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提出了量子香農理論的第二層次量化

2021-01-13 老胡說科學

信息理論是由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於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開發的,它處理的問題包括如何通過嘈雜的通信渠道快速發送信息。假設信息載體(例如,光子)和信道(例如,光纖電纜)都是經典系統,具有明確定義的,完全可區分的狀態。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物理學家一直在開發一種信息理論的量子版本,其中每個信息載體的內部狀態具有量子特性,例如疊加 - 一次佔據兩個或多個經典狀態的能力。但是傳輸線通常仍然被認為是經典的,因此空間中的消息所採用的路徑總是很明確。

牛津大學和香港大學的物理學家Giulio Chiribella和HlérKristjánsson在一篇新論文中提出了第二級量子化,其中信息載體和信道都可以是量子疊加。在這種新的通信範例中,信息載體可以同時通過多個通道。

這項工作為新的通信理論奠定了基礎,在這種理論中,信息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傳播受到量子力學的處理。 它開闢了量子通信網絡和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新途徑,數據可以通過多個量子伺服器從發送器發送到接收器。利用不同通信路徑的幹擾,可以更有效地進行通信。從根本上講,沿著多個軌跡的信息傳輸可能會引發對時空量子性質的基本測試。

在著名的雙縫實驗中可以觀察到這種通道疊加現象,其中單個光子似乎一次穿過兩個狹縫。即使僅使用單個光子,光子也會在探測器上產生幹涉圖案。幹涉圖案的最佳解釋是光子在沿兩條不同路徑同時穿過兩個狹縫之後,像波一樣幹擾自身。

當允許信息載體同時通過兩個通信信道時,它可以提供諸如降低噪聲(由於不同路徑上的噪聲幹擾)和更高信道容量的優點。最近的光子實驗證明了這些優點。

在新論文中,物理學家不得不面對將信道疊加納入信息量子理論所涉及的一些挑戰。其中一個挑戰是以組合方式描述通道的疊加,以便在與其他通道結合使用時可以預測通道的行為。第二個挑戰是信息載體的內部狀態的疊加必須與路徑的疊加明確分開。否則,路徑本身成為消息的一部分,並且可以使用傳統的量子框架來描述系統。

通過解決這些挑戰,物理學家們制定了一種量子通信模型,可用於計算在量子疊加中使用給定數量的信道時可以可靠傳輸的信息量。與直覺相反,物理學家表明,對於某些類型的噪聲,通道的疊加以及自身切換通道的能力可用於完全消除所有噪聲。這開闢了在嘈雜通道中獲得完美量子通信的可能性。

