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值風雲
作者 | 紫楓
流程編輯 | 小白
十八大以來,領導人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明確指出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然而,2018年輝豐股份(002496.SZ)劣跡斑斑的行為就被媒體報導曝光:其為了短期經濟利益,持續多年地違反相關環保法規,偷排汙水,就地掩埋化學廢物,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2018年和2019年公司業績跌到谷底,且隨著調查的深入,輝豐股份全年共收到16封處罰決定書,6名涉事員工因環境汙染罪而被人民檢察院公訴。
風雲君今天給大夥聊聊這家公司。
一、上市公司情況簡述
為了讓大家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有必要先簡單介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情況。
輝豐股份的全稱是「江蘇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10年11月上市,主要產品涵蓋農藥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原藥及製劑、作物調節劑、微生物菌劑等品種,位於江蘇省的大豐市,公司實控人是仲漢根,目前持有42.23%股權。
扣除發行費用後公司募集資金11.42億元,比原計劃募集的6.36億元超募了5.05億元。與公司上市前帳上僅1個億出頭的現金相比,可謂是一夜暴富,根本按捺不住自己打算天天過「雙十一」的心思。
於是,一連串的投資活動接踵而來,就跟花的不是自己錢一樣。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次收購:
1、2011年6月17日,公司分別向鹽城拜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和鹽城科菲特生化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菲特」)增資3855萬和3000萬,增值率分別為37.62%和115.41%;
2、同年10月24日,公司向連雲港市華通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通化學」)增資2470萬元,增值率為48.27%;
3、2014年5月12日,公司向江蘇嘉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隆化工」)增資1.25億元,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高達90%,且2013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為負;隨後,公司在2015年1月把子公司連雲港五環化工有限公司作價5075萬增資嘉隆化工。
由此看來,輝豐股份至少沒有搞A股上市公司喜歡的跨界併購,而是選擇在自己熟悉的產業上下遊尋找注資對象,已經很有良心,很講道義了。
併購的效果立竿見影,公司聲稱,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的統計,按年度銷售規模為標準,公司2014年的市場排名分別為第11位,公司市場地位持續上升。
而且,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咪鮮胺原藥生產企業、國內最大的辛醯溴苯腈原藥、氟環唑原藥生產企業。
在這個背景下,公司的營收從2010年剛上市的7.92億上升至2017年的39.52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25.8%;扣非淨利潤從9053萬提高至3.44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20.9%,成長性表現相當不錯。
(來源: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註:由於會計政策變更,公司2016年營收58.4億在2017年變更為31.16億)
但是盈利能力卻實在有點拿不出手:
(來源: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
二、環保執法,公司黑幕無所遁形
一派「數字繁榮」之下,公司的所謂「高成長性」卻是通過給當地造成巨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和財務造假換取的。
2018年,輝豐股份各項問題陸續被曝光,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汙染問題。
公司和科菲特均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子公司華通化學、嘉隆化工,還有孫公司連雲港致誠化工均位於灌南縣堆溝港化工園區。
2018年4月18日,央視財經頻道的《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非法排汙幾時休》,曝光了江蘇省連雲港灌雲和灌南兩縣的化工園區存在非常嚴重的違法排汙問題,對當地水資源和稻田造成破壞性毀壞,當地村民們陷入「有窗不能開,有水不能喝,有田不能種」的窘境。
下圖是央視記者實地調查拍攝的畫面。
由於汙水處理廠在接收汙水前需達到3級排放標準,處理成本高達每噸幾十塊,為了節約成本和掩人耳目,當地部分化工企業鋪設大量暗管,請看下圖:
閥門打開時,排放的汙水進入汙水處理廠處理,當閥門關上,汙水通過地下暗管直接排向黃海。
