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白白Sensei 近期曝光了自己多年前剛畢業應聘蜂群的一封簡歷,引發粉絲熱議。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這是一份陶白白剛畢業求職蜂群的簡歷,更多像是一封信。
一個剛畢業的活潑的大學生,因不滿研究所沉悶了無生機的工作,憑藉著純粹的熱愛和對精分君的喜歡以及認可,毅然決然隻身想闖入新媒體行業,想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正如粉絲笑鬧評論的「你怎麼寫個簡歷屁話很多」等等,現在看來,這封簡歷是不合格的,沒有技能才藝的展示,沒有案例的論證,文字也很樸實無華。
於是小編費解,這樣子的簡歷是怎麼通過的呢?順其自然想去了解一下表哥莫總的選人原則。
(關於蜂群文化的蜜汁選人,文末有彩蛋,不定期更新,記得持續關注!)
不經意發現了莫總不得了的選人法則,兩者一結合,難道當年莫總是看中了陶白白的高高的瘦瘦的帥帥的?!
當年的蜂群文化跟陶白白一樣年輕,也是一個剛創業一年多的「精神小夥」,所以兩個「年輕人」契合的一定是沸騰的熱血,和對擁抱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而陶白白最出彩的也恰恰是這「莽撞少年」平淡無奇的字裡行間,洋溢了少年爆屏的熱血和憧憬,猜想是這真誠炙熱滾燙了表哥的心。
「只要你一個OK,我立馬就辭職過去。」是一句光看著就熱血沸騰的話,是很喜歡,才會很衝動。
這些也都成就了他之後吸粉無數的硬核指標——走心,真實,熱愛,少年感。到現在,他也還是這麼活著,初心依舊。
相信有很多剛畢業的人也會遭遇跟陶白白一樣的情況,被鐵飯碗壓抑的奔放,心中也會間歇性常常自問是否要離去?我的青春是否要葬送在這裡……等等。我想陶白白的親身經歷肯定能給到一些人一定的建議。
可以不屬於任何地方,但一定要屬於自己。
人就應該像鳥一樣,自由自在,奔赴自己熱愛的山,成為那座山裡一道靚麗的風景。
凡事在成熟之前都有苦味
從無名之輩走到現在的幾百萬大v博主,這期間的曲折可想而知。
和所有新媒體人的你一樣,陶冶(陶白白帳號運營者)在不同階段面臨了各種不同的問題。
陶冶最開始入職的是蜂群文化的微博運營,剛開始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他也沒有給帳號找準內容的切入點,跟隨大流做過雞湯黨,也模仿過別人的乾貨帖,來來回回換了七八個選題,但是都不盡人意,甚至因此被懷疑能力險些被開除。
顯然此時如何找準定位和創作內容成了他跨進這行最大的困難,他已經進入了自我懷疑階段。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幹這行?這行是不是真的有前景?衝動了,熱血過,也並沒有想要的結果啊?堅持會有意義嗎?瞬間充斥千萬種否定的念頭。
熱愛是會將質疑暖化成動力的,陶冶再次親測了熱愛的力量。他並沒有一度陷入自我否定,而是無限擠壓這個時間用來死磕每一個問題充電成長。
他把每天的時間分成三個部分,一部分用來看大量的素材,一部分用來大量地寫東西,一部分用來看內容發布到各個平臺之後用戶的反饋。
直到現在已經成功了,還保持著這個習慣,每天會把每個平臺的熱門內容刷個遍,然後研究琢磨為什麼這些內容能火?為什麼這條的評論互動性這麼高?然後研究琢磨現象後的內容本質,總結內在邏輯,借鑑精華,運營創新到自己的內容上
直到出第三條星座內容,他找準了自己帳號的嗨點,加上優質內容的持續生產,陶白白在微博上迅速走紅。一年半的時間,成為微博年度故事紅人之一,微博粉絲數達到400多萬;目前,全網粉絲數已經超過了1500萬。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與時俱進的陶冶也開啟了視頻拍攝以及直播。伴隨而來的最大的挑戰就是出境。
博主鏡頭的表現力直接影響粉絲觀感以及對內容的理解度,一直以圖文形式創造內容的陶冶感受到了很強的壓迫感,剛開始拍的時候大腦一度空白,說話卡帶,眼神飄忽不定,手不知道往哪裡擺,一入鏡滿屏都是問題。
不斷學習是陶冶一直強調自己的特性,這次也不出意外。一個從來沒有入境的人,開始了與鏡子的「自戀」遊戲。一次兩次三次無數次對著鏡子反反覆覆練習表情,適合自己的自然說話方式等等,在不停的自我「折磨」中和粉絲的強力支持下,成就了現在鏡頭前鎮定自若的陶冶。
付出與索取是需要保持在平衡空間的。內容持續保持新意,流量暴漲,卻無法得到相應的收入。陶冶開始進入新的瓶頸,新媒體人真的應該只一直專注做精良內容嗎?如果內容的被肯定沒有得到相應的收入,那做內容的目的和意義又在哪裡?
