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崔麗 見習記者 韓颺)11月24日,迎著冬日陽光,參加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尚捷從人民大會堂走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的話語還在耳邊迴響。他由衷感到,自己所獲得的「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屬於摘取鑽井技術皇冠「明珠」團隊的每一個人。
作為中海油服油田技術研究院院長的尚捷,帶領一支年輕的團隊,在中國自主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追夢的路上,愈挫愈奮,追求極致,十餘載磨一劍,由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隨鑽測井及旋轉導向鑽井系統技術,打破了多年來西方石油公司的壟斷,在世界鑽井技術中擁有一席之地。
「傳奇」從燕郊車庫起步
2006年底,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專業博士畢業的尚捷,在位於燕郊的中海油服油田技術研究院一間普通會議室裡參加一場面試。當時技術中心總工程師盧濤意味深長地問眼前這個年輕人:我們的技術與國際上最新的鑽進技術相比,還比較落後,你們能不能下決心幹出來?
彼時29歲的尚捷,戴幅眼鏡,個子高高,滿身書卷氣,一口氣答應了下來。「當時有種無知無畏的勇氣,就感覺我們不能總跟在別人後面打醬油,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才硬氣。」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尚捷笑笑說。很快,他就知道要攻克橫亙在眼前的這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如同摘取皇冠頂尖上的明珠。
隨鑽測井和旋轉導向鑽井技術,是令所有油氣企業垂涎不已的高端技術,能夠探入地下,如同一條靈敏貪吃的蛇,把地層中的油藏「吃幹榨淨」,這一頂級技術一直被三家西方頂尖石油技術公司所壟斷,只租不賣,中國石油企業每年都要向其支付高昂的租賃費用。
尚捷組建起一個當時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真刀真槍地幹了起來。2008年,創業初期,4間辦公室、6臺電腦、7名工程師。沒有測試儀器的地方,他們把一個停用的車庫重新裝修,帶著兄弟們在裡面「苦中作樂」,打趣說要創造中國的「車庫傳奇」。
「剛開始真的是一窮二白,從一張白紙上起步。」國內無成功先例,國外死死封鎖,他帶著四、五名研發人員夜以繼日啃遍資料,尋找各種機會奔走儀修車間、作業現場,在半年時間內吃透設計思路和技術細節,整理編制出20多萬字的技術文檔和上百張圖紙,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推開「貪吃蛇」技術的一道門縫。
通過幾年不懈努力,尚捷和他的團隊突破了10餘項關鍵技術瓶頸,自主設計建造試驗測試裝置近100種,研究開發出40餘種高溫電路、數千個機械液壓部件、上百萬行程序代碼,給「貪吃蛇」裝上深入地層的智能眼和金剛鑽,讓它「指哪兒打哪兒」,在錯綜複雜的勘探環境中,帶著鑽具直搗油藏。
經過上百次改進,「貪吃蛇」系統的第一版樣機終於問世。「看到儀器一點點長出來了,有模樣了,那種興奮無以言表。」尚捷說。
成功就是「用失敗反覆碾壓自己」
儀器躺在實驗室裡只能是「大玩具」,「貪吃蛇」要去地下鑽井實戰,要向浩瀚無垠的深海進軍,尚捷深知,想要讓技術真正創造產值,必須經受千錘百鍊。
就像交響樂剛剛奏響嘹亮的序篇,接二連三的失利,如同沉重的鼓點砸了下來。尚捷給團隊小夥伴打氣,「要想取得成功,只能用失敗反覆碾壓自己」
