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接收嫦娥月壤,中國科大人接力傳遞?

2020-12-21 中國科大新創基金會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

12月17日月壤交接儀式, 中科院院長侯建國(中國科大782校友)與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844校友)交接。不少科大教授將這張照片刷屏了。其實大家都漏了:當天稍早,將月壤交給侯建國的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爆炸力學專業工學碩士。

中科院院長侯建國(782)與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844)交接

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中國科大力學系碩士)向中科院院長侯建國移交嫦娥五號樣品容器

通過稱重,嫦娥五號一共帶回月球樣品1731克。今天上午,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


接收儀式現場,「探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1959-1961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修)很興奮。40多年前,他和其他中國科研人員一起,利用美國贈送的0.5克月巖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他說,如今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從月球取回了1700多克樣品,加上一系列實驗室先進的分析設備,科研人員用心的投入,相信一定可以取得更多成果。「這次採樣的地區是月球非常年輕的地方,保存了很多未知的奧秘,這也是我們這次探月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歐陽自遠院士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並在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書上簽名

中國科學院是我國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其中,由國家天文臺承擔的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是探月工程五大系統之一。記者了解到,目前,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已安全進入國家天文臺月球樣品實驗室。後續,該臺將按照任務既定要求和目標,精心操作、安全解封、科學處理、妥善存儲,做好樣品分發管理,組織開展系統性的研究工作,力爭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

記者了解到,通過稱重,嫦娥五號一共帶回月球樣品1731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任務的目標是實現採樣返回,2公斤是一個設計值,但並不能把是否達到2公斤這個數值作為評判任務成功的一個硬指標。


新聞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航。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做了重要補充。

【轉載請註明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了解更多,請移步官方微信(ID:USTCIF)與網站(www.ustcif.org.cn)】

