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育王時要求幼蟲越小越好,為什麼不直接使用蜂卵育王?

2021-01-08 蜂部落

在人工育王中我們都知道,很多養蜂的朋友使用的幼蟲都是1到3日齡的幼蟲,但是在人工育王中又有這樣的說法,我們移蟲的蟲越小越好,那麼為什麼人們不用蜂卵來直接進行人工育王呢?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分享為什麼在人工育王中不使用蜂卵來進行人工育王的原因。

關於為什麼在人工育王中要求使用的幼蟲越小越好這點相信我們很多朋友都知道,主要在於幼蟲越小接受工蜂哺育的時間就越長,身體就越是健康,這樣培育出來的蜂王質量也更加優秀,所以在人工育王中我們有經驗的蜂農都要求使用較小的幼蟲。那麼究竟為什麼不直接用蜂卵呢?

實際上,在過去我們的養蜂前輩們曾經使用過蜂卵來直接進行蜂王培育的,只是這種方法管理起來比較麻煩,而且難以大規模實施,最後這種方法被拋棄,主要的原因在於蜂卵期蜂巢中是沒有蜂王漿的,而且蜂卵極小,我們人工移卵要求技術含量比較高,就算我們移卵成功,工蜂的接受率也不高。

那麼為什麼移卵的方法會造成工蜂接受率不高呢?實際上,移卵育王的方法弊端在於,就算我們移卵成功,大部分的卵已經遭到破壞,很難培育成蜂王,而就算沒有遭到破壞,在蜂卵變化為幼蟲的這個過程中工蜂的選擇性比較大,工蜂是不是會將卵培育成蜂王工蜂有一定的決定權,所以導致很多卵被移走之後工蜂直接不接受,甚至出現叼走或者吃掉的情況。

其實即使是在我們後期的人工移蟲育王中也沒有選擇到最優的幼蟲,按理說最優的幼蟲應該是一日齡的幼蟲,但是使用最多的還是三日齡的幼蟲。我們都知道,幼蟲時工蜂開始給幼蟲分泌王漿,這是我們可以移蟲的一個前提條件,而這個條件是蜜蜂在卵期的時候所沒有的,但是一日齡的幼蟲時期巢房中的蜂王漿並不多,所以能夠移蟲成功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所以大範圍的使用了三日齡幼蟲。

