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倫敦政經中國發展論壇上,國際環保在線記者李秋勉、李秋逸對分享嘉賓費農•亨德森(Vernon Henderson)作了專訪。
費農•亨德森(Vernon Henderson)早在1974年就加入了布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城市項目,直到2013年榮譽退休。他目前是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地理學教授。
亨德森教授主要學術研究方向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進程。現階段的重心放在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但不僅僅是城市化進程,還有土地市場、基礎建設投資、貪汙腐敗還有災難援助。與此同時,他還研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城市化,包括此地區國家城市系統的進化、環境的改善、體制結構的改變、經濟增長和轉型、氣候變化。
圖為記者和費農•亨德森(Vernon Henderson)(左)合影
以下為專訪實錄(錄音後編輯整理)
記:在去年召開的十九大會議中明確指出,中國的環境治理政策已經成為國家基本方略,曾經有行業人士認為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將會給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帶來災難,但據數據表明,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可以共存的,您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怎麼看?
費:20世紀70年代開始,部分國家開始清理環境汙染。隨後,中國進入世界市場,高速發展的經濟,大批量的生產造成了一定的汙染。目前,中國經濟獲得了較大程度發展,但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部分忽略了環境問題。
關於這方面我有兩個想法。第一個,在全球的環保條約的影響下,現在的環保技術相比多年前已經得到了發展。環保技術對於中國十分重要的。雖然投資與使用環保技術會需要更多的投入。第二點值得考慮的是,人民幸福面前GDP這些數字究竟意味著什麼?所以,對中國所有人來說,無論GPD這些數字是否快速增長、如何變化,目前而言,如何擁有更少的灰塵,更少的疾病,更好的生活環境,更健康的生活,更好的法規是值得思考的。近些年,中國已經有了很多環保政策法規、官方發言,去規範企業公司工廠的行為。以發電為例,中國人口基數決定了對電力的龐大需求。燃燒煤炭發電的時候會造成很多的汙染。在發電過程中,使用更清潔更環保的方法也許會需要更多的投入,但這樣做每個人都可以從更好的可持續的環境中獲益。中國目前的環保事業是充滿希望的,但是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二十五年前曾經是低收入國家,現在隨著經濟發展,部分造成汙染的工業開始向其他的低收入國家轉移。幸福對於人民,對於孩子,後代們的未來來講更為重要。
記:企業與環保的關係?舉例而言,有些製造汙染的企業因為需要環保而關閉。這造成了部分人的失業和部分企業的經濟損失。您是如何理解企業和環保的關係的?您對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紛紛進入環境保護產業有什麼樣的看法?
費:雖然我不確定我對此了解的很深,但是據我所知,在2000年有一些改革,一部分國企,無論是省級還是市級的,試圖去關注發展新科技,改善產業鏈。這對於中國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同時中國是一個很大出口國,在進行大批量生產的時候,值得思考的這個生產過程的環保標準。在中國煤炭使用是很大的,雖然很便宜,但是會造成嚴重的汙染。在中國煤炭資源是很豐富的,但是使用之後可能會需要更多的資金去消除煤炭造成的汙染。當然,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在大量採用清潔的新能源,並制定了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注重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平衡。
就大中型國有企業進入環保產業而言,在中國,央企、國企除了一般企業的經營職能外,還承擔著政府的某些特定職能,在中國很多重要產業(一些涉及到國計民生的行業)一般都由央企國企來主要負責運營。環保產業,作為一個深具公益性,全民福利性的行業,央企國企進入該產業具有相當的優勢。更多的大型國有企業進入該產業,一方面可以說明環保產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該產業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將會獲得長久發展。
記:中國的環保政策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有什麼關聯?
費:相比發達國家而言,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如何平衡發展和汙染是一個很難的選擇。就像全球變暖是一個人類共同面對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例如海平面上升。目前,中國在努力完成更多的環保目標,這將對中國以及全球產生積極影響。
記:中國的環保產業發展近年來取得了較快發展,就您對中國環保產業了解,您認為中國環保行業在接下來的10年內會有哪些趨勢和特點呢?
費:有一個觀點是這樣的,當國家處於貧窮的時候,可能會忽視環保的重要性。而當國家變得富裕的時候,公民對環保和減少汙染的需求會增加。我有一個朋友在考慮是否在中國工作的時候,他考慮到了他們孩子的健康問題。他們對空氣品質已經其他的環境感到擔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擔心這些問題。家長們不僅僅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考慮,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宣傳環保的重要性不僅僅是一種很好的政治宣傳,也是表達一個國家以及公民的需求和渴望。例如,中國有一些關於化工廠的環保抗議。這些抗議、遊行都展現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渴望。如今,現在這個世界由年輕人決定!
國際環保在線編者按:環保話題早已成為世界性的話題,中國作為快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世界大國」的形象越來越被國際接受,同時,隨著國力增強,中國也越來越重視、積極參與全球環境問題的治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已經成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平衡的核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國際角度的「中國視界」,將會越來越看到一個創新、美麗、和諧的中國。
責編:藍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