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裔美國學者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1904—1980)被譽為「國際政治學之父」。他在1948年出版的傳世經典《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被譽為國際政治領域的奠基之作,也奠定了漢斯•摩根索在這一學科的歷史地位。該書對維護世界和平的相關思考和建議,在當前看來依然很有啟發意義。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權力學說作為摩根索思想的核心,將他本人理解為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大師。但是作為這門學科的開創者,摩根索的思想遠不只權力學說這麼簡單。甚至可以說,作為曾經在二戰前在國內備受歧視的德國猶太人,摩根索一直渴望著和平,追求和平成為《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的寫作目的,同時也是國際政治這門學科的基本目標之一。
《國家間政治》的主要內容
《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內容極其豐富,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摩根索主要闡述了國際政治中的現實主義理論及其基本觀點,也闡述了其權力政治的基本內容。在第二部分中,摩根索主要闡述了對權力進行限制的幾種方法,分別是:權力均衡、國際道德和世界輿論、國際法,並對這幾種方法的有效性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在第三部分中,摩根索依據當時世界國際政治的最新特點提出了他對於維護世界和平的建議。
摩根索的權力政治學說被譽為其國際政治理論的核心。作為現實主義者,他認為政治法則的根源是人性,堅信複雜的權力是國際政治的基礎,而權力政治的現實是國家制定對外政策的依據。但摩根索並非不顧及道德。在他看來,權力本身也不構成國際政治的最終目的,他有著自己的超越性道德理想。在《國家間政治——權力的鬥爭與和平》中,除了權力政治的基本內容之外,摩根索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討如何限制權力,而這一切的目的,也就是摩根索所追求的超越性道德理想,即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
《國家間政治》中摩根索的和平觀
1995年,盧明華教授將摩根索的著作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翻譯為中文,譯名定為《國際縱橫策論——爭強權、求和平》。從這個譯名中,我們能很直觀地理解到國家間政治的主要內容,即書中所討論的內容——「爭強權」和「求和平」。
在《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一開篇就指出「本書有兩個宗旨。第一是要發現和理解決定國家間政治關係的力量,並理解這些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於國際政治關係和制度的。」從書的內容上來推測,兩個目的之一是建立國際政治理論,目的之二就是尋求和平。
該書的第七編介紹了當代(指這本書最後編輯出版的「當代」),也就是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特點;從第八編開始,和平問題被提了出來。
第八編的題目為「和平問題:以限制求和平」。他詳細回顧了人類歷史上通過限制國家權力以追求和平的種種方式:裁軍、集體安全制度、司法解決、和平變更、國際政府等,並對這些方式作出評價。在摩根索看來,這些方式起到了各種不同的作用,但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局限。第九編則討論了「和平問題:以轉變求和平」,也就是討論人類建立世界國家和世界共同體的嘗試和可能性,並著重討論了文化途徑和功能途徑兩種方式。在第十編「和平問題:以調解求和平」中,摩根索對於外交進行了詳盡的論述,並給出了他自己的「和平道路」。他說,雖然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外交出現了式微的趨勢,但是他認為,我們必須復興外交。他認為類似自由貿易、裁軍、仲裁、集體安全、國際政府、世界國家這些單一性的和平解決方案都曾吸引過人們的眼球,但是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因為這些方案都預先設定了一個一體化的國際社會的存在,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國際社會並不存在。所以,只有復興外交,通過調解,才能求得世界和平,這也是歷史給予我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