這就是今天蜂部落向朋友們分享的關於為什麼人工育王時又要求幼蟲越小越好又不直接使用蜂卵的原因,這是蜂部落的一些簡單看法,我們有經驗的朋友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讓我們也學習學習。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敬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蜂人工育王移蟲時,是怎樣分辨幼蟲日齡的?
    人工移蟲育王時分辨幼蟲日齡是我們很多新養蜂的朋友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由於移蟲育王關係到未來蜂王的質量,只要幼蟲超過三日齡就有可能無法培育出蜂王,所以在人工移蟲育王的過程中通常要求蜜蜂幼蟲日齡越短越好。其實要說準確的分辨三日齡幼蟲的形狀,很多朋友是不好分辨的,尤其是沒有養殖經驗的朋友,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蜜蜂的發育周期,準確的找到蜜蜂的日齡,蜂部落給大家分享一個方法。人工育王提高新王質量的方法很多朋友在移蟲育王的時候往往會忽略蜂王卵的質量,其實這是比較重要的。
  • 養中蜂不懂人工育王,該怎麼分蜂?
    在人工分蜂之前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在人工育王以後進行,特別是繁殖意蜂的過程中,育王似乎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養蜂技術。但是育王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且對操作技巧有一定的要求,不是大規模的養殖一般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學習人工育王的這個技巧,所以有很多剛養蜂的朋友並不知道如何育王。另外就是養殖中蜂也不像養殖意蜂,育王的難度更高,所以在中蜂的養殖過程中,育王的工作也相對較少。既然不會育王,那養殖中蜂的時候該如何實現人工分蜂呢?
  • 那些從不人工育王的養蜂高手,他們是如何分蜂的?方法就2個
    不過,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很多朋友眼中人工育王的確是判斷我們很多養蜂人養蜂技術「級別」的一個標準,但是我們很多朋友就算是會人工育王技術也從不採用,但是奇怪的是,我們新手朋友認為學會養蜂技術之後養殖蜜蜂就會很簡單的這項技術,反而有的非常有經驗的養蜂人就是不使用,這不使用也沒什麼,主要是不但沒有使用人工育王技術,蜜蜂還生長得比一般人的都好。
  • 蜜蜂人工育王的原理,你知道嗎,作為養蜂人的你是怎麼進行育王的
    ,工蜂會以為這是一隻蜂王,會讓臺基裡的幼蟲一直吃蜂王漿至封蓋,所以移的蟲日齡越小,蜂王質量越好育王是要在無王的蜂群內進行的,否則蜂王會搞破壞。育王前需把蜂王囚禁起來,讓蜂群處於失王狀態,退脾壓蜂,把蜂量壓厚,讓蜂多於脾,有利工蜂對臺基內的幼蟲集中哺育,這樣成長出來的蜂王體質會更好人工育王就是模擬蜜蜂急造王,當蜂群失王后,工蜂會積極改造王胎,在巢脾的下方建造數個王臺會從巢房中移動1-3日齡的幼蟲去臺基中繼續發育
  • 人工培育蜂王簡單,中華蜜蜂人工育蜂王就三步
    養殖中華蜜蜂,就需要更換蜂王,人工分蜂。當自然王臺不夠用時,或者我們想選種育王時,就需要人工育蜂王。那麼人工如何育蜂王呢?1.選擇培育群。培育群是指把蜂王放到培育群裡培育。儘量挑選強群一些的蜂群當做培育群。
  • 養蜜蜂不會人工育王怎麼辦?先了解原理,再看老蜂農的操作技術
    人工育王的原理蜂群自然育王,是蜜蜂先在巢脾下邊沿,建造自然王臺杯,然後蜂王再將受精卵,產進王臺杯裡。受精卵經過3天的孵化,變成小幼蟲,然後內勤蜜蜂開始吐入蜂王漿餵養小幼蟲。其實在小幼蟲發育到第3天,除了王臺杯與巢房大小的區別,其他的生長發育都是一樣的。但是到了第4天,巢房裡的小幼蟲就開始改喂,花粉與蜂蜜混合調製成的蜂糧,而王臺裡的小幼蟲依然餵養蜂王漿,直到王臺完全封蓋。
  • 人工育王的四大優點,不會這門技術就不能養意蜂
    人工育王在養蜂過程中是一門不可或缺的養蜂技術;我們想要把蜜蜂養好、想要快速發展蜂群數量、想要實現蜂蜜增產,都需要依託於人工育王。在聽蜂之語看來,人工育王具有以下四個非常明顯的優點:一、方便養蜂人把控時間。
  • 人工育王為什麼王臺會被咬掉?新王同時出來該怎麼操作?
    人工育王利用的是人工王臺和人工移蟲來實現。每次育王都是上十個,甚至二三十個。很多剛養蜂的或者沒有人工育過王的人會比較困惑這麼兩個問題:①、人工育王為什麼每次都不成功,王臺總是被咬掉了?②、人工育王同時出來這麼多蜂王該怎麼辦?聽蜂之語也經常收到這方面的提問。其實只要育過王的,都知道實際操作並不是這樣的。
  • 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蜂場小奶狗養蜂新手容易出現的問題作為剛養蜂的新手,對於中蜂春繁複壯以及育王分蜂都是不知所措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自己就是從一個養蜂新手走過來的。養蜂新手造成這種局面,一個是因為沒有經驗,一個是因為沒有技術,這些都是硬傷。如果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師傅帶一下,並且需要多總結,多學習,多交流,多實踐。蜂群在春季是一年中發展最快,是容易分蜂遷徙的季節,順應蜂性可增產增收,實現蜂場效益最大化。
