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對軀體感覺神經元重新分類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對軀體感覺神經元重新分類

2015-12-3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12月22日的Cell Research 雜誌在線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旭研究組研究發現,通過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和以神經元大小為參考的層次聚類,可對小鼠背根神經節初級感覺神經元進行分類,又通過全細胞膜片鉗在體記錄結合單細胞PCR方法可檢測各類初級感覺神經元對外周皮膚刺激的反應。該工作首次通過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對初級感覺神經元進行了重新分類,並且建立了基因表達與在體功能的相互關係。

  神經元表達的基因多於其它類型的細胞,導致了神經元具有很高的異質性。外周感覺神經元是假單極神經元,負責將外周感覺信號傳遞到脊髓。以往的研究將初級感覺神經元分為:表達神經肽P物質或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肽類小細胞、結合植物凝集素B4的非肽類小細胞、表達酪氨酸羥化酶的小細胞和表達神經絲200的大細胞。在嚙齒類動物,小細胞通過無髓鞘的C纖維或薄髓的纖維將外周感覺信號傳遞到脊髓背角I-II層,而大細胞則通過厚髓的纖維將外周感覺信號傳遞到脊髓背角III-V層。通過功能特性還可將初級感覺神經元分為機械感受器、傷害性感受器、熱感受器和癢感受器。依據反應類型可將傷害性感受器稱為機械熱、機械敏感的或機械不敏感的傷害性感受器等。

  為了更好地了解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類型、分子特性和生理特性,張旭研究組的李昌林等利用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技術,檢測了成年小鼠腰段背根神經節中的初級感覺神經元的基因表達。通過檢測差異基因表達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取了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類型和代表性基因。通過在體全細胞膜片鉗的方法,記錄了初級感覺神經元對外周熱、冷、壓力等5種刺激的反應,結合單細胞PCR的方法,進一步分析了被記錄細胞的代表性基因,並將之歸類。最終發現,初級感覺神經元小細胞可分為1類低閾值機械感受器和5類機械熱傷害性感受器,其中5類機械熱傷害性感受器分別各有2個亞類。初級感覺神經元大細胞可以分成4類,包括表達神經外營養蛋白1Neurexophilin-1, Nxph1)的機械熱傷害性感受器和表達腦組織特異性血管生成抑制劑1相關蛋白2樣蛋白1BAI1-associated protein 2-like 1, Baiap2l1)的機械傷害性感受器,其中表達運輸蛋白囊泡複合體3樣蛋白(Trafficking protein particle complex 3-like, Trappc3l)或者表達Baiap2l1的大神經元也分別有2個亞類。

  這項題為「通過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和功能研究鑑定軀體感覺神經元類型」的工作,是在研究員張旭指導下由李昌林等完成的。該工作獲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

 

  圖A. 熱圖顯示了197個神經元依據細胞大小排列的層次聚類的矩陣。10個族群通過黑線方框標註,族群的細胞大小顯示在左側。圖B. 背根神經節初級感覺神經元分類示意圖。依據單細胞測序和原位雜交數據建議其類別和比例,依據電生理實驗並結合已發表文獻進行功能注釋。

