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實現超越標準量子香農理論的量子通信

2020-12-04 中國科大..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李傳鋒、柳必恆等人與香港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合作,首次實現量子信道因果序的相干疊加,證實這種非定序因果結構相比標準的量子香農理論在傳輸經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上都具有優勢,該成果1月24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著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香農理論是經典資訊理論的基礎,其中信息載體是經典系統。如果把信息載體推廣到量子系統則得到標準的量子香農理論,它是量子通信與量子信息的基礎,已經在量子信息壓縮、噪聲信道中的信息傳輸、糾纏輔助的量子通信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需要指出的是,在標準量子香農理論中,量子信息載體的傳輸路徑仍然是確定的,沒有量子化。

眾所周知,通信網絡(無論是經典還是量子通信網絡)是搭建在經典時空中的,網絡中節點間的因果順序都是確定的。比如一封郵件會經過一個個的中間伺服器最終達到收件人的郵箱,這些中間伺服器的順序都是定好的。一個有趣的情形是如果時空是量子化的,則節點間的因果順序是可以進行量子疊加的。例如在一種時空結構中信息從A經過B,C到達D,即因果順序為ABCD,而在另一種時空結構中因果順序卻是ACBD,如果時空是量子化的,則這兩種因果順序ABCD和ACBD是可以量子疊加的。還有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情形是在我們的經典時空中,信息載體的傳輸路徑允許處於幾種可能路徑的量子疊加狀態。這兩種情形都超越了標準量子香農理論,這類研究被一些國際同行稱為香農理論的二次量子化,是近期量子信息理論研究的熱點,其目標是建立比標準量子香農理論更廣義的量子通信理論。

近兩年的理論研究發現當多個信道連接順序處於相干疊加態時,經典信息和量子信息的傳輸速率相比標準的量子香農理論都有進一步的提升。受此啟發,李傳鋒、柳必恆等人通過構造光學量子開關,實現了兩個信道兩種連接順序的相干疊加,利用相位鎖定技術使得相干疊加操作的保真度達到97%以上。在此基礎上,利用完全偏振消相干信道和糾纏破壞信道分別實現了經典信息和量子信息的高保真度傳輸,實驗結果均優於標準量子香農理論通信模型(傳輸路徑不相干疊加)的結果。

該工作是國際上首個利用量子信道因果序的相干疊加實現超越標準量子香農理論的量子通信的原理性實驗驗證,是香農理論二次量子化的重要一步。此外,信道連接順序的相干疊加被證實是一種非定序的因果結構,這種新奇的量子資源在其他量子信息過程,如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以及在量子時空的模擬中也有重要用途。

