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報: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是什麼

2020-12-03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曉芒

  【中國邏輯思想史研究已逾百年,其中對作為源頭及重點的先秦邏輯思想史的研究尤為顯著。如今,先秦邏輯思想的對象、性質、基本內容和演化過程還有待更加深化的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優秀項目《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及其歷史文化因素研究》(批准號為14BZX077),在中西古代邏輯思想的比較中探討了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及其與歷史文化的關係。】

  大邏輯觀」是先秦邏輯思想的指導觀念

  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及其歷史文化因素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最基本問題?如何進行源流上的系統整體研究?要解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對百餘年來先秦邏輯思想研究中所爭論的研究對象、性質、基本內容和演化過程等問題,進行邏輯觀與邏輯方法上的澄清。「大邏輯觀」理應成為先秦邏輯思想研究的指導觀念。

  在此映照下,邏輯就是「關於推理、論證及其規律、方法的學問」。作為歷史文化現象之一的「邏輯,其產生與文化的發展應該有一定的內在關聯,都應是特定文化群體內的人們自由自覺的類本質的體現,因此,不同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不同的邏輯傳統,它們各自的合理性對應於它們所屬的文化。或者說,邏輯傳統的表現類型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隨時制宜、隨事制宜特點的產生卻是歷史文化發展的必然。這理應成為我們研究的前提條件。

  我們從而繼續探討,為什麼先秦邏輯思想的特質是注重社會政治倫理實踐、注重政治傳播功用的「推類」。事實上,它的發生發展,是觀念與方法、論辯理論與論辯實踐、「正名一用名」與「談辯-用辯」、「講邏輯」與「用邏輯」、論辯邏輯與政治歷史文化等的統一。因此,論及先秦邏輯思想,就不能不思考其時邏輯思想對政治倫理文化的影響,以及政治倫理文化對邏輯的要求。這也可以使我們深化理解「邏輯應是多元的,邏輯是可以修正的」這一觀點。

  研究的「方法論」與「態度」也需強調

  任何思維工具系統都應是觀念與方法的統一,觀念與方法結合在一起才是現實的。故

  而,研究一種邏輯傳統,不僅是「邏輯觀」意義下的認識問題,更多的還是「邏輯方法」意義下的專門技術問題。所謂「邏輯方法」,既指研究對象有什麼樣的邏輯方法,又指作為手段對對象進行研究的邏輯方法。

  在這種研究中,研究的「方法論」問題與「態度」問題也是需要強調的,即「怎樣進行比較研究」和「比較研究的目的是什麼」。應該說,「是什麼」(先秦邏輯思想除了具有人類思維的普遍性之外,還具有本身的特質)和「為什麼」(先秦邏輯思想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其體現的時代精神)的問題,如何「肯定」與「否 定」的問題,始終存在於先秦邏輯思想的比較研究中。我們主張以「溫情與敬意的態度」和「時代意見與歷史意見的統一」、「決定論與互動論的融貫」的方法,來探討先秦「推類」思想與歷史文化的關係。在這種探討中,「求善」可以成為一種新的理念支撐,這是因為人文性也是邏輯的社會功用之一,理應藉此來探討先秦時代如何形成、為什麼形成具有政治倫理特色、實踐功用性強的邏輯思想與推理方法。

  推類」是先秦邏輯思想及方法的特質

  先秦邏輯思想及方法的特質是「推類」。所謂推類,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打比方」。在先秦時代談「類」、用「類」的歷史文化氛圍下,它成為一種引證渝證的思維論辯型式。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都使用了這種思維方法。

  如果回溯源流,推類方法的起源與中華漢字的起源實質上是一個問題。兩者同源的根本在於,作為一種當今世界仍然在大群體、大範圍內普遍使用的獨一無二的表意性文字,漢字在產生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意象性思維工作機理的規範,從而使它的形體結構在「象」的意義詮釋中達到了表達形式與表達內容的統一。這一直貫穿於漢字造字過程的始終,並且形成了穩定的漢字造字認字、用字的「邏輯一認知結構」。這種規範的導引作用為先秦推類思想及方法的產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文字學基礎。而在漢字語義與語用統一背景下的正名精神和推理意識,進一增強了中國古代思想觀念及思維方式的特質。

