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 建立學術期刊「黑名單」

2020-12-04 信網

原標題:中國官方多管齊下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

(記者 孫自法)「基礎研究類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技術研發類、社會公益性研究類機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完善學術期刊預警機制,將管理和學術信譽差、商業利益至上的學術期刊,列入『黑名單』」……

中國科學技術部近日專門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旨在多管齊下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最新發布的官方文件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共明確提出9條27款具體措施,主要內容包括:

對於基礎研究類科技活動,注重評價新發現、新觀點、新原理、新機制等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對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根據科技活動特點,合理確定代表作數量,其中,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

技術研發類機構注重評估在成果轉化、支撐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績效;社會公益性研究類機構注重評估公益性研究成果的績效、履行社會責任的效果;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注重評價創業人才創辦企業帶動就業、產業科技含量及經濟社會效益等,均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

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注重評價已取得核心成果的創新性和學術影響;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注重評價團隊協作創新能力,以及團隊負責人的組織協調和領導力,都對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數量原則上分別不超過5篇、10篇。

完善學術期刊預警機制方面,定期發布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的預警名單,並實行動態跟蹤、及時調整。將管理和學術信譽差、商業利益至上的學術期刊,列入「黑名單」。

對於發表在「黑名單」和預警名單學術期刊上的論文,相關的論文發表支出不得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中列支。不允許使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違反者將追回獎勵資金和相關項目結餘資金。

科技部表示,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1年後,將開展實施效果評估,並對有關措施進一步調整完善。(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芃芃]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發文:破除「唯論文」、「SCI至上」不良...
    教育部辦公廳2020年2月20日印發2月23日,科技部也正式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唯論文」不良導向,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制訂了《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
  • 代表委員建言:破除唯論文導向,破除「SCI至上」
    「破除『唯論文』,並不是說讓大家不要寫論文了,而是要破除『以論文論英雄』的人才評價機制,營造正確嚴謹的學術環境,反之則容易滋生諸如買賣論文的不正之風,讓學術不端人員有機可乘。」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兩會期間,多名科學界和學界的代表委員都提到了破除「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建立正確科學評價體系。
  • 破除「SCI至上」「唯論文」痼疾!鼓勵發表"三高論文",這份期刊目錄...
    近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直指科研評價體系「SCI至上」「唯論文」痼疾,並提出了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措施。
  • 破除「SCI至上」是學術評價改革的突破口
    近日,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制定《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力圖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論文「SCI至上」的不良導向。
  • 深度丨關於SCI論文,科技部教育部聯合發文意味著什麼?
    交匯點訊 23日,科技部正式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兩部門聯合集中發文,意味著什麼?
  • 科技日報:國內高校發布「期刊黑名單」,應告別唯論文浮躁風
    論文投稿,請避開「期刊黑名單」。據媒體報導,近日,雲南省昆明學院根據20份全國高校、醫院已公布的「期刊黑名單」,統計梳理了17個被5家以上機構拉黑的期刊。在昆明學院科研處公布的「期刊黑名單」中,Medicine和Oncotarget以被拉黑20次而名列榜首。
  • 兩部委發文破除論文「SCI至上」 專家:需警惕關係、人情影響學術評價
    今年1月30日,科技部下發通知,要求各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疫情防控中,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部門陸續出臺文件,規範科學研究和科研評價中的不良導向。▲教育部網站截圖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提出27條措施,旨在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12日,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告訴第一財經,事實上,對於遭遇論文撤稿的作者,校方並沒有制度上的懲戒措施,而該項目申請的資金也難以追回。只是在評職稱時,該論文不再作為一項參考依據。他還表示,論文從發布到被撤稿,經常存在很長的時間差。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他認為這份《徵求意見稿》的核心是「不唯」,即從根本上扭轉單一的學術評價方式。「過去我們沒有對科學和學術評價進行實時調整,而是完全依賴於一種標準,所以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論文評價本身。」不唯不等於不講學術論文。論文本身是有其積極的意義和價值,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論文評價體系。「大學如果不以學術來教學,那麼它就是高中的延續,是培養不出一流學生的。」
  • 職稱不再「唯論文」 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他認為這份《徵求意見稿》的核心是「不唯」,即從根本上扭轉單一的學術評價方式。「過去我們沒有對科學和學術評價進行實時調整,而是完全依賴於一種標準,所以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論文評價本身。」不唯不等於不講學術論文。論文本身是有其積極的意義和價值,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論文評價體系。
  • 教育部答紅星新聞:破除唯論文、唯SCI論,對學術不端堅決零容忍
    現實裡,部分高校仍存在學術不端等現象,而唯論文、唯SCI論等風氣也同樣在高校中有跡可循,如何扭轉科研學風也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就此,雷朝滋在會上回應紅星新聞表示,要堅決破除高校唯論文、唯SCI、唯影響因子論的思想,並堅決要求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 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20餘篇SCI的「網紅教授」鄭強有話說
    (詳見文末) 鄭強認為這份《徵求意見稿》的核心是「不唯」,即從根本上扭轉單一的學術評價方式。「過去我們沒有對科學和學術評價進行實時調整,而是完全依賴於一種標準,所以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論文評價本身。」不唯不等於不講學術論文。
  • 破除「唯論文」後,倡導大家刊發的國產SCI期刊好中嗎?
    來源 | 募格學術編輯 | 學術君近一段時間,國家科技部正式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通知,明確要求破除「唯論文」論不良導向,打造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通知明確:基礎研究類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其中,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鼓勵發表「三類高質量論文」。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這已經不是國內學術圈在國際發表上的第一次集體出醜了。
  • 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最受傷的是中國期刊,很多SCI期刊免版面費
    「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科技部出臺《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文件,科技部相關人士對文件做解讀,其實這個政策主要是鼓勵科研人員發表高質量科研論文,所謂三高論文將有各高校和科研單位學術委員會制定,根據專業的不同,保證論文的少而精
  • 疫情尚未控制搶發論文?缺乏科學精神!兩部委出手:破除「SCI崇拜」
    2月20日,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文件要求,破除科研和高等教育領域評價體系「SCI論文至上」風,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在科技評價、職稱評聘等重要領域的使用。措施包括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等。
  • 教育部:不得簡單以刊物等判斷論文質量,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
    新京報快訊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英媒:期刊黑名單助力中國學術清白
    英國《自然》雜誌10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正在等待「罔顧學術質量」的學術期刊「黑名單」中國提出的一項建立全國性期刊黑名單的建議已在該國科學家中引發一場討論。今年5月,中國科技部擔負起編制該黑名單的使命。
  • 教育部 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科技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教育部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 破除「SCI至上」背景下一流科技期刊發展的若干思考
    賀嫁姿 趙大良 摘 要 由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要求破除論文「SCI至上」的評價導向,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這將對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