為此一直深耕內容的陶冶開始「走出去」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積極打破新媒體人只專注內容的單向系統,主動升級成2.0時代的全能型新媒體人。在維護粉絲黏性的同時,走出去跟同行前輩學習創新內容,交流變現模式,鑽研平臺的喜好以及品牌投放的著重點等等。
並藉此一手打造了老婆鹿嬌嬌的美妝大號,不到一年時間,她的微博粉絲瘋長了400萬,成為新浪紅人,廣告月流水破百萬。品牌主通過鹿嬌嬌發現了寶藏帳號陶白白sensei,至此陶冶才實現了內容與收入一致的長期變現模式,完成了新媒體人的升級。
死磕到底,困境不是前進的阻力,是反助力。
這個熱血的少年就這麼一次又一次通過跟自己遇到的問題死磕,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成功孵化了「陶白白Sensei 」,「仙女鹿嬌嬌」等優質IP,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陶冶表示,只有保證你的內容越來越好,讓老粉看到你成長更喜歡你,成為你的死忠粉;讓新的粉絲看到你內容的「新意」,進而路轉粉你,才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過程是難熬的,但一旦熬過某個節點,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長期的內容的積攢會收穫指數式的暴漲。就像春筍,在土裡孕育成長的過程是很漫長的。一旦破土,就是勢如破竹。
陶冶表示,做內容,更多的是內容後面的做人。陶白白sensei帳號從「白手起家」到現在的風生水起,除了優質內容的持續更新,更多的是真實中陶冶這個人,讓粉絲看到了他一步一步的成長,給很多人帶去了很多正能量,潛移默化地鼓勵著每一位粉絲向上生長。
就像這次簡歷,下面很多粉絲都表示自己遇到問題,看到了這個帖子後,會有勇氣去追尋自己熱愛的事情。
這就是內容背後人的作用,這也是蜂群文化一直都致力做的事情。低調做人,高調深耕內容。多個博主內容的優質度被粉絲,平臺以及品牌一再認可肯定,蜂群文化成為mcn頭部機構並非偶然!
內容是人內在的一個外向表達方式,堅信專注內容,更需要專注做人。
跟你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生活苦,狗糧甜。
隨著陶冶事業的蒸蒸日上,到來的還有與鹿嬌嬌的愛情。
小編跟眾多粉絲一樣,也是陶白白跟鹿嬌嬌的cp粉。他們可以稱得上是網紅屆情侶的一股清流,沒有撕逼,沒有出軌。
一路網戀奔現結婚生子,就跟普通人一樣,平平淡淡真心相愛,會將兩人的小甜蜜藏在相處的點點滴滴裡。
陶冶將工作室的命名為鹿陶文化,在兩人名字各取一個字,成為兩人愛情,事業,家庭的最美見證者。
我們看到的滿滿的都是,兩人的彼此扶持,彼此成長,彼此成就,勢均力敵,遇見更好的自己。
陶冶的乾貨貼
1、與時俱進,思維快進
新媒體初創時代,可能覺得只專注於做好內容就能掙錢。
時代更迭,新媒體人思維需要更廣,不僅僅要考慮粉絲,還需要考慮品牌,平臺等等多維度因素。
2、換位思考,杜絕焦慮
把新媒體當作一個學習過程,在過程中不斷地去感悟,不斷去學習。
把它當成一份勢在必得的事業,不要當成一種壓力,負擔。他是你自己的一個信仰,一個產品。
戒驕戒躁,看淡數據混戰,這樣你的思維會很通暢,就會少很多焦慮。
3、深耕內容,蓄力待發
新媒體人的流量時代已經過了,沒有突如其來的一條就爆,一條內容掙到錢的想法比較過時。
長期積攢優質內容,每一條內容都花百分百的經歷去對待。
4、不斷試錯,擁抱失敗
你在沒有爆款內容之前,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擅長的是什麼。
所以不斷去嘗試新的內容沒有壞處。
當你的某個內容有了一定數據的反饋之後,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