  既然先秦邏輯思想及方法的特質是「推類」,就需要從歷史文化成因的角度系統完整地梳理其中最重要的範疇「類」:它如何通過「獸名及其特點、祭名、由特點引申出的相似或相像、善名、族類、種類法式或法則」這七個融貫發展環節,成為先秦邏輯思想中關於定名、立辭、推論的最基本概念。在此基礎上,我們能夠嘗試為推類方法構造一個推理「模式」,並論證作為「類」法式功能的「比」、「方」「譬」在先秦歷史文獻中的語文說明、功能說明及其意義,證明這種極具先素歷史文化特色的「引證諭證型式」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形式」。相比於西方邏輯的「推理的一般」,先秦的這種模式就是「推理的特殊」。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推類模式的取法標準有倫理的標準和邏輯的標準。就倫理標準而言,通過梳理上古至春秋戰國時期思維取法標準的演變,並論證先秦推類取法標準的歷史化和倫理化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中西邏輯思維方式的趨向不同,西方古代邏輯更多關注科學精神,而先秦邏輯思想更多關注人文道德精神,因此,先秦邏輯思想在發展過程中具有了政治倫理實踐功用之下的倫理化傾向。而且,這種倫理化傾向影響著先秦推類模式在廣義論證型式意義上的有效性與普遍適用性。

  作為政治傳播的論辯工具

  春秋戰國時期,「名實是非相淆」,諸子均「思以其道易天下」,以不同的理念、根據宣揚著各自不同張進行著政治傳播活動。「如何言說」,也意味著人們在尋求一種合適的政治傳播方式。有直言者,「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闢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晏子春秋》)。但是,《戰國策》曰:「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於牛目。群臣多諫於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費又恐不給,請弛期更日。』太子曰:『為人子者,以民勞與官費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義也。子勿復言。』群臣皆莫敢諫………」這種現實情狀造成「主文譎諫」,即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譬」的方法被更多使用。「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禮記·禮運》),意指對人施教要啟發誘導而不牽拉,要勸勉而不強制,這順應了「取辯乎一物,而原極天下之汙隆」的「倫理理念的現實」要求,論辯的目的是「天下之汙隆,即天下的盛衰、興廢。

  作為一種政治倫理傳播的論辯說理工具,先秦推類模式具有如下特點,首先,它的有效性講求了語用性原則,是意象性思維導引下的廣義有效性。其次,先秦推類模式在「有用性」基礎上具有可擴展性和普遍性,因此,它在歷史過程中成為一種源於傳統的有效溝通說理的推理工具。最後,源於歷史經驗或生活經驗的靈性聯想、直覺,是推類模式廣義論證有效性的來源,能夠「映射當下」的信念是它普遍適用的動力。

