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期刊黑名單助力中國學術清白

2020-12-04 環球網

英國《自然》雜誌10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正在等待「罔顧學術質量」的學術期刊「黑名單」中國提出的一項建立全國性期刊黑名單的建議已在該國科學家中引發一場討論。今年5月,中國科技部擔負起編制該黑名單的使命。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表示該黑名單將包括那些「罔顧學術質量」和「商業利益至上」的國內外學術期刊。

由政府機構編制的此類名單非常罕見,中國希望該政策將使本國學者減少發表劣質或欺騙性文章,從而加強本國科研誠信建設。但一些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由國家編制的黑名單無法解決有關問題,制定獲得認可的期刊名錄更有利於提高科研質量。

西安交大學者奧米德·馬希安認為,與各學術機構自行編制的名單相比,一項適用於所有科研人員的政策更有利。中科院學者史曉雷表示,無論是全國性黑名單還是學術機構自編名單,都將對中國學術環境產生積極影響。「全國性黑名單或將有助於減少學術不當行為,因為一些刊發劣質論文的期刊將受到懲罰,但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期刊,而在於投稿人。」蘇北人民醫院醫生任川利(音)說道。

開放獲取期刊目錄(DOAJ)項目執行董事拉斯·喬恩豪格表示,黑名單很難維護,因為世界各地總在推出各種新期刊。他甚至想知道中國是否有可能利用此類黑名單提升本國期刊名聲。浙江工商大學學者餘立平認為,該名單或將包括曾涉及學術不端行為的所有中國期刊。「懲罰這些期刊將產生廣泛且不可預期的影響。」餘說道。在餘看來,編制達到特定標準的被認可期刊名錄是更好的選擇。

早在2016年中國就曾嘗試編制一項全國性的認可期刊名錄,但當科學家們無法在該名單的選擇標準上達成一致意見後,教育部最終放棄該念頭。(作者大衛·克蘭諾斯基,丁雨晴譯)

