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雷射光譜線寬是經典物理現象

2020-12-05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英國薩裡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德國弗勞恩霍夫IOSB的同事合作,在最近的《量子電子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全面研究中,對圍繞雷射原理和雷射光譜的60多年的正統觀念提出質疑——光譜線寬是控制和測量光波長的基礎。

量子光學早期的一項重大成就是證明了雷射的線寬,或者更一般地說,雷射的光譜相干特性是基於自發輻射引起振幅和相位波動的量子光學原理。因此,得出的結論是,只能以完整的量子力學方法得出雷射線寬。

雷射譜線寬(laser spectral linewidth),指一個雷射束的譜線寬。雷射發射的兩個最獨特的特徵是空間相干性和光譜相干性。雖然空間相干性與雷射器的光束髮散有關,但光譜相干性是通過測量雷射輻射的線寬來評估的。

1899年發明的Fabry-Pérot諧振器被證明非常適合作為無數光譜應用中的高精度幹涉儀。自1960年以來,它還形成了一大類開放式諧振腔的基礎,使雷射振蕩成為可能。

研究人員首先用自洽的方法證明了基本雷射線寬是基於半經典原理的,即增益延長了光子衰減時間並使發射光的線寬變窄,並且原始的Schawlow-Townes線寬是基本雷射線寬的近四倍。這個研究很有必要性,因為文獻中經常出現混淆,原因是定義不準確、對參數精確含義的誤解或參數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關於諧振器、模式、雷射和光譜相干特性。因此,研究人員定義了參考情況,即具有透明有源介質的無源Fabry-Pérot諧振器,該諧振器表現出離散的外耦合損耗和連續傳播損耗。然後得出該無源Fabry-Pérot諧振器內部單個縱向模式的光譜相干特性,並在之後將與這種參考情況進行比較,以具有吸收、放大或激射活性介質的Fabry-Pérot型諧振器內部的單個縱向模式為例。隨後通過利用麥克斯韋方程和能量守恆定律,研究Fabry-Pérot諧振腔中的受激輻射,分析洛倫茲振子模型,將Kramers-Kronig關係應用於復磁化率,理解量子化電場的總和,並定量解釋振幅-相位圖中的發射和吸收,我們導出了受激和自發輻射相位方面的一致的半經典圖像。這兩個過程都是在90°相位超前的入射場中發生的。

Fabry-Pérot諧振器具有電場鏡反射率r1和r2

對Fabry-Pérot諧振腔內原子發射的研究、洛倫茲振蕩器模型、Kramers-Kronig關係以及振幅-相位圖和量子化電場的總和一致表明,受激和自發的光發射是在入射場的相位超前90°時發生的。這些發現對量子光學圖像提出了質疑,量子光學圖像首先提出受激發射同相發生,而自發輻射相對於入射場以任意相位角發生,其次,雷射線寬是由自發輻射引起的振幅和相位波動引起的。