圖1 非定序因果結構信道的信息傳輸實驗裝置圖。

圖2 非定序因果結構信道的信息傳輸實驗結果圖。(a)經典信息(b)量子信息。

文章第一作者為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郭鈺。本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安徽省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030502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科研部)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提出了量子香農理論的第二層次量化
    信息理論是由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於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開發的,它處理的問題包括如何通過嘈雜的通信渠道快速發送信息。假設信息載體(例如,光子)和信道(例如,光纖電纜)都是經典系統,具有明確定義的,完全可區分的狀態。
  • 中科大高維量子通信進展:實現高效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
  • 中國科大首次實驗驗證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
    該團隊李傳鋒、唐建順等人與牛津大學Raj Patel資深研究員合作,首次設計並實驗實現了一種特殊的「退相併擦除」(dephrasure)量子信道,並在該量子信道中驗證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該研究成果2020年8月6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
    中國科大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 2016-10-24 17:25: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
    然而,國際著名量子光學專家M. Suhail Zubairy小組2013年提出的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方案表明,即使在通信雙方Alice和Bob之間沒有實物粒子的交換,也可以實現信息的傳遞。這裡「反」的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直觀認識。  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本質上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集中體現。該方案最初的靈感來自於1993年提出的「炸彈測試模型」。
  • 量子通信重大進展!北京成功研製首臺量子直接通信樣機
    該技術理論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量子院」)兼聘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團隊在2000年原創性地提出,該團隊最近成功研製出了國際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樣機,完成了全部設計功能和長時間穩定性檢測,實現了10公裡光纖鏈路4 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電話,推動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實用化發展。
  •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張強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
  • 量子密碼是量子通信嗎?其實真正的量子通信離實際應用還很遠
    QKD的另一個優點是無需保存「密碼本」,只是在甲乙雙方需要實施保密通信時,實時地進行量子密鑰分配,然後使用這個被確認是安全的密鑰實現「一次一密」的經典保密通信,這樣可避開保存密碼本的安全隱患。現在媒體、學術界所說的「量子通信」就是量子密碼或者量子保密通信,是某些人概念不清的誤導,再由媒體炒作放大而形成的。真正的「量子通信」有其確切的內涵,即將信息編碼在量子比特上,在量子通道上將量子比特從甲方傳給乙方,直接實現信息的傳遞。這種真正的「量子通信」目前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離實際應用還相當遙遠。
  • 量子十問之五:量子密碼就是量子通信嗎?
    QKD的另一個優點是無需保存「密碼本」,只是在甲乙雙方需要實施保密通信時,實時地進行量子密鑰分配,然後使用這個被確認是安全的密鑰實現「一次一密」的經典保密通信,這樣可避開保存密碼本的安全隱患。量子保密通信實際上包括由QKD生成的安全密碼和「一次一密」經典通信兩個部分,本質上仍然是經典通信。現在媒體、學術界所說的「量子通信」就是量子密碼或者量子保密通信,是某些人概念不清的誤導,再由媒體炒作放大而形成的。真正的「量子通信」有其確切的內涵,即將信息編碼在量子比特上,在量子通道上將量子比特從甲方傳給乙方,直接實現信息的傳遞。這種真正的「量子通信」目前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離實際應用還相當遙遠。
  • 中國科大實現宇稱 - 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打開APP 中國科大實現宇稱 - 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懶貓 發表於 2021-01-05 16:03:34 據中國科大官網
  • 中國科大實現多自由度超糾纏態的量子存儲
    利用光子的軌道角動量(OAM)可以構成一個無限維的完備的Hilbert空間,將光子編碼在該空間可以大幅度增加光子的信息攜帶量,提高量子網絡的信道容量。此外,利用光子的高維編碼態可以實現諸如量子全息隱形傳態、量子鏡像密集編碼、全息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協議,還可以應用於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如Bell不等式的檢驗等研究。
  • 請給我一份量子密鑰 @量子通信
    那麼,究竟怎麼樣才能實現真正的絕對安全?資訊理論創始人,通信科學的鼻祖,偉大的克勞德·香農先生,總結提出了「無條件安全」的條件:密鑰真隨機且「只使用一次」 與明文等長且按位進行二進位與或操作 這樣的方法,理論上是不可破譯的
  •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實現「無條件安全」通信
    地面上「京滬幹線」的正式開通,與太空中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形成了天地鏈路。我們國家不僅構建出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出行,而且還成功實現了跨越洲際的量子保密通信。這一領先世界的成就是如何達成的?量子通信何時能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昨天下午,在位於北京中關村軟體園的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北京控制中心暨星地一體管控樞紐,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宣布「京滬幹線」正式開通。
  • 中國科大朱曉波:60 量子比特處理器仍在研發迭代,實現量子優越性尚...
    中國科大建立了專門的加工車間,主要針對兩個問題:隨著比特規模的擴大,每一個器件的參數總是不那麼容易穩定;同時隨著處理器越來越複雜,其迭代周期越來越長。據介紹,一路走來,中國科大現已發表的結果中最好的一個是已經做了一個 24 量子比特的處理器,T1 大概已經達到 40 微秒。其次,中國科大自研並搭建了專門平臺,同時也研製了一套電子學的控制系統。
  •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2019-08-0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進一步,研究組通過該方法在微腔耦合的半導體量子點體系上實驗實現了無雷射背景的高效率和高品質的單光子源,為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目標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新工具。相關論文以長文的形式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物理》上。
  • 中國實現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院士:不怕量子黑客攻擊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非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而是已經正式商用,目前已經有包括金融、電力、政務等150多家行業用戶接入了該網絡,根據推算,該網絡可以至少保證1.2萬以上用戶同時使用2019年初,國家電網就利用該網絡實現了從北京總公司至新疆分公司的電力通信數據量子加密通信,通信距離長達2600公裡,創下了世界紀錄量子通信最大的意義在於其絕對的保密性
  • 量子通信與傳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改變?
    隨著量子力學理論相關發明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通信作為人類間交流最重要需求之一自然也離不開量子力學的加持。今天討論的並非產生無線電波的原理,而是在其之上的量子通信應用。什麼是量子通信?量子力學實際上誕生於1900年已經是比較古老的一個理論了,不過在近幾十年與信息科學交叉產生量子信息的領域,而我們如今所說的量子通信主要指的是量子保密通信,是一種保密方法,其原理用到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
  • 中科大潘建偉宣布已實現100萬倍谷歌量子優越性
    潘建偉院士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該領域有國際影響的學者,特別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操縱和冷原子量子存儲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統性創新貢獻,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等各類頂級大獎。
  • 中國科大量子: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作用極小化
    中國科大量子: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作用極小化2020-11-25 10:30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降至最小。
  • 中國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為了實現高維量子通信,李傳鋒、柳必恆等人從2016年開始採用光子的路逕自由度編碼,解決路徑比特相干性問題,製備出高保真度的三維糾纏態;解決路徑維度擴展問題,實現了32維量子糾纏態;解決路逕自由度傳輸問題,實現了高維量子糾纏態在11公裡光纖中的有效傳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