  12月22日的Cell Research 雜誌在線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旭研究組研究發現,通過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和以神經元大小為參考的層次聚類,可對小鼠背根神經節初級感覺神經元進行分類,又通過全細胞膜片鉗在體記錄結合單細胞PCR方法可檢測各類初級感覺神經元對外周皮膚刺激的反應。該工作首次通過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對初級感覺神經元進行了重新分類,並且建立了基因表達與在體功能的相互關係。
  神經元表達的基因多於其它類型的細胞,導致了神經元具有很高的異質性。外周感覺神經元是假單極神經元,負責將外周感覺信號傳遞到脊髓。以往的研究將初級感覺神經元分為:表達神經肽P物質或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肽類小細胞、結合植物凝集素B4的非肽類小細胞、表達酪氨酸羥化酶的小細胞和表達神經絲200的大細胞。在嚙齒類動物,小細胞通過無髓鞘的C纖維或薄髓的Aδ纖維將外周感覺信號傳遞到脊髓背角I-II層,而大細胞則通過厚髓的Aβ纖維將外周感覺信號傳遞到脊髓背角III-V層。通過功能特性還可將初級感覺神經元分為機械感受器、傷害性感受器、熱感受器和癢感受器。依據反應類型可將傷害性感受器稱為機械熱、機械敏感的或機械不敏感的傷害性感受器等。
  為了更好地了解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類型、分子特性和生理特性,張旭研究組的李昌林等利用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技術,檢測了成年小鼠腰段背根神經節中的初級感覺神經元的基因表達。通過檢測差異基因表達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取了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類型和代表性基因。通過在體全細胞膜片鉗的方法,記錄了初級感覺神經元對外周熱、冷、壓力等5種刺激的反應,結合單細胞PCR的方法,進一步分析了被記錄細胞的代表性基因,並將之歸類。最終發現,初級感覺神經元小細胞可分為1類低閾值機械感受器和5類機械熱傷害性感受器,其中5類機械熱傷害性感受器分別各有2個亞類。初級感覺神經元大細胞可以分成4類,包括表達神經外營養蛋白1(Neurexophilin-1, Nxph1)的機械熱傷害性感受器和表達腦組織特異性血管生成抑制劑1相關蛋白2樣蛋白1(BAI1-associated protein 2-like 1, Baiap2l1)的機械傷害性感受器,其中表達運輸蛋白囊泡複合體3樣蛋白(Trafficking protein particle complex 3-like, Trappc3l)或者表達Baiap2l1的大神經元也分別有2個亞類。
  這項題為「通過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和功能研究鑑定軀體感覺神經元類型」的工作,是在研究員張旭指導下由李昌林等完成的。該工作獲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
 
