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國際政治的基本追求

2021-01-10 中國網

德裔美國學者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1904—1980)被譽為「國際政治學之父」。他在1948年出版的傳世經典《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被譽為國際政治領域的奠基之作,也奠定了漢斯•摩根索在這一學科的歷史地位。該書對維護世界和平的相關思考和建議,在當前看來依然很有啟發意義。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權力學說作為摩根索思想的核心,將他本人理解為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大師。但是作為這門學科的開創者,摩根索的思想遠不只權力學說這麼簡單。甚至可以說,作為曾經在二戰前在國內備受歧視的德國猶太人,摩根索一直渴望著和平,追求和平成為《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的寫作目的,同時也是國際政治這門學科的基本目標之一。

《國家間政治》的主要內容

《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內容極其豐富,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摩根索主要闡述了國際政治中的現實主義理論及其基本觀點,也闡述了其權力政治的基本內容。在第二部分中,摩根索主要闡述了對權力進行限制的幾種方法,分別是:權力均衡、國際道德和世界輿論、國際法,並對這幾種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在第三部分中,摩根索依據當時世界國際政治的最新特點提出了他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的建議。

摩根索的權力政治學說被譽為其國際政治理論的核心。作為現實主義者,他認為政治法則的根源是人性,堅信複雜的權力是國際政治的基礎,而權力政治的現實是國家制定對外政策的依據。但摩根索並非不顧及道德。在他看來,權力本身也不構成國際政治的最終目的,他有著自己的超越性道德理想。在《國家間政治——權力的鬥爭與和平》中,除了權力政治的基本內容之外,摩根索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討如何限制權力,而這一切的目的,也就是摩根索所追求的超越性道德理想,即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

《國家間政治》中摩根索的和平觀

1995年,盧明華教授將摩根索的著作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翻譯為中文,譯名定為《國際縱橫策論——爭強權、求和平》。從這個譯名中,我們能很直觀地理解到國家間政治的主要內容,即書中所討論的內容——「爭強權」和「求和平」。

在《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一開篇就指出「本書有兩個宗旨。第一是要發現和理解決定國家間政治關係的力量,並理解這些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於國際政治關係和制度的。」從書的內容上來推測,兩個目的之一是建立國際政治理論,目的之二就是尋求和平。

該書的第七編介紹了當代(指這本書最後編輯出版的「當代」),也就是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特點;從第八編開始,和平問題被提了出來。

第八編的題目為「和平問題:以限制求和平」。他詳細回顧了人類歷史上通過限制國家權力以追求和平的種種方式:裁軍、集體安全制度、司法解決、和平變更、國際政府等,並對這些方式作出評價。在摩根索看來,這些方式起到了各種不同的作用,但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局限。第九編則討論了「和平問題:以轉變求和平」,也就是討論人類建立世界國家和世界共同體的嘗試和可能性,並著重討論了文化途徑和功能途徑兩種方式。在第十編「和平問題:以調解求和平」中,摩根索對於外交進行了詳盡的論述,並給出了他自己的「和平道路」。他說,雖然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外交出現了式微的趨勢,但是他認為,我們必須復興外交。他認為類似自由貿易、裁軍、仲裁、集體安全、國際政府、世界國家這些單一性的和平解決方案都曾吸引過人們的眼球,但是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因為這些方案都預先設定了一個一體化的國際社會的存在,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國際社會並不存在。所以,只有復興外交,通過調解,才能求得世界和平,這也是歷史給予我們的經驗。

