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日報:歐巴馬麥凱恩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國際日報:歐巴馬麥凱恩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

2008年08月01日 1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1日電 美國《國際日報》8月1日發表署名文章說,歐巴馬和麥凱恩的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結果如何,只有到了大選投票日才會塵埃落地。

  文章摘錄如下:

  表面上,歐巴馬是近幾屆總統大選中福音派色彩最濃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2004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裡是位天主教徒;2000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高爾雖然神學色彩重,但自由派色彩也濃。再往前去,則是被認為是自由派的柯林頓。

  歐巴馬屬於福音派色彩較濃的黑人教會,因此從信仰或神學的角度看,歐巴馬比極少談論信仰的麥凱恩更接近福音派。歐巴馬在談論信仰時顯得更為自在,這與黑人教會濃厚的信仰色彩有關。

  福音派基督徒選民佔選民數的18%左右,是每位當選的總統必須爭取的。2004年選前,布希在福音派中的支持率為69%,最後投票時,他獲得了78%福音派選民的支持。而布希的對手克裡,選前支持度只有26%,投他票的福音派選民的比例則下降到21%。PEW對歐巴馬和麥凱恩作了同樣的調查,調查發現,61%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支持麥凱恩,只有25%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表示支持歐巴馬,顯然歐巴馬深厚的福音派背景,並未為他在白人福音派基督徒中帶來比對天主教徒有更多的支持。

  雖然如此,歐巴馬比起他的幾位前輩,有更有利的條件。他的信仰理念更貼近福音派,比如他最近表示要延續布希的資助宗教團體關懷社會的政治。歐巴馬的這些表態,讓支持率不低的麥凱恩相當緊張,也極力表現出向右靠攏的姿態。如最近麥凱恩表明了對加州禁止同性戀婚姻的修憲案的支持態度,如此一來,歐巴馬和麥凱恩的政治光譜都在向右移動。結果如何,只有到了大選投票日才會塵埃落地。(朱易)