「我們的工作定義了一種溝通模式,並提供了一些原理證明的例子,」Chiribella說。「然而,這只能觸及量子通信渠道疊加所能實現的目標。我們現在正在探索它們之間相關性的力量。如果兩個軌跡訪問同一個區域,那麼信息載體在第一軌跡可以與第二軌跡中經歷的過程相關聯。通過巧妙地利用這些相關性,可以提高通信性能,超越獨立信道疊加所能達到的效果。獲得這些相關性將為我們提供有關量子信息在空間和時間中傳播的特殊方式的新見解。「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實現超越標準量子香農理論的量子通信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李傳鋒、柳必恆等人與香港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合作,首次實現量子信道因果序的相干疊加,證實這種非定序因果結構相比標準的量子香農理論在傳輸經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上都具有優勢,該成果1月24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著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香農理論是經典資訊理論的基礎,其中信息載體是經典系統。
  • 物理學家如何開啟量子信息學?
    事實上,正是物理學家協助開啟了分子生物學。 我們還可以說,信息和計算是如此重要,不能全留給計算機科學家。 本文回顧物理學家是如何開啟了量子信息學。在此道路上,物理學家也對經典的信息科學做出了貢獻。 當然,物理學對信息技術提供了硬體基礎。
  • 理論物理學家計算可能的時間量子化上限
    通過這個程序過程,時常可以將經典力學裡的理論量身打造成嶄新的量子力學理論,此過程是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光學理論等的基礎。時間可以被量子化了嗎?換句話說,有沒有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不能被劃分成更簡短的單位?這是物理學家們一直在考慮的基本問題。如果時間要被「量子化」,首先最基本的就是時間需要被「量化」。
  • 深入了解馬克斯·普朗克的量子理論
    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是量子理論,它解釋了能量和物質在不同原子水平上的行為。量子理論包含了通常被稱為量子物理和量子力學的物理領域的工作,它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提供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視角。量子理論的開端1900年,一位名叫馬克斯·普朗克的物理學家首次向公眾介紹了量子理論。他向德國物理學會提出了這一理論,展示了他所做的一項研究發光物體輻射顏色的實驗的結果。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她找到了2013年的一篇論文,由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和量子計算先驅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所寫,為建構子理論奠定了基礎。該理論的基本原則是:「所有物理學定律都完全可以表述為一組陳述,即哪些任務(物理變換)是可能的,哪些任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會如此。」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她找到了2013年的一篇論文,由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和量子計算先驅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所寫,為建構子理論奠定了基礎。該理論的基本原則是:「所有物理學定律都完全可以表述為一組陳述,即哪些任務(物理變換)是可能的,哪些任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會如此。」
  • 量子理論提出「宇宙起源」新模型
    美國天文學家加莫夫和蘇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裡德曼接受並發展了「宇宙大爆炸」思想,於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學說。該學說認為,在200億年以前,宇宙所有天體的物質都集中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密度極大,溫度高達10^8k的原始火球——奇點。
  • 香農,帥又有才的科學家
    說來奇怪,數學理論的形成和出現都是一步一步逐漸實現的。可香農的文章甫一問世,就是個成熟的理論。這頗有點兒令人感到驚詫。香農是美國貝爾電報電話公司的一位很低調的數學家和電器工程師,1938年他曾將沉睡多年的布爾代數應用於電路設計中,讓布爾代數第一次找到了用武之地,從此布爾代數就成為電路和計算機運行的必不可少的邏輯工具。那麼他的資訊理論似乎也是這樣。1924年,美國物理學家奈奎斯特(N.
  • 什麼是量子理論
    以這段歷史作為背景,讓我們回到我在此專欄裡提出的、可類比的問題:什麼是量子理論?在當前這一層次上,我們可以赫茲的方式做出回答.量子理論就是我們能找到的寫在量子理論教科書中的理論.也許這方面最權威的表述是狄拉克(Dirac)的書[3] .與此相對,你可以在狄拉克書中較靠前的部分找到屬於赫茲精神的論述:「當有關支配數學量之操作的所有的公理和規則都明確了,並且確立了聯繫物理事實和數學公式的定律從而給定了物理條件就能得到數學量之間的方程,而且反過來也行,我們就可以說這一套程式已經成為精確的物理理論了
  • 黑洞信息讓物理學家陷入困境——量子引力理論或許是其歸宿
    但這種對信息的破壞與用來得出這一結論的量子理論是不相容的。在量子理論中,所有的過程都可以在時間上向前或向後發生,但是黑洞的蒸發似乎是無法逆轉的。這給物理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大難題,因為它證明了引力和量子理論拒絕結合。試圖解釋這個暗指未知的量子引力理論的問題也無濟於事。
  • 普朗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者、兩大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
    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者、二十世紀兩大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1894年起,馬克斯·普朗克開始研究黑體輻射問題,發現普朗克輻射定律,並在論證過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數h(後稱為普朗克常數)。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上報告該結果。1918年,普朗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熱力學。他的博士論文就是《論熱力學的第二定律》。
  • 堪與E=mc²比肩的香農公式,5G背後的主宰
    20世紀以前,「信息」尚處於混沌之中,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紙家書,是鬥獸場的公示牌,或是市場上的吆喝……    直到香農將該詞定義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    香農究竟是如何找到它的精確定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農待在貝爾實驗室為美國情報部門工作,這使香農對information(信息)一詞有著深刻理解。
  • 後香農時代,華為徐文偉提出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
    IT之家9月15日消息 8月28日,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長沙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舉辦的 「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進行發言,提出了《後香農時代,數學將決定未來發展的邊界》,並發布了10大待解答的數學挑戰問題。
  • 引力量子—邁向「大一統理論」的關鍵一步
    為了尋找引力子,物理學家們現在轉向了涉及微觀超導體、自由落體晶體和大爆炸餘輝的實驗。量子力學認為,一切都是由量子(能量包)構成的,它們既可以表現為粒子,也可以表現為波——例如,光的量子被稱為光子。探測引力子(假設的引力量子)將證明引力是量子的。問題是引力非常弱。
  • 量子淺說(二):量子理論的萌芽
    在1905年,他出人意外地發表了一篇文章,簡單然而深入地揭示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所包含的重大意義,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說,即光是由離散的能量粒子(光量子)所組成。這假說解釋了光電效應中無法用經典電磁理論說通的現象。
  • 量子理論是現代新興的先進學科,對「宇宙起源」提出了新模型
    美國天文學家加莫夫和蘇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裡德曼接受並發展了「宇宙大爆炸」思想,於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學說。該學說認為,在200億年以前,宇宙所有天體的物質都集中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密度極大,溫度高達10^8k的原始火球——奇點。
  • 後香農時代,華為提出10大數學挑戰問題,你能看懂嗎?
    1948 年,香農博士在《通信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這一著名的定理。此後,香農定理成為現代資訊理論的基礎理論,在通信和數據存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並為今天通信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資訊理論之父克勞德 · 香農。70 多年過去了,通信行業的發展依然離不開基礎數學理論的支撐。
  • 物理學家提出原始黑洞的新理論
    UCLA 的物理學家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提出了原始黑洞的新理論
  • 美國沃爾夫物理學獎為啥偏愛量子信息領域?
    20世紀90年代,蔡林格首先成為實現查爾斯·貝內特所提出的量子隱形傳態的人。如果說克勞瑟、蔡林格和阿斯派科特是量子信息領域的第一代開創者,那麼奧地利物理學家彼得·佐勒(Peter Zoller,1952—)和西班牙物理學家薩斯圖賴因(Juan Ignacio Cirac Sasturain,1965—)可以說是第二代研究者。他們2人都是研究量子光學出身,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相遇後,佐勒帶領薩斯圖賴因開展了針對冷原子和囚禁粒子的研究。
  • 量子資源理論進展:確定性量子相干提純
    量子態的相干性是量子物理區別於經典物理的重要性質,也是實現量子計算、量子保密通訊、量子精密測量等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重要資源。將量子態的相干性視作一種可用的量子資源進行定量的刻畫,加深了人們對量子態的相干性在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處理任務中作用的認識,為更好地應用量子態的相干性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