相關焦點

  • 淪為西方政治工具的諾貝爾和平獎
    [摘要]本文對諾貝爾和平獎歷年獲獎者有關情況進行了系統總結和歸納,並結合歷史背景和當時的國際政治形勢深入分析,論證出諾貝爾和平獎在設立初期固然對於國際關係和國家間和平解決爭端做出過歷史貢獻,但在冷戰開始後諾貝爾和平獎逐漸被英美大國操縱,淪為推廣西方意識形態的政治工具。
  • 諾貝爾和平獎是西方給劉曉波的政治「犒賞」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劉曉波——一名因觸犯中國法律而被中國司法機關判處徒刑的罪犯。這種褻瀆法治的行為,與諾貝爾設立該獎時的初衷格格不入。人們不難嗅出其中暗藏的西方政治意圖和意識形態陰謀。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聲稱,決定把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一個重要理由是他長久以來用非暴力形式在中國為基本人權作抗爭,並表示一直相信,人權與和平有密切的關係。
  • 2013高考政治複習: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外交政策12個考點
    中國教育在線訊 高中政治學習需要總結歸納重要知識點才能更好學習政治學科,在掌握了每課重要知識點後才能為以後高考文綜複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是2013高考政治複習重要知識點。  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外交政策  1.國際關係決定因素。
  • 諾貝爾和平獎,唯獨沒有和平!透視「和平獎」背後的霸權邏輯
    然而,幾乎與諾貝爾和平獎相伴的,是巨大的爭議以及國際政治的影響。每每和平獎揭曉時,總會有各國名流發問:為何要將和平獎頒給TA?加之,和平的背後是國際關係,這一獎項天然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伴隨著國際局勢的演變,諾貝爾和平獎也漸漸自降定位,愈發成為政治工具。其表彰範圍從最初的促進國際和平、反對戰爭擴大到人道災難救援、政治權利保護到現在已延伸到關於民生、貧困、環保等新興的領域。簡而言之,和平獎的評選標準,一則無定規可依,也無量化指標,二則帶有濃重政治色彩,呈現出工具屬性。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可見,自創立之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把促進國際理解,並以此推動世界和平與安全作為其基本使命和目標之一。七十多年過去了,為順應不斷變化的時代潮流,國際理解教育的內涵不斷發展變化,日益豐富:由最初「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促進不同國家與文化的相互理解,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演變到「重視民主、和平、基礎人權與基本自由」等理念,再到今天「包羅資源和環境保護、尊重物種與文化多樣性,促進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相互依存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強調「學會共存」這一核心目標。
  • ...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抵制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共同維護國際...
    【王毅:國際關係只能以制度和規則加以協調】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7日出席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會議並發表致辭。王毅表示,國際關係絕不能退回到「叢林法則」時代,各國關係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規則加以協調。
  • 2019高考政治之政治生活答題術語 套路在這裡
    8、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基本內容:①通力合作的友黨關係: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②我國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③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 2022年國際關係學院831國際政治專業綜合考研真題——才聰考研
    3新古典現實主義[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研]答:新古典現實主義是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流派的分支。新古典現實主義認為,國家外交政策的範圍與雄心,首先取決於它們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特別是它們的相對物質力量。這種相對物質力量確立了國家外交的基本參數。其次,國家政治領導人所作的外交政策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於他們自身對國家相對權力的判斷。
  • 【國際銳評】「習五條」是中國和平統一發展的新綱領
    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在講話中呼籲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要從「攜手推進民族復興」「探索『兩制』臺灣方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等五個方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可稱之為「習五條」,始終遵循著和平統一的原則,飽含同胞情與民族大義,既立足長遠目標,更為現實中發展兩岸關係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以和平合作守護世界安全(鐘聲)
    原標題:以和平合作守護世界安全(鐘聲)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人肆無忌憚地推行單邊主義政策,成為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他們到處揮舞大棒,「退群」上癮,軟硬兼施,給世界平添安全風險。全球力量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在國際安全事務中的話語權不斷提升,少數國家主導國際安全秩序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世界呼喚新的安全觀。中國提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反映了國際形勢新特點和時代發展新要求,契合各國謀和平、求發展、促合作的共同呼聲。
  • 高飛 熊光清 張貴洪 左鳳榮:關於和平發展的思考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中流砥柱。回望歷史,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的永恆追求;縱觀全局,和平與發展是全球化深度調整的必然方向。作為全球發展的長期趨勢,全球化不會終結,各國間聯繫難以斬斷,只能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中協調合作、和平發展。
  • 【跨學科借鑑】施韋勒:「熵」與世界政治的軌跡:為何極不再那麼有意義 | 國政學人 第313期
    為了確定熵這一概念對國際政治研究是否具有意義,作者首先回答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能否將國際政治視為一個封閉體系?作者認為,從至少兩個方面來看,國際政治本質上確為一個封閉體系。首先,成為主要大國面臨著巨大障礙。只有很少的國家曾成為或希望成為大國。
  • 人民日報:深入理解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擔當
    團結帶領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
  • 考研政治分析題高頻名師押題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開的。毛澤東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形勢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毛澤東分析戰後國際形勢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對於我們團結世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提高我國的國際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2.
  • 2005年廣東專插本《政治》真題試卷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具體規定了(   )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C.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D.「三步走」的發展戰略6. 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是(   )的基礎。
  • 命運與共同涼熱——和平外交政策如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70年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贏得了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認同。越來越多的國家與中國建交,堅定地和中國站在了一起。目前,我國已經同18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同11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層級的夥伴關係,「朋友圈」遍布七大洲五大洋。
  • 國際政治專業是什麼 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國際政治專業是研究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行為體的跨國互動關係,並進而主要從政治的視角研究影響這種互動關係的一切因素的學科。國際政治學是圍繞權力、利益和安全來認識和研究國際社會演變和發展規律,主要是解釋國際政治行為體間相互的政治的作用及其演變的一般規律。
  • 川普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當諾獎淪為政治操控品,還有何意義?
    更何況看看川普近些年來的所作所為,世界範圍內進行貿易戰、悍然推動對伊朗制裁、以國家安全為由肆意打壓別國企業、斬首伊朗將領,對塔利班發動攻擊,加劇地區局勢緊張、各種退出國際多邊組織,導致世界秩序大亂…這一樁樁一件件,有哪個是對世界和平有推動作用?全都是負面影響。更何況,川普不止一次在公共場所宣稱自己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美國國內動蕩的黑人運動,也逃不開川普的默默推動。
  • 文科考研輔導叢書《國際關係理論》學習輔導與習題集
    權力政治論認為,國際政治同一切政治一樣,都是為權力而鬥爭。國家對權力的追逐,必然導致它們之間的利益衝突、權力的不均衡和和戰爭。權力均衡能夠維持秩序與和平。 2.( 1)進攻現實主義:無政府狀態下安全是稀缺的,國家實現安全只能追求權力最大化,因此傾向於採取衝突行動;來自體系的壓力足以使國際處境相似的國家採取相似的行為;由於體系中會出現修正主義大國,因此大國衝突不可避免。
  • 國際政治的新領域——新邊疆政治學呼之欲出
    網絡空間變得逐漸熱門,網絡攻防日漸成為和平年代最重要的高科技戰場。網絡戰作戰領域不斷擴大,2010年「震網」病毒襲擊伊朗核設施標誌著軍事、通信及民用網絡系統相關的安全革命。09年伊朗大選期間,西方在網上散播謠言導致其國內衝突,也只是利用網絡進行輿論戰、心理戰的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