用團隊小夥伴孫師賢的話說,那段時間尚總最怕接到我們的電話,但經常不得不凌晨三四點給他打電話。還記得,在大慶實鑽試驗,儀器下井鑽60多米就「趴窩」了,打廢了兩根儀器。「你們這東西行不行啊?不行趕緊拿走!」作業者當即下了逐客令,團隊人員心急如焚。
尚捷乾脆吃住在現場,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再堅持下一次井,再堅持打一米」,峰迴路轉,國產「貪吃蛇」技術最終讓這口井「起死回生」。
尚捷敏銳地意識到,儀器的穩定性問題是「貪吃蛇」佔領市場的絆腳石。「貪吃蛇」集合了20多種學科的應用、1000多道高端工藝組裝,幾百萬個代碼控制,任何一環都不能「掉鏈子」。在他看來,「沒有任何一段電路、一段代碼可以應付,否則在真實的現場作業試驗時,問題都會暴露得淋漓盡致。」
尚捷下了軍令狀,他率先建立起閉環的故障關閉管理機制,從故障出發,從作業公司的需求出發,全面升級完善「貪吃蛇」基礎型的技術及其功能。自儀器應用以來關閉故障近百個,成為「貪吃蛇」在四海站穩腳跟的關鍵。
躋身世界版圖 刷新升級「貪吃蛇」3.0版
一個團隊小夥伴這樣描述他眼中的尚捷:在油田技術研究院邂逅一個很帥很和氣,很謙遜還很幽默的人,那就是尚捷,這個人「很能吃苦、很能戰鬥」,開起會來,會議室能傳出激烈的討論聲,各種意見「懟來懟去」……
從初出校門的年輕工程師,歷經十餘年磨礪,已歷練為獨當一面的世界鑽井技術的領軍人,堅韌穩健的尚捷更多了幾分寵辱不驚,令他一直不能忘懷的是燕郊科技園,那裡是他出發時的初心所在。
他至今感慨十幾年前中海油服領導拍板下決心自主研發「貪吃蛇」技術,當時沒有實驗室,沒有廠房,領導批示「砍了一片樹林、填了湖心池,建起一個廠房,這需要勇氣與魄力」。
在那裡,儀器進入綜合試驗階段,尚捷帶領科研團隊持續三個多月泡在實驗室裡,對上百塊電路十幾支儀器反覆進行高溫、振動和循環測試,「餓狼」一樣找尋設計、工藝上的問題進行改進。
那一段日子裡,科技園的車間變成了一座「不夜城」,每天測試到深夜,頓頓吃盒飯守在儀器旁。當最後一個測試項目終於通過時,尚捷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一張測試進度表照片,上面滿滿地打著對鉤,透著苦盡甘來的欣喜。
2011年實鑽試驗的成功,宣告「貪吃蛇」研發成功,較行業龍頭整整縮短4年。2015年,「貪吃蛇」首次技術海上試作業一舉成功,震動世界鑽井技術領域,標誌著中國海油成為國內首家、全球第四家完全掌握該項技術的公司。他帶領團隊成功挑戰了貪吃蛇技術一系列極限,使得「貪吃蛇」的耐壓強度達140兆帕,耐溫達150度,持續工作時長達200小時,抗震強度是軍用坦克全速越野時的兩倍。
「貪吃蛇」亮相後,國際油服巨頭立即改變只租不賣的策略,將高昂的日費大幅降低。這讓尚捷更加堅定地認為,外租、分包都是權宜之計,只有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別人才會真的服你。
截至2020年11月,尚捷團隊研發的「貪吃蛇」技術產品已在我國主要石油天然氣產區實現規模化應用,新技術產品累計實現產值超過100億元,大幅降低了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成本,保障了我國油氣增儲上產。尚捷團隊憑藉一系列新成果,獲得國家授權專利798件,獲得9件關鍵技術國際專利。
並非沒有來自外界的高薪誘惑,但在尚捷心中總有一股來自清華老先生和自己父輩的家國情懷,「總要在自己的國家幹事情,這就像一種基因,已經融入血脈中。」
創新無止境。談及未來打算,尚捷總是攤開一張圖,上面清晰標識著「貪吃蛇」世界技術陣營,「我們在縮小差距,但前三甲的位置一直沒有被撼動,對標世界一流,要不斷刷新升級『貪吃蛇』技術到3.0版,我們還要往前衝,別無選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