  不可忽視的是,先秦推類模式並沒有走向形式化道路,這是因為,一是它更關注在政治倫理問題爭辯中的思維工具的實際效用,是一種「工作邏輯」,沒有西方哲學、邏輯學發展過程中形上學的傳統;二是缺乏語言文字的抽象和科學發展的支持;三是它內涵性的「外的貫通」這一特點,更注重意象性和整體性理解;四是其創造者並不將思維工具的發現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雖然如此,先秦推理模式的產生發展也有著尋找合適政治傳播方式的社會歷史文化發展必然性,以及在最大「文化公約數」,人人談「類」、用「類」的歷史文化氛圍中的思維發展必然性。我們進一步把先秦的推類模式與西方邏輯中的類比推理在各個構成要素方面進行同異比較,還可發現,先秦推類模式的思維過程及結構的工作機理,其依據是類、事、理的相通;其結論往往是具有道義性的政治倫理的價值命題,即「應該如此」;其作用是成為政治傳播的論辯工具,往往預設了一定的政治理念主張。因此,加強對這種政治傳播的論辯工具的認識,可以增強我們對先秦邏輯思想背後的邏輯原則、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的了解,深化對不同文化「逼迫」出來的邏輯傳統的比較研究,從而繼續提出我們自己的學理性意見。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報:「logic」之中譯名考:意譯到音譯的回歸
    中國古代邏輯學發端於名實之爭,先秦名辯思潮促進了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發展。所以,嚴復傾向於將「logic」譯為名學。嚴復大力提倡歸納邏輯,把「黜偽而崇真」的科學方法視作西學的命脈。同時,嚴復還肯定中國古代存在著豐富的邏輯思想,認為「夫名學為術,吾國秦前,必已有之」。他在譯介西方邏輯相關語詞時,只要他認為基本相符的,就採用中國邏輯思想中已有的術語。
  • 我是首爾大學東洋哲學博士生,關於先秦哲學與韓國社會,問我吧!
    我是首爾大學東洋哲學博士生,關於先秦哲學與韓國社會
  • 獅子座的特質是什麼
    牧羊座的驅力是成為拓荒者、戰士,為目標奮鬥的人;獅子座會以忠誠、高尚和重視聲譽的特質來啟發別人;射手座只會促使別人追求意義和成長,包括身心靈三個層面。火元素的速度通常很快,做事衝動,而且對事情完成時的狀態有一種願景。 獅子座的特質是什麼呢?
  • 【中國科學報】百餘院士籤名「抵制迷信」公開信引社會關注
    9月24日,一封由百餘名院士聯合籤名的公開信在《中國科學報》上發表,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百餘院士」、「抵制迷信」、「回歸科學」一時成為網絡熱詞。  這封名為《回歸科學精神,拒絕低俗迷信——致全國知識界的公開信》一經發表,隨即成為輿論焦點。中央廣播電臺在24日早間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對公開信內容進行了重點播報。
  • 科學技術不能被黑箱化 | 社會科學報
    而且,某項科學技術若尚處在襁褓之中,距離深度而廣泛的社會應用尚有時日,那麼,它還需要來自各種社會力量的支持。此時,若對這項科學技術進行倫理評價,似乎勢必要阻礙技術的順利發展。在這種「技術先行」的理念中,科學技術的自由發展總能促進社會進步,倫理評價則往往滯後與科技創新的步伐,最多只能對其應用的負面影響進行某種程度的修補。
  • 繁榮中國學術 發展中國理論 傳播中國思想——《中國社會科學報...
    11月27日,《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作者讀者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副主任、新聞學院教授王燦發認為,《中國社會科學報》應加大理論信息、學術信息、思想信息的傳播力度,長線與短線相結合,熱點與冷點相結合,重大理論與學科相結合,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相結合。版面上力求清新、大氣、簡約。要高度重視選題策劃。以版面定文章,以文章定標題。
  • 品鑑先秦時期在孝文化薰陶下的養老政策
    作為個人,我們要孝敬父母,而作為社會中的成員或者是國家的一個成員,我們則需要對社會中的老人有足夠的尊重。這種尊重不僅表現在語言或是簡單的行動上,更要表現在對老年人生活和精神滿足的保障,不能讓老人在年紀大了之後、在失去了勞動能力之後便失去了生活的尊嚴。當下,這種思想實質上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有著體現。
  •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開放性特質——基於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作者:楊共樂(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學院教授)文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文明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斷否定野蠻的過程。文明社會不同於原始社會,因為它有作為政治、經濟、宗教與軍事中心的城鎮、有能夠交流思想的文字以及原始人還不知道的金屬冶煉等。
  • 紅丸覺醒系列1:什麼是Alpha Phase(雄性領袖特質)
    那麼,成為Alpha的關鍵心態是什麼?答案是「主導」。所謂主導,就是人家願意聽你的,心態上,你要敢使喚別人,敢機巴他人,讓人家按照你的意思做事,這就是Alpha男的真正定義。國外論壇有個詞叫Alpha Buddha,指的就是極端Alpha,完全不管世俗規範,不在意外界眼光,永遠只按照自己意思恣意妄為,雖然這種人在文明社會可能到處碰壁、窒礙難行,但無可否認,是貨真價實的Alpha。再強調一次,Alpha與否,只取決於你的心態,也就是mindset。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終特刊:爭鳴
    馬擁軍從大數據時代人工智慧、萬物互聯與算法為王這三個特徵引發的焦慮出發,認為不僅要關注技術的社會形態變革,而且要重視經濟的社會形態變革。正是從後者出發,他樂觀地認為大數據時代不僅為超越經濟的社會形態、進入真正人的社會提供了條件,而且為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發展提供了可能。
  • 《全面戰爭三國》訓練有素特質怎麼樣 訓練有素特質效果一覽
    導 讀 《全面戰爭:三國》中的特質有很多,但是有些特質的效果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訓練有素特質就是一個,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訓練有素特質的效果是什麼
  • 詩經中的一首詩,道出先秦男子擇偶標準:碩大無朋
    從先秦時期起,就有那麼一群人在近觀蒹葭,遠瞻星空。在用詩來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進而有了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我想詩性就是從《詩經》開始注入我們的基因中吧!《詩經》,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起飛點,也是我們遠古先民的瑰麗展現。通過《詩經》我們可以獲悉祖先的價值觀、生活觀、審美觀等等。由此產生一個問題,先秦時期男子選擇妻子的標準是什麼?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爭鳴」熱點總結:法學、經濟學、社會學
    中國社會學史絕對不是西方社會學在中國的傳播和應用史,我們的學科發展應該走古今貫通、中西會通的綜合創新之路(《中國社會學學科自信的含義》,《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12月18日)。羅靜認為,中國社會學界與西方社會學界的學術價值取向存在重大區別,中國的學術研究追求的是「本質地揭示現象」,而西方的學術研究更加注重「知識的積累」。
  • 《俠隱閣》全特質怎麼得 特質分析
    導 讀 俠隱閣這個遊戲中,有非常多等等特質,特質其實就是加成效果,可以理解成buff,那麼在這個遊戲中特質有哪些?
  • 中國國民文化特質分析
    中國國民文化是個龐大存在,人民文化、臣民文化、刁民文化、公民文化等特質的相互交錯、滲透雜糅,使它成為一個複雜而有趣的文化難題。中國社會正經歷深刻的變遷,國民文化的轉型與變革才是其底蘊。這對培育中國特色的公民文化,激發社會活力和強化社會自主管理,降低行政成本乃至從根本上制約腐敗都是不利的。今天我們提出「以人為本」,就是更體現了對人的價值的重視和尊重。  二、中國國民文化光譜二:「臣民文化」  中國國民文化體系的另一種特質或形態是「臣民文化」,這是一種歷史文化。
  • 維護人—自然—社會系統協調發展
    維護人—自然—社會系統協調發展 訪東南大學科學技術倫理學研究所所長陳愛華 2014年07月23日 07:5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唐紅麗 字號 內容摘要
  • 【中國科學報】赤潮的發生
    「科星獎」評選獎勵工作,堅持創新為民的原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為指導。評選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原則。嚴格遵循評獎規定,切實體現公正性、廣泛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堅持突出精品質量的原則。
  • 哈佛大學的一份創業測試:你的創業特質是什麼?適合做什麼項目?
    創業者,要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這是你最大的優勢。如何找到呢?哈佛大學商學院曾面向所有創業者提供了一份創業測試題,以此測驗這些創業者的創業特質,並相應地測出他們所適合的創業範疇和項目。你的創業特質是什麼?適合做什麼項目?
  • 先秦時,老莊並無自覺的學派歸屬,而是後人的歸攏
    那麼,道家關心的是什麼?是個人內心的修養,平和安寧,不為外界所擾。例如《莊子》(又名《南華經》)寫到靜坐養神,主張「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內心淡漠平順,外形呆若木雞。這時,人的狀態是鬆弛的,而非緊張的;是平靜的,而非激越的。除了心神,莊子對身體的琢磨也到了一定境界,他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