治光譜分野不突出。  彭定康毀壞「直通車」,所以特區成立後,港英時代最後一屆立法局的「拒中抗共」陣營議員集體「下車」,使香港政治光譜在那一時段呈現明顯的不同色彩。
  • 「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
    新華社柏林6月13日電(國際觀察)「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新華社記者任珂德國近期一項民調顯示,環保主義政黨綠黨成為德國最受支持的黨派。而在5月底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多個歐盟國家的環保主義政黨異軍突起。隨著近年極端天氣情況增多,氣候變化再成歐洲各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 位於政治光譜兩個極端者都支持柯文哲?
    「政治光譜」是西方政治學者常用的一個名詞術語,一般是用作量度政黨或個人的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在現代西方國家或地區,,政治光譜通常以左右的界線來加以描述。大多數政治光譜都包括兩大派,左派(社會主義或無政府主義傾向)和右派(保守主義傾向),光譜的其中一端代表著最極端的無政府主義,另一端最則代表最極端的法西斯主義(威權主義)。
  • 歐洲新議會格局初現 政治光譜更趨複雜
    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27日電(國際觀察)歐洲新議會格局初現 政治光譜更趨複雜  新華社記者  第九屆歐洲議會選舉26日落下帷幕。初步統計顯示,議會最重要兩個黨團的議席數相比上屆出現下降,而極右翼勢力的席位有所增加,政治光譜更趨複雜。
  • 法國大選|今日對戰勒龐 馬克龍崛起背後的法國政治光譜
    馬克龍從政經歷可謂一張白紙,他從未有機會參加基層選舉,更沒有擔任過地方議員之類的民選代表。他2014年4月創建了「前進黨」,到現在也才剛剛一年。令人意外的是,馬克龍在政治上的這些短板,在廣大法國選民眼中卻成為難得的加分項。一個資歷和背景尚淺的年輕才俊,似乎要比一個「政治老手」更值得期待。 馬克龍的崛起,表明了法國政壇中間地帶力量的上升和引人關注。
  • 馬克龍執政周年,政治光譜右移?
    國際縱橫在其一年前的競選口號中,馬克龍將其政治運動定義為「既非左也非右」,但目前,民眾普遍認為本屆政府出現右傾化趨勢。去年的5月7日,高舉「開放」和「親歐」旗幟的馬克龍成功阻擋極右民粹政黨,出其不意地入主愛麗舍宮。
  • 中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覆蓋更寬光譜
    QCL是當今最常用的中紅外(mid-IR)雷射器之一(也是太赫茲輻射領域的潛力光源),因為它遠比像光參量振蕩器(OPO)和光參量放大器(OPA)這些中紅外光源更緊湊、更堅固。因此,對於那些在IR分子「指紋」光譜區使用的光譜儀器,以及表1中列出的許多其他應用而言,QCL是最為合適的光源。如果需要的話,這類儀器可以做成小型、電池供電且耐用的儀器,可在野外使用。
  • 超窄雷射光譜線寬測量解決方案
    光譜線寬測量是對雷射光譜成分的測量。不同類型的雷射器,其線寬的數值會有幾個量級的差異:經過特別穩頻的連續雷射器其光譜線寬可以達到1Hz以下,而有些雷射器則可以覆蓋幾個THz範圍寬的光譜,如飛秒雷射器。
  • 液態金屬合成納米級薄膜光電探測器,眨眼間發現更寬的光譜範圍
    液態金屬合成納米級薄膜光電探測器,比眨眼更快的發現更寬的光譜範圍導讀: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世界上第一臺能夠看到所有陰影的光探測器,該原型裝置可從根本上縮小現代技術的最基本要素之一。Krishnamurthi說:"生物醫學成像設備中較小的光電探測器可能會導致放射治療過程中更準確地靶向癌細胞。"與我們今天擁有的大型設備相比,縮減技術還可以幫助提供更小的可攜式醫療成像系統,這些系統可以輕鬆地帶入偏遠地區。
  • 巴迪歐最新訪談:遊牧無產者、選舉政治的失敗、身份認同主義
    巴迪歐:勒內·夏爾最大的成就之一在於他能把自己的政治使命「詩化」。他是抵抗運動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是二戰期間武裝抵抗運動的成員,化名「亞歷山大上尉」。通過超現實主義,他能把抗戰的經歷寫成詩歌。他把他的一部分歷史及軍事經歷翻譯詩歌語言的能力,總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他對我來說很重要。
  • 臺灣的政治光譜上能看見彩虹的7種顏色
    在臺灣的政治光譜上幾乎都見得到。    政治光譜    紅色,自然是中國共產黨這紅軍的代表色了。在臺灣,確實也有人會說自己是「紅色」的信仰者,像作家李敖,向來言論大膽,別人問他支持哪一個顏色(也就是哪個政黨陣營)的,他就說「我是紅色的」,因為他是「大中國主義者」。    至於橙色呢,應該就是屬於橘子的顏色吧,臺灣一般稱為橘色。
  • 政治光譜(常說的左派右派是什麼)
    本文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介紹政治光譜,第二部分是根據模型得出的三個練習,第三個部分是相關資源和我的思考政治光譜是以政治用縱軸和經濟用橫軸組成的二維矩陣,通常以左派和右派為主導劃分。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權威)縱軸的下方是指個人主義,通常是個體價值高於一切,個人權利優先國家權力(自由)三個練習一,區分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共和黨:右派 黨徽是驢子 較為保守,主張自由市場 川普民主黨:左派 黨徽是大象 較為激進,主張國家幹預經濟 歐巴馬 ,拜登二,區分國民黨和民進黨國民黨的政治立場是
  • 新的研究表明雷射光譜線寬是經典物理現象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英國薩裡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德國弗勞恩霍夫IOSB的同事合作,在最近的《量子電子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全面研究中,對圍繞雷射原理和雷射光譜的60多年的正統觀念提出質疑——光譜線寬是控制和測量光波長的基礎
  • 國際日報:歐巴馬麥凱恩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
    國際日報:歐巴馬麥凱恩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 2008年08月01日 1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1日電 美國《國際日報》8月1日發表署名文章說,歐巴馬和麥凱恩的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
  • 楊光斌:從國際政治比較看「治理民主」的優勢
    民主政治雖然是現代性政治,但現代性並不意味著與傳統徹底切割,現代是傳統的一種自然延續,傳統與現代只不過是連續性歷史光譜上的不同的級差(位置)而已,只要看看中國傳統文明基因對中國人及海外華人行為方式的影響,就會明白傳統與現代的關係。說白了,民主價值的實現首先要依託於既定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文明基因。當把民主的價值與特定文明基因聯繫在一起的時候,飄在天上的「公共之善」就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了。
  • 國際述評:樸槿惠之後的韓國政治光譜
    國際述評:樸槿惠之後的韓國政治光譜 2017-03-31 20: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艾京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 題:樸槿惠之後的韓國政治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