暗管爆裂的情況經常發生,散發著惡臭的汙水流進農田,導致田地無法耕種。
在該節目播出前後一段時間,環保部門開始了對江蘇省化工園區的整頓,上市公司的環保問題被接二連三地曝光。
(一)輝豐股份存在的環保違法問題
根據輝豐股份2018年4月13日的公告顯示,環保部門在3月14日到輝豐股份進行現場檢查,並在檢查過程中對上市公司和華通化學出具《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並在4月20日向上市公司和科菲特分別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和《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
從2018年4月20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在對輝豐股份嚴重環境汙染的專項督查情況中,公布了輝豐股份及旗下子公司的4項環境違法問題,分別是:
1、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督察組在廠區土地挖掘3米便發現大量危險廢物及廢水,且廢物上方嵌有混凝土層,以逃避監管。周圍地下水已明顯受到汙染。科菲特同樣存在類似情況。
2、違規轉移和貯存危險廢物。輝豐股份露天堆放近萬噸各類危險廢物和危險化學品,大量汙染物在降雨時隨雨水排入清下水管道。3家子公司均發現有類似問題。
華通化學未經審批擅自變更生產工藝,將約2.2萬噸化工殘液通過罐車非法轉移至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鹽城銀天源制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天源」),再通過該公司雨水溝偷排出去。
3、長期偷排高濃度有毒有害廢水。督察組發現,輝豐股份長期利用雨天將含有甲苯、三氯苯酚等有毒有害物質的高濃度廢水通過廠區下水管道排至廠區西側八中溝,進而匯入黃海。
經當地公安機關偵訊,僅2015年就利用暴雨天偷排高濃度廢水10餘次。
4、治汙設施不正常運行。督察組發現,輝豐股份在未完全建成治汙設施的情況下,輝豐股份2臺40噸水煤漿鍋爐在2017年12月中旬擅自投入運行,高濃度廢水制水煤漿副產蒸汽項目發現批建不符;而且咪鮮胺項目變更生產原料未報批環評,擅自在2014年開始實施改建工程。
科菲特未按設計要求建設汙泥濃縮池,汙泥壓濾設施長期閒置,汙水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生產車間廢水跑冒滴漏現象明顯。
而且,膽大包天的是,輝豐股份為應對督察組現場檢查還臨時編造危險廢物管理臺帳,並提供虛假報表。
隨後的2個月,輝豐股份及其管理層收《行政處罰決定書》收到手軟,共16封,風雲君簡單整理部分行政處罰內容及金額如下:
6月6日,公司被鹽城市公安局以「單位涉嫌環境汙染罪」進行立案偵查。
此外,4月23日,公司還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至今仍未有結論。
公司犯此大錯,管理層人員自然難辭其咎:
4月26日,奚聖虎以華通化學董事長的身份,因涉嫌汙染環境罪被逮捕;
1天後,朱光華被執行監視居住;
5月15日,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季自華因相同罪名被捕。
司法的鐵拳給輝豐股份重重一擊,9月3日,科菲特被移送鹽城市東臺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隨後,2019年3月26日,輝豐股份、前總經理季自華等6人因違反國家規定,觸犯汙染環境罪,由東臺市人民檢察院向東臺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董事長仲漢根曾涉案被移送至檢察院,但檢察院最後決定不起訴。
值得一提的是,輝豐股份的環境汙染案還致使其生產經營情況受重創。
自公司汙染問題曝光後,科菲特、華通化學、嘉隆化工和致誠化工全部停產整改,輝豐股份除了環保車間以外共11個車間也全部停產。
2018年6月13日,華通化學收到環保部門的《關閉告知書》,根據企查查的信息,該公司目前已被註銷。
(二)車間大面積停產,公司大概率連續兩年虧損
那麼停產整改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如何呢?
根據7月10日的回覆函顯示,公司的停產主要影響了母公司及部分子公司的農藥及農藥中間體製造業務,製劑業務已經委託其他企業正常生產。
下圖是公司2017年各產品分類收入及停產部分佔比:
經過計算可得知,停產部分佔公司總收入的77.2%,佔毛利的65.09%,表明公司農藥原藥及中間體和製劑業務幾乎完全停產,僅油品及化學品貿易、倉儲和運輸業務的受影響程度較低。
由於公司花大價錢整改,處置大量設備並承擔大額環保及停工支出,導致其2018年業績一塌糊塗。
2018年,輝豐股份的營收為25.19億元,同比下滑36.25%,歸母淨利潤從2017年的4.08億元直接暴跌至-5.47億元。
同期管理費用高達8.21億元,同比上升217.02%,其中排汙及環保支出為 3.18 億元,同比上升約23.3倍,包含了環境修復費1.17億元和三廢處理費1.82億元;新增停工損失達2.48億元,與訟訴相關的環境汙染賠償及罰款支出為1286.06萬元。
此外,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達2.9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減值損失1.44億元,在建工程減值損失0.87億元,商譽減值損失0.33億元。
輝豐股份在2018年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原因是「鑑於法院判決結果、中國證監會調查結果以及目前停產車間何時得以恢復生產存在不確定性」。