本文來源:DOI:10.1016/j . pquantelec . 2020.100255

相關焦點

  • 新研究表明,雷射光譜線寬是經典物理學現象
    薩裡大學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可能會改變科學家理解和描述雷射的方式,在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係。在《量子電子學進展》雜誌發表的一項綜合研究中,薩裡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和弗勞恩霍夫國際組織的一名同事合作,對60年來圍繞著雷射原理和雷射光譜線寬——控制和測量光波長的基礎——的正統理論提出了質疑。
  • 開創性的研究顯示雷射光譜線寬是經典的物理現象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一個開創性的研究將會改變科學家理解和描繪雷射的方式——建立起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間的新的聯繫。一項新的來自英國薩裡大學的開創性的研究也許會改變科學家理解和描述雷射的辦法——建立了一個新的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之間的關係。
  • 最新研究表明:雷射譜線寬是一種經典物理現象
    這一最新開創性研究可能會改變科學家理解和描述雷射的方式,從而在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學之間建立新的橋梁關係。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雷射的基本原理,即光的放大可以補償雷射的損耗,只是一個近似。該研究團隊量化並解釋說,微小的過量損耗,即由放大的光而不是雷射器內部的正常發光來平衡,為雷射器的光譜線寬提供了答案。
  • 超窄雷射光譜線寬測量解決方案
    光譜線寬測量是對雷射光譜成分的測量。不同類型的雷射器,其線寬的數值會有幾個量級的差異:經過特別穩頻的連續雷射器其光譜線寬可以達到1Hz以下,而有些雷射器則可以覆蓋幾個THz範圍寬的光譜,如飛秒雷射器。
  • 挑戰極限,功率強大的雷射脈衝用於研究新型的物理現象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在物理學頂刊《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封面的論文中,為大家展示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使用一種增加雷射強度的創新技術。這種技術基於光脈衝壓縮的方法,挑戰極限,將使一種從未被探索過的新型物理——量子電動力學現象——達到臨界值的強度成為可能。
  • 深度解讀矽光子晶片外腔窄線寬半導體雷射器
    本文作者杜悅寧,陳超,秦莉,張星,陳泳屹,寧永強,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僅作交流學習之用,感謝分享!雷射天地轉載。此外,基於都卜勒頻移的相干雷射雷達,其雷射光源的線寬則直接決定著識別目標的準確性和精度。目前,窄線寬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究方案眾多,包括基於衍射光柵、標準具等分立元件的外腔結構、集成取樣光柵或表面光柵的單片集成結構以及矽基光子晶片( SPC) 外腔的準單片集成結構。
  • 雷射物理學和化學
    在雷射出現之前,沒有很強的光源,非線性光學現象是種罕有現象。非線性光學是緊跟著雷射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學科。倍頻技術已在前邊介紹過了。除此以外,當兩束不同頻率的強雷射通過非線性晶體時,能輸出頻率為兩者之差或兩者之和的光波,稱為「差頻」與「和頻」。非線性光學為材料研究提供了新的數據,為強光測量提供了新的方法。
  • 中國從事雷射、光學領域研究院士匯總【二】
    關於某些雷射重大應用對亮度要求的判斷,使工作避免了盲目性,對於中國雷射科學技術起了積極作用。倡議和具體領導了中國「七五」攻關中雷射濃縮鈾項目。對中國光信息處理和光計算起了倡導作用。  薛永祺  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1937年1月11日生於江蘇張家港。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發展寬波段射線源用於實現在NIF中的新的測量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APL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新的X射線源,可以利用該X射線源來診斷實驗中的溫度用來探測行星中的狀況。這一X射線源是利用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來實現的。這一新發展的X射線源將會用來實施在美國國家點火裝置中的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光譜(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EXAFS))實驗。這一研究工作發表在頂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並且被作為主編精選進行了介紹。
  • 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發展的寬波段X射線源用於實現在NIF中的新的測量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APL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新的X射線源,可以利用該X射線源來診斷實驗中的溫度用來探測行星中的狀況。這一X射線源是利用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來實現的。
  • 充滿氮氣的中空光纖使得雷射的光譜可調製到紅外波長的範圍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新的可以調製雷射光譜到紅外的波長範圍的新技術,使用充滿氮氣的中空光纖來傳輸比輸入的雷射脈衝要短的光學脈衝,可以實現高的空間質量的傳輸。而現有的超快雷射技術,要麼不能,要麼不太容易在紅外波長範圍內實現調製,需要非線性的工藝、階段和/或部件來轉移發射的波長。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材料中的光生載流子高效抽取現象研究取得進展
    半導體材料中的光電轉換過程是光電探測器和太陽能器件的基礎,也一直是半導體材料和物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傳統半導體物理理論認為:在低維材料中,光生載流子在形成後會弛豫到基態,由於受到量子限制,光生載流子難於逃離限制勢壘形成有效的光電流。因此,將低維半導體材料應用於光伏和探測器領域一直難以成功。
  • 第八屆中國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學術會議(CSLIBS 2020)通知
    我國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LIBS)機理的探索、新技術研發以及應用研究方面近年來發展迅速。為進一步提高LIBS技術在我國的研究水平,推動LIBS技術的進步與創新,為LIBS領域科技工作者、相關企業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由中國光學工程學會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大連理工大學承辦 「第八屆中國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學術會議(CSLIBS 2020)」。
  • 高中物理 | 18.3氫原子光譜詳解
    早在17世紀,牛頓就發現了日光通過三稜鏡後的色散現象,並把實驗中得到的彩色光帶叫做光譜。 光譜是電磁輻射(不論是在可見光區域還是在不可見光區域)的波長成分和強度分布的記錄。有時只是波長成分的記錄。只含有一些不連續的亮線的光譜叫做明線光譜。明線光譜中的亮線叫譜線,各條譜線對應不同波長的光。稀薄氣體或金屬的蒸氣的發射光譜是明線光譜。明線光譜是由游離狀態的原子發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譜。
  • 科學家在幾乎完全的黑暗中檢測到了近十萬種顏色的寬光譜
    在一項原理驗證實驗中,來自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和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MU)的娜塔莉·皮奎(NathaliePicqué)和西奧多·漢施(TheodorHänsch)現在已在近乎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檢測到了近100,000種顏色的寬光譜。
  • 我國準分子雷射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特別地,以預電離放電泵浦 ArF(193 nm)、KrF(248 nm)、XeCl(308 nm)為代表的稀有氣體滷化物準分子雷射的各項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實現了準分子雷射的商業化並廣泛應用於科研、工業、醫療等相關領域 [5]。20 世紀 90 年代,隨著準分子雷射引入半導體光刻生產領域,大量準分子雷射進入工業生產線,極大地推動了高重頻、窄線寬、長壽命、高穩定性準分子雷射技術的發展。
  •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宇宙越來越熱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宇宙越來越熱,越來越熱。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蔣義寬(Yi-Kuan Chiang)說:"我們的新測量結果直接證實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吉姆·皮布爾斯(Jim Peebles)的開創性工作,他提出了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如何形成的理論。」
  • 美國物理研究所:下一代雷射設備有望迎來相對論等離子體研究的新時代
    啁啾脈衝放大是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題,這項技術可以提高當今許多功率最高的研究雷射器中雷射脈衝的強度。隨著下一代雷射設備希望將光束功率推高至10皮瓦,物理學家們期望研究等離子體的新時代,等離子體的行為受到黑洞中典型特徵和脈衝星風的影響。當前的高功率雷射器將光聚焦的強度比地球表面的日光強度高1023倍。
  • 雷射拉曼光譜在生命物質、檢測方面的應用
    雷射拉曼光譜在生命物質檢測方面的應用已被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雷射拉曼光譜的原理的闡述,使讀者了解何為雷射拉曼光譜,又介紹了雷射拉曼光譜的分類(線性拉曼光譜和非線性拉曼光譜),並介紹了什麼是線性拉曼光譜和非線性拉曼光譜。
  • 深度解析:光纖隨機雷射器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其中瑞利散射型和隨機光柵型光纖隨機雷射器均為實心光纖中實現,其發展歷程也從最早的採用通信用標準單模光纖逐漸拓展到各種特種光纖,從早期的光譜特性、結構探索的研究逐漸拓展到新機理、新現象的解釋,在發掘光纖隨機雷射研究潛力的同時,也催生出了許多極具特色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