  圖A. 熱圖顯示了197個神經元依據細胞大小排列的層次聚類的矩陣。10個族群通過黑線方框標註,族群的細胞大小顯示在左側。圖B. 背根神經節初級感覺神經元分類示意圖。依據單細胞測序和原位雜交數據建議其類別和比例,依據電生理實驗並結合已發表文獻進行功能注釋。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描繪腸神經元種類的多樣化
    為此,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Marklund Ulrika團隊,通過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小鼠小腸肌腸叢內的腸神經元開展相關研究,了解腸道神經元種類的多樣化。這項最新研究結果以:為題,於12月7日在線發表在了 Nature Neuroscience 雜誌上期刊。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2:22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Ulrika Marklund研究小組利用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 Nature Commun長文:單細胞測序繪製感覺神經元發育的轉錄路線圖
    軀體感覺是由於存在著多種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徵並對內部及外部刺激有著特異性反應的初級感覺神經元而產生的。然而,對於這種細胞不同時期的多樣性在轉錄水平上的改變尚未有全面的認識。在此,作者利用深度單細胞分析對小鼠體感神經元發生過程中的細胞分裂及分子改變進行研究。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單細胞測序後的RNAscope驗證實例——2019年代表性文章解讀
    通過scRNA-seq獲得高通量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後,利用原位組織學驗證是目前流行的研究策略,也是對單細胞測序結果篩選出的有價值分子的空間分布定位回溯以及結果真實性的驗證。在此次研究中,單細胞測序數據分析表明BEST4 +腸上皮細胞,RSPO3+成纖維細胞,IL13RA2 + IL11 +炎性成纖維細胞等細胞亞群與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治療的抗性有關。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RNAscope原位雜交結合免疫螢光驗證並從空間定位上展現了單細胞測序的主要發現。
  • 【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進展一覽
    而應用而生的就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該技術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測序單細胞微生物相對簡單的基因組,更大更複雜的人類細胞基因組。而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譯來自單細胞的30億鹼基的基因組並對逐個細胞進行序列比較已經開始變為現實。單細胞測序技術可謂是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
  •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該五篇文章幾乎都是同時發表,表明該領域的競爭激烈,同時也說明了單細胞測序技術在植物研究應用中已經成熟,期待未來更多的植物組織細胞的測序,為解決植物如何從胚發育成全株提供更多的信息! 什麼是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 ItClust:單細胞RNA測序分析的聚類和細胞類型分類算法
    責編 | 兮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儘管scRNA-seq有著光明的前景,但是單細胞測序技術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噪音和scRNA-seq數據本身的高維度(測序得到的基因數量往往遠高於細胞的數量)使得scRNA-seq的分析變得十分具有挑戰性
  • 單細胞RNA測序簡介
    一、單細胞RNA測序的來源從早期的科學研究開始,我們就知道,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完全相同的遺傳信息。因此,體內細胞的多樣性來自於基因表達,每個細胞必須表達一組基因,並抑制另一組基因以使其正常工作。但是我們很難精確定位哪個基因(或一組基因)對每個細胞至關重要。
  • 上海生科院合作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機制
    9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研究組、李勁松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e and Passive Demethyl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Pronuclear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2020-08-27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生科院揭示視皮層的下行反饋選擇性地調節
    上海生科院揭示視皮層的下行反饋選擇性地調節從丘腦到視皮層的視覺信息輸入 2017-01-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通過微電泳GABAB受體拮抗劑,局部增強(Focal activation)視覺模型動物貓初級視皮層V1區第6層群體細胞的反應(即在一個方位選擇性功能柱內的定點局部區域),王偉等研究了背外側膝狀核(外膝體)單細胞感受野的二維空間結構和反應增益的因果變化關係(causal
  • 上海生科院揭示介導樹突棘修剪的分子機制
    我們的大腦由大約一千億個神經元組成。它們通過突觸相互聯接,形成龐大的神經網絡,並通過其調控我們的感覺、運動、記憶與情感。這個網絡中大部分的興奮性突觸位於神經元樹突上一種名為樹突棘的微結構上。在發育早期,樹突棘的數目與突觸的數目快速增加,形成功能性的神經網絡。
  •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海生科院在視網膜幹細胞胚胎起源研究...
    該研究採用基於彩虹魚克隆分析,在單細胞水平上揭示了視網膜幹細胞在視網膜睫狀邊緣區的準確定位;同時在邊緣區中發現一類目前尚未報導的靜息態細胞。此外,此研究採用原位細胞譜系追蹤,闡述了視網膜幹細胞胚胎發育的精確細胞譜系,從而揭示視網膜幹細胞起源於視泡 (optic vesicle)中間層上皮細胞中的一群雙潛能細胞。
  • 【Nature子刊】史上最大單細胞RNA測序項目!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將發育中的人類大腦的譜系等級與癌細胞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 單細胞RNA測序突出了膠質母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的轉錄組異質性
  • 【突破】500,000+單細胞的RNA序列揭示所有主要人體器官的細胞類型圖
    研究人員使用單細胞mRNA測序揭示了迄今為止尚未很好表徵的許多組織的層次結構。他們建立了所謂的單細胞人類細胞景觀(HCL)分析管道,以幫助鑑定細胞,並對人類和小鼠的景觀進行了單細胞比較分析,以揭示保存的遺傳網絡。研究人員發現幹細胞和祖細胞表現出很強的轉錄組隨機性,而分化的細胞則更加獨特。先前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名為Microwell-seq的技術方法,該方法是一種經濟高效的單細胞mRNA測序技術,在雙峰率和細胞類型相容性方面具有優勢。
  • 科學家首次用單細胞測序方法分類神經細胞
    美國史丹福大學駱利群和史蒂芬·夸克兩名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首次將單細胞RNA(核糖核酸)測序技術運用到果蠅的嗅覺神經研究上,發現通過分析基因表達圖譜,能準確地把神經細胞分類。這是在基因水平上首次給不同神經細胞準確分類。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李紅傑博士在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教授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
  •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決定人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 2017-10-26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hESCs在不添加外源因子的情況下發育分化為成熟的神經元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這為分階段研究幹細胞命運決定和人體內神經發生過程的分子機制提供了便利條件。  景乃禾研究組利用已建立的hESCs神經分化體系,在神經分化的前22天隔天收取細胞樣品,對所收取的細胞樣品進行轉錄組測序。
  • 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期刊社及其理事會成立
    3月3日上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科學期刊社第一次理事會會議在生命科學信息中心召開,正式成立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期刊社及其理事會。上海生科院副院長吳家睿首先介紹了上海生科院期刊改革的目的、意義及基本情況。生命科學期刊社是適應國家、中科院期刊改革的總體部署和內部發展的需求而成立。
  • Namocell:關注單細胞測序以及單抗藥物的開發領域
    相比於傳統的流式分選儀,Namocell採用更小的鞘液壓力(不到2 psi),這樣在分選的過程中對細胞的損傷極小,分選出來的細胞具有非常好的活性,可進行單細胞培養;Namocell採用了一次性分離晶片,從加樣、檢測、分離都在這個晶片上完成,可以完全避免樣品間交叉汙染;操作簡便,只要半小時培訓即可上機熟練操作,相比傳統流式分選儀,無需專人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