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冬一研究組發現調控DNA修復途徑選擇的新蛋白複合物
錯誤的DSB的修復,會導致基因突變、染色體異位或者產生對細胞有害的修復產物。為了避免這些非正常的修復,細胞必須在多種互不兼容的修復途徑中,根據細胞所處的細胞周期和DSB的末端狀態做出作出正確的選擇。這個過程稱之為DSB修復途徑的選擇調控,對於維護基因組的穩定至關重要。
-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清華新聞網1月2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在《發育細胞》期刊(Developmental Cell)發表了題為《擬南芥ARGNAUTE1在植物響應激素和脅迫過程中結合染色質並促進基因表達》(Arabidopsis ARGONAUTE 1 Binds
-
多篇文章揭示染色體的奧秘!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主任Asifa Akhtar解釋道,「一直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的一個方面是,MSL複合物如何知道每個果蠅細胞攜帶的8條染色體中哪一條是X染色體。」這個問題促使她的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穎而精心的策略來剖析MSL複合物如何識別X染色體。這些研究人員決定將這種複合物移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小鼠細胞中而不是在它的天然環境中研究它。
-
中國科大發現對piRNA生成以及染色體分離起重要作用的PICS複合物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學院光壽紅教授課題組與許超教授課題組以及生物物理所董夢秋教授課題組合作在《Cell Report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Functional proteomics identifies a PICS complex required for piRNA maturation and chromosome segregation」的研究論文,發現了在秀麗隱杆線蟲中對
-
研究揭示TIN2複合物參與端粒保護的分子機制
of the mammalian TIN2-TPP1-TRF2 telomeric complex為題,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研究揭示了TIN2蛋白質在端粒複合物的組裝和端粒保護中發揮重要功能的結構基礎。
-
清華向燁、王新泉研究組發文揭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
清華向燁、王新泉研究組發文揭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的冷凍電鏡結構清華新聞網8月21日電 8月13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副教授、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與其受體ACE2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
上海生科院揭示釀酒酵母源Shu複合物在DNA同源重組過程中發揮生物...
上海生科院揭示釀酒酵母源Shu複合物在DNA同源重組過程中發揮生物學功能的分子機制 2017-12-11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科大揭示染色體複製叉停滯重啟過程中的引發體組裝新模式
中國科大揭示染色體複製叉停滯重啟過程中的引發體組裝新模式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報導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生命科學學院滕脈坤教授和李旭博士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Nature:揭示MSL複合物特異性識別雄性X染色體機制
一種稱為MSL複合物的表觀遺傳因子與單條雄性X染色體結合,並利用它的組蛋白乙醯化功能使得這條X染色體過度活化,從而試圖讓雄性果蠅的RNA生產水平與攜帶兩條X染色體的雌性果蠅中的相當。如果這一過程失敗,那麼雄性果蠅就會死亡。
-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調控機理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柱成研究組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題為「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調控」(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of the chromatin remodeler ISWI
-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過程清華新聞網5月15日電 5月9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兩篇論文相互印證,共同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與 G蛋白複合物形成的分子機理。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在人體中有800多個成員,在視覺,嗅覺,味覺,以及激素和神經遞質的信號轉導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時也是關鍵的藥物研發靶點。GPCR作為膜受體蛋白,對外感知胞外的配體信號,對內結合G蛋白或者Arrestin,將信號向下遊傳遞,調節細胞功能。
-
【學術前沿】雷鳴組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和確保端粒末端穩定...