相關焦點

  • 萊伯泰科胡克博士祝賀奧運火炬珠峰接力成功
    萊伯泰科控股公司總裁胡克博士**上午致電中國地質大學校友會,熱烈祝賀地質大學在校學生袁復棟同學隨同19人的奧運火炬珠峰接力團隊勝利完成奧運聖火點亮珠峰的壯舉,並代表萊伯泰科的全體員工向登山隊的其他校友表示祝賀,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 火炬傳遞採用騎馬傳遞等方式 境外傳遞包機進行
    」――北京2008奧運會火炬接力新聞發布會。北京奧組委領導和火炬接力中心負責人發布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總體安排和北京奧組委為火炬接力提供的媒體服務,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在談到火炬接力路線,傳遞的亮點以及方式等有關情況時,蔣效愚說,第一,有關傳遞路線。
  • 中國電科打造無形之手牽引「嫦娥」奔月
    中國電科作為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單位,再次發揮自身科技優勢,在陸海空天全方位系統布局了地面雷達、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及中繼衛星系統,用無形電波張開了一張覆蓋任務全程的通信測控網,可全程掌握嫦娥五號的位置、狀態等信息,接收它發回的數據,並向它傳遞來自地面的指令。深空探測面臨著測控距離遙遠、自由空間損耗、空間延時大以及任務場景複雜等諸多挑戰。
  • 青春接力 追尋飛鳥蹤跡
    18年來,曾祥鵬和他的老師鍾平華兩代人接力堅守,累計環志3萬多隻候鳥,積累了大量科研數據。在位於江西遂川的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群追尋飛鳥蹤跡的年輕人。2002年,中國林科院全國鳥類環志中心首次在羅霄山脈主峰南風面開展環志研究,隨後設立遂川營盤圩環志站。18年來,兩代人接力堅守,累計環志15目、49科、210種、34516隻候鳥,其中鳥類種數約佔我國鳥類種數的1/7。「我們為候鳥戴上具有唯一標號的金屬鳥環,並隨即放飛,期待通過後續的調查跟蹤來揭示鳥類遷徙規律,這被學術界稱作環志研究。」保護區管理局顧問鍾平華說。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
    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2米全色高解析度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中科院遙感地球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科院遙感地球所)6月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當天已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後續處理正常。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16米多光譜中解析度寬幅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接收數據工作現場。(中科院空天院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7日發布消息說,該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成功接收最新發射升空的資源三號03星數據,處理情況正常。至此,從2012年資源三號01星至今,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完成資源三號系列衛星數據接收任務20501條軌道,接收數據量達到897TB。
  • 【中國科技網】邁向一流的接力攀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辦...
    中國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在實驗室工作。新華社記者張端 攝「紅專並進、理實交融」,是中國科大南遷合肥後凝練而成的校訓。在這一校訓精神的薰陶下,一代代科大人走向全國各地,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中國科大英才輩出,與大師雲集密不可分。1970年,中國科大南遷合肥時,僅有學部委員2人、教授9人。目前,已擁有兩院院士63人、教授693人。這裡「處處皆有大師,轉身即可討論」,各類高層次人才(不重複統計)共有473人,佔固定教師總數的36%。
  • 中國電科以科技創新支撐奔月採樣
    發射前夕,中國電科董事長、黨組書記陳肇雄赴文昌發射場,檢查集團公司參研裝備運行情況,看望慰問集團公司現場工作人員,黨組副書記李守武、副總經理黃興東參加。技術人員表示,從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起,火箭飛行、星箭分離、嫦娥五號飛行、落月、探月、採樣、返回……整個過程中,中國電科用無形電波張開了一張100%全覆蓋的通信測控「天羅地網」,全程掌握嫦娥五號位置、狀態等信息,接收它發回來的數據,並向它傳遞來自地面的指令信息。
  • 對戰的接力高手蜈蚣王,沒了接力就沒什麼用了?
    事實上,我們已經談了很多關於寶可夢的事,寶可夢擅長接力。例如,三代鐵面忍者靠接力生活,火焰雞可以自己戰鬥或觀看接力。說到接力之巔,我們就要談談蜈蚣王的五代。說到鐵面忍者,第二個孩子說為什麼鐵面忍者這麼冷。其中有些是原創的。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基因 2014-11-26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小】 語音播報   11月24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獲悉
  • 中科院發布報告 2020研究前沿熱度中國第二
    【中科院發布報告 2020研究前沿熱度中國第二】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最為活躍,位居全球首位,中國繼續居於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分別列第三、第四和第五。
  • 7名中科大人摘得2020科學探索獎
    今年共有7名中科大人獲得科學探索獎,其中3人在中科大供職,來自能源環保領域的傅堯、徐集賢和前沿交叉領域的彭承志;李學龍、劉磊、王鑽開、李婧則為中科大校友,值得一提的是供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李婧也是中科大博士生導師。
  • 嫦娥五號探測器工作情況正常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接力測控
    作為我國航天測控網的主幹力量,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其所屬各測控站點相繼實施接力測控。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工況正常。「陵水發現目標!」「廈門發現目標!」……火箭升空不久,在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僅160多公裡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陵水測控站,快速準確地捕獲了目標。
  • 《集體智慧》05/特徵26:接力解決問題
    之後,就可以由其他科學家接力解決,以便讓研究繼續下去。這種現象在科學界司空見慣。例如,達爾文曾經發表過生物進化論,以闡釋他所發現的一個規律,也就是,在生存競爭異常激烈的自然環境中,普遍存在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的現象。雖然達爾文發現了這個規律,但是他並不知道在物種中性狀是如何遺傳下來的。直到別的科學家發現了基因遺傳機制,並創立了以DNA為基礎的遺傳學,才終於將謎底揭開。
  • 天津首日火炬傳遞 李珊領銜體育群星劉歡聯袂葛優
    天津首日火炬傳遞 李珊領銜體育群星劉歡聯袂葛優作者:作者  責任編輯:lujiezhen[2008-08-01 18:38:23]  出處:PConline原創  奧運官方網站8月1日訊 今日8時10分,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天津站首日傳遞正式開始。
  • 科堂|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數學——吳文俊
    科堂|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數學——吳文俊 2020-11-20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注候鳥環志,積累科研數據 青春接力 追尋飛鳥蹤跡
    18年來,曾祥鵬和他的老師鍾平華兩代人接力堅守,累計環志3萬多隻候鳥,積累了大量科研數據。在位於江西遂川的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群追尋飛鳥蹤跡的年輕人。2002年,中國林科院全國鳥類環志中心首次在羅霄山脈主峰南風面開展環志研究,隨後設立遂川營盤圩環志站。18年來,兩代人接力堅守,累計環志15目、49科、210種、34516隻候鳥,其中鳥類種數約佔我國鳥類種數的1/7。
  • 今晚,中國多地高空響起四字吶喊!
    節目邀請青春榜樣、能量藝人、來自戰疫一線和各行各業的優秀青年代表,通過互動表演,讓青春能量在各城市間傳遞。北京:上海:深圳:長沙:跨越時空的距離世界各地的中國青年同唱一首歌用青春告白祖國《青春萬歲——五四接力大直播》中,世界各地的中國青年上演了一次「雲合唱」。
  • 「二青會」聖火踏上原平站傳遞之旅
    7月14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山西燃氣杯」火炬傳遞忻州市第八站——原平站起跑儀式隆重舉行。原平市委書記李貴增點燃火炬,並將火炬交於第一棒火炬手山西省勞動競賽個人三等功獲得者原平市政府副市長溫安娜手中並宣布火炬傳遞開始;原平市委常委、市辦公室主任宋還柱主持儀式;原平市政府副市長王彤致辭。
  • 「我和我的學校」微視頻接力唱響「追夢2035」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我們都是追夢人,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正熱烈進行的「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中,全國大中小學的學子們用歌聲述說青春願望、表達奮鬥理想。  由教育部組織的「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於2020年12月啟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記住這些年」為主題,第二階段以「追夢2035」為主題,廣大學子談期待、話未來,表達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族復興偉業必將取得勝利的堅定信念。  目前,活動已覆蓋全國10多個省份的百餘所大中小學,相關微視頻播放量超過1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