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這些志願軍是如何練出一雙「透視眼」的?

2021-01-15 騰訊網

志願軍坑道中,平板上擺著一排軍用罐頭,一名後勤人員審視了一會兒,又用手掂了掂,隨即挑出其中幾筒說:「這些已開始變質,得趕快處理。」

人們打開他挑出的那幾筒罐頭一看,果然裡面的肉塊起了紅斑,味道也變得難吃了……

這不是魔術,而是志願軍後勤人員長期練就的一套基本功,可以說,在當時的艱苦條件下,他們都練出了一雙迅速甄別物資的「透視眼」。

抗美援朝戰爭中,經常有成千上萬噸物資保存在潮溼的山洞裡、堆放在山野密林。這裡有糧食、有油料、有被裝彈藥和各種副食品。

由於保管條件差,物資經常發黴變質或漏損。後勤戰線的物資保管人員日夜給它們通風、換垛,真是操碎了心。

為了戰勝潮溼,他們除不斷改進保管方法外,還著重加強了檢驗工作,發現變質徵候,及早進行處理,使大量物資免遭損失。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他們中的一些人,居然不需儀器幫助、不必親口嘗試,只憑聽聲、觀色、嗅味或手摸,就能準確地辨別出是否正在變質或已經變質,有些神乎其神。

就說糧食吧。平常人看來,那一袋袋高粱米和白面不是好好的嗎?但是,保管人員把手伸進糧袋裡摸摸,抓把糧食搓搓,再放幾粒米在嘴裡嚼嚼,就能斷定這糧食有無問題,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原來,他們在實踐中摸索出「驗糧七法」。

一是比較法:把久已入庫的米和新到的米細細加以比較.從差異中發現問題。

二是稱衡法:各種糧食的顆粒都有正常重量,及時稱量一下,如超過規定重量,說明含水分多了,有變壞的可能。

三是手探法:用手深入糧袋或糧垛內,看裡面是否發熱了。

四是口咬法:用牙把糧食咬碎,如果聲音發脆,說明水分少,反之則水分大。

五是手搓法:將手上的汗擦乾,用手指或雙手搓糧,如粉末過多,說明輕微受潮。

六是扣聽法:用拳輕敲糧袋,乾燥時聲音清脆,有「譁」聲;受潮後的聲音發悶。

七是鼻嗅法:辨別是否清香,有無發黴變質的氣味。

除上面這些驗糧方法以外,還有許多檢驗麵粉、副食、肉類的辦法。

比如檢驗白面,抓把麵粉用力一攥,如不成團,說明是乾燥的;成團就證明水分含量過多,必須趕緊想辦法。

另外,正常白面是潔白的,而變質的白面則是紅色,嚴重變質的會發黑。

如果是檢驗大豆、花生之類的東西,同樣也難不倒志願軍的保管人員。他們只要看一看這類東西的外皮是否光澤,顏色是否純正,就可以斷定好壞。

他們還摸索出這類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一旦返了潮,千萬不能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否則壞得更快,只能在陰涼乾燥處把它們晾乾。

當時,供應前方的罐頭大多是私營廠商製造的,由於有的工廠設備陳舊或缺乏嚴格檢驗制度,很難保證質量。

有家工廠生產的魚罐頭,還沒出廠就已經腐爛。可是,隔著鐵筒怎麼能看出裡面的魚肉是好是壞呢?

志願軍後勤人員總結出一套經驗:凡是已經變質的罐頭,蓋部膨脹,明顯的向上凸起,而外皮凹進去的多半是密封不好,進了空氣。這叫外觀檢查法。

此外還有真空檢查法——把罐頭放進60度以上溫水中,看是否冒泡;聽音檢查法——用小木槌敲打罐頭,實聲未變質,濁聲接近變質,空聲已經變質;內部檢查法——把罐頭打開,眼看、口嘗。

不要以為這很簡單,沒有經驗的人也難辨好壞。

物品千差萬別,檢驗方法自然不能千篇一律,保管人員經過長時間苦心觀察、體驗,對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有檢驗秘方。

比如一桶豆油,好端端的,只有個小小的漏洞,而且還在油桶頂部,有辦法發現它嗎?

當然有——他們把油桶放倒,然後猛地立起來,趁這工夫側耳細聽,便可以從吱吱的進氣聲中把隱患找出來。

還有那些名目繁多、性能各異、保管條件千差萬別的汽油、柴油、潤滑油類。當時,沒有先進的檢驗儀器,也是多虧了這些土辦法。

要想知道汽油桶裡是否滲進了雨水,只需將一張紙條染成紅色,陰乾後再塗上膠水,再陰乾。然後把紙條纏在木棍上插入桶內,紙條顏色的變化就會告訴你這桶裡進沒進水、有多少油多少水。

