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
12月17日月壤交接儀式, 中科院院長侯建國(中國科大782校友)與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844校友)交接。不少科大教授將這張照片刷屏了。其實大家都漏了:當天稍早,將月壤交給侯建國的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爆炸力學專業工學碩士。
中科院院長侯建國(782)與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844)交接
國家航天局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中國科大力學系碩士)向中科院院長侯建國移交嫦娥五號樣品容器
通過稱重,嫦娥五號一共帶回月球樣品1731克。今天上午,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將國家航天局移交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給國家天文臺。
接收儀式現場,「探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1959-1961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修)很興奮。40多年前,他和其他中國科研人員一起,利用美國贈送的0.5克月巖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他說,如今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從月球取回了1700多克樣品,加上一系列實驗室先進的分析設備,科研人員用心的投入,相信一定可以取得更多成果。「這次採樣的地區是月球非常年輕的地方,保存了很多未知的奧秘,這也是我們這次探月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歐陽自遠院士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並在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書上簽名
中國科學院是我國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其中,由國家天文臺承擔的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是探月工程五大系統之一。記者了解到,目前,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已安全進入國家天文臺月球樣品實驗室。後續,該臺將按照任務既定要求和目標,精心操作、安全解封、科學處理、妥善存儲,做好樣品分發管理,組織開展系統性的研究工作,力爭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
記者了解到,通過稱重,嫦娥五號一共帶回月球樣品1731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任務的目標是實現採樣返回,2公斤是一個設計值,但並不能把是否達到2公斤這個數值作為評判任務成功的一個硬指標。
新聞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航。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做了重要補充。
【轉載請註明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了解更多,請移步官方微信(ID:USTCIF)與網站(www.ustci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