2018年1月,雷鳴課題組解析了Cdc13與Est1相互作用的結構結構信息,並揭示了端粒酶招募至端粒的分子機制【3】。因此,進一步解析Cdc13與Stn1相互作用的結構信息對於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
科學家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細菌染色體分離的調控機制
細菌染色體的分離過程調控機制長期以來並不清楚,已知由ParA、ParB蛋白和染色體類著絲粒parS組成的染色體分離複合物在染色體分離起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研究團隊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的方法,首先發現乙醯化修飾富集在細菌染色體分離通路,進而揭示ParB對類著絲粒parS位點的結合活性受乙醯化修飾調控。調控細胞乙醯化修飾水平包括兩個關鍵酶:乙醯化酶ScCobB1和乙醯轉移酶ScPat。
-
研究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細菌染色體分離的調控機制
細菌染色體的分離過程調控機制長期以來並不清楚,已知由ParA、ParB蛋白和染色體類著絲粒parS組成的染色體分離複合物在染色體分離起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研究團隊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的方法,首先發現乙醯化修飾富集在細菌染色體分離通路,進而揭示ParB對類著絲粒parS位點的結合活性受乙醯化修飾調控。調控細胞乙醯化修飾水平包括兩個關鍵酶:乙醯化酶ScCobB1和乙醯轉移酶ScPat。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
11月24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綱研究組發現在小鼠肝臟中刪除中介體MED23基因,能減緩肥胖和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該研究揭示了中介體MED23在肝臟糖脂代謝調控和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為代謝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可能的新分子靶標。相關成果發表於《細胞研究》雜誌。 據介紹,在控制基因表達的眾多因子中,中介體複合物是一個重要而巨大的蛋白複合物。它能整合環境與發育過程中的眾多信息,精細控制特定基因的遺傳信息得到正確的「閱讀」,並被「轉錄」生成RNA,進而產生蛋白,發揮基因的生物學功能。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該文揭示了果蠅發育過程中,一個轉錄因子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通過促進H3K9me3+異染色質凝聚確保神經元終末分化的新現象和新機制。因此,這項研究所揭示的新現象和新機理可能代表了轉錄因子通過染色體植入驅使異染色質凝縮和細胞終末分化的普適規律。液-液相分離作為細胞內的一種自組織方式,為我們理解許多生物學現象提供了嶄新的視角。然而,在生理條件下相分離是否真正參與調控重要的生物學過程還有待更確鑿有力的證據 [7,8]。
-
幹細胞染色體分離機制的新發現
類似於胚胎起源的幹細胞可以在實驗室中產生,它們被稱為誘導幹細胞(例如從皮膚細胞中獲得)。他們的誘導依賴於基因表達的重新編程,並起源於分化型幹細胞,這一發現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機制,以控制分裂幹細胞,在此過程中還有積累染色體分離錯誤的傾向。幹細胞幾乎可以無限期複製,這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細胞分裂(或有絲分裂)是著絲粒(centromere)。這是蛋白質複合物的結合位置,確保遺傳物質,當複製和濃縮在染色體,分布在兩個子細胞之間。
-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與醫學院向燁研究員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凍電鏡結構揭示其受體結合的必需構象狀態》(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上海生科院揭示SUMOylation維持果蠅精巢幹細胞穩態的新功能
該項研究揭示了SUMOylation調控果蠅精巢幹細胞穩態維持的新功能。 SUMOylation作為一種類泛素化翻譯後修飾對組織的發育以及疾病的發生至關重要,但是其在成體幹細胞中的功能鮮有報導。這一工作揭示了SUMOylation信號通路在精巢發育中的重要功能,以及該通路與Hh信號通路之間的Cross-talk對精巢發育調控的重要生物學功能。
-
清華生命學院戴俊彪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十二號染色體的設計合成
清華生命學院戴俊彪研究組發文報導釀酒酵母十二號染色體的設計合成戴俊彪在實驗室人工釀酒酵母的十二號染色體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長真核線性染色體,全長為976067個鹼基。戴俊彪研究組基於原始鹼基序列設計出新的鹼基序列,並通過自主開發的分層組裝和後續改造方案最終獲得可在釀酒酵母體內正常發揮功能的合成十二號染色體(synXII),並對十二號染色體上編碼核糖體RNA的DNA序列(rDNA)開展了一系列工程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