1953年,志願軍某分部就是用這種辦法,查出許多混水油桶,挽救了17000多桶油料。

這許許多多包含著科學理論的土辦法,凝聚著志願軍後勤人員的大量心血和智慧,也讓他們練出了一雙「透視眼」。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軍事科學院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總結出如下特點: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的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對比懸殊、極不對稱的一場戰爭。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策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並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有高明精巧的戰略籌劃,又有諸多細緻的外交努力,由此達到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優勢,志願軍才出徵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20位耄耋老人胸前佩戴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匯聚一堂。紀念大會召開前,習近平等領導同志來到這裡,同他們親切會見併合影留念。他們中有榮立特等功的驍勇戰將,有多次負傷的戰鬥英雄,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有深入火線的戰場記者……年齡最大的95歲,最小的也已經83歲。這些歷經戰火洗禮的老戰士、老同志,雖然白髮蒼蒼,依然精神矍鑠。
  •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一座四孔殘橋矗立秋日的鴨綠江中,鋼梁上彈孔累累,訴說著往事崢嶸。這座被炸毀的斷橋,已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記憶坐標。1950年10月19日,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沒有歌聲,沒有鮮花,一切都在暗夜中進行。」88歲的志願軍老兵吳松林回憶說,「大家心裡只有一條:保家衛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
  •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竟在朝鮮又待了5年?這五年都做了啥?
    這便是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從1950年10月25日揭開,到1953年7月27日落幕。持續了兩年零九個月,1953年7月27日是籤訂朝鮮停戰協定的日子。按照條約規定,第二條便是敵對雙方命令並保證其控制下的一切武裝力量,在籤訂後十二小時起停下一切敵對活動。 生效後七十二小時,保證撤出一切軍事力量、供應和裝備。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迅速成長 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進行第一次空中交戰。志願軍空4師10團28大隊擊傷美機一架,從大隊長李漢的射擊照相膠捲上看,被擊中的是F-84轟炸機。此時,他們與蘇聯空軍共同升空、學習實戰僅僅一個月。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它是日本侵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主要武器之一,也是中國軍隊繳獲最多的步槍之一。抗日戰爭期間和解放戰爭時期,三八式步槍在中國軍隊中廣泛使用。直到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仍是志願軍的重要步兵武器之一。抗美援朝戰爭時,志願軍部隊大量裝備蘇聯提供的M1944式莫辛-納甘步馬槍,即「水連珠」步槍。
  • 英雄兒女驅虎豹——致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青春方陣
    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在西線68公裡的戰線上重點防禦,抗擊包括美軍6個師和土耳其、英國各1個旅在內的「聯合國軍」主力——硬是讓美軍第一、第九軍兩支機械化「王牌」部隊14晝夜只前進了18公裡;而徒步作戰的志願軍此前攻擊同一段路程,不過半天時間。  優秀的軍事家都有一雙穿越硝煙的銳利眼睛。
  • 老連長張計發回憶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孫佔元等戰友
    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70年後的今天(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我校首批33名老同志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10月26日中午,校黨委副書記吳廣明來到我校離休幹部、原圖書館直屬黨支部書記賈巨海家中,看望慰問這位91歲高齡的老同志,為他佩掛「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我校首批共有包括賈巨海在內的33名離退休教職工獲此殊榮。
  • 從故事中領略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畢竟中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都損失慘重,且在戰場上已經形成了相對局勢,如果再打下去的話,也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誰也不能完全吃掉對方。 因此,「抗美援朝戰爭」自然是一場「平局」的戰爭! 但作者並不那麼認為!在我看來,抗美援朝戰爭,朝中方是勝利者,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失敗者。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場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日本史學家和田春樹在《韓戰全史》中這樣寫道: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 像抗美援朝這樣,一眼看不出勝負的戰役,往往人們會從其他的方面進行對比,從而決出誰才是贏家。其實,戰死的最高將領便是一個對比項。
  • 英雄兒女,盤點;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鬥英雄
    為了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中朝兩國都以不同的方式悼念,為這場偉大的勝利而奉獻出年輕生命的英雄兒女們。正是他們在戰場上,敢作出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最終戰勝強敵,將美帝趕出家園。不過,在戰勝強敵過程中,有許多志願軍戰士為此奉獻出年輕的生命。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其一,美軍實力強大,就拿美軍陸戰第一師來說,這個師組建於1941年,裝備精良,曾經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過煉獄般的奪島血戰,號稱美利堅之劍,是王牌中的天之驕子。其二,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地區,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間,林木茂密道路狹小人煙稀少。夜間最低溫度接近攝氏零下40度,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和隱蔽。第三,要和東線美軍較量,至少需要10萬以上的兵力。
  • 張瓊 申福建 ‖ 眾志成城 保家衛國——內江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
    儘管新中國歷經百餘年動蕩不安,一窮二白,幾十年的戰爭創傷還未平復,但是,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通過反覆權衡,作出「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戰略抉擇。10月8日,毛澤東發布主席令,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8日晚,毛澤東向志願軍下達入朝作戰命令。19日黃昏,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
  • 抗美援朝勝利後,中國志願軍在朝鮮還待了5年,這5年都做了啥
    抗美援朝是我國被迫進行的一場戰爭,經歷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志願軍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用一腔熱血和鋼鐵意志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 抗美援朝勝利 其實早在第五次戰役結束後,雙方都認識到想要徹底消滅對方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
  • 央視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晚會今晚八點播出,吳京周冬雨...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為了紀念這段紅色歷史,今晚(24日)8點,總臺央視《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文藝晚會》將在CCTV-1綜合頻道、CCTV-3綜藝頻道、CCTV-15音樂頻道並機播出,音樂之聲、文藝之聲、央視頻、央視網同步播出。