相關焦點

  • 學術期刊「黑名單」戳中了誰的軟肋?
    據曾長期從事學術期刊評價工作的寧波大學商學院教授俞立平介紹,一般高校都有自己的學術期刊目錄,供教職人員發表論文作參考。「高校會根據學術期刊分為幾個體系,教師在級別高的學術期刊上發論文,學校會在科研和職稱體系中有所獎勵。」俞立平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可見,列學術期刊「白名單」已成為高校常規的做法,但列「黑名單」的卻十分少見。
  • 中山大學被曝列中文學術期刊黑名單
    通知並未明確黑名單作用,只是在重要核心期刊的認定原則中提及,被CSSCI(含擴展版、集刊)收錄的重要期刊都為重要核心期刊,但列入黑名單期刊的除外。  CSSCI全名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目前收錄包括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在內的25大類的500多種學術期刊。
  • 科技部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 建立學術期刊「黑名單」
    原標題:中國官方多管齊下破除科技評價「唯論文」不良導向(記者 孫自法)「基礎研究類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技術研發類、社會公益性研究類機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完善學術期刊預警機制
  • 中山大學被曝列中文學術期刊黑名單,校方回應僅用於內部管理
    通知並未明確黑名單作用,只是在重要核心期刊的認定原則中提及,被CSSCI(含擴展版、集刊)收錄的重要期刊都為重要核心期刊,但列入黑名單期刊的除外。CSSCI全名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目前收錄包括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在內的25大類的500多種學術期刊。
  • 「黑名單」能否堵死「爛期刊」
    「將罔顧學術質量、管理混亂、商業利益至上,造成惡劣影響的學術期刊,列入黑名單。論文作者所在單位應加強對本單位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的管理,對在列入預警名單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科研人員,要及時警示提醒;在列入黑名單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在各類評審評價中不予認可,不得報銷論文發表的相關費用。」
  • 警示:被列入黑名單的SCI期刊;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表
    一、盤點進入黑名單的SCI期刊隨著國內機構對水刊和學術不端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機構對
  • Nature: 中國政府將橫掃黑名單水刊(附千本掠奪性期刊)
    但凡在黑名單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學者,將受到警告。而在入職工作、職稱晉升和獎金發放的考核評估中,水文也變得一文不值。類似的學術期刊黑名單,其實早就存在,比如 Jeffrey Beall 的掠奪性期刊名單,只是很少被政府機構重視。
  • 高校再發「期刊黑名單」,74種期刊「上榜」!附期刊明細!
    圖片來源: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教育院官方網站《通知》稱借鑑和參考其他高校或學術評價機構的經驗和做法,負面清單主要源於「論文代理及相關期刊網站,列入負面清單的期刊(雜誌)一般未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中心』收錄。
  • 收費發表掠奪性期刊黑名單即將上線—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黑名單走了,黑名單又來了
  • 科技日報:國內高校發布「期刊黑名單」,應告別唯論文浮躁風
    論文投稿,請避開「期刊黑名單」。據媒體報導,近日,雲南省昆明學院根據20份全國高校、醫院已公布的「期刊黑名單」,統計梳理了17個被5家以上機構拉黑的期刊。在昆明學院科研處公布的「期刊黑名單」中,Medicine和Oncotarget以被拉黑20次而名列榜首。
  • 光明日報:「掠奪性期刊」黑名單應儘早公布
    原標題:「掠奪性期刊」黑名單應儘早公布 近日,《腫瘤生物學》雜誌撤銷收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的事件持續發酵,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對被撤銷論文的作者們進行道德拷問和譴責固然是難免的,也是容易的,但是對於問題的解決作用不大。
  • SCI期刊「黑名單」;2020年中科院分區表
    隨著國內機構對水刊和學術不端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機構對SCI期刊進行黑名單管理,即對於某些質量不高的期刊,無法報銷版面費,無法用於晉升,不納入業績。近日,中科院正式發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現在總計包括了65本期刊,其中醫學類的有26本,數量最多,生物學領域也有7本。以下為名單,發供參考、收藏: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整理了45種警示期刊,警示期刊隨時可能被SCI資料庫剔除,論文也容易出現學術不端等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不予經費支持期刊目錄1.
  • 《乾旱區科學》(英)CSCD影響因子名列CSCD中國科技期刊前10名
    2015—2016年度CSCD收錄來源期刊為1200種,其中在中國出版的英文期刊194種,中文期刊1006種;來源期刊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兩部分,其中核心庫872種,擴展庫328種。   《乾旱區科學》(英)自創刊以來不斷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於2013年被遴選為CSCD來源期刊。
  • 8分一區TOP期刊也被納入黑名單,附最新名單
    隨著國內機構對水刊和學術不端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機構對SCI期刊進行黑名單管理,即對於某些質量不高的期刊,無法報銷版面費,無法用於晉升,不納入業績。 從最新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和中山大學的黑名單期刊看,範圍不再只限於低分期刊
  • 學術期刊平臺:助力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守正出新
    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僅有助於滿足各國民眾對漢語學習的需求,也有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與理解,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我們建議,不妨先從學術期刊平臺建設有哪些益處和是否可行兩個方面展開討論,有助於理解為國際中文教育提供助力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性。
  • 最高 8 分一區,這 51 本期刊被曝列入國內高校「黑名單」,要...
    近日,網傳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布了新的期刊「黑名單」,對出現在「黑名單」和「預警期刊名單」中出現的期刊,上述單位不鼓勵投稿,且不給予相關經費支持。
  • 最高8分一區,這51本期刊被曝列入高校黑名單,要投稿的注意了
    近日,網傳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布了新的期刊「黑名單」,對出現在「黑名單」和「預警期刊名單」中出現的期刊,上述單位不鼓勵投稿,且不給予相關經費支持。期刊黑名單如下:華南理工大學「黑名單」期刊及預警期刊名單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不予經費支持與鼓勵的期刊目錄經筆者統計,本次「上榜」兩校黑名單的期刊一共多達 51 本。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收費學術期刊已淪為「斂財機器」?
    論文發表情況是科研評價體系中繞不開的指標,在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中,申請獎學金、畢業、晉升、申報經費,均離不開論文指標。近日,福建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學院講師林賢祖將矛頭對準論文發表亂象,在微信公眾號「學術周刊」刊文《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版面費,驚心觸目!!!》,引發學界巨大爭議。
  • 中山大學被曝列中文期刊黑名單 稱用於內部管理
    廣州中山大學北校門 東方IC 資料  「中山大學校長辦公室2014年12月10日印發的《中山大學關於印發〈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要期刊目錄原則(試行)〉(2014年修訂版)的重要通知》,居然公布了CSSCI期刊黑名單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