【編輯:劉雨生】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國際述評:樸槿惠之後的韓國政治光譜
    國際述評:樸槿惠之後的韓國政治光譜 2017-03-31 20: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艾京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 題:樸槿惠之後的韓國政治光譜
  • 位於政治光譜兩個極端者都支持柯文哲?
    「政治光譜」是西方政治學者常用的一個名詞術語,一般是用作量度政黨或個人的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在現代西方國家或地區,,政治光譜通常以左右的界線來加以描述。大多數政治光譜都包括兩大派,左派(社會主義或無政府主義傾向)和右派(保守主義傾向),光譜的其中一端代表著最極端的無政府主義,另一端最則代表最極端的法西斯主義(威權主義)。
  • 周八駿:香港政治光譜的演變
    分析香港政治光譜演變有助於理解這一精闢論斷。  卅年變化 交叉複雜  香港政治光譜演變已歷經三階段。但期間,除末代港督單方面推行政制改革,兩大陣營圍繞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是否實施原已列入《基本法》附件二的「直通車」安排展開鬥爭,大部分時間香港政治光譜分野不突出。  彭定康毀壞「直通車」,所以特區成立後,港英時代最後一屆立法局的「拒中抗共」陣營議員集體「下車」,使香港政治光譜在那一時段呈現明顯的不同色彩。
  • 「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
    新華社柏林6月13日電(國際觀察)「氣候政治」如何改變歐洲政黨光譜新華社記者任珂德國近期一項民調顯示,環保主義政黨綠黨成為德國最受支持的黨派。而在5月底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多個歐盟國家的環保主義政黨異軍突起。隨著近年極端天氣情況增多,氣候變化再成歐洲各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
  • 歐美民粹主義的政治光譜
    民粹派(包括政治上的極右派,也包括極左派)的興起,是近年來歐美國內政治中引人注目的現象。隨著英國公投脫歐成真、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極右或曰偏右民粹派這一浪潮愈演愈烈。它與極左民粹派的興起(主要的代表即希臘)相互呼應、相反相成,既反映出選民某些特定的恐懼與期盼,也標誌著民粹派在政治上的不斷成熟和日漸強大。
  • 馬克龍執政周年,政治光譜右移?
    國際縱橫在其一年前的競選口號中,馬克龍將其政治運動定義為「既非左也非右」,但目前,民眾普遍認為本屆政府出現右傾化趨勢。去年的5月7日,高舉「開放」和「親歐」旗幟的馬克龍成功阻擋極右民粹政黨,出其不意地入主愛麗舍宮。
  • 政治光譜(常說的左派右派是什麼)
    本文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介紹政治光譜,第二部分是根據模型得出的三個練習,第三個部分是相關資源和我的思考政治光譜是以政治用縱軸和經濟用橫軸組成的二維矩陣,通常以左派和右派為主導劃分。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權威)縱軸的下方是指個人主義,通常是個體價值高於一切,個人權利優先國家權力(自由)三個練習一,區分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共和黨:右派 黨徽是驢子 較為保守,主張自由市場 川普民主黨:左派 黨徽是大象 較為激進,主張國家幹預經濟 歐巴馬 ,拜登二,區分國民黨和民進黨國民黨的政治立場是
  • 曾俊華「政治光譜更寬」是徹頭徹尾選舉語言
    文\李俊  曾俊華獲一百六十五張選舉提名「入閘」,票數不過是剛過門檻,但反對派及其支持者連日來散播一些輿論,聲稱提名票中既有建制派又有「泛民」,因此證明曾俊華得到「整個政治光譜因此,所謂的「政治光譜更寬」的論調,不過是某些人混淆視聽的競選伎倆,目的是要掩蓋曾俊華已經成為反對派政治「代理人」的事實。問題也在於,一個由反對派推舉的候選人,又如何能真正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  邏輯學上有一個專門詞語叫「概念滑轉」,用較通俗的叫法是「偷換概念」。反對派現在所做的就是偷換「政治光譜」的定義與概念。
  • 美國政治光譜正悄然右移
    至於川普這位業餘玩家,憑藉作秀般的誇張表現竟然製造出一場席捲美國的政治狂歡。  西方各大媒體在報導初選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現象:其他競選人的支持者在造勢現場振臂高呼的都是競選人的名字,只有川普的支持者大喊著「USA」。
  • 歐洲新議會格局初現 政治光譜更趨複雜
    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27日電(國際觀察)歐洲新議會格局初現 政治光譜更趨複雜  新華社記者  第九屆歐洲議會選舉26日落下帷幕。初步統計顯示,議會最重要兩個黨團的議席數相比上屆出現下降,而極右翼勢力的席位有所增加,政治光譜更趨複雜。
  • 法國大選|今日對戰勒龐 馬克龍崛起背後的法國政治光譜
    於是,沒有政治背景、與體制沒有多少瓜葛的馬克龍脫穎而出。他的口號是「變革」,他的政治取向是「既不左也不右」,契合了廣大民眾的期盼和訴求。 【政治光譜的兩極何以不再邊緣?】 近些年來,「極端右翼」和「激進左翼」形成的「第三勢力」強烈地衝擊著在法國已經運行近60年的兩黨體制,本次大選結果再一次強化了這一趨勢。
  • 德國大選|政治光譜兩極的黨派為何同時呈現出分裂和模糊?
    德國大選|政治光譜兩極的黨派為何同時呈現出分裂和模糊?它們以政治光譜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起來依次是:綠黨,德國左黨(對這兩個黨在政治光譜的排序中誰更「左」存在爭議),社會民主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自由民主黨,德國選擇黨。
  • 美國中期選舉「靴子落地」 近距離看美國政治光譜漸變
    「『驢象之爭』由來已久,但情緒化的川普加劇了美國政治的分裂。」《環球時報》記者在美國中期選舉期間前往華盛頓、費城等地,聽到的是各種複雜的議論,也近距離感受到美國政治光譜的變化。美國中期選舉「靴子落地」,民主黨時隔8年重奪聯邦眾議院多數席位,而共和黨保住參議院多數席位。可以預見的是,政府與國會相互掣肘將會加大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兩黨能否在今後的重大議題上達成利益協同?
  • 新聞分析:多州議會選舉重繪德國政治光譜
    新華社柏林10月29日電 新聞分析:多州議會選舉重繪德國政治光譜  新華社記者張遠 任珂  德國東部圖林根州27日舉行議會選舉,左翼黨和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以超過30%和23.4%的得票率佔據前兩位,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和社會民主黨(社民黨
  • 和平是國際政治的基本追求
    Morgenthau,1904—1980)被譽為「國際政治學之父」。他在1948年出版的傳世經典《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被譽為國際政治領域的奠基之作,也奠定了漢斯•摩根索在這一學科的歷史地位。該書對維護世界和平的相關思考和建議,在當前看來依然很有啟發意義。一直以來,我們都將權力學說作為摩根索思想的核心,將他本人理解為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大師。
  • 國際政治語言學:方向與議程
    鑑於語言在國際關係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現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國際政治語言學作為國際政治下設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在以上研究範疇下重點研究國際政治中的語言或是語言中的國際政治因素。而語言學、語言哲學也是國際關係理論在其發展過程中借鑑較多的一個領域,由於這種借鑑,國際關係理論無論是針對語言在國際關係中的本體研究還是從認識論角度進行研究都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時,國際關係理論向語言學、語言哲學等領域借鑑的發展過程也催生了一個新的領域的產生,即國際政治語言學。
  • 美國「能源新現實主義」的政治光譜
    川普政府能源政策可概括為「能源新現實主義」,實質是諸多政治思潮的混合體。其缺陷在於忽略能源發展的大趨勢,無視國際規則與機制等非權力因素。
  • 歐洲向右|什麼是左什麼是右,歐洲極右勢力三次浪潮
    海德爾、勒龐、福圖恩……布希、小泉、貝盧斯科尼……右翼思潮的興盛是西方政治向右轉的前提,也是極右翼得勢的社會基礎,極右翼的得勢又推動了西方社會的向右傾斜。       西方世界為什麼全面右傾?右翼思潮為什麼盛行於世?極右翼為什麼扶搖直上?
  • 周濂| 個人自由與大國崛起:從馬克斯·韋伯的政治光譜談起
    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統一的德國並未贏來煥然一新的格局,反而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外交政策上出爾反爾,先後錯失與俄羅斯、英國結盟的良機,國際政治上陷入孤立,作為國家象徵的德皇淪為國際嘲笑的對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一切跡象都讓韋伯斷定,舊有的專制政體已無力參與世界政治,若想成為世界大國,德國就必須「必須調整政治制度來與這一任務相匹配」。
  • 華東政法大學「比較政治研究網」
    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網絡平臺的建設對一個組織和學科的發展越來越重要,但是國內卻沒有一個專門的比較政治學網站,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創辦的比較政治研究網是國內第一個以比較政治學為主要關注的網絡學術共同體,基於此,比較政治學研究的學者可通過這個共同體加強學術交流與聯繫,從而凸顯了比較政治學研究的學科特色。2.構建公共學術服務平臺,打造了現代移動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