  • 蜂群不用人工育王,也能實現人工分蜂,做好預留蜂王臺的工作!
    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過程中,會採用2個管理蜂群的方法,由於養蜂人飼養蜂群的技術有差異,人工育王技術很重要,有利於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的時候,幫助分蜂群獲取優質的產子蜂王。養蜂人在不採用人工育王技術的時候,也能夠獲取品質較好的新蜂王,需要養蜂人做好預留蜂王臺的管理工作。
  • 蜂頭領|培育優質蜂王之小卵同樣育大王
    產粗大卵子的蜜蜂品種蜂王個體比產細小卵子的蜜蜂晶種蜂王大,但產粗大卵子的蜜蜂品種工蜂造出的王臺臺炮直徑小,王漿產量極低,飼養效益差,不適合高效益養蜂生產的需要。可見蜂王的個體並不是越大越好,在蜜蜂選種時,我們傾向於產細小卵子的蜂種,蜂王的個體以腹部細長尾尖,腹部最大圓徑在0.45釐米左右能快速插入蜂巢產卵為最好,就蜂王的初生重指標來說,我們認為初生重在200毫克左右為宜。
  • 解讀蜜蜂建造王臺,了解蜂王發育全過程,這下人工育王都清楚了
    不管是哪一種王臺,它的生長發育都是相同的,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王臺建造過程和形態變化。蜜蜂建造王臺的整個過程和形態變化蜂群在建造王臺之前,首先會建造雄蜂脾和產雄蜂卵,只要接下來的氣溫穩定,蜜源植物正常流蜜,那蜂群便會開始建造王臺基。王臺基是王臺的最初形態,它比工蜂房大一倍,一般建造在蜂脾最下緣和下緣兩側,王臺口朝下。
  • 真正挽救養蜂業的育王技術,彰顯蜜蜂智慧,如今被養蜂人棄用
    第一:自然分蜂培育自然分蜂的時候,蜜蜂會自行的培育蜂王,這種蜂王在蜂群正常的情況下培育,所以屬於優質蜂王培育的蜂王,質量較好,在養蜂業中如果沒有人工育王技術,這種蜂王被養蜂人大量採用。對於養殖中蜂的朋友來說,家庭養殖和少量養殖的,多數採用這種育王方式,順應蜜蜂習性,在自然分蜂的季節看到王臺後進行人工分蜂或者收捕分蜂團。
  • 人工養殖蜜蜂,培育蜂王有區分,這些知識你學過嗎?
    人工養殖蜜蜂,培育蜂王有分:人工培育和自然培育這兩種。一般養蜂場都是採用人工培育蜂王來更換全場的蜂王,而少量蜂群和一些業餘養蜂新手,大多採用自然培育蜂王。人工培育蜂王,需要育王工具和育王技術,才能培育出優質的蜂王,自然培育蜂王相對簡單許多,只需要等待季節的到來,蜂群會自然培育出蜂王來。
  • 蜜蜂急造王能用嗎?蜂群3種不同的育王方式,急造王優點與缺點
    意外失王有人為引起的失王,包括檢查丟失、檢查過程中壓死或者壓傷蜂王;也有新蜂王婚飛不回巢意外失王,如新蜂王交尾途中被天敵吃掉,交尾回群進入其它蜂箱;還有蜂箱裡面進入天敵,比如意蜂、胡蜂侵入蜂箱等等。二、蜂王年老體衰失王。蜂王的正常壽命一般是三到五年,如果是超過三年的老蜂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突然死亡,所以老蜂王出現突然死亡,也是引起急造王臺的一個原因。
  • 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蜂?
    導讀:養了三窩土蜂,自然繁殖太慢,能不能進行人工分巢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而且科學的蜜蜂養殖業提倡人工分蜂,但是人工分蜂必然涉及人工育王,或者就是藉助蜂群中有王臺的時候分蜂,所以養殖土蜂通過人工分蜂的方式來擴大蜂巢思路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土養蜜蜂即將分蜂,遇上連綿陰雨如何人工分蜂?2種方法全在這裡
    關於桶養中蜂很快就要自然分蜂,遭遇連綿陰雨是否可以人工分蜂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如果蜜蜂已經有分蜂熱現象產生,進行人工分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避免蜜蜂自然分蜂引發的損失和給我們造成的麻煩,主要是傳統土養的蜜蜂,過去並沒有人工分蜂的相關技術,導致我們養蜂人發現蜜蜂產生分蜂熱以後並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 中蜂為什麼非常容易分蜂,該怎麼辦?
    ②發現了人工育王原理:要說發現了蜜蜂分家的原理是養蜂業發展的一個裡程碑,不得不說發現人工育王原理又是蜜蜂規模化養殖的一個裡程碑了。在發現蜜蜂分家原理以後,人們又發現了可以通過人工移蟲的方式,人為的製造王臺,然後把蜂群中小於3日齡的幼蟲移到王臺中,放進本來就需要王臺的蜂群中培育,發現蜜蜂會把這些移進王臺中的幼蟲全部哺育成蜂王,而且可以把一個蜜蜂比較多的蜂群分為幾個蜜蜂比較少的蜂群,只要在每個小蜂群中放入一個王臺,每個小蜂群就變成了一個完整的蜂群,在每個蜂群中的王臺都出房交尾以後,這個蜂群就變成了一個完整的蜂群,
  • 蜂群發生分蜂熱,如何做好育王換王操作?我是這樣做的
    因為蜂群再次進入分蜂熱以及其他事情有點忙,好長時間沒有更新了,真是愧對蜂友。因為分蜂熱還在進行中,一時半會也結束不了,那就根據這幾天的操作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操作經驗。總的情況說明在經過第一次春季分蜂熱後,蜂群進入本地初夏最強分蜂熱時期,需要對蜂群進行解除分蜂熱,並順勢育王換王,以新王迎接夏秋酷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