經過整改後,2018年9月起,公司部分原藥合成和製劑車間陸續復產。
但福不雙至,禍不單行,2019年4月,輝豐股份所在的化工園區集中供熱公司鹽城市凌雲海熱電有限公司因對蒸汽管網全線進行安全監測、檢修,將於2019年4月18日停止對外供熱,預計停產時間為三周。
臨時停產的車間與之前尚未復產的車間生產的產品佔2018年總營收比重高達62.2%。
本來停產三周也不是什麼大事,之前停產幾個月都熬過來了,公司宣稱趁停產時間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進一步做好後續安全生產工作。
萬萬沒想到,這一停,就停到了現在。
根據10月15日的公告,輝豐股份及其子公司仍存在大範圍停產,復產時間未知。
受此影響下,輝豐股份2019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延續頹勢,營收僅為9.88億元,同比暴跌57.76%,歸母淨利潤虧損1.9億元。
如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扭轉淨利潤虧損的情況,今年業績大概率虧損。
三、科菲特業績造假,上市公司和朱老闆針鋒相對
科菲特還曾經發生過原股東朱光華等人與上市公司的兇猛互撕。
科菲特的主要產品是聯苯醇、苯甲醯氯以及沙坦聯苯等農藥、醫藥中間體,主要客戶就是輝豐股份,對其銷售額佔科菲特總營收約7成。
科菲特的股權結構如下:
然而,在2018年2月9日,中國證券報發文《子公司科菲特銷售虛增,利益被侵佔?輝豐股份深陷「羅生門」》,隨後公司對文章的內容發布澄清公告,裡面詳細揭露了輝豐股份和朱光華之間的「明爭暗鬥」。
風雲君將根據該文章和輝豐股份、科菲特相關公告的內容,幫各位老鐵把科菲特的故事理順。
(一)新三板摘牌之爭
2014年4月17日,朱光華辭去董事長職務,選舉輝豐股份的副總經理奚聖虎為董事長(即法定代表人),朱光華保留了總經理職務,主要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
2015年5月28日,上市公司宣布,將收購科菲特少數股東即朱光華等人持有的48.78%股權,交易對價高達2.1億元,增值率高達4倍,雙方已籤訂股權轉讓協議。
但蹊蹺的是,在2016年4月29日發布的科菲特公開轉讓說明書中,股權結構未出現變動,股權轉讓協議至今沒有履行。
隨後,科菲特在新三板掛牌,並在進行股權融資時獲得機構的踴躍參與,估值最高給到20倍,並做出8套定向融資方案,但仲漢根均以股權被稀釋為由拒絕。
身為少數股東的朱光華當時的想法很美好,即「計劃先上新三板,過渡個兩三年,以後再謀划進入主板或者創業板」,實現上市致富的夢想。
然而,上市公司和朱光華的內鬥很快就爆發了。
2016年11月18日,科菲特宣布,朱光華因身體原因被免去總經理職務。
對於此次任免,朱光華聲稱是輝豐股份在其請病假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強佔了辦公室,剝奪了他一切職權。
但上市公司宣稱,是朱光華不願配合科菲特安全事故的調查,通過醫院出具「心肌梗死」證明,公司暫時沒人負責,上市公司才免去其總經理職務。
而且,根據科菲特2018年2月份的公告,科菲特把朱光華告上法庭,原因是朱光華在2016年10月份進行違規中試時發生閃爆事故,作為主要負責人,被要求賠償275.36萬元。
緊接著,2017年2月27日,科菲特計劃退出新三板,但朱光華始終不同意,導致科菲特主動摘牌的事項一直難產。
在此期間,科菲特一直處於暫停轉讓的狀態,出於各種原因,科菲特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披露2017年和2018年的半年報和年報,只有在輝豐股份同期公布的年報中查到科菲特的財務狀況。
那麼這幾年科菲特的財務狀況是怎麼樣呢?
2011年6月份收購科菲特時,朱光華等原股東曾承諾:在2011-2015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800萬、1000萬、1200萬、1500萬和2000萬。
而科菲特在2011和2012年合計僅實現淨利潤1587.37萬元,低於承諾的1800萬元,因此在2018年3月7日,科菲特再次狀告朱光華三人支付業績補償款共425.26萬及五年利息113.45萬元。
2011-2018年科菲特的淨利潤情況如下:
(來源:Choice)
從上圖可知,科菲特在2011年和2015年沒完成業績承諾,隨後在2016年和2018年發生巨額虧損,7年時間合計虧損2290萬元。
其中,根據奚聖虎的說法,2016年出現「業績大變臉」的原因是一方面,發生安全事故使公司出現停產,導致營收同去年相比暴跌36%;另一方面是科菲特很多客戶應收帳款是壞帳,連同其他資產減值情況,當年共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達1523.07萬元。
但是更嚴重的,是科菲特證據確鑿的虛增業績行為。
(二)業績造假誰背鍋?
輝豐股份2018年1月17日公告,目前發現科菲特2012年部分收入可能存在虛增銷售的情形。
具體而言,2012年可能虛增收入金額為3390萬元,影響科菲特2012年度的淨利潤為458萬元,2013年至2015年累計衝回收入合計1611萬元,截至目前尚未衝回1779萬元。
而發現虛增收入的起因是安恰化工和科菲特的合同糾紛。
2016年12月30日,江蘇安恰化工有限公司以科菲特拖欠其貨款774.08萬元為由,向其住所地的常州市新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來源:民事判決書內容)
2017年6月30日,常州市新北區人民法院發布《民事判決書》,認為科菲特存在虛假銷售的事實,並且在動機上認為「被告的控股股東輝豐股份為提升上市業績,進行虛假